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魯迅紀念館簡介

2020-12-14 喬龍恩

魯迅紀念館的重要之處在於:魯迅博物館是中國人民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現為司局級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於國家文物局,是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魯迅在這裡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魯迅研究室,是經毛主席和黨中央批准於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以其獨特的思想性與學術性,得到學術界好評,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轉載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

位於魯迅博物館院內的魯迅故居(原為北京市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是魯迅先生1923年12月購買、1924年春天親自設計改建的一座四合院,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是魯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後一處住所。北京魯迅博物館正是在這個魯迅故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51年初,王冶秋同志打報告請毛澤東主席為魯迅故居題名,毛主席在報告上批:請郭老寫。後來,郭沫若同志親筆題寫了"魯迅故居"4個字,鑲嵌在魯迅故居大門右側牆上。

1954年初,文化部決定在魯迅故居東側籌建魯迅博物館。1955年9月,文化部召開會議審定建館設計方案;12月,開始施工。1956年10月19日新館建成及魯迅生平展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焦點

  • 八道灣魯迅紀念館在北京35中落成 復原《阿Q正傳》的誕生
    八道灣魯迅紀念館昨天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落成。紀念館再現了近百年前魯迅生活創作的場景,復原了《阿Q正傳》的誕生,全面詮釋了阿Q形象。2014年,為保護八道灣胡同十一號魯迅先生的舊居,西城區人民政府決定將北京三十五中遷址於此;學校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指導下,雙方聯合共建,對八道灣十一號魯迅舊居進行了四年的基礎建設和內涵發掘之後,設立「八道灣魯迅紀念館」。
  • 《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展出
    ——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 王笈 攝 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王笈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王笈)「弘揚魯迅精神——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11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 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
    >紹興魯迅紀念館2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3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4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紹興魯迅紀念館5 劉玉超 攝 2019年05月08日
  • 全國六家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聯盟 要為魯迅做些什麼?
    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廈門、紹興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首次以「魯迅博物館聯盟」的形式參展,讓人眼前一亮。魯迅博物館聯盟,要為魯迅做些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讓韓曉挺眼前一亮的是,全國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都帶來了各自的魯迅文創產品,小到鑰匙扣、冰箱貼、書籤、尺子、筆袋等系列產品,大到書籍、木刻版畫、服裝等一應俱全。北京魯迅博物館和紹興吾是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推出了「迅鄉」品牌系列茶葉,從設計包裝上看,將魯迅著作封面作為茶葉盒設計的主要元素,文化味濃鬱之餘還有些許新潮。
  • 八道灣魯迅紀念館開館 「阿Q」誕生地「重見天日」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李斌、趙琬微)位於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園內的八道灣魯迅紀念館17日落成開放,近百年前魯迅三兄弟在京共同居住的宅院和世界經典文學形象「阿Q」的誕生地「重見天日」。「1919年9月,魯迅家族賣掉紹興老屋,購下這座宅院。魯迅與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和家人在此共同居住。」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說。
  • 1號線直達魯迅紀念館,位置一點都不偏僻,紀念館吸引遊客
    廣州魯迅紀念館,地理位置不偏僻,1號線可以直達打卡簡介:廣州魯迅紀念館這個管子的名字並不是很出名,可不少人前來打卡,這也是近代教育發展的一個學堂之一。也是象徵著近代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來到這個紀念館,可以帶你去領略當時那個年代的特色。正文1:穿衣搭配。第一種是選擇民國風的衣服,因為這個建築是比較近代化的風格。所以你穿民國風的衣服是非常符合的,比如說旗袍或者民國風裙子。總是採用簡單淺色調衣服,比如說藍色和白色。以上這兩種是小編比較推薦的穿搭風格,大家可以看著選。
  • 參觀魯迅紀念館(文學原創)
    手機拍照年少時,進了學校,從課本上才知道魯迅先生是受這個社會敬仰的,魯迅精神一直被稱作「民族魂」;如今,在魯迅紀念館之內,於一尊魯迅石膏像的後面,一面光滑牆面上,就鑲嵌著「民族魂」多年來,魯迅不僅被視為于越之地的俊傑,還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如今站在當地政府為他建造的這樣一座規模龐大的現代化紀念館裡面,看著絡繹不絕來此地參觀的各地遊人,瞻仰著魯迅先生一襲長袍的黛灰色銅像,我想,歷史上真實的魯迅會是怎樣呢?魯迅銅質坐像的後面,是一堵綰色影壁。
  • 喬麗華: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魯迅詩歌手稿題記
    作者簡介   喬麗華,200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研究館員。長期從事魯迅研究及現代作家研究工作。詩幅背面有許廣平鋼筆字跡:「魯迅寫給內山的字。一九五三,二月十八日,往訪於北京飯店,由內山交還,託轉魯迅紀念館。」我館所編《四十紀程》大事記中有記載:「1953年2月18日 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向本館捐贈魯迅詩稿《我的失戀》(四首之四)一幅。」[]   因為詩幅無題款,且由內山完造交來,故長久以來被認為這是「魯迅寫給內山的字」。
