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歸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孩子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情商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情商能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被輕易擊倒。而想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家長需要不分時間、地點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因為情商就像習慣,是一點點養成的。
就比如吃飯時,孩子在吃飯時如果有這4個表現,暗示他情商低,家長要及時幫他糾正。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意思就是想教育好孩子,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和醞釀。
一、不懂禮貌
高情商的基礎就是「懂禮貌」,一個不懂禮貌的人不可能有高情商。雖然懂禮貌這個詞孩子從小就在聽,但仍然有很多孩子做不到。對待長輩沒有一點尊敬,吃飯的時候永遠都是第一個動筷子的,這樣的孩子遲早要吃虧,《弟子規》中有這樣一句話「長著先,幼者後」。想要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首先最基礎的就是教會他懂禮貌。
二、喜歡吃獨食
俗話說,一個人好不好,情商高不高,吃頓飯就知道。
情商低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有那麼一類孩子,吃飯的時候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將自己喜歡的菜往面前一擺,直接就開始大快朵頤,甚至有些直接上手去抓。可能父母們覺得小孩子沒想什麼,但你想想如果他養成習慣,長大了還這樣,是多麼情商低令人討厭?
三、大聲叫嚷
記得上大學那會,和朋友一起過生氣,請全班同學吃飯,有的人上來的菜就知道吃,而且還是搶著吃哪種,不管旁邊人是什麼反應,先自己吃好,把餐桌當作自己家了,吃到興起還會大吵大鬧,絲毫不在意其他人是否覺得吵,這樣的人最讓人討厭了。
如果你家孩子小時候就有這種表現,你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四、口無遮攔
有這樣一部分孩子很不會說話,尤其是在飯桌上總是說一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話,就比如前段時間朋友帶孩子來我家吃飯,吃了幾口後,朋友問孩子說阿姨做的飯好不好吃?孩子說:「還不如我媽媽做得好呢。」當時我心中那個打擊呀,朋友也是一臉尷尬。
其實,不會說話,說話直白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情商低,這類孩子到哪都容易遭人排擠,我們可不能讓自己家孩子成為這樣一個不會說話的人。
李玫瑾是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特的見解。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低的孩子應該怎樣糾正?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3-6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培養孩子,任何一個方面的能力都會事半功倍,就比如情商的培養,家長就可以在這個時候下苦功夫。
當然,如果你想用自己給孩子講清楚情商的問題,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情商這種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我建議父母通過繪本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兒童情商培養在現代社會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也是每個家長們不可避免的職責。
因為繪本是孩子唯一能夠聽懂的,並且能夠輕鬆理解的,這裡我分享給大家一套《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本書幫助父母們輕鬆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情商培養和教育,讓孩子們在玩耍過程中學會理解和調節他們的情感世界。
書中包含色彩明快的插圖、以獨特的方式結合童話、遊戲和心理訓練,幫助小朋友們理解情緒,並從童年時期發展情商。適合3-8歲的孩子和父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