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的投壺遊戲並不簡單,宋朝官場必備,流傳兩千年

2020-12-05 若芹站起來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843字,閱讀約2分鐘

宋朝的官場騙局,在《知不知道》中有深刻的反思,盛家跟袁家聯姻,袁家仗著自己是盛家的伯爵惡霸身份,派自己的長子代表父親去送大雁,並請來師傅帶著鍋子做遊戲,企圖贏回大雁,如果不是明蘭出場,差點讓袁家心靈手巧,戲裡跟男的就是因為它。投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在古代,作為貴族必備的素質,也就是會六藝,一開始都是以戰爭為目的,隨著王朝統治的相對穩定,大量的人靠著祖上的蔭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在戰場上,為了讓他們忘記自己的技藝,六藝在禮儀上被保留了下來,壺戲從"射"開始,就是射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精度要求高。

從戰國到魏晉時期,壺只是一種少數人的遊戲,直到唐代,它才風靡全國,貴族們個個腰纏萬貫,出手闊綽,講究排場,每次宴會都會用壺壓軸,各種玩法都有,詩人們有興趣將它寫成詩,但這太容易上癮了,時間長了,貴族們就會給許多有識之士寫一封信,指責甩鍋的弊端。

宋朝的時候,邊境頻頻告急,為了保家衛國的需要,皇帝提倡讀書人不僅要讀四書,還要學習兵法,期望他們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投壺遊戲對於文人武將的喜歡,不難想像它在當時那麼受歡迎,因為在當時文人的地位遠比武將高,也讓司馬光對遊戲投壺的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制定了投壺的統一規格,去掉了有趣的環節,對於投壺有了專門的術語,創造了新的遊戲規則,通過耳四籌、雙耳六籌、倚杆為十籌,一經定型,很快風靡官場。《知否》投壺規則從這裡開始。投壺,文人願不願意,輸贏不僅關乎他們的利益,更關乎他們的面子。

到了明清時期,這一遊戲流傳到民間,從用材到壺的造型也是五花八門,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甚至有很多關於它的書籍都被刻了出來,到了近代,西方娛樂的傳入,供人娛樂的逐漸增多,又因為壺的功能單一,失去了吸引力而失寵。

