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運達科技擬與北京華開領航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開領航」)及劉冶、王琳、徐總茂等標的原股東籤署《投資協議》,計劃斥資近5000萬元取得華開領航控股權。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華開領航由於成立時間尚短,其經營業績並不搶眼,但標的原股東卻給出了三年1700萬元淨利潤的業績承諾。
對此,運達科技則認為,看好華開領航所在行業發展迅速,這筆收購可補充上市公司智能運維車載產品線,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和地鐵通車裡程的不斷增長,牽引供電和工務工程檢測監測產品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標的三年承諾淨利1700萬元
公告披露,運達科技擬以自有資金1200萬元受讓原股東合計所持華開領航20%的股權;並以3795.92萬元向華開領航增資,其中3163.27萬元計入標的公司資本公積金;待此次投資完成後,運達科技將持有華開領航51%的股權。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華開領航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專業從事軌道交通運營維護設備生產及銷售。進一步來看,華開領航主要掌握機器視覺、紅外檢測、聲學等感知技術研發和應用,核心產品為弓網檢測系統、車輛360°3D檢測系統等,應用於軌道交通領域智能運維、自動駕駛、智能檢測等領域。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華開領航原股東向運達科技承諾,標的公司2019至2021年度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00萬元、600萬元及700萬元,合計為1700萬元;若華開領航未完成業績承諾,該標的原股東則需在2021年度審計報告出具後三十日內,一次性按照上述協議約定向運達科技支付對應的業績補償。
經信永中和審計,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9月30日,華開領航期末資產總額分別為677.95萬元、960.20萬元,淨資產分別為437.07萬元、237.91萬元,應收帳款總額分別為95.60萬元、368.87萬元;2018年及2019年1-9月,華開領航期內營業收入分別為262.72萬元、482.4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464.76萬元、-209.16萬元。
以2019年9月30日為基準日,經華信資產採用收益法評估,華開領航在評估基準日的淨資產帳面值為237.91萬元,評估後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6300萬元。
運達科技公告指出,增值較大的原因主要為:華開領航成立時間短,目前處於發展階段,成立之初被評估單位開拓市場、研究技術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故歷史年度逐年虧損,淨資產帳面值較低。但隨著華開領航的不斷發展,截至評估基準日,該公司在手訂單及中標通知書較多,未來收益預期較好。
運達科技看好華開領航所在行業發展迅速。運達科技認為,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和地鐵通車裡程的不斷增長,牽引供電和工務工程檢測監測產品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補充智能運維車載產品線
「運達科技本次投資華開領航,主要是補充智能運維車載產品線,對於智能運維戰略布局意義重大」,運達科技董秘王海峰如是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運達科技作為一家軌道交通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為軌道交通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及服務,為軌道交通提供安全、高效的營運保障。
近年來,列車智能運維系統解決方案作為運達科技核心業務板塊,主要面向軌道交通列車運行的複雜環境,運用物聯網、數字孿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列車及設備的互聯互通,並將基於場景的車載數據、軌旁檢測數據、檢修業務數據有效耦合。
王海峰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已對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狀態特徵和運行機理進行深度挖掘,形成一套具有列車狀態感知與跟蹤、故障診斷預警、剩餘壽命預測、運維智能決策、作業自動化等能力的智慧系統,可保障列車安全可靠、提效節能,實現列車運維精準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列車智能運維系統解決方案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列車狀態感知與跟蹤是前提,感知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準確性,是保障故障診斷、壽命預測及智能決策的重要基礎。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車載弓網監測系統是車載監測設備的重要部分,也是智能運維系統智能感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智能運維系統的核心子產品之一,直接影響列車智能運維系統解決方案的價值呈現。
針對此次收購,王海峰指出,弓網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是列車狀態檢測的核心模塊,這是智能運維安全保障、精準維護管理的關鍵要素,為實現智能運維弓網監測和弓網耦合關係分析提供了可能。因此,此次交易可以補充智能運維車載產品線,完善LCU、走行部監測和數據集成採集設備外的產品布局,對於智能運維戰略布局意義重大。
此次交易完成後,王海峰認為,華開領航將藉助運達科技的市場資源,並依託運達科技布局全國的交付服務網絡繼續發揮其在產品和技術的優勢,推進市場突破,,獲得更多業務。
城軌安全檢測業務將迎發展
目前,城軌交通已進入快速發展新時期,運營規模、在建線路長度、規劃線路長度均創歷史新高,城軌交通發展日漸網絡化、差異化、智能化。
幾年前,城軌在智能運營維護領域基本屬於空白、應用極少,自2017年起,由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開始發起,並逐步向周邊城市快速輻射。其中,比較全面的弓網檢測項目率先開始爆發式增長,車輛360°3D故障圖像檢測系統已開始形成初步需求和認知。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不含港澳臺)共有3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85條,運營線路總長度5,761.4公裡,當年新增運營線路長度728.7公裡。在此背景之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測業務亦將快速增長。
據悉,國內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上海10號線,這是地鐵首次全線安裝全智能弓網檢測設備;北京地鐵6號線則是地鐵首個開始運用的車輛360°3D檢測系統。華開領航進入地鐵較早,合作客戶包括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北京地鐵、京港跌停、中國鐵塔等。
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測領域,華開領航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為諾麗電子、鼎漢技術(300011)、唐源電氣(300789)等。
其中,唐源電氣於2019年8月登陸A股市場,募資逾4億元,主要投入高鐵和城軌交通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與高端技術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等。
實際上,唐源電氣正是一家軌道交通運營維護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是牽引供電檢測監測系統、工務工程檢測監測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
唐源電氣高管也曾多次表示,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和地鐵通車裡程的不斷增長,以及監管部門對安全事故零容忍的要求,牽引供電和工務工程檢測監測產品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來源: 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