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2020-12-18 和訊網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

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江蘇丹陽:

一副鏡片成本10元,眼鏡架為30元

江蘇省丹陽市,一直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也是國內的最大的眼鏡交易集散地。

目前,市面常見的眼鏡鏡片按照材質主要分為PC鏡片和樹脂鏡片。由於樹脂鏡片的透光率和折射率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購買更多的是樹脂鏡片。常見的鏡片折射率主要有1.56、1.60、1.67、1.74四種。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鏡片的折射率越高,同等度數下,鏡片的邊緣就越薄。

江蘇天潤光學鏡片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浩宇:一般普通鏡片折射率相對低一些,同樣度數的鏡片會厚一些,高檔鏡片材料更貴,做出來的鏡片更加美觀,比較薄、比較輕。工廠生產成本,一副在10元到50元左右。

記者在眼鏡架生產廠裡了解到,一副眼鏡,眼鏡架成本通常佔60%,眼鏡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分為塑料板材和金屬。全部使用塑料板材的眼鏡架,一副的成本僅為20元。

江蘇裕昌光學眼鏡公司銷售部主任 郭汶炎:一副鏡架出廠的價格,基本在30元到80元。80元的,可能是屬於純鈦類型的,不屬於普通金屬,它的材質、人工的拋光工資、電鍍成本等各項成本都會偏貴。

記者了解到,丹陽的大部分眼鏡架企業目前都以給國內外眼鏡品牌代工為主,自營品牌的產量較少,這主要是因為眼鏡行業競爭較為激烈,自營品牌推廣費用過高,推廣難度較大。目前眼鏡框架生產企業的淨利率普遍在12%左右。

供貨還要培訓

眼鏡經銷商淨利潤率8%

鏡片的價格最低只要10元,而眼鏡架的價格最低也僅為30元,以此來計算,在丹陽一副眼鏡的出廠價不過40元,和國外品牌相比,這樣的眼鏡在質量上存在什麼差別?我們日常配這樣一副眼鏡又為何需要一兩百元呢?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眼鏡大都是來自於江蘇丹陽。由於鏡片出廠會經過嚴格的檢驗,因此從品質上來說,國內鏡片和進口鏡片區別不大。

雖然每個人使用的眼鏡鏡片度數並不相同,但工廠一般會預先生產涵蓋所有度數的鏡片銷售給經銷商,專門定製的鏡片只佔總產量的10%不到。下遊的眼鏡店鋪一般也是從經銷商處訂貨。

經銷商告訴記者,採購來的大多數鏡片會以30元左右的均價銷售給下遊眼鏡店,相比十幾元的出廠價,雖然看似利潤較高,但銷售的壓力並不小。除了採購鏡片和眼鏡架的成本外,經銷商還需要給眼鏡店提供培訓服務,負責店鋪鏡片的退貨以及對報損產品進行更換,算下來利潤並不高。目前行業內淨利率普遍維持在8%左右。

店鋪租金高致眼鏡價格貴

零售店淨利潤率不到10%

經銷商以均價30多元一副的價格將鏡片賣給下遊眼鏡店,算上眼鏡框,一副眼鏡的成本也不超過100多元,為何日常生活中配一副眼鏡需要數百元乃至上千元?這其中的利潤究竟到了何處?

蔡力在江蘇丹陽的眼鏡城裡經營著一家店鋪,他告訴記者,在丹陽,一副眼鏡的均價在100元到200元,最低甚至69元就可以配一副眼鏡。

江蘇丹陽眼鏡城商戶 蔡力:我們在這裡已經開了十幾年了,運營管控比較健康,正常來說一年的運營成本在50萬到60萬左右。

蔡力告訴記者,運營一家眼鏡店,最大的費用就在於人工和房租,這兩者合計佔比達到90%。像他這樣的一家60平米的店鋪,每年租金要20多萬元,按成本來算,每天的銷售額需要達到1600元以上才可以保本。

記者翻看大眾點評發現,上海的眼鏡店均價在數百元不等。像人民廣場、南京路等繁華地段的店鋪,眼鏡均價則普遍高於1000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去品牌因素外,大部分眼鏡的生產成本都相差不大,上海和丹陽眼鏡售價相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店鋪租金的巨大差距。

由於消費者更換眼鏡周期較長,因此大部分眼鏡店的生意並不多,店鋪只能採用高客單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A股唯一一家眼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也是如此,2019年毛利率高達71.17%,這意味著眼鏡成本僅為售價的3成不到。但算上門店租金和人工後,企業的淨利率卻僅有9.5%。如果將淨利潤平均分到397家門店,意味著每家門店一年的淨利潤僅為15.7萬元。

