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河南省靈寶市一中考進清華!分享在清華的學習、生活和感受

2020-12-10 校園快報

王薛涵

高中就讀於河南省靈寶市第一高級中學

現就讀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簡媜曾在一篇散文中寫到,「總有一些淡馨的東西,隨著生活的潮漲不知不覺地遺落於我孤單的沙岸,像一篇呆板的公文裡突然冒出的美麗句子,那樣令人驚訝,令人有淺淺的喜悅」。於是在風和日麗的某天,寫下此文的剎那,我才發現,即便時不時會有陰鬱與無助,我卻依舊會欣喜,欣喜於我的每一天似乎都有風景,欣喜於自己一直保有的這一瓢清淺——一瓢有著珍珠色澤的清清淺淺。

結緣清華

時光回放到3年前。高考結束的我,異常平靜,我知道我與蒼天兩不相欠,我相信我終究會得到我應得的,但我覺得那時候的我就好像還是個孩子,是個在考場上還會患得患失的孩子。當出分的喜悅來臨時,那時候的我好像依舊還是個孩子,是個會因為打贏一場硬仗而覺得自己真的可以無所事事的孩子。後來,當一紙紫色的錄取通知書呈現在我眼前,我知道,那個我熟悉的王薛涵,又將再次出發了。他會自強上進,不斷嘗試,將每一天過成獨一無二的風景。

與清華的結緣,就來源於一次風景。那是高一的時候,我陪媽媽來到了北京。那時的我對於大學懵懵懂懂,對於未來更一無所知,在媽媽的提議下,我們便準備去大學那裡感受。可那時的我們還未能為自己嫻熟地規劃路線,幾次折騰,我們卻匆匆地只能與清華見上一面。那天的下午北京還下了一場陣雨,空氣格外清新,而我所記住的,卻是那天晚上剛到但因為行程問題不得不離去時,清華的大門與晚空交相輝映的那種美麗。那時我便知道,自己終究會屬於這份美麗,在那裡,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成亮麗的風景。儘管後來高考後的自己幾度彷徨猶豫於未來的選擇,卻依舊在回想起那個美麗黃昏的剎那,堅定了自己的志向,終於叩開了清華的大門。

認識清華

我想我會記得,某一個冬日的黃昏,我在概率論與隨機過程的課堂聽張老師講解泊松過程,他將人生體驗與數學知識合而為一,那一天我想就是一道風景,我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懂得敬畏生命,人生就像一個泊松過程,有時飛躍,總是等待;我想我也會記得一次數位訊號處理課下的討論,崔老師三番五次的為我解答我的某個知識質疑,那時候的我終於相信自己還沒有變成學習的奴隸,還願意為了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而不在乎這究竟是不是考試重點,那一天我走出四教去吃午飯,突然間心曠神怡。我驚訝於多少人口口相傳魔鬼般的學習生活,在我這裡竟是那般愉悅。我慶幸自己心心念念夢寐以求的,終究沒有變成一個科目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自己的收穫。可驚訝之中亦有淡然,我知道我註定就不是一個會被裹挾的人,我會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我要把每一天過成自己的風景。

我想我會記得,某一個晴朗的午後,我去找王老師交流當下的學習與未來的方向。王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述,為彼時對自己的將來還有所迷茫的我打開了一扇厚實堅韌的大門。我驚嘆於王老師對這個行業深刻的理解,亦折服於他對於理論、實踐乃至科研的認識。王老師春風化雨的點撥讓那個時候的我下定決心:這就是我要走的路了。那一天的我告訴自己:通信,我來了。如此簡單的五個字,卻如拍出相片般永遠定格,成為那一天的風景。

我想我也會永遠記得,某一個繁華依舊的北京夜晚,我與一位摯友在校外漫步聊天,也聊起了通信這一話題。時而科普,時而發表觀點,我想以後可能我再也不記得那晚我滔滔不絕究竟描述了哪些事物,但我會清楚地記得她告訴我從我的話中聽出了我的熱愛與開心——那是我一直堅信卻少有能感覺到的。那一夜的中關村,迷離閃爍的霓虹燈格外美麗,我永遠記得那一刻的風景,那將成為我恆常不變的摯愛。

愛上清華

時至今日,我一萬分地慶幸,我沒有變成一個求學機器,也沒有變成一個無用書生。這之中,既有我個人的性格,更有著清華無聲無息的滋養與承載。清華足夠大,它大到能夠承載你的每一種可能,每一天都有新鮮感,每一天都有小確幸。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都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將每一天過成自己的風景,這是一件有點難度,卻很酷的事情,但我想,也許,我實現了。