投壺遊戲陪伴古人兩千多年,帶給他們無數快樂,雖然它已經沒落,但不會被遺忘,它早已融入文化,讓後人憑弔。

參考文獻:《宋史》

這裡是《若芹站起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真實的北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投壺遊戲在歷史上是怎樣
    現代人喝酒時大多都少不了要划拳或者玩個骰子遊戲什麼的,那麼古代人宴會喝酒時玩什麼遊戲呢?最近有一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就有一段關於古代北宋時期宴會時玩遊戲的故事畫面。他們玩的是什麼遊戲呢?它就是「投壺」。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投壺是什麼遊戲怎麼玩 投壺遊戲規則技巧介紹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投壺是什麼遊戲怎麼玩 投壺遊戲規則技巧介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於12月25日這天正式和劇迷見面,首播劇情中,男女主人公就有了初次見面,小顧廷燁和小盛明蘭因為投壺遊戲結下了緣分,很多人好奇,劇中的投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遊戲?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明蘭與顧廷燁比投壺
    趙麗穎與馮紹峰飾演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十分好看,電視劇中的服飾妝容,生活氣息,都充分展現了古時宋朝的精神面貌。電視劇中,小明蘭為兄贏得聘禮與顧廷燁比投壺。明蘭第一局平局;第二局明蘭投中了貫耳,四籌,顧廷燁卻投中了雙耳,六籌;明蘭這時投擲了依竿,中十籌。出人意料的贏得了比賽,為姐姐保住了聘禮,大出風頭,也為後續埋下了隱患。投壺是自春秋戰國時期演變而來,秦漢時期在士大夫中每次宴請聚會 ,都會有投壺遊戲。
  • 《慶餘年》:醉仙局中範閒見識的投壺遊戲,有何魅力流傳2000多年
    其實在另一部非常火的電視劇中也提到過「投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一集中,盛家三少爺與客人白楓比賽,他技不如人,險些輸掉聘雁,關鍵時刻小明蘭上場贏了白楓,保住了姐姐的聘禮,當時她們玩的那個遊戲就是投壺遊戲。那麼投壺遊戲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有什麼特殊魅力呢?
  • 知否中的投壺遊戲規則怎麼玩 顧廷燁即使雙耳也輸了明蘭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於12月25日這天正式和劇迷見面,首播劇情中,男女主人公就有了初次見面,小顧廷燁和小盛明蘭因為投壺遊戲結下了緣分,很多人好奇,劇中的投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遊戲?
  • 知否明蘭二叔初見就玩的投壺小遊戲《歡樂投壺》
    在古代,沒有微信小遊戲玩的時候大家的娛樂方式無非是馬球、投壺等等。如果大家最近在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應該會注意到,知否中由趙麗穎扮演的女主盛家六姑娘明蘭從小可是一個投壺高手。古有竹矢投壺,今有歡樂投壺。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款在手機上也能玩的投壺微信小遊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否知否》中宋朝人的常用詞都是啥意思?
    最終的故事結局是圓滿的,給主要人物都有了一個正面交代:給小公爺安排了表白、讓石頭小桃順利成親、即便是終極大反派小秦氏也死得有尊嚴…… 《知否知否》使我們了解了宋朝的日常生活,劇中出現了許多宋朝的日常用語,電視劇裡剛一出現時,觀眾難免有些蒙,看著看著通過劇情我們也知道了大概,不妨在此更深入了解一下。
  • 燕飲投壺禮為先 談古代遊戲投壺
    當時,諸侯之間友好往來時要投壺,貴族聚會也要投壺,堪稱燕飲必備節目,是愉悅賓客的重要助興手段。據《左傳 昭公十二年》記載,公元前530年,晉國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投壺比賽事件,對陣選手分別是晉昭公和齊景公。當時,兩位國君把諸侯盟主作為投壺的「賭注」,最後卻打成了平手,一場原本和睦的外交宴會也由此鬧得不歡而散。而這場比賽,也是投壺在史料中留下的最早記錄,在古代體育史上流傳數千年的投壺,就此揭開輝煌一頁。
  • 《知否》中,明蘭和二叔最早的緣分是從投壺遊戲開始
    《知否》中,要說明蘭和二叔的緣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那得從這個投壺這個遊戲說起了,不過大家可能看的是一頭霧水,不明白小明蘭到底是怎麼贏的呢?宋代的投壺是由射箭演變而來的,不過更加的有趣味性也更加大眾化,《醉翁亭記》中的射者中弈者勝的射,指的就是投壺遊戲。每人八支箭為一居,一個壺有三個口,中間的大,兩邊的小,所以明蘭投中的壺耳比壺心難度大,得分就高,算作四籌。
  • 《知否》小明蘭投壺百發百中,古代人原來有這麼多好玩的遊戲!
