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學與書法藝術的關係是什麼?李洪智的碩士論文題目是《今草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寫的是《漢代草書研究》,都是從漢字字體學的角度對草書進行研究的。後來留在藝術學院書法專業任教,曾經有好幾年給學生開「漢字學」這門課,自然會較多地思考漢字學與書法藝術之間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學習書法有所謂「字外功」一說,漢字學當是「字外功」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因很簡單,書法是以書寫漢字作為表現對象的。甚至有的先生認為,漢字學本來就應該是書法的「字內功」,以強調文字學對於書法的重要性。
毫不誇張地講,漢字學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比如說,掌握漢字學知識有助於學書者面對碑帖中紛繁的文字現象時,能夠知其所以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得」有一個異體字「淂」,鍾繇《宣示表》就有這樣的寫法,「雙人旁」變成了「三點水」,原因就在於「彳」與「氵」的行草書寫法常常一致,有了這個「紐帶」,人們寫楷書有時乾脆將「彳」直接寫作「氵」,於是「淂」成為「得」的一個異體。在王寧先生漢字構形學理論框架內,這個異體叫做異寫字。很明顯,這個字形出現的過程就屬於漢字學研究的範圍,而不屬於書法藝術關注的對象,但是它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其四
啟功先生對書法的理論研究很深刻,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啟功先生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授,2004年,李洪智博士畢業以後,進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啟功先生影響我們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第一,間接通過秦老師影響,因為秦老師是啟功先生的學生,而且秉承了啟功先生的學術理念;第二,讀啟功先生的書和文章。研究生階段學的是文字學,這是一門與理科相似的學問。北師大的「小學」屬於章黃學派,可以說延續了清代「樸學」的治學思想,講求「無徵不信」。所以在讀書期間就深受這種治學風格的影響。當讀了啟功先生的著述之後,強烈地感受到老先生「求真務實」的精神。這與章黃學派的學術精神是一致的,正因如此,老先生寫出的文章,觀點才令人信服,因為是以大量的確鑿證據作為支撐的。
以上所說是在學術層面的影響,至於在書法藝術層面,老先生更有著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對傳統、對法度的恪守,再比如說作品的總體氣息上力求清雅,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是老先生的潛移默化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