我會記得大一末尾的那次面試,我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電子系團委新生組,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記得當時我告訴面試我的棟哥,「我最喜歡簡媜的一句話,我的人生沒有第二志願」,現在的我,依然欣喜於彼時的自己能有那樣的銳氣與堅持,這將是我無數次體悟風景的開始。在新生組中,我認識了很多帥氣的夥伴,我們一起在傳承中體驗快樂,在新生組的傳統活動新生對接中,我也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弟弟妹妹們,他們身上蓬勃的朝氣與奇妙的想法時常令我感到歡欣,我也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成為他們信任的朋友。

團委新生組2018年夏季合照

我會記得我同樣因為想做一些對弟弟妹妹們有益的事而加入領航志願服務團,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在這個不平凡的春天,我們一起策劃圓滿完成了空中加油站的系列活動,為還在高中奮鬥的弟弟妹妹們送去一絲鼓勵、幾分乾貨,看到評論區無數感謝的回答,我心中亦起伏澎湃。其實我們想要的又何嘗是感激,我們只是希望能盡己所能,為你們的心頭點亮一盞燈,那也是極好的。

我會記得去年的暑假前夕,我在buddy program中結識的朋友臨走前,我們相約的那個傍晚。經過半年的時間,我們真的成為了buddy,我們共進晚餐,一起看電影,會驕傲地介紹給別人:「this is my friend」。那是一段神奇的體驗,我第一次體驗澳洲文化薰陶下的友人。半年的時光倏忽急逝,我們相約那天,天很藍,雲也很好看,我們雖然知道將要別離,卻不會傷感,因為我們知道友誼在,我們還會再見。那天的風景,也將一直烙印在我心中。

與我的buddy的合照

我也會記得去年的暑假,我有幸成為清華大學暑期學習H1班的一位小班輔導員。那時的每一天也都是風景,我們奔跑在清華的每一條路上,感受風的吹拂;我們圍坐在星空下,暢談經歷與感受。我們時而在一片歡笑聲中共進晚餐,時而在大禮堂聆聽大師的講座。更重要的,是我能夠把我所理解的清華,我所理解的學習與生活,理想與遠方以最真實的姿態展現給他們,同時,我們也能夠成為相互信任的朋友。最後那個幾乎徹夜未眠的夏夜,我至今仍能記得當時涼風習習的感覺,溫馨而美好,我一群人,就在那星空下相遇。

暑期學校照片

我也會記得,同樣是那年的暑假,我帶領一群清華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回到我的家鄉,在我的母校開展夏令營活動。那時的每一天也都是風景,我終於能夠為我家鄉的發展切實地去做些什麼,也圓了一直以來的「支教」夢。其實我們也深知,七天的時間真的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希望的,是那種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我們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深入,成為他們可以信任可以傾訴的哥哥姐姐。而這同時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我們在一起體驗風土人情、市井生活,一起暢談,上至時政,下至人生。而這,也是清華給我們的舞臺。

2019年暑假社會實踐合照

享受清華

而在清華,我同樣也堅持了我長久以來的愛好-閱讀。高中時沒有太多的時間,那時的我一意為了理想而奮鬥,一年所讀,有時可能就一兩本讀物。而到大學的我,時間充沛,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用於做我喜歡做的事。除了把自己喜歡的學科鑽研到極致,我喜歡得空便沉入書香的世界,書,也是我每日風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時常能看到一個男生,離上課前一個小時左右便趕到教室,坐到自己喜歡的位置上開始讀書。他讀的可能是簡媜的《女兒紅》,可能是王安憶的《長恨歌》,不變的,是他讀書時的寧靜與從容,是他從不掩飾地對好書的喜愛。這個人,也許就是我。

而風景,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在清華,我享受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而今天我回望,就如七堇年在書中所言,「往事像是濃盛的山茶花那樣,從這柵欄的縫隙探出頭來,撩撥著遠行者匆忙而粗糙的足跡」,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實都可以是風景,而我也真的,享受這風景。

弟弟妹妹們,你們拼盡全力奮戰數載,又趕上今年的局勢,可謂多舛。可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們的內心自要有我們的風景,任外界如何,我自巋然不動。過好自己每天的儀式,做好每一次選擇。後來你站在人生的某個分水嶺,你就會感嘆,我當年做過的某個選擇,竟是如此重要,儘管它可能有很多偶然,而那一天,也許雲淡風輕。衷心的希望,後來有一天你坐在這裡驀然回首,終於能夠說,原來這一路上,我的每一天都是風景。

我記得東邪西毒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以前看見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但現在,我已經不想知道了」,這句話其實有幾分道理,可我們的生活,未必要顯得這麼蒼涼。我更想說:從前看見山,只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現在,越過山丘的感受依舊是恆常令我欣喜的,我卻更在意腳下的土地與身邊的風景,好多時候,我已經不在意能否知道山的那邊是什麼了。

