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幾年來,浙江在經濟社會全面提速的同時,全省文化與旅遊部門理清家底、整合資源、深入思考、準確定位,將浙江的資源稟賦與先發優勢以及創新發展的動力、活力深入結合,拿出了一系列精準措施,在八個方面著力打造浙江特色與優勢,提升文化自信,眼界開闊,思路清晰,對於全國文旅系統如何立足自身實際、助推文化發展與文旅融合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為此,本報特別刊發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的文章,以饗讀者。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並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
浙江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要努力建設好10個方面「重要窗口」,加快形成13項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對於浙江省文化和旅遊系統來說,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和浙江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就是把「窗口」意識、「窗口」標準、「窗口」擔當貫穿文化和旅遊工作全過程,切實增強「重要窗口」文化自信,以浙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特色與優勢,為浙江省「重要窗口」增添文化底色和旅遊魅力。具體來說,著力形成八個方面的特色與優勢。
一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遊「整體智治」的特色與優勢。以「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為理念,統籌推進數位技術應用和制度創新,對文化和旅遊治理理念、機制、工具、手段進行系統性變革。通過數字賦能,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實施打造「整體智治」現代機關,建設文化和旅遊「一張網」「一朵雲」,實施景區「限流、預約、錯峰」常態化,建設文化和旅遊大數據監測系統,率先建成現代文化和旅遊治理體系,成為全國數字文旅領航地、文旅現代化治理標杆地。
二是加快形成弘揚優秀文化、激揚文化自信的特色與優勢。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計劃。挖掘、研究、闡釋優質「文化基因」,對全省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構建文化基因庫,描繪浙江文化基因圖譜,使浙江文化價值體系更加清晰,著力建設好浙江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實施好優秀傳統文化「活化」計劃,進一步擦亮西湖、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等世界文化遺產,打造詩路文化、良渚文化、越文化、南宋文化、南孔文化、和合文化、絲瓷茶文化等浙江標誌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實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推進「千年古城」復興計劃、「拯救老屋」行動、博物館美術館非遺館景區化行動。充分挖掘非遺資源,培育10個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100個非遺旅遊景區、1000個非遺體驗點。充分利用浙江歷史名人輩出的優勢,打造陽明故裡、書聖故居、劉基故裡、西施故裡等歷史名人故裡(故居)主題旅遊線路和研學旅遊目的地。其次,實施好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傳承計劃,發展紅色旅遊,創建一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浙裡紅」紅色旅遊項目、景區和教育基地。再次,實施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計劃,開展「三個地」(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文藝精品創作,打造具有重大影響力和標誌性的文藝精品佳作。不斷挖掘和豐富溫州、義烏等地改革開放實踐中凝聚的改革文化,安吉餘村高質量發展中體現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等,推動新時代浙江精神的傳承發展。
三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特色與優勢。推動文化和旅遊在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市場消費、公共服務、對外交流等方面深度融合,使「三個地」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浙江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凸顯,浙江成為全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標杆地。重點是打造璀璨「明珠」,通過省市合作培育100張文旅融合「金名片」,推出10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融合IP,講好文化故事,引領文旅資源融合。培育文旅融合產品,提升旅遊景區文化內涵,提供一批有溫度有記憶的文化旅遊特色景區、專題文化旅遊線路,開發文創產品,形成「浙江有禮」旅遊購物特色品牌體系。培育文旅消費熱點,重點培育5個設區市、15個縣(市、區)成為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培育5個左右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實施「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打造民宿集聚區、旅遊演藝集聚區。培育文旅新業態,推動旅遊與學校文化、體育文化、科技文化、康養文化、會展等深度融合,創新推出研學、體育賽事、科技博覽、養生養老、商務會展等旅遊新業態,延長文化旅遊產業鏈。培育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打造四條詩路文化帶、十大海島公園、十大名山公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文化發展示範帶、生態海岸帶等重大平臺,拉動文旅產業發展。
四是加快形成「詩畫浙江」全域旅遊高水平發展的特色與優勢。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5年內創建培育20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60個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景區化工程建設計劃,使全省100%的縣(市)城達到景區城標準、90%的鎮(鄉、街道)達到A級景區鎮標準、70%的村達到A級景區村莊標準。實施旅遊高品質2.0版建設計劃,通過數字賦能、標準賦能、科技賦能、綠色賦能、文化賦能,到2022年升級一批未來景區、未來酒店、未來民宿和未來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等「未來系列」市場主體,引領新時代發展,提高品質,搶佔制高點。培育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平臺,探索建設三門灣灣區旅遊試驗區、山地度假旅遊試驗區、紅色研學旅遊試驗區、綠色全域旅遊發展試驗區、民宿帶動鄉村振興試驗區、濱湖度假旅遊試驗區、夜間旅遊經濟發展試驗區、城市休閒旅遊試驗區、影視演藝旅遊試驗區等十大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通過改革,集合資源,創新發展新模式。
五是加快形成現代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特色與優勢。著眼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加大優質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全面提升文化設施,建成之江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標。2020年,浙江省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並及時制訂標準化2.0版,接續做好提升工作。制訂實施旅遊公共服務意見,推進景區道路、旅遊交通碼頭、遊客中心、無線信號、公共廁所、標誌標識、矛盾調解等旅遊公共服務標準化。
六是加快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文旅轉化的特色與優勢。立足浙江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助力打造美麗浙江品牌,努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將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作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主渠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十四五」期間,爭取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均超過8%,成為全省經濟的主導型產業,把著力點落到以縣域為單位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上,紮實推進。重點支持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文旅實踐樣板地,成為全面展示新時代美麗中國的縣域窗口。協同長三角地區浙江周邊省市,共同實施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工程,打造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豐富生態旅遊產品,大力發展山地旅遊。
七是加快形成「世界看浙江」浙江文化和旅遊對外交流傳播的特色與優勢。用獨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浙江語言,既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建設「世界看浙江」閃亮傳播窗口。構建「浙江窗口」全球網絡,藉助駐各國使領館、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等渠道,合作設立宣傳推廣浙江文旅特色與優勢的「浙江窗口」;在重要國家、重點城市和國際友城,布局浙江境外文旅推廣中心;搭建浙江文旅網上「浙江窗口」;聘選培育浙江文旅國際「代言人」和「宣傳員」。建設體現浙江特色、代表中國形象、具有國際影響的人文交流基地。提升「美麗中國·詩畫浙江」品牌,重點打造「絲路之綢」「絲路之茶」「絲路之瓷」三大交流品牌,做強「浙江文化旅遊年(節)」「詩畫浙江與世界對話」等一批品牌交流活動,推進浙江「文化印記」海外宣傳。
八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遊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特色與優勢。深化改革,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各相關場所、領域延伸擴面,促進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支持自貿區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探索利用自貿區政策,形成文化和旅遊新的增長點。探索「文教結合、校團合作」模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深化文化和旅遊系統企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單位核心競爭力。改革人才「引、育、管、用」機制,建強文旅人才隊伍。推進文旅標準化改革,全面提升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質量和水平。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