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一)
【譯註說明】古經文只包含卦象、卦名、卦辭和爻辭幾個部分,《彖》《象》《文言》等都是後人對古經文所做的不同解釋。我們譯註的目標是為探尋古經文本義,所以不涉及《彖》《象》《文言》等內容的注釋和翻譯。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貞(2)。
【注釋】
(1)乾是本卦卦名,也即乾卦符號的名稱,帛書本則作「鍵」。乾卦是由六個陽爻組成的符號,我們認為它是由兩個三爻乾卦上下相疊而成的。看到乾卦符號,我們首先要追問的問題是,這個符號究竟有什麼寓義?它為什麼取乾這個名字?乾字的本義又是什麼呢?多數學者以乾作天解,認為它代表一切最具陽剛性質的事物。李鏡池則從聞一多,認為乾指北鬥星,並認為乾卦與古代星象觀測有關。
但通觀本卦經文,並不能發現支持上述結論的證據。我們認為乾字的含義要通過卦象和經文所體現的內容來推測或判定,而不能僅僅從這個文字出發去聯想。古今文字在字形和字義上都有區別,而且也不能保證在傳抄的過程中不出現錯誤。最為明顯的證據,通行本與帛書本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乾與鍵不僅字形不同,字義也顯然不同。如果我們要問,該以哪個字為依據去思考才不致迷失古經文真相呢?顯然,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
我們知道,乾是乾卦符號的名稱,所以乾字的含義就一定與乾卦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有關。這就意味著若要了解乾字的含義我們首先要了解乾卦符號的意義。但是符號本身不會說話,所以要了解乾卦符號的意義,我們就一定要結合卦辭和爻辭的具體論述,看看經文圍繞著卦象究竟說了什麼。通過這些內容再揣摩經文作者為卦象符號以及卦名文字所賦予的意義。所以,在讀通經文,了解卦象意義之前不必要事先假定乾字的含義。
(2)「元亨利貞」四字是卦辭,它的作用是說明佔卜乾卦前所需祭祀規格的大小,以及乾卦符號總體的象徵意義。所以乾卦卦辭其實是兩個部分,「元亨」二字用來說明佔卜乾卦前所需祭祀活動的規格,「利貞」二字用來說明乾卦符號總體的象徵意義,所以兩者之間需用句號分隔。元即大,亨即享,元亨即大享,意思是規格較高的祭祀儀式。
比如祭祀時用牲數量豐富,質量貴重等。上古卜筮活動的本質是問神,求取神明的指示或幫助,所以問卜前需要舉行一個貢獻犧牲祭祀神明的儀式,也就是俗說的上供。經文中常見「大亨「、「亨「、「小亨「等,就將卜卦前的祭祀儀式區別為大、中、小的不同等級。貞即佔問,利貞就是利佔,意思是有利的佔問,說明佔卜乾卦象徵著舉事吉利。
【譯文】
筮問乾卦需要舉行最高規格的祭祀儀式,為神明獻上種類最豐富,質量最上乘的供品。筮遇乾卦象徵著舉事有利。
初九(1):潛龍(2)。勿用(3)。
【注釋】
(1)初九:《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個爻組成,其位自下而上,分別稱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稱「初」。《周易》佔筮用九、六之數,九代表陽,六代表陰,本爻為陽,所以又稱「九」。
(2)(3)「潛龍勿用」四字是初九爻的爻辭。爻辭一般也包含兩個部分,比如「潛龍」二字,它的作用是解釋初九爻的性質或意義,我們稱它為釋爻。「勿用」二字,它們的作用是論斷初九爻的吉兇休咎的屬性,我們稱它為斷辭。 我們為什麼要將爻辭區別為作用不同的兩個部分呢?我們的依據是《周易》作為佔筮工具書的這一性質。筮佔的過程是佔卜師與求佔者之間互動的過程,他們之間的中介就是卦象,我們也可以稱六十四卦是卜具。
當求佔者遭遇某個疑難而向佔卜師求助時,卜師便以某個特殊程序使求佔者獲取某卦某爻。此時,佔卜師就需要對該卦象和爻象的意義作出解釋或說明,並將該卦象和爻象的吉兇休咎的屬性告知求佔者,佔筮的過程才告完成。在佔筮的過程中,作為求佔者,他並不關心佔卜師是依據什麼或如何做出吉兇休咎的推論的,他只關心這些結論本身。而作為佔卜師,他需要掌握一定的規則性知識,它們是佔筮活動的內在邏輯和依據,而這些知識卻無需求佔者了解。這就意味著必然有一部分規則性知識是不透明於求佔者的,它們是佔卜師為人筮問時事先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果沒有這部分內容存在,佔卜師或佔筮活動本身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所以在爻辭的內容裡必然要包含只有佔卜師能看懂,而無需求佔者了解的內容和輸出於求佔者的結論性內容兩個部分。具體來說,釋爻部分內容是佔卜師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它是筮佔的內在邏輯和依據,它無需求佔者了解。斷辭部分則是筮佔過程輸出的最終結論,是求佔者主要獲取的對象。舉個例子,有人因為準備出行,卻不知道此時出發是否吉利,因而求佔。結果他筮取了乾卦初九爻,卜師審看爻辭,初九是潛龍,就要告訴求佔者筮得初九爻象徵著此時出發不吉利,不可有所往。所以釋爻與斷辭是作用與意義不相同的兩個部分,它們之間語意不能貫通,所以要用使用句號分隔。