來源:清華招生 圖文:王薛涵 封圖:康帥 編輯:曾妮

相關焦點

  • 在清華感受文化、情懷與選擇 ——《清華歷史和清華精神》培訓課上...
    在分享我的學習心得之前,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體學員向您鞠一躬,表達我們對您的尊敬。從您剛才的介紹來看,您應該跟我們在座的父輩是同齡人,我父親今年78歲,曾經也是一位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此向您致敬。 非常感謝徐老師今天上午為我們奉獻了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從歷史、人文、精神層面向我們介紹了清華。對我們來說,曾經一直覺得清華很牛。
  • 清華學姐被扒出新歷史!中考高考成績都不佳,但仍進入清華!
    導致清華大學上了熱搜,清華學姐也成為了眾矢之的,而那位清華的學弟則也深受網絡暴力之害!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事件清楚之後,事情的影響也在持續性發酵,很多人都在關注之後的事件進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清華學姐具體事件,以及清華學姐的中高考成績如何?又是如何進入清華的?
  • 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有什麼區別?
    因而,這些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換句話說,他們完全就是一張白紙。因此,本科教育的影響會更加基礎和深刻。可以說,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觀念,就是在本科階段形成的。所以,高考進清華,清華對他的烙印會更加深刻。他們對於清華的認同感也會更強。同理,我在復旦的本科經歷對我也留下了深刻印記。
  • 考進「清華北大」有多難?過來人:裸考進清北,難於上青天
    考進「清華北大」有多難?過來人:裸考進清北,難於上青天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牌面,自然實力毋庸置疑。作為我國處於金字塔尖的兩所大學,一直以來都是千萬學子最夢寐以求進入的高校。首先說一點,清華北大在全國各個省份要招的學生是有限的,而且在這些有限的學生中除了「保送生」「自主招生」各類計劃生之外,靠裸考進清華北大真的要在尖子生裡挑尖子生了。就拿分數線要求來說,過一本線很多學生就想要「放炮慶祝」了,而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通常都要高於當地省份100分以上,最多的甚至能達到200分以上(如:西藏) 。
  •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清華北大是國內頂尖的學府,是所有學生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進入清華北大又是多麼難,每年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基本都在690分左右,這時候就要求學生基本語文、數學、英語要達到140分往上,文綜或者是理綜要達到280左右,這樣的成績才有進入清華北大的機會,基本每科的分數都要達到接近快滿分的分數才可以,不然,任何一科出現低分數的情況,這時候上清華北大都不保險,那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又是哪些學生呢
  • 清華學姐唐靖的「學渣」逆襲之路:從中考370,到高考482考入清華
    本文章屬於作者原創內容,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分享!導語:最近關於清華學姐唐靖遭遇「鹹豬手」後維權過度,在事實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就將學弟的個人信息公之於眾的事情,一度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然而,監控視頻調出後,卻發現這只是一個烏龍。
  • 李祺:進清華比別人早了一年半
    頂你上清華——2011新生成長故事李祺:進清華比別人早了一年半來源:生活報 2011-06-13 劉鳳梧  編者按:2011年高考季儼如這個盛夏的天氣一樣火熱隨著6月下旬考生成績的發布,一大批優秀考生將進入人們的視野,他們在學習方法、讀書習慣、愛好特長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之處,往往有值得他人學習、借鑑的地方。為了充分展現這些優秀學生的風採,深入挖掘高分考生的學習秘訣,從13日開始,本報與清華大學招生辦、新浪網教育頻道共同開設「頂你上清華」專欄,通過深入採訪2011年我省考入清華大學的部分優秀學生,為讀者還原他們絢麗多姿而又充實緊張的生活片段。
  • 《春風渡》:清華的學習生活和我的老師們
    但是,我這個人資質平庸,學習方法又不對頭,因此面對眾多大師如此豐富的知識寶藏,我卻未能從中汲取充分的營養,更不能從他們智慧的腦袋中獲取探索科學門徑的密碼。但畢竟在這種強大氣場的影響下,也多少學到了為人、求知、做事的正道,使我以後在社會上能堅守底線,奮發求知,雖然沒能為母校增添光彩,但也沒有辜負母校的期望。回顧在清華4年的學習生活,確實是平平而已。
  • 北京清華北大研學旅行後的感受和收穫!
    北京清華北大研學旅行後的感受和收穫!中小學生來北京參加研學旅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基本上都是必須去的,北大、清華一個集夢想與榜樣一體的地方,一個能夠激發學習核心驅動力的地方。通過參觀、體驗、學習,讓每位學員在完成多元化任務和研學報告的同時,從不同層面感受大學精神。
