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過去,「寒門易出才子」,這是因為過去寒門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加倍努力,而在當時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讀書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唯一出路,富人想要滿腹才華,也必須要通過大量時間的閱讀,才能提升自己的才華,否則也僅僅只是空有一個好家庭;但現代生活不一樣了,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裡,越是前沿的科技,富人接觸到的機會就遠比窮人多得多,而越是最早接觸,就意味著更有可能在新時代來臨之前做好準備,富人依託自己富有的資源,總是能搶佔先機,這也是老牌發達國家美國、日本、西歐國家,他們階層固化的根本原因。
生存環境決定著你的眼界,以及你對未來新事物的接受快慢;
說句現在很多人都不想聽的話,那就是「做得好還不如生得好」,這句話能活生生的打擊到了許多努力奮鬥的人,有些人生下來就站在了終點,而有些人生下來還找不到起點在哪裡,不一樣的家庭,意味著不一樣的人生,好的原生家庭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能夠從小就接觸到現今社會所需掌握的所有數字生存能力,而不好的原生家庭,意味著你在還未做好準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自己低技能的勞作方式介入社會,但是依靠低技能就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而時間其實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每個人的一生時間可以說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在同樣的時間裡,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去積累富人早已擁有的資源,這就決定了你們的起跑線不一樣;
在農村家庭孩子7-8歲的時候,他們孩子和鄰居孩子一起玩著各種遊戲,在鄉間小溪玩耍,享受著鄉野的田園生活,但是富人家庭因為背景原因,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進行早教,他們接觸的玩具可能就是大疆無人機、現代VR以及前沿科技數字產品,在12-18歲的時候,也就是初中、高中的時期,農村家庭孩子可能還在奮力拼搏,為自己從小不紮實的學習基礎而努力補齊的時候,富人家庭的孩子可能就已經開始學習各種現代管理知識,以及為海外留學做外語儲蓄的準備,雙方的差距更是在22歲以後形成不同的人生線,極少數的農村孩子可能有機會從國內頂尖學府畢業,從而在畢業後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並打破牢籠,形成鯉魚躍龍門之勢,成為新一代的富人群體,而原先富人家庭的孩子,也許經過近十年的培養以及自身的人生閱歷,無論是自己家族資源,還是個人能力,都可以讓其具備高管人才的潛力。
富人意味著能夠調用更多資源的能力,窮人則意味著生活即生存;
上面已經細化對比,說明了富人與窮人家庭,在各個時期的差距對比,而接下來要說的是富人的資源調動能力,財富意味著你可以調用更多的資源,上到創業資源整合,下到個人出行,富人能夠調用的資源,都遠遠超過窮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購買一塊上好的進口價值1000元的牛排,富人家庭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出手,並且能夠快遞送貨上門,但是窮人家庭就意味著需要再三考慮,因為這1000塊錢,可能就是一家之中某個人一周的生活費,或者是一個月的生活費,所以這種美食資源,富人就輕鬆比窮人獲得,而其他的諸如國外旅行,這對富人家庭可能就是一項支出,但是對窮人家庭,也許就是一輩子努力之後才能享有的成果,或者說有些家庭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輕鬆的」,這句話說出來每個人的心聲,年齡越大,意味著自己要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多,而成年人的世界裡,要考慮的「財米油鹽醬醋」,幾乎都是必經之路,但是富人卻因為自身財富,他們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考慮,他們往往只是在糾結選哪種更好而已,而窮人家庭就意味著真實的生活,因為生活即生存,對他們賺錢高於一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藝術、旅行、理想這些對富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追求,但對窮人只是一種奢侈,但是人要向著更高的方向攀登,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富人家庭與窮人家庭的鴻溝差距從這裡開始出現。
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在未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古時候往往「寒門出貴子」,因為古時候的科舉考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都強調了,那個年代會吟詩作賦,就能夠獲得上層的青睞,會寫詩文,可能就能通過科舉考試,實現自己官運亨通之路,而古時候無論是富人家庭還是窮人家庭,起跑線差別不大,雙方可以說是純粹的同一起跑線,但是窮人家庭的孩子,因為自身家庭的原因,所以退無可退,只能背水一戰,在讀書上比富人更加加倍努力,所以最終「寒門出貴子」,高中狀元、舉人的寒門家庭數不勝數;
現代社會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因為現代學科和古代學科的差別所影響,因為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對於一個人才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會寫寫文章,熟識古史就行的,現代學科更加看中個人的科技能力、數字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比拼的是工科能力,而現代科技發展到現階段,一個人花費多少時間、投入多少精力在裡面,其實是成正比的,但是高科技產品,尤其是最前沿的技術棧上,最先接觸到的往往是富人家庭,很多窮人家庭都無法接觸,舉個例子,比爾蓋茲的家庭要不是富人家庭,他能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讀初中時就接觸到當時全球為數不多的計算機,並在這基礎之上開始編程,可以說比爾蓋茲是世上為數不多接觸到電腦的幾個人之一,沒有他早期的接觸到電腦以及編程學習,肯定就沒有後來的微軟,而窮人家庭的孩子,別說接觸計算機,能夠在三十年後普及個人電腦都是一個問題,所以從一開始雙方就並不在一個起點,這也是雙方階級固化的原因;
「馬太效應」在未來可能越來越明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在當今西方社會是普遍現象,疫情期間美國富人財富普遍增長,而窮人卻因為疫情失業都快揭不開鍋,階級固化是一個社會發展到最後,不可避免的趨勢,因為一個人的出生、生存環境都將決定著這個人未來的眼界,以及對生活的追求,在高科技以及數位化時代下,寒門孩子確實比富人孩子少了許多公平,也許通過加倍的努力能夠彌補,但也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