潛,《集解》引崔憬曰:「潛,隱也。」《說文》:「潛,藏也」,所以我們可以將「潛龍」理解為隱藏著的龍。聯繫下文,「潛龍」又與九二爻「見龍在田」相對,「見龍在田」是說龍出現于田野上,所以我們將「潛龍」理解為隱藏於地下的龍的較為合理。「勿用」,即不可有所作為,初九爻象徵陽氣潛伏而不能彰顯,所以筮得初九不利於有所舉措,有所作為。「潛龍」解釋九二爻,或者說初九爻就是「潛龍」,它用來說明爻相的意義。「勿用」是初九爻的斷辭,用於論斷初九爻的吉兇休咎屬性。所以,潛龍和勿用分別是兩句話,而不是同一句話的兩個部分。
【譯文】
初九,隱於地下的龍。筮遇初九不可有所作為。
九二:見龍在田(1)。利見大人(2)。
【注釋】
(1)見:音xian(現),出現。見龍在田,就是龍出現于田野。
(2)大人:指貴族。利見大人,利於出現大人物,或者出門遇貴人。見龍在田是釋爻,利見大人是斷辭。
【譯文】
九二,龍出現于田野。筮遇九二利於出現貴人,或得貴人相助。
九三:君子終日(1)乾乾(2),夕惕若(3)。厲,無咎(4)。
【注釋】
(1)終日:終其一日,或一整日。與夕(夜晚)相對,是指白天。
(2)乾乾:《說卦》:「乾,健也。」《廣雅》:「乾乾,健也。」所以,乾乾二字用來形容上進的君子刻苦攻讀或勤奮工作的樣子。
(3)夕:夜晚。若:助詞,猶然。惕若:即警覺或驚惕的樣子。「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一句是釋爻,它使用一個勤勉上進,一直工作到深夜的君子形象,來刻畫九三爻陽氣過令當權的特性。白天屬陽,利於陽氣行健,夜晚屬陰,利於陽氣收藏。可是一位勤奮的君子,白天一整日都在學習工作,到了晚間還驚惕難眠。君子工作到深夜,象徵著陽氣行健於陰。九三爻是當息不息之陽,就用勤奮上進的君子來比喻。
(4)厲:危險。咎:災禍。「厲,無咎」是九三爻的斷辭,意思是說筮遇九三,象徵著有一定的危險,但沒有災禍發生。
【譯文】
九三,勤奮上進的君子,整個白日都在辛苦地學習和工作,到了夜間還警惕難眠。筮遇九三象徵著有一定的危險,但不會有災禍發生。
九四:或躍在淵(1)。無咎(2)。
【注釋】
(1)或:不時。或躍在淵,是說深居於淵水之龍不時躍出水面,向上飛騰。深水之龍,究竟離不開水,這是龍欲上天而不能成功登天之象。或躍在淵是釋爻,解釋九四爻的意義。
(2)無咎:無災害,過禍患。無咎是斷辭,論斷九四爻的吉兇休咎屬性。
【譯文】
九四,淵水之龍不時躍出水面,向上騰飛。筮遇九四爻無災害,無禍患發生。
九五:飛龍在天(1)。利見大人(2)。
【注釋】
(1)飛龍在天:龍在天空中飛翔飛舞,象徵著龍登天成功。與九四相對,九四是龍欲上天,卻不能成功登上天去。
(2)大人:指貴族。利見大人,即利於出現大人物,或得貴人相助。飛龍在天是釋爻,利見大人是斷辭。
【譯文】
九五,龍在天空飛舞。筮遇九五利於出現大人,或可得貴人相助。
上九:亢龍(1)。有悔(2)。
【注釋】
(1)亢龍:位已極,仍不倦於上之龍。天已經是最高的位置了,還要比天更高更上。追求超越了現實所能支持的最高限度,其意志必然會落空。對於龍而言,天是最高的位置,還要比天飛得更高就是亢龍。
(2)有悔:即必有可悔之事。亢龍是釋爻,有悔是斷辭。
【譯文】
上九,亢極之龍,還要飛到比天更高的位置上去。筮遇上九必有可悔之事。
用九(1):見群龍無首(2),吉。
【注釋】
(1)用九:每卦本來只有六爻,只有乾卦多出一個用九,坤卦多出一個用六,可能是因為乾坤二卦全陽全陰緣故吧。很多學者將用,解釋成某一特殊的卜卦程序,但單從經文出發是無徵的。而且後世所謂的卜卦程序未必與周初時筮卜的程序相同。
(2)見群龍無首:天空現群龍飛舞,沒有龍首。
【譯文】
用九,天空群龍飛舞,沒有尊卑次序。吉利。
