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大學校長:未料到內地學生蜂擁報考

2021-01-11 央視網
  專訪香港大學校長:未料到內地學生蜂擁報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1日 23:23 來源:

    來源:央視《東方時空》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7月21日播出「港大校長—徐立之」,以下為節目實錄:

    解說:2006,香港大學在內地計劃招生300人,雖然招生人數只比去年只多了90多個名額,但卻吸引了許多內地考生報名。2006年7月12日,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出現在第三屆大學校長論壇上,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徐立之:55歲

    著名遺傳學家

    生於上海 長在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

    現任香港大學第十四任校長

    記者:今年報考香港大學的內地學生增加了很多,在您的意料之內嗎?

    徐立之:有些意外,為什麼突然之間那麼多學生報考香港大學,不止是香港大學,其他香港的大學報考也很多,我想可能是風氣。是一種新的嘗試,因為以前只能夠在內地報考,現在可以報考香港的大學,所以我想學生有一個新的嘗試,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先兆。

    解說:今年七月初,香港大學對各地考生進行面試。面試的考題五花八門,比如世界盃對舉辦國的影響,如何看待婚外戀等?香港大學一位考官說,「高考成績並不是最關鍵的,主要的是考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能力。

    雖然報考的學生中大多數成績十分優異,難分高下,但是,香港大學對表現活躍,有創造力的學生卻十分偏愛。

    記者:學生應該怎麼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徐立之:我想每個學生不一樣,有的學生比較文靜的,不喜歡講話的。當然不是指不好的學生,香港大學的學生我們希望他多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科技上面更能夠參與,所以希望是活潑的學生,靈活的學生,有自己的邏輯思維比較高的學生//做一個活潑的學生,可能在香港大學受歡迎,得到的學習的本領也比較多。

    記者:現在似乎已經把學生和別人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看成重要的一條,不能缺少的一條,您的觀點說只是其中的一類人才是嗎?

    徐立之:我認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非常多,香港大學只適合剛才說的那類人才。

    記者:像香港中文大學已經取消了面試了,對於香港大學來講,面試的重要性在哪?

    徐立之:因為我們剛才說的,教學的模式不一樣,讓學生多參與,不是坐在那裡老實聽課,所以我們希望學生有直接參與學生的過程的,所以希望學生能夠適應我們大學的教學的模式,我們是看學生能不能適應,學生也看能不能適應,這是雙方面的。大學在認識這個同學,同學也在認識大學。

    解說:7月16日,香港大學公布了錄取結果,這次他們一共招收了325名內地考生。

    徐立之:我覺得內地好的學生非常多,香港大學來招生數字非常小,香港大學看中的學生是很特別的學生,是能夠適合香港大學教學模式的學生,學生選香港大學,不是因為香港有大學,是因為我們香港大學特別的地方,所以我希望他們是因為這個原因報考香港大學。

    解說:香港大學於1911年建校,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它擁有全香港最優良的基礎設施,最大的圖書館藏。精算學、土木工程學和醫學是香港大學最熱門的三大專業,其中醫科是港大永恆的強項,孫中山就畢業於這個醫科的前身。

    與香港中文大學不同的是:港大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它的師生來自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非本地生人數在全港各院校中所佔比例是最高的。另外,港大與世界逾九十所院校開展學生交換計劃,與全球三百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教研合作,每年,校內十分之一的同學都有機會到海外學習。

    記者:香港大學是用英語,全部用英語教學,而其他大學是雙語的,為什麼有這樣的傳統?

    徐立之:這是創校的宗旨,香港大學創校就是以英語為主,我們的優勢,也是因為我們以英語為主。因為學生交流的時候,很多其他國家的大學,喜歡跟香港大學籤約,是因為我們是英語教學//其實內地學生來到香港大學,好處很明顯的,就是說他的國際眼光一定會馬上增加非常多。//香港大學因為我們很多學生交流,交換的計劃。可能第三年因為他的成績好,語文能力高,強。可能第三年已經交流到外國的學校去了,到英國去,到美國去,到歐洲去。所以一個學生在香港大學念書的時候,其實到三個地方的好處都會集中在上面。這個可能是內地學生看中香港大學的原因之一。

    記者:有不少學生看中香港大學是看一些非常直接的效果,比如可以更好的練習英語,或者出國的機會更強,更多,或者就業更容易一點,您覺得這是選擇大學的標準嗎?