江蘇裕昌光學眼鏡公司銷售部主任 郭汶炎:運營、人員、房租等各種各樣的費用,佔比較大。從直觀上來看,在大城市的商場裡面,開一個很小規模的眼鏡店,每天最起碼要賣兩副以上才可能不虧錢,但是現在從大環境來看,能賣到兩副以上的門店還是偏少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去眼鏡店配過眼鏡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副眼鏡配下來,幾百塊是常事,上千塊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鏡架平均成本89元左右,鏡片29元左右,隱形眼鏡49元左右,「成本價」均在百元之內,看似銷售利潤高的驚人,然而近幾年很多眼鏡店都在關店。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門店售價2000元的眼鏡,淘寶上400元就能拿到手。不僅如此,眼鏡行業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 媒體解密眼鏡店暴利:進價十幾元鏡框標價千元
    在加工部,該眼鏡進貨單顯示,眼鏡框架由一家名叫「福澤」的公司生產,進價僅為45元每副。「連鎖店的眼鏡質量相比會好一些,但標價更高,利潤空間也更大,要把店面租金、裝修費算在裡面。」吳先生說,潘家園眼鏡城裡更是魚龍混雜,幾元錢的鏡架敢賣好幾百,就算打3折也能賺大錢。
  • 成本幾十售價上千,果真「暴利」行業?深圳橫崗眼鏡城實探:顧客寥寥...
    其招股書披露,一片鏡片的成本只有6塊錢,一副成鏡也只有幾十塊。消費者紛紛大呼「被宰」,為何幾十塊的成本能賣出成百上千元的價格?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深圳橫崗眼鏡城,在這裡聚集了上百家眼鏡生產商和零售店,從生產到批發再到銷售的加價環節逐漸清晰,眼鏡行業低頻消費、半醫半商等特點成為了推高價格的因素。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2020-09-08 15:00:10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彭碩 李雲琦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 同款眼鏡價格相差數百元 眼鏡暴利究竟有多大?
    眼鏡的暴利究竟有多大?價格差別最能說明問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即使是同品牌同款式的眼鏡,在不同的店裡也會有數百元的差價;而看起來差不多的眼鏡,如果被冠上進口的標牌,與同類產品的價差可達上千元;不同渠道和材質的鏡片和鏡架,其價差也是相去甚遠。
  •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一對鏡片從七八塊漲到千元
    25~30元     地點:     丹陽市眼鏡城     人物:     錢仲陽     角色:     代理商     丹陽市的丹陽眼鏡城,是華東乃至全國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青島市閩江路某眼鏡店經理劉兵告訴記者,「我是從丹陽直接進的貨,都是正品。」劉兵稱。     記者在玻璃窗上看到了各式眼鏡的售價,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標價是五百多元,相對於當初的出廠價來說已經漲了不知多少倍了,「我們這還算是比較便宜的,你到那些大品牌去看看,同樣的材質、品牌的鏡片,在那些地方的價格比這裡還要貴,有的地方都能到一千多元。」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江蘇天潤光學鏡片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浩宇:工廠生產成本,一副在10元到50元左右。記者在眼鏡架生產廠裡了解到,一副眼鏡,眼鏡架成本通常佔60%,眼鏡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分為塑料板材和金屬。全部使用塑料板材的眼鏡架,一副的成本僅為20元。江蘇裕昌光學眼鏡公司銷售部主任郭汶炎:一副鏡架出廠的價格,基本在30元到80元。80元的,可能是屬於純鈦類型的。
  • 揭眼鏡行業黑幕:零售價860元鏡片出廠價僅30元
    3000元鏡片成本僅百元、洋品牌眼鏡毛利率高達240%……眾多不明就裡的江城消費者「被高消費」。  圍繞「被高消費」,今年8月初,金報介入調查。連續推出了《平價眼鏡店遭行業集體封殺》、《洋品牌控價維持暴利》等多篇調查報導。武漢眼鏡市場暴利亂象一幕被揭開。
  •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一紙招股書,透露這個行業「暴利」內幕...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江蘇丹陽:一副鏡片成本10元 ,眼鏡架為30元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江蘇省丹陽市,一直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
  • 眼鏡市場有多暴利?動輒上千的鏡片,成本價只有十元不到!
    90%暴利的行業背後,都有著被「逼上梁山」的經歷。你應該聽過一個段子,「上班是給老闆打工,開店是給房東打工。」你說,眼鏡店能不「磨刀霍霍向豬羊」嗎?2.此外,每個門店至少需配有一到兩位驗光師。客戶在挑選眼鏡的時候,也需要店員一對一進行服務。這些妥妥都是人力成本。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半醫半商」的明月鏡片IPO:成本6元毛利率50% 行業有多暴利
    2020-09-17 09:42:05 來源:成都商報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一副鏡架,只要不需要複雜的工藝,高質量的板材也能在30元內拿下。即使是曾經在眼鏡營銷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純鈦鏡架,也不過80元。算下來,在丹陽配一副眼鏡,最便宜四十多塊就搞定了,一百以上的眼鏡就算高端了。由此可見,至少在上遊,眼鏡的價格並不高。
  • 毛利率超過五糧液卻「不賺錢」,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 眼鏡店越來越多,眼鏡行業的錢該咋賺?眼鏡店裝修,眼鏡展櫃定製
    比驗光技術,你可能並不比哪家眼科醫院的驗光技術差,甚至比他們要強上好多,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們僅憑「醫學驗光配鏡」這六個字就可以打敗很多眼鏡店行業。比價格,這點上永遠比不過同行。可能你價格已經壓的很低了,但仍然會有比你價格還要低的店鋪;也可能同樣的一款眼鏡,顧客寧願在同行那裡以1000元拿到手,也不願意在你這裡拿500塊買到手,所以說,價格永遠不佔優勢。
  • 零售價是成本幾倍甚至十幾倍,為什麼眼鏡店卻說自己不賺錢?
    在公眾的認知中,眼鏡店又是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一副眼鏡的鏡片與鏡架的成本可能只需要幾十塊錢,而眼鏡店轉手就能賣出幾百甚至幾千元的,因此在許多人看來,開眼鏡店的應該能非常賺錢才對,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不僅僅是鏡片,丹陽鏡架的成本價也十分低廉,鏡架按照材質可分成許多種,比如記憶合金架、板材架、純鈦鏡架等等,在那裡同樣也花幾十元就都能搞定,眼鏡店中售價數百甚至幾千元一副的眼鏡,他們的採購成本可能也就幾十到一兩百元,零售價是採購成本的幾倍到十幾倍,看起來似乎眼鏡銷售非常的暴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