【譯註體會】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經文中講了龍由地升天的過程。下乾卦代表地上的龍,初九代表地上龍處於隱藏的狀態中,或者說尚未出世,九二代表地上龍出潛離隱,見身于田野。九三代表地上龍志存高遠,為謀取更高的地位而勤奮不息。上乾卦代表天上龍,九四是想上天卻不能成功登上天的龍,暫居深淵之中,不時躍出飛面,向上飛騰。九五才是成功飛上天的龍。上九亢龍,還要飛到比天更高的位置上去,可以想見其意志必然會落空。經文九三爻只言君子卻不言龍,這意味著龍與君子是可以互稱的,即龍可以看作君子的比喻。所以,龍由地飛天,講得其實是好學上進的君子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由社會低層躍遷到社會高層的過程。所以,龍是用來比喻君子的,象徵君子勤奮不息,不斷追求上進的精神和行動。
乾是天嗎?我們不能從經文中發現有論述天及其特性的內容。換言之,我們在經文中找不到乾為天的證據。所以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斷定乾是天。另一個更明顯證據,九五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一句中,「乾乾」二字顯然不能直譯為「天天」。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人們在如此顯著的矛盾面前依然選擇迷信教條,而不是聽從理性的判斷。很顯然,古經文不支持乾是天的結論,這就意味著這個說法不代表《周易》的本意。事實上,八卦象八物的說法來自《易傳》,並非《易經》。這說明,《易傳》也不一定真的理解了《易經》。所以,如果我們堅持探尋《周易》真相的目標,就不能繼續迷信《易傳》對於古經文所作的解讀。
對於一個學說而言,如果它的基礎假設有問題,那麼建築於其上的整個知識大廈也將是岌岌可危的。所以,如果《易傳》言論不是出自《易經》,或者不是建立在對於古經文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那麼它所形成的言論也不可能有助於我們對於古經文的理解。這樣一來,整個傳統易學都有可能是有問題的。所以學習古人一定不要迷信古人,尊敬古人與批判地繼承並不矛盾。
象數、義理等,如果有用,早就應該將古經文是什麼的問題講清楚了。然而事實正相反,這意味著傳統易學所指示的方向有可能是條死胡同。所以理解《周易》古經文還可能有傳統易學之外的另一條路走。如何理解卦象及其意義?既然傳統的信仰與觀念都有可能靠不住,那麼就需要我們從頭做起。如何才是從頭做起?那就是拋開一切成見,只從並確切最堅實的內容的出發去思考。古經文是最原始的文本,所有的後世言論都只是試圖理解它。文本與對文本的解釋終歸是兩回事,我們的研究就是儘量拋棄成見,去研究原原本本的《易經》。
乾卦是由六個陽爻組成的符號。如果我們問,《周易》卦象為什麼是由六個爻組成的呢?我們給出的答案是,六十四卦其實都是由兩個三爻卦上下相疊構成的。所以,六十四卦構成元素是八卦,這樣,理解六十四卦意義的前提是要理解八卦的意義。具體到乾卦卦象,六爻乾卦由兩個三爻乾組成,所以理解六爻乾卦的意義之前,首先要了解三爻乾卦的意義。傳統知識告訴我們乾卦是代表天的符號,但是我們在經文中卻找不到它的證據。所以,我們就要拋棄這一成見,直接從觀察卦象出發。三爻乾卦由三個陽爻組成,就代表有陽無陰。陽主動,陰主靜,有陽無陰就是有動無靜,勞而不息。所以乾卦符號的意義我們就可以理解行健不息,作強不止。比如,勤勞的農民幹起活來就忘記了吃飯和休息,有陽無陰,有動無靜,就是行健。再比如,勤奮的學子,學習刻苦,沒日沒夜的用功,捨不得時間休息,有陽無陰,有動無靜,也是行健。
經文中,地上龍不甘於久居地下,一直懷有沖天壯志,並為實踐它的理想而勤奮不息,就是行健。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或躍在淵,直到九五飛龍在天。上九,亢龍,還要與天爭高。一味的爭強爭上,不知止息。這與乾卦卦象所體現的意義是一致的。上進的君子,不甘久居人下,要通過自己的勤奮而謀取更高級的社會地位,學習工作異常刻苦,白天緊張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還不肯休息。爭分奪秒的學習和工作,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進步,不斷向上,這就是行健,與乾卦有陽無陽,有動無靜,勞而不息的意義也是一致的。至此,通過分析卦象含義,解讀經文內容,我們就可以將乾字的意義定義為行健,即勞而不休,作強不息。也就可以與君子終日乾乾中,乾乾二字的意義統一起來了。可見,乾與天根本無關聯,用乾為天去解釋經文註定不能成功。
【參考文獻】
《易經直解》 黃 徵直解
《周易通義》 李鏡池 著
《周易古經今注》 高 亨 著
《周易譯註》 黃壽祺 張善文 著
《周易譯註》 周振甫 著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