    徐立之:學生應該想這些問題,但是你看看能不能適合香港大學的教學模式,因為每個大學都有不同的教學的辦法,香港大學是採取很自由的學習方法,如果他不能在香港大學自動的學習,好像在中學一樣,老師教學的方法,那會吃虧的

    解說:在香港大學學習,大多數的同學都感到輕鬆、有趣。課堂上,老師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死學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於是,港大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教學理念「全人教育」。

    記者:香港大學倡導全人教育。這個全怎麼理解?

    徐立之:我們希望各方面能力都有,希望他們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使用。這是我們在培訓引導的人才。所以學的當然要多方面。應變的能力要很強。表達能力要強。所以我們學生進學校的時候,我們第一天就說,你來學校是教你怎麼去學習,不是把知識灌輸給你們,東西全部在這邊,你們自己去拿。就是比如說,一群學生可能是10個學生,在課堂裡,在一個小的房間裡,老師不是站在課堂前面,甚至坐在學生的後面,聽學生跟其他學生的交流和解釋,比如今天學頭髮的生長,學生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準備好,可能在多一點時間,上課前已經把資料準備好,上課時是學生在課堂上做解釋,老師在後面只是輔導,學生講的不對的話,老師就說這個方向不對。改一下。所以這些學習模式比較新,如果只是在中學的時候,老師在下面聽,學生只能習慣那個教學模式,到香港大學可能有些課程不適合。

    解說:正像徐校長所說,全人教育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表達、應變等各項素質和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轉變。

    徐立之:香港大學是希望培養出一些很靈活,能夠適應社會轉變的人才,所以這些是領導性的人才。當然這些人才也包括研究性的人才。作為香港大學的學生,我們希望他每一個都是領袖。

    解說:此外,全人教育也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記者:有一種觀點說,學生到一所大學去上學,這個大學好的話,氛圍本身就可以把學生燻得很好。在香港大學是怎麼樣的?

    徐立之:大家有這樣的風氣,有學習的風氣,很特別,主張學生自主的學習,然後在課堂外面參與的,我們主張希望學生多參與,所以有了奇怪的現象,你看香港大學的校友,通常校友見面都問你幾年畢業的,念什麼?香港大學不一樣,第一個問題問哪個舍堂來的,就是你住的宿舍是哪一個。他們對宿舍親切感非常高。

    解說:在港大,師生們把宿舍叫做舍堂。之所以學生們對舍堂的親切感非常高,是因為港大的舍堂卻與其它院校的宿舍有著根本的不同。港大提倡一種所謂「舍堂教育」,就是通過舍堂內所舉辦的各種文化、體育及娛樂活動來凝聚堂友對舍堂的歸屬感和團隊精神,從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中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

    記者:以您的觀察來看,內地的學生在香港大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適應的怎麼樣?

    徐立之:當然我們香港大學招生的時候,我們也加上了面試這個環節,我們看學生能力的時候,也看他思想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英語能力,因為我們香港大學是英語教學的,所以這些學生全部是沒有問題的。

    解說:被香港大學錄取的內地學生先要在內地接受委託培養,一年後才正式開始在香港大學讀書。港大的學制是三年,三年後他們中有的人會選擇繼續深造,大部分的畢業生將走向社會。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港大畢業生的平均月薪1.4萬多港元,最高月薪達7.4萬多元,他們的能力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雖然香港大學被亞洲周刊譽為亞太地區最好的三所大學之一,在二零零四年英國《泰晤士報》公布全球最佳二百所大學中排名第三十九,但是,徐立之卻認為,香港大學仍然只是好大學,還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學。

    記者:您認為香港大學現在是一個好的大學,但還不能算一流的大學,差距在哪裡?

