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學與書法藝術的關係是什麼?漢字學是書法藝術的「字外功」

2020-12-14 文藏書畫

文字學與書法藝術的關係是什麼?李洪智的碩士論文題目是《今草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寫的是《漢代草書研究》,都是從漢字字體學的角度對草書進行研究的。後來留在藝術學院書法專業任教,曾經有好幾年給學生開「漢字學」這門課,自然會較多地思考漢字學與書法藝術之間的關係。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書月賦後》
孔平仲《寄內》
李洪智

大家都知道,學習書法有所謂「字外功」一說,漢字學當是「字外功」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因很簡單,書法是以書寫漢字作為表現對象的。甚至有的先生認為,漢字學本來就應該是書法的「字內功」,以強調文字學對於書法的重要性。

毫不誇張地講,漢字學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比如說,掌握漢字學知識有助於學書者面對碑帖中紛繁的文字現象時,能夠知其所以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得」有一個異體字「淂」,鍾繇《宣示表》就有這樣的寫法,「雙人旁」變成了「三點水」,原因就在於「彳」與「氵」的行草書寫法常常一致,有了這個「紐帶」,人們寫楷書有時乾脆將「彳」直接寫作「氵」,於是「淂」成為「得」的一個異體。在王寧先生漢字構形學理論框架內,這個異體叫做異寫字。很明顯,這個字形出現的過程就屬於漢字學研究的範圍,而不屬於書法藝術關注的對象,但是它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其四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啟功先生對書法的理論研究很深刻,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啟功先生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授,2004年,李洪智博士畢業以後,進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啟功先生影響我們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第一,間接通過秦老師影響,因為秦老師是啟功先生的學生,而且秉承了啟功先生的學術理念;第二,讀啟功先生的書和文章。研究生階段學的是文字學,這是一門與理科相似的學問。北師大的「小學」屬於章黃學派,可以說延續了清代「樸學」的治學思想,講求「無徵不信」。所以在讀書期間就深受這種治學風格的影響。當讀了啟功先生的著述之後,強烈地感受到老先生「求真務實」的精神。這與章黃學派的學術精神是一致的,正因如此,老先生寫出的文章,觀點才令人信服,因為是以大量的確鑿證據作為支撐的。

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

以上所說是在學術層面的影響,至於在書法藝術層面,老先生更有著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對傳統、對法度的恪守,再比如說作品的總體氣息上力求清雅,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是老先生的潛移默化地影響。

