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作為與中國毗鄰的國家,其綜合實力比較強,而且因為其近年來逐漸發展的旅遊業,很多投資者也都比較青睞日本這個國家,而現在因為國內教育競爭壓力比較大,很多國內的家長都考慮將孩子送出國留學深造,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的教育實力怎麼樣呢?其教育模式與國內有什麼不同呢?
說到日本教育,我們總是讚嘆日本國民素質高,安靜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得體的禮儀。高素質不僅體現在這些日常小事,越是大型事件和危難關頭,越能體現國民的素質。
難道是日本人天生素質比較高嗎?不,這歸根結底原因來自於「教育」。日本堅信,只有教育才能改變貧困,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日本的兒童教育:更加注重生活的體驗
日本的小學教育最注重的不是課業成績,而是一直強調「素質教育「。
他們大概20分鐘左右完成作業。除了少部分的語數外,往往作業更偏重於日常生活的體驗,如:觀察昆蟲、獨立烹飪、園藝和日常繪畫記錄等。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開闊眼界,學會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在日本的小學,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用來存放東西的儲物櫃。雖然書包不輕,但絕不會是家長幫助背書包。
日本體育課的教育重點是在於可以超越自己。這裡不會有跑多少米,跳多遠才合格。體育指導老師會記錄孩子們每一次完成了多少,如果這次比上次有提升,那麼這個孩子學習就可以獲得滿分。
·學前教育
日本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兩種:
首先幼兒園,是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招收3至6歲幼兒,由日本教育部(日本負責教育的集中管理)領導;另一種是保育所,屬於福利機構,招收從出生到6歲的幼兒,由厚生勞動省領導。
日本《學校教育法》規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包括:
1.培養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需的日常習慣,讓兒童體驗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2.正確使用語言來引導孩子,培養他們對童話、漫畫等的興趣;
3.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可以分為健康、人際關係、環境語言和表現5個領域。
·初等教育
新學年從每年的4月份開始,多數小學採用三學期教育體制,三學期之間分別為暑假、寒假和春假,因此,日本的小學生通常有三個假期。
日本初等教育的目的是適應兒童的指導發展,實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標包括:
1.基於校內外的社會生活體驗。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培養合作、自主精神;
2.使學生對衣、食、住、行掌握基本技能中必要的基礎知識;
3.使學生基本了解使生活更加明朗、豐富的音樂、美術和文藝等,並形成相應的技能。
·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的完成階段。
1.學制為三年,目的是發展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資格;傳授社會要求的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勞動態度和根據個性選擇出路的能力;促進校內外社會活動,正確引導學生情緒,培養公證判斷能力。
2.高級中學學制三年,種類較多,通常按學科劃分為普通、職業和綜合二類,按授課方式可以分為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三種形式。
說到教育,相信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日本因為擁有著非常完善的教育資源,所以近些年也吸引了非常多的移民群體的關注,而不管是從日本的幼兒教育,還是初高中教育,都更有利於孩子個性化的發展,也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愛好,所以這也是很多為了孩子教育而移民的家長更為青睞於移民日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