克裡克魯迅紀念館展櫃與你一起去了解魯迅的前世今生

2020-09-04 克裡克展櫃

克裡克作為上海魯迅紀念館展櫃合作廠家,在展櫃材料選擇、色彩運用、陳列工具上高要求力爭完美的,持續為魯迅紀念館提供服務。

魯迅一個才華橫溢、妙筆生花的文藝美男子,孤獨的叛徒。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魯迅的祖父是當官的,父親是秀才,魯迅進過私塾,也去日本留過學。.

關於魯迅,可能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和評價都是停留在課本上的。

比如毛主席對其的稱讚,三個偉大,即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還有書桌上刻早的勤奮學生形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硬漢形象。又或者是對他的各種代表作朗朗上口。

可是又有多少人懂他少年時的艱辛苦楚呢?

當你讀完他的少年經歷,你就明白,他的冷漠,他的深刻都會有跡可循。

包括後來的文字犀利,針砭時弊,都跟他的少年經歷脫不開關係,魯迅到底經歷了哪些不同於常人的磨難?今天的文字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家變之痛

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爺爺是翰林出身,曾擔任過知縣.

父親是飽讀詩書的秀才,因而,周氏家族在當地算是一個名門望族.

這樣的書香門第使得少年魯迅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加上魯迅自小聰慧過人,如果不出意外,展現在魯迅眼前的,似乎是一條讀書取勢,光宗耀祖的光明大道。

可是事實難料,在魯迅13歲那年,一場家庭災難打破了周氏家族的寧靜,也徹底改變了魯迅的生活。

這場災難源於魯迅的祖父參與了考試作弊行賄,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大罪,相當於欺騙了國家最高領導人,就被判了死刑,叫斬監候。

意思是不會立即執行,相當於現在的死緩,要等候皇上發落。

所以在等候的時間裡,家裡的錢財就需要不斷運出打點祖父的事情,這樣一場官司下來,家裡就敗落了。

同時,父親秀才的職務也被革除,在這個過程中,魯迅一個小小的少年是切實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吶喊》裡的這句話多少寫出了魯迅自己真實的內心。

家道中落, 父親重病,母親憂愁,弟弟年幼,身為長子的少年魯迅不得不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還有精神的壓迫。

僅有13歲的少年能做什麼?只有當賣。

那段時間,小小魯迅頻繁出入當鋪和藥鋪,在當鋪賤賣東西遭遇的冷眼和奚落,對一個沒經過世事的小孩來說,打擊該有多大!

後來的父親病死,家裡僅有的二三十畝水田也被賣光。

家庭成分由地主變中農,再到貧農,從小就體會到生活之艱辛的魯迅,那段時間仿佛患了強迫症,抽屜一遍一遍的被打開看是否還有可以當的東西。

親戚朋友欺負的,欺騙的,冷落嘲笑的,還有各種魯迅偷家裡東西賣的流言蜚語,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寫出來的東西能不深刻諷刺嗎?

就像魯迅說的「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婚姻之痛

父親病逝後,魯迅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求學的道路,先在南京水師學堂學習了三年後,隨後公費去了花費最少的日本求學。

正當26歲的魯迅躊躇滿志準備認真學習時,卻被母親的病危電報逼了回去。

等待他的,是母親精心設計的一場包辦婚姻!

這時,他的思想剛剛覺醒,剛在日本接受自由戀愛和民主自由的思想,他能接受的了包辦婚姻嗎?

身為家中長子,魯迅當時已然是大齡青年,況且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他不能像別人一樣走正常的科舉之路,再加上當時在日本留學時學雷鋒幫一位婦女抱了一下孩子,就被傳言在日本已經結婚生子,母親各種擔心各種考慮,魯迅又如何去不答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當時,其實主宰了男女的終身命運。

「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的矛盾也在他身上顯得淋漓盡致,想要「個性解放」可是你解放了,別人還沒有解放。

從魯迅的成長經歷來看,明顯他會選擇「人道主義」,而不是去選只為自己考慮的「個性解放」!

他要考慮母親,考慮家人,考慮未過門的妻子朱安,唯獨不能考慮他自己!

雖然接到的是母親病危的電報,可是回到家時卻是張燈結彩,被簇擁著成了親,原本對朱安提出的進學堂和放足的兩個要求,也被人徹底無視!