    徐立之:香港大學可能是幾個領域,是世界一流的。得到不是很多。在學校裡,我希望大學裡有10個到12個學科,一談到這些學科,世界各地的學者馬上就想到香港大學。是其中一個領導者,那我們就很成功了。

    記者:2002年您剛剛上任校長的時候,您說把香港大學建成東方的哈佛或劍橋不是什麼難事,4年過去了,您是信心更強了,還是會謹慎一些。

    徐立之:當然香港哈佛不是同一個程度的講法,名氣來說大家知道哈佛是什麼,大家知道耶魯是什麼,斯坦福是什麼,我希望將來香港大學本身的名氣也有那麼高。

責編:石豔

相關焦點

  • 南都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
    即日起,我們推出「港澳大學校長灣區訪談錄」系列報導,專訪港澳多所高校負責人,展望大灣區高等教育及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藍圖。「過去十多年,香港中文大學非常榮幸能夠深度參與深圳以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發展和科研建設,推動創新人才的培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今年10月14日,他獲邀出席了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 香港學生報考內地學校如何強化DSE考試技能,選擇香港博雅線上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青睞於內地讀高校,一是內地高校的選擇性大,二則許多內地高校對香港學生的認可度較高,並且內地對香港學生有招生優惠政策,三則是學生為香港戶籍但是一直在內地讀書,想要繼續留在內地報考大學。
  • [直通香港]香港八所大學在內地招生
    大學校長關注「港校熱」    香港8所大學正式全面進入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系統,是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政策一經推出,內地考生報考香港學校的熱情就顯現出來。    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圍繞著港校「內地掐尖」「教育全球化」等話題,中外大學校長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表示,香港的大學在內地招生人數上升,並非要「挖走」內地的尖子生,而是人才的自然流動。在未來幾年內,香港高校還將進一步擴大在內地的招生名額。
  • 廣美:華僑港澳臺藝術類學生報考內地藝術類大學院校(美術)
    由於內地每年的招生專業批覆時間與每年面向港澳臺地區的招生時間不一致,上表中專業可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實際招生專業以上級主管部門批覆的當年專業為準。 二、報考辦法1.澳門保送生一、招生計劃:5人二、報考條件:1.符合教育部、澳門高等教育局規定的具有保送資格的學生;2.持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 中學校長可薦學生上臺灣輔仁大學
    晨報記者 張智麗繼去年首次在大陸招生後,臺灣四大名校之一的輔仁大學今年將再度來大陸招生,並推出兩大招生新政——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為優秀學生提供相當於四年學雜費全免的專項獎學金。輔仁大學大陸招生負責人劉兆明昨天透露,該校將於5月19日在復旦附中舉行招生座談會。去年,包括輔仁大學在內的134所臺灣高校首次在內地招生。
  • 內地高考生/國際生如何報考香港理工大學?內附面試詳情
    理大在內地實行獨立招生,是經教育部批准在內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之一,不佔用內地統一招生志願。參與2021年高考的同學可申請報讀理大,在國內就讀IB、A-level等國際課程的學生也可申請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申請之內地高考生香港理工大學歡迎內地應屆高考生申請來港入讀本科專業。理大有獨立的報名程序及報名日期,內地31個省市的學生均可申請來港就讀。
  • 香港城市大學:2019年內地招生229人 英語需達120分以上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 《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 高招時間|香港中文大學:2020年內地計劃招生300人 新增人工智慧...
    全香港高等院校裡面,我們是唯一一所大學,有諾貝爾得主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授,當中包括『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我們都很習慣叫他高校長,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走出校園,香港中文大學提供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國際交流活動,四年的學生生活是非常寶貴,最美好的青春歲月請到香港中文大學來上課。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院校  央廣網教育:請問王校長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
  • 大陸十五所中學校長 可實名推薦學生上臺灣輔仁大學 寧波鎮海中學...
    大陸十五所中學校長  可實名推薦學生上臺灣輔仁大學  寧波鎮海中學是浙江惟一一所  快報記者專訪臺灣多所名校 了解最新招生信息  記者 張娜    最近,臺灣輔仁大學公布了首批大陸地區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學校,寧波鎮海中學是15所學校之一,也是浙江唯一一所。
  • 專訪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