相關焦點

  • 書法藝術個性化與漢字學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文字中的魚、鳥、犬、豬之類形態,到了隸書階段,象形漸淡,線條符號成了漢字主要特質,書法藝術的成熟也標誌著漢字的演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我們說書法藝術進入一個成熟期,進入一個自覺意識時期,這時的藝術個性開始凸顯。書法在傳輸漢字過程中不再像前人亦步亦趨,而個人的主觀意識在作品中不斷湧現。
  • 學書法不要只顧著臨帖,書法老師:這些字外功更重要
    假如單純在寫字層面,或許可以了,但要深入研究,學習真正的書法,可能還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字外功。這句話用在書法學習是完全適用的,嘉強稍作了一下修改:若要寫好字,功夫在字外。學書法需要哪些字外功呢?嘉強覺得大體有以下五點,歡迎你來補充。
  • 正確區分書法進課堂與書法藝術的關係,促進規範字推廣
    正確區分書法進課堂與書法藝術的關係,促進規範字推廣張萬強/文/圖2019年10月,汝州市書法課堂、規範字推廣組委會,組織了一場由汝州市退休老領導、文化名士、書畫名人等參加的書法課堂規範字推廣研討會。大家在肯定規範字推廣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時,對現在一些書法人士違背漢字客觀規律,規範要求,隨心所欲,任意發揮,盲目造字,而產生的不良影響,頗有微詞,並且認為書法課堂與規範字推廣不能相提並論,同為應用。其實,不管書法進課堂也好、規範字推廣也好,其目的就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漢字按照規範標準要求繼承好發揚好,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 沒點「字外功」,別稱自己是書法家!
    這讓我想起了啟功先生,一位謝絕別人稱之為「書法家」的慈祥老人,一位國學研究和書法實踐、理論兼具的「書法老人」。如果你沒有如啟功先生勤於修煉書法「字外功」,你憑什麼要自稱是書法家?所以說,沒點字外功,別隨便就自稱「書法家」。
  • 「書法問集」39、什麼是書法字外功?怎麼修煉?
    讓自己像個寫字的人,就是字外功。一切字外功都是建立在堅持練習書法的基礎上的。如果要修煉書法字外功,有三個步驟。一,先了解自己的心性。很多書法家,不用提筆寫字,言談舉止就不像個寫字的人。財色酒氣非常的重,眼神也非常的游離。寫字、書法和人的行為,心性,道德有關係嗎?古代書法家和文人,為了迎合帝王,還會刻意把字寫成帝王喜歡的樣子。
  • 漢字與書法的關係淺談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被稱之為漢字的書寫藝術,是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亦獨放異採。   從上面漢字和書法的簡單介紹中我們不難發現,漢字和書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書法是漢字藝術,文字裡的變化,你們都知道嗎?
    書法脫胎於漢字,是漢字書寫的藝術。但是呢,兩者的關係又沒這麼簡單,書法其實還是漢字書寫的一門學問。所以,對於練字的我們來講,了解一點文字學對我們寫書法還是很有幫助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字書法藝術探討
    (2)、水字的分類   水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   (3)、水書的傳承   水字的文字符號體系獨特,既有類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種漢字,也有眾多的象形文字符號,還有段落表義的圖畫文字。水書到底有多少個字?
  • 漢字:中國書法藝術的根基
    漢字演變標識書法時代精神  書法藝術的形成與漢字的誕生同步。漢字三千多年來形體演變的歷程,也是書法藝術發展的脈絡。  甲骨文奠定了中國文字發展的基本框架,也成就了其在書法藝術史上特殊的地位與價值。郭沫若認為,甲骨文「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足知存世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堅硬的龜甲獸骨等特殊載體,以及「書之契之」的書寫方式,讓甲骨文的書寫成了一種極易顯示創作主體個性的藝術活動,而這種藝術活動是殷商社會佔卜祭祀文化興盛的時代印記。時代精神如影隨形,推動了甲骨文書法藝術的燦爛輝煌,也開啟了漢字體態歷時演變呼應時代精神的傳統。
  • 漢字軸線在書法藝術形象中的造型作用
    書法在當代被定義為一種造型藝術。所謂造型,即創造形體,如此定義書法,顯然僅關注了書法外在的視覺藝術形象,而沒有重視由此引發的內在氣象,以造型藝術定義書法並不完整和準確,卻是目前更接近書法內核的描述。所以,並不妨礙從造型的角度來討論書法的藝術形象。
  • 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老子句》 方立作品 什麼是書法,書法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實質是什麼?並沒有絕對統一的概括。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中國漢字發展,形成了今天的書法藝術
    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我們已經學到,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是可在龜甲上的文字,古人會把龜甲打磨平,然後在上面刻字來記錄事情。文字的形成多餘食物的形狀和人類的活動形式有關。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特徵和表現。同時,中國的文字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世界上的語音表達形式有幾百種,唯獨中國的漢字讓中國人寫成了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便是書法。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什麼是書法?書法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書法的實質是什麼?這些問題,並沒有絕對統一的概括。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
    從廣義上說,中國書法是指書寫的方法是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除了漢字,廣義上的書法也涵蓋了許多非漢字為文字書寫藝術,如阿拉伯書法梵文字母書法、越南書法等。
  • 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
    有人問我,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字外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人在書法之外,所有的成就和他的才能,比方說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他做飯做得很好,但這個和他的書法有直接關係嗎?關係會很大嗎?
  • 除了漢字,其他文字有書法藝術嗎?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作為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那麼,在其他非漢字語境下,有書法之說嗎?如果將書法定義為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除了漢字書法(包括日本和韓國的漢字書法),還有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越南書法等。任何一種語言誕生之初,一定有語音,但卻不一定有文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語音系統和文字系統相分離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
  • 為什麼說漢字的演變豐富了書法藝術
    正是這些多樣字體才顯示了漢字的蓬勃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才能承載幾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也催化了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搖弋多姿、魅力無窮的藝術特徵。為什麼說,漢字的演變豐富了書法藝術?我們可從以下幾點來認識。
  • 漢字、書法與建築的關係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使用何種語言文字是決定人們形成何種思維方式和習慣的重要因素,而思維方式和習慣必然會作用於人們所關注的各種藝術,包括建築藝術。漢字,無疑對中國的建築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於是作者擬從中國傳統漢字及書法入手,探討其與建築之間的關係,試圖對中國建築藝術文化做出某種程度的認知。在我國現代建築習慣以西方建築學為參照系來尋找發展道路的今天,在面臨著對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挑戰的今天,這種探討必然具有一定的意義。
  • 「童體書法」,書法藝術的原生態
    文/何光明 今年國慶長假,經朋友引見認識了中國「童體書法」創始人陳建明先生,有幸從他的書法藝術中感受著中國書法藝術的神奇!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人類自有文字誕生以來,或長或消,多得或許難以計數吧?但是,有一個事實是不容爭辯的:中國的文字能夠催生一門新的藝術——書法藝術!
  • 中國書法藝術與繁體字審美的關係
    譬如說,繁體字的結構和筆畫使其容易給人以書法的美感。  不通古文,難成書法家  漢字的書法藝術,在很長的歷史階段裡,是在繁體字時代由用繁體字為交流工具的人創造和發展起來的。當時的人們用繁體漢字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寫繁體漢字既是藝術,更是最重要和實用的技藝。所以,當時繁體字書法之純熟與自然是現代人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