成親後第二天,母親和眾人發現「眼睛是浮腫的,臉色是青的,枕巾是溼的!」

他根本是在成親的晚上哭了一夜,家道中落給他的磨難都沒讓這個男子如此落淚,包辦婚姻對魯迅來說該是多複雜的痛苦!

有人說魯迅的一段話寫的特別冷漠無情: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表達的不正是魯迅心中的悲涼嗎?

在第三天回到日本的時候,同學問他怎麼了時,魯迅答了五個字,「母親娶媳婦!」本應該是終身伴侶的妻子,魯迅卻這樣說道「這是母親送我的禮物,我只能養著。」

「青年應當天真爛漫,」多麼強烈的對比和諷刺啊!

可是魯迅只能

「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這就是魯迅的小半生。

縱觀古今,許多成名作家和藝術家少年的時候,都比一般人要更坎坷,家庭更不幸。

也許家道中落使人萎靡墮落,但是對於傑出的人來說,似乎少年時代的不幸,更能成就他們。

因為挫折是最好的學校,遭遇磨難的時候,他們就比別人多學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孟子》

相關焦點

  • 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建館70周年紀念活動
    (記者 孫潔靜)1月7日,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活動在該館「樹人堂」報告廳舉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市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虹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強,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等出席活動並致辭。
  • 透過克裡克展櫃一起去了解故宮博物院頂級國寶絕世珍品
    展櫃中的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頂級文物實拍效果圖珍寶館位於故宮博物院東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皇極殿西廡展櫃中的信仰依憑佛教文物 金累絲嵌珠寶塔,清,通高70cm,底徑38cm。七珍展櫃中的七政寶文物全景圖展櫃中七政寶實拍近景圖
  • 上海魯迅紀念館年度特展 重溫魯迅與青年故事
    資料圖片  年度特展「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正在展出。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說:「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一幅看不盡的畫。」近日,記者走入展廳,儘管是個工作日的下午,但參觀者不斷,有年輕人、孩子,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 紹興魯迅紀念館原館長裘世雄: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研究魯迅40多年,魯迅紀念館對於他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我從1972年3月借到魯迅紀念館幫忙,過了兩三年才正式調到紀念館工作,2003年,我退休以前的工作單位就是紹興魯迅紀念館,對魯迅先生的感情也很深,從他的著作,從他的學生、同事,他有過交往的人的回憶講述。
  • 透過克裡克展櫃去了解北京新地標中的故宮館藏文物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瞭望塔,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新地標,呈現出「生命之樹」的設計造型,2015年因故宮藏品特展需要採購一批玻璃材質展櫃,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克裡克在展櫃設計製作時,對展櫃內的溫度、溼度等也經歷過精密計算,並且會隨著展品材質對環境的要求不同而調整。
  • 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
    >紹興魯迅紀念館2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3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4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5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
  • 透過克裡克展櫃,了解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
    克裡克作為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指定展櫃定製廠家,使命不僅僅是為其提供保護文物的展櫃,更重要的要將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蹟、遺物,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科學價值傳承下去。所以今天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
  • 「七十年間人換盡,魯翁依舊坐春風」,上海魯迅紀念館迎來70周年館慶
    為慶祝建館70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從今天起集中奉上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精品展覽、版畫拓印、「寄心語 留感言」活動、研誦小課堂等,共同構成一代代人在這裡辛勤耕耘、砥礪奮進70年的重溫與回顧。圖說:魯迅紀念館70周年館慶紀念展海報已經退休的老館長王錫榮今天「回家」了,他在這裡工作了34個年頭,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紀念館。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紀念館之一,70年來館內人員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上海魯迅紀念館仍然充滿生命力。魯迅先生的塑像,仍然風採依舊,端坐在魯迅紀念館裡和魯迅墓前,還走到了廣場上,走到了人民群眾中。