  • 不只有柯潔靠圍棋進清華 還有哈爾濱的小夥
    究竟是怎麼樣的機緣巧合,讓他因圍棋與清華結緣?他又是怎樣突出重圍,拿到了清華自主招生的加分?  圍棋天才和學棋的8年  6歲時,在父母的鼓勵下,李志垚被送進了幼兒園旁邊的圍棋俱樂部,在這裡學棋8年。因為總能第一時間領悟圍棋老師講的內容,很能坐得住板凳的李志垚被視為「圍棋天才」。
  • 新清華十大學神系列之何碧玉:14歲就上清華,如今境遇卻令人唏噓
    【鼎恆商學院新聞中心 一哲】時間悄無聲息地過去,不知不覺,距離2020年高考僅剩1天了。高考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講,可以說幾乎是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高考,不僅代表了一次考試,同時,它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同學們未來的人生軌跡。
  • 他覺得考進清華,簡直易如反掌,19歲成為清華才子!
    他覺得考進清華,簡直易如反掌,19歲成為清華才子!文/七哥說史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知識淵博的錢鍾書,年輕時是比較狂氣的,因為他確實飽讀詩書,19歲便成為了清華才子。周是早年清華學生,他在該篇文章中說,陳福田老師對周遺憾地說:「在清華,我們都希望錢進入研究院繼續研究英國文學。他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吳雨僧老師對於錢所謂沒有資格當錢某導師的言論並不覺得有問題,他說:「學問和學位的修取是兩回事。以錢的才質,他根本不需要碩士學位。
  • 4年過去了,曾723分摘中考狀元,考上清華的江蘇男孩,如今怎樣
    ——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詩人陸遊寥寥數語,就說出了讀書的真諦,他說一個人要學有所成,必須要花時間,不遺餘力下苦工夫。古人如此,當代的學子亦是如此。不過許多人卻認為那些所謂的學霸,都是因為智商超高,而往往忽略了苦工夫,忘了笨鳥也可以先飛。4年前,一江蘇男孩魏一凡,曾以723分摘中考狀元,後考上清華。
  • 感受清華關懷,從踏入校門前開始
    感受清華關懷,從踏入校門前開始  【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曲莎莎】在今年清華大學的新生錄取名單中,有這樣一名特殊的同學。他自小家境貧寒,幼年喪父,母親改嫁,曾兩次輟學,但是憑著頑強的求學欲望和學校的幫助重返校園。在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作為班長的他帶領全班同學迅速轉移到安全地點,並從廢墟中救出四人。他就是尕瑪朋措。
  • 山水北京 自然清華,《清華自然觀察筆記》線下分享會
    山水北京 自然清華時間:2019年8月18日(周日) 10:00-11:30地點:自在博物書店(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南大街1號)費用:免費聽作者分享自然觀察的入門方法與心得,以及讓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多種實踐。如何進行自然觀察?如何做自然筆記?和大自然還能進行怎樣更親密的接觸?自然物收集、自然創意手工……和布瓜一起走進神奇的充滿樂趣的大自然吧。
  • 「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這句話打了中國功利主義教育一記響亮...
    高中「重金收購」的尖子生考上了清華,邀請回校分享時卻問給多少錢,回應稱「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當年學校的行為已經告訴他,一切都是可以用錢搞定的!現在他同樣用錢給學校說事兒,這不是很「正常」的一筆交易嗎?這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浮躁而功利的學校教育結下的惡果。
  • 同樣是考進清華,高考和考研有什麼差距?過來人:完全不一樣!
    但其實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這樣的經歷讓小劉非常氣餒,明明自己努力奮鬥就是想要彌補高考的失誤,但是為什麼即便考進了清華,還是面臨這樣尷尬的局面,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 清華結束寧夏錄取:他因奧賽銅牌擔心考不上清華,選擇北大暑校
    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趙時予希望是無悔、無畏、有成、有趣的。「我願放手一搏,換一份燦爛青春。」為了明志曾把「清華」寫在球鞋上談及自己的求學歷程,姚泊先很淡定地說:「即便別人想把你掩埋,你也要記得,你是一顆種子,一顆參天大樹的種子。」姚泊先從小對數字感興趣,三年級開始學習奧數,從那時起,清華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殿堂。
  • 中考踩線進重點、高考700分進清華,自述:座右銘只有7個字
    對於一個中考剛剛踩線進了重點中學,一開始在班裡吊車尾的孫航,在三年後卻憑藉700分的好成績,考進了清華的經管系。在孫航看來,自己之所以能夠在三年時間裡,實現成績的大逆轉,靠的不是天賦智商,不過是從始至終的座右銘,靠著這7個字,他挺過了考試失利,也穩住了成績提升,最終在高考穩定發揮。
  • 清華美術學考研經驗分享
    本文作者在2016年考研中被清華美術學院錄取過程,在此分享他的的清華美術學考研經驗,各位同學可以結合自己情況借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