    原標題: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青年人的教育問題,並不是到大學才有的  從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先生的履歷中不難看出,他對中西方教育有著深入的觀察。1961年,出生於潮州的鄭國漢隨母親來到香港,隨後在香港接受教育,197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及1980年分別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碩士及博士學位。2009年獲委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2013年9月出任嶺南大學校長。  2014年10月,香港非法「佔中」事件期間,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成為了備受新聞關注的人物。
  • 「我想到香港、澳門讀大學!」2017年港澳高校報考指南最全版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採用內地高校統一招生方式,即由省招生辦統一公布招生計劃、統一安排考生填報志願、統一實行遠程網上錄取。兩所高校參加提前批次錄取。考生在填報這兩所高校中的任何一所時,還可填報其他本科第一批次的內地高校,即使在提前批次未被錄取,仍有機會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時進入其他的內地高校。
  • 內地考生報考香港高校全攻略,請收藏!
    疫情之下,國外留學受阻,更多的學生將眼光聚焦於國內,其中香港是名校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港大、港中文、港科、港理工、城大、浸會、教大、嶺南等,連老師工作室特將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的關鍵信息進行了梳理和分類,想報考香港的考生和家長,請收藏好,如有疑問可隨時留言,在線為您解答!
  • 做好校長,辦好學校——專訪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
    專訪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做客人民網香港演播室,與各位網友分享辦學理念和經驗。
  • 84所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 明年3月報名
    原標題:84所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明年3月報名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國家教育部公布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免試收生計劃)的具體安排。參與免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將增加至84所;而「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推薦名額,也增加至每校5個。香港教育局19日對此表示歡迎。
  • 面對「複雜」的香港,來自內地的學生們有話說
    【環球時報赴香港特派記者 趙覺珵】「如果不是我的內心足夠強大,現在面對你們的一片嗆聲我會很害怕。你們總是在譴責他人的過錯,卻沒有想過正是你們自己在破壞香港的法治、自由、民主。」內地學生張婷10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對話會上(如圖)用普通話做出的發言,成為4個多月來「反修例」風波中,在港內地學生最響亮的聲音。
  • 2013年高考內地考生報考港臺高校人數上升
    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今年在內地和大陸的招生人數都比去年有所上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8所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高校,共錄取約1590名內地新生。臺灣高校今年招收大陸本科生1234人,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上海有60名考生今年將赴臺讀大學。
  • 2021年香港地區大學內地招生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
    來自香港地區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為考生和家長對報考香港高校的疑問進行了細心的解答,以實際行動歡迎考生報考香港地區的大學。再到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參加全國高考統一填報志願方式招生錄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採用獨立招生的方式,按各校的標準錄取學生。2006年,港校在內地招生省份增加到20個。
  • 內地籍考DSE與內地港籍生有何差別?香港大學的升學率相同嗎?
    內地考生參加DSE的缺點錄取學位有限香港DSE接受任何國籍任何戶籍的學生報名參加,不僅限於提供給港籍學生報名。但是按香港教育局所規定,每所大學設定留給非聯招收生的學位數量上限只有20%,而這20%的名額中,只有3-4成是給內地學生的名額。
  •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談「錢學森之問」 如何培養卓越人才
    紫荊花開15年 透視香港精神 人民網2012走進香港系列報導     之一: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劉鎮漢:優質服務打造「百變香港」       成立於1911年的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身為國際知名遺傳學家的徐立之,擔任港大校長的十年間,以科學家的務實精神,立足亞洲,放眼天下,堅持管理需與時俱進。他帶領港大經歷了一系列改革,始終緊追時代變革的步伐。     徐立之校長近日接受人民網專訪,就治校精神、人才培養侃侃而談,言語間也透露著港大躋身一流大學的秘訣。
  • 香港戶籍身份學生參加國內高考的幾種途徑
    香港籍學生指的是擁有香港的身份證和回鄉證的學生,要想上國內的大學,一般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華僑港澳臺全國聯考:第二、參加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個學校舉行的港澳臺兩校聯招(1)、學歷條件:凡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年齡不超過30周歲,品行端正,無犯罪記錄,身體健康的港澳臺、海外華僑、華人和外籍學生均可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