    導讀:《知否》小明蘭投壺百發百中,古代人原來有這麼多好玩的遊戲!俗話說勞逸結合!學習工作久了總得來點輕鬆娛樂的遊戲來放鬆放鬆頭腦。曾經童年時我們玩紙飛機、抓石子兒、跳皮筋各種遊戲,長大了我們也有各種運動類遊戲和網路遊戲。那如今的我們有這麼多好玩的遊戲,古代人平時又都玩了些啥呢?投壺伴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小夥伴們期待滿滿的《知否》也上線了。
  • 《知否》投壺:小穎寶奮力爭勝,鄧倫崩潰,而梁朝偉說專注最重要
    穎寶的開年大戲《知否》:讓吃瓜群眾們,對「投壺」這個遊戲,又津津樂道了一番。「投壺」,有這麼容易了???扒來一看才發現:小穎寶爭勝的「投壺」,原來真的不簡單。02「投壺」,其實不簡單光玩法就有140多種!
  • 知否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知否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知否是哪個朝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講的是北宋時期的故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開播後,很多人對劇中的歷史背景很感興趣,那麼,這部電視劇是發生在哪個朝代的故事呢?還有投壺這個遊戲,雖說投壺從戰國時期就有,但唐朝時期才逐漸流行起來,到後來的宋朝、元朝等比較有名。最後來看最具有北宋特點的服飾,北宋和南宋統稱為宋朝,宋朝服飾樣式雖然繁雜,但直領和對襟是最為有代表性的。
  • 《知否?知否?》小明蘭替兄投壺,是巧合還是技藝過人?
    《知否》上映,小編今天剛開始看。第一集覺得小明蘭非常討喜。開頭便是東京忠勤伯爵府袁家特來下聘盛家嫡長女華蘭。來下聘自然要帶聘禮。聘禮中有雁禮。這個雁禮是古代婚禮的六禮之一。《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採用雁。」納採是議婚的第一階段。
  • ​知否 · 知否,窺一段宋代時光
    宋朝的極簡美學側面,略略展示了宋朝風情。況且宋朝是愛每一個民間節日的時代,踏青、觀燈、賞花,從不辜負每一個春秋佳日。這一點,讀一讀宋詞就知道了。宋大夫的風骨,詩酒背面的仁愛之心,寬袍大袖下的鐵肩道義,日常中的優雅。列舉一二,與大家分享宋時生活。
  • 《知否》盛長楓玩投壺差點輸光姐姐聘禮,司馬光對此很不滿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湖南臺上映,第一集就演了一段頗有奇趣投壺遊戲。盛家的嫡女華蘭出嫁,袁家納了許多聘禮,其中最重要的主禮即為兩隻大雁。那麼問題來了,這麼有趣的投壺遊戲是否真的存在於當時呢?答案是肯定的。電視劇的背景朝代為宋朝,投壺遊戲在當時確實非常流行,而且是達官貴人宴飲必玩之項目。
  • 《知否》大劇開播,「納徵」「聘雁」「投壺」是什麼你知道嗎?
    《知否》大劇在聖誕節晚上首播了,一經播出就廣受關注,第一集裡面,大娘子的女兒盛華蘭的婚事也是牽動人心。雖說憑藉小明蘭的聰明及時地化險為夷,可是劇情中反覆提到的」納徵「」聘雁「」投壺「指的是什麼,關注此劇的觀眾朋友們,你知道幾何呢?
  • 【組圖】韓國傳統遊戲之投壺
    在網際網路迅猛發展、電子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們似乎更多地依賴手機、電腦等媒介進行娛樂活動,但不能不提的是,遊戲從古至今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遙遠年代,韓國人是通過什麼樣的遊戲來愉悅身心,聯絡親朋呢?答案就是韓國豐富多彩的傳統遊戲,這些遊戲直至今日還是深受韓國人歡迎的。
  • 《知否》中投壺遊戲沒看懂?細說小明蘭是如何贏了顧二的
    《知否知否》第一集,小明蘭初見顧二,兩個冤家就在投壺遊戲上槓上了。小明蘭出奇制勝,最後一把倚杆(影片字幕為依杆)贏了顧二,保住了大姐姐的聘雁。劇中要表現的就是小明蘭投壺技藝高超,觀眾也就看個熱鬧,但是相信很多觀眾也跟我一樣,不明白當時投壺的規則,也很迷惑小明蘭究竟是怎麼贏的。
  •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其實這裡的「射」指代的不是射箭,而是趣味橫生的投壺遊戲。當時文人在喝酒的時候不屑以划拳、唱歌等為助興,對於其他的娛樂方式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慢慢地投壺就在士大夫間流行了起來。投壺的規則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箭往壺裡投,以投中的數量定勝負,數多者勝,而負者則要按照事先約定的數量來罰酒。與划拳助興相比,不由得增加了許多文藝範,擺脫了很多煙火氣息。
  •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投壺的規則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箭往壺裡投,以投中的數量定勝負久而久之,投壺就成了宴飲時的一種遊戲。《禮記•投壺》篇也曾講到:「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從這之後,不僅官員們宴飲的時候玩這種遊戲,哪怕老百姓也在民間掀起了投壺的熱潮。秦漢之後,更是廢除了射禮,投壺禮成為了正式的宴賓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