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立群
侯北人(1917—),原籍河北昌黎,生於遼寧海城。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早年曾隨李仲常習畫,後求教於黃賓虹與鄭石橋。1949年移居香港。1956年由香港移居美國加州。1979年發起創立「美國中華藝術學會」,被推選為首任會長,後任永久名譽會長。他與張大千、傅抱石、朱屺瞻等著名大師過往甚密,一起交流切磋,留下了許多畫作及珍貴的書信資料。江蘇崑山建有「侯北人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設立了「侯北人、張韻琴繪畫館」,長期展出。
侯北人潑彩山水
中國畫的潑墨潑彩,其傳統可追溯至六朝,梁張僧繇於縑素之上,「不用墨筆,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巒泉石」(樓觀題,《楊升沒骨山水》,《石渠寶笈三編》)。近代以降,張大千、劉海粟、朱屺瞻、謝稚柳等開闢了水墨重彩這一具有現代感的新水墨風格。繼之,享譽海內外的當代山水畫巨匠侯北人在張大千的影響下,變法求新,在葆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山水畫氣派的同時,貫通東西,獨闢蹊徑,形成了大開大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彩墨交融的潑墨潑彩風格。
侯北人潑彩山水
侯北人早年師從河北李仲常先生習中國畫,後拜黃賓虹先生、浙派畫家鄭石橋先生為師,學習山水畫的技法。既不脫離傳統又要創出新路子,是黃賓虹等大師對侯北人的繪畫生涯所產生的最為重要的影響。
侯北人潑彩山水
20世紀60年代,定居美國加州的侯北人在筆墨求新之途得遇張大千,日漸蘊蓄積累的藝術衝動得以釋放。侯北人曾多次談及張大千給予他的影響和啟發:「尤其在轉變中國畫風上,著重筆墨彩色的運用,鼎力主張改變傳統的畫法,以至有了潑墨潑彩的創新,這也是我在繪畫上轉變的原因和開始。」(侯北人:《繪畫生涯雜記》)
侯北人潑彩山水
20世紀60年代末,張大千已經走過了潑墨潑彩畫風的探索期,探索出了一整套完備的、獨具自家特色的潑墨潑彩技法。1969年3月,張大千作青綠潑彩山水《杏花春雨圖》贈侯北人,其在潑彩山水上所達到的超越境界,令侯北人嘆服。
侯北人潑彩山水
侯北人的潑彩山水深受張大千的影響與啟發,但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探索,他開創出了屬於21世紀的具有獨特風韻的水墨重彩,並足以與前輩大師相媲美。侯北人潑彩山水獨特面貌與氣派的形成,與他的個性、修養、閱歷皆有關係。如因侯北人長期僑居海外,對於天下的奇異山水、色彩媒材、美國畫壇上最流行的抽象派等,有著從容的感悟與深切的探究,使他大膽、且得心應手地繞過張大千、傅抱石等,得以形成他獨有的藝術風格。
張大千
張大千的潑彩山水
侯北人的山水,以獨有之悟性,由大山水之格法而生雄闊豪壯、蒼茫斑斕之意境。他以大塊文章的沒骨法,率意為之,縱橫塗抹,色彩斑斕,亦真亦幻,攝人心魄。張大千的潑墨潑彩,山石骨體多以溝皴為主,多潑於林木植被之濃鬱處;侯北人的潑墨潑彩,山石骨體多以沒骨為主,以沒骨潑彩之峻厚、幽深顯山石骨體,更顯大氣磅礴。
侯北人潑彩山水
從整體來看,侯北人潑彩山水,源於傳統,師法前人,但其敷彩之鮮明強烈,其產生的藝術效果,卻迥異於前人。「他的潑彩,不限於石青石綠,一如張大千,但又不似張大千之秀雅,而更恣肆酣暢。」(丁羲元:《夢雲輕逐到加州》)他善於使用重色重墨,以色、墨的強烈對比,呈現和諧的亮麗景色,使畫作達到了既有強烈的色彩對比,又有全局的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敷色、著墨,點點綴綴、積墨、積色,以穩健蒼勁的筆觸和匠心獨具、流淌幻化的色塊合成了每一幅樸厚、沉靜、優雅、含蓄、令人陶醉的絢麗畫面。這些畫看似現代的,又是傳統的,濃厚的傳統功底與強烈的現代意識,在他的畫面上是對立統一的,是交融互補的。」(於復千:《幻化群山 發人震撼》)
侯北人潑彩山水
侯北人在潑彩山水畫變革中所體現出的膽略、廣闊視野與獨特路徑,對於中國山水畫的現代之路,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侯北人獨特的潑彩山水畫,必將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本文作者葉立群在遼寧省博物館「丹青詩韻故人情——侯北人藝術生涯資料展」現場
文章作者簡介
葉立群,遼寧綏中人,文化學者,評論家。多年來致力於地域文化、文學和藝術理論研究。已出版著作《當代遼西的文學世界》《地域文化視域下的遼寧現代作家創作》《張成思美術創作研究》《晚清寓華傳教士的跨文化傳播》等多部。在《小說評論》《名作欣賞》《中國藝術報》等國內重點報刊發表文化隨筆、文學評論、藝術評論等近百篇。
免責聲明:本平臺只提供交流與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侵權,請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