  • 「魯迅先生也是看不盡的畫」,上海魯迅紀念館展館藏美術品
    上海魯迅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說。澎湃新聞獲悉,8月21日,展覽「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以此呈現魯迅與青年間亦師亦友的關係。展廳現場展廳現場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以魯迅培育青年走上革命、文學、藝術之路為切入點,集中展示一批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優秀美術品,涵蓋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覽精選了55件(組)館藏美術品和17件(組)文物及複製品進行展出,以此生動講述了魯迅與青年的故事,體現了魯迅的文藝思想始終引領著新文藝的方向並影響著中國美術的發展。
  • 《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展出
    ——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 王笈 攝 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王笈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王笈)「弘揚魯迅精神——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11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 去看看魯迅紀念館珍藏的105幅版畫精品
    今年是魯迅誕辰135周年和中國新興版畫運動85周年,「茂林嘉卉——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版畫精品展」日前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展出,展期至6月20日。 魯迅終生支持木刻藝術,1936年10月8日,他在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上與青年們交流暢談,留下一張合影,這也是魯迅生前最後一張留影。
  • 透過克裡克展櫃一起去認識河南博物院館藏五千年青銅器
    克裡克作為博物院展櫃供應商也一起去見證了新館新妝呈現。
  • 「全國文博技術十佳」-克裡克智能化文物對開展櫃獲獎
    9月11日上午,第六屆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及服務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最終揭曉,由四川克裡克展覽展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並獲得專利權的智能化文物對開櫃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9月10日,終評匯報會在長沙舉行,18位終評委員聽取了20個入圍項目的匯報展示,經過激烈的角逐,四川克裡克憑藉智能化文物對開櫃技術一舉奪得「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獎」。
  • 喬麗華: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魯迅詩歌手稿題記
    當時劉在二樓走廊的廢紙中發現了一疊頗為整潔的文稿,其中有這幅署名「魯迅」的詩稿及數封致許壽裳的書信等。據他推測,許壽裳之子許世瑮系前南京中央大學畜牧系畢業,曾任上海市營場場長。許壽裳於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夏去了臺灣,可能這一些手稿存放在許世瑮處。1949年年初許世瑮在不了解共產黨政策的情況下匆忙離滬去了臺灣,以致這部分手稿散落在市營場內。
  • 參觀魯迅紀念館(文學原創)
    手機拍照參觀魯迅紀念館――長篇漫記《我的世界遇見你》連載之第九章 紹興漫記多年來,魯迅不僅被視為于越之地的俊傑,還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如今站在當地政府為他建造的這樣一座規模龐大的現代化紀念館裡面,看著絡繹不絕來此地參觀的各地遊人,瞻仰著魯迅先生一襲長袍的黛灰色銅像,我想,歷史上真實的魯迅會是怎樣呢?魯迅銅質坐像的後面,是一堵綰色影壁。
  • 魯迅詩軸手跡為何50年後從日本回歸上海魯迅紀念館?
    田對此十分重視,即印刷了「魯迅創作選集正誤表」寄給魯迅。       同年6月2日,魯迅「得文求堂田中慶太郎信」。此信約是向魯迅表示歉意,可能還一起寄上正誤表。6月18日,魯迅在致許壽裳信中說:「文求堂所印《選集》,頗多訛脫,前曾為之作勘正表一紙,頃已印成寄來,特奉一枚,希察收。」可見,魯迅與田中慶太郎當時有不少書信往來,但至今未見。這份正誤表是魯迅先生親自所作。
  • 趙延年55幅版畫捐魯迅紀念館
    信報訊(記者孫玉潔)繼去年將575件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後,以刻畫魯迅形象揚名的著名版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趙延年,最近將55幅珍貴黑白木刻版畫捐贈給了紹興魯迅紀念館。  這55幅珍貴木刻版畫取材於魯迅原著,創作於1963年至1985年間。
  • 出演魯迅小說的主人公,孫子是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農民章閏水
    與魯迅家中有著極深的關係,章閏水的爸爸一直給魯迅家在忙碌的月份做著短工,而他的媽媽又是魯迅的奶媽。在其14歲的時候,被父親帶到了魯迅家工作,因此結識到了魯迅。他們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湊到一起,一起捕鳥看瓜捕魚,也結下了很深厚的友情。
  • 克裡克展櫃邀你一起認識篆刻名家:韓天衡,一枚印章價值400萬
    2013年,克裡克展櫃為上海的韓天衡美術館提供的展櫃桌櫃實拍效果圖2013年,克裡克展櫃為上海的韓天衡美術館提供的展櫃實拍效果圖
  • 北京魯迅紀念館簡介
    魯迅紀念館的重要之處在於:魯迅博物館是中國人民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現為司局級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於國家文物局,是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