  • 上海魯迅紀念館年度特展 重溫魯迅與青年故事
    資料圖片  年度特展「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正在展出。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說:「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一幅看不盡的畫。」近日,記者走入展廳,儘管是個工作日的下午,但參觀者不斷,有年輕人、孩子,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 上海魯迅紀念館迎來建館70周年
    2021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同時也是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館近日舉行儀式,在緬懷魯迅先生的同時,展示了近年來圍繞魯迅文化的傳承推出的一系列創新成果。上海魯迅紀念館大門。新華社記者 王婧媛 攝上海魯迅紀念館於1951年起對公眾開放,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座對公眾開放的國家級文化人物紀念館,館藏8萬餘件,以手稿、遺物、文獻和版畫為大宗。70年來,紀念館承擔著保存保護魯迅遺物、挖掘整理魯迅史料、傳播魯迅精神的重要使命。觀眾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參觀建館70周年特設展覽。新華社記者 王婧媛 攝 上海是魯迅生活、工作、戰鬥過的地方。
  • 陸羽紀念館簡介
    陸羽紀念館位於天門市竟陵城區西湖之濱,是為紀念1260多年前的「茶聖」陸羽而興建的,是一座以歷史文化名人陸羽生平業績為主題內容的具有古典園林特色的紀念博物館。  陸羽紀念館內的主體建築前殿(即陸公祠)位於竟陵城西寺路西端,殿宇為歇山頂式,結構精巧,造型典雅,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祠前有古樸的「山門」,其門額「陸羽紀念館」五個大字為原中宣部副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所書。陸公祠正中是一尊高26米的陸羽全身銅像,一代「茶聖」肅然落座,左手託杯,盡顯精心品茶之態。
  • 紹興魯迅紀念館原館長裘世雄: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前言:裘世雄是紹興魯迅紀念館原館長
  • 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辦丁玲展,以文獻呈現丁玲與五四運動
    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辦丁玲展,以文獻呈現丁玲與五四運動 8月20日,由上海魯迅紀念館與常德市丁玲紀念館共同舉辦的「五四·丁玲」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
  • 魯迅詩軸手跡為何50年後從日本回歸上海魯迅紀念館?
    許多日本友人非常崇敬魯迅,見面後總想能求得一字半張的魯迅手跡,對魯迅的手跡是如獲至寶;但魯迅對有些日本友人卻是主動書贈的,表達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其中,1934年12月14日錄唐朝詩人劉長卿詩《聽彈琴》書贈日本友人增井經夫就屬於後者。那麼,增井經夫又是如何認識魯迅的?魯迅為何會主動書贈這幅字的呢?這幅字怎麼又會千裡迢迢從日本回到上海魯迅紀念館的呢?
  • 事業單位招聘:北京魯迅博物館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事業單位: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報名截止時間至2015年 1月2日,請參加應聘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把簡歷發至luborenbaochu@126.com,現公告如下:了解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
  • 魯迅紀念館這三天閉館,請注意!
    上海魯迅紀念館2020年8月28日上海魯迅紀念館 地址:虹口區甜愛路200號電話:021-65402288參觀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場,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上海魯迅故居地址:虹口區山陰路
  • 專訪北京魯迅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李戰崎 :「魯迅說過的」文創品如何...
    5月24日,「518文創節」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紅樓館區正式收官。這場還原五四時期北大紅樓舊人舊事、「植入」文創帶貨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了460萬。可以看到,魯迅語錄在網絡社交時代依然出圈,「魯迅說過的話」、「魯迅沒說過的話」成了年輕人熱議的話題。
  • 趙延年55幅版畫捐魯迅紀念館
    信報訊(記者孫玉潔)繼去年將575件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後,以刻畫魯迅形象揚名的著名版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趙延年,最近將55幅珍貴黑白木刻版畫捐贈給了紹興魯迅紀念館。  這55幅珍貴木刻版畫取材於魯迅原著,創作於1963年至1985年間。
  • 「魯迅先生也是看不盡的畫」,上海魯迅紀念館展館藏美術品
    上海魯迅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說。澎湃新聞獲悉,8月21日,展覽「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以此呈現魯迅與青年間亦師亦友的關係。展覽以魯迅培育青年走上革命、文學、藝術之路為切入點,展示一批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美術品。魯迅魯迅,(1881-1936年),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來到上海之後,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進步的青年不斷地匯集到他的身邊。雖然長期信奉的青年必勝於老年的進化論思想已經轟毀,但魯迅對培養青年傾注的熱情,卻一如既往。
  • 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建館70周年紀念活動
    (記者 孫潔靜)1月7日,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活動在該館「樹人堂」報告廳舉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市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虹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強,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等出席活動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