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薛涵
高中就讀於河南省靈寶市第一高級中學
現就讀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簡媜曾在一篇散文中寫到,「總有一些淡馨的東西,隨著生活的潮漲不知不覺地遺落於我孤單的沙岸,像一篇呆板的公文裡突然冒出的美麗句子,那樣令人驚訝,令人有淺淺的喜悅」。於是在風和日麗的某天,寫下此文的剎那,我才發現,即便時不時會有陰鬱與無助,我卻依舊會欣喜,欣喜於我的每一天似乎都有風景,欣喜於自己一直保有的這一瓢清淺——一瓢有著珍珠色澤的清清淺淺。
結緣清華
時光回放到3年前。高考結束的我,異常平靜,我知道我與蒼天兩不相欠,我相信我終究會得到我應得的,但我覺得那時候的我就好像還是個孩子,是個在考場上還會患得患失的孩子。當出分的喜悅來臨時,那時候的我好像依舊還是個孩子,是個會因為打贏一場硬仗而覺得自己真的可以無所事事的孩子。後來,當一紙紫色的錄取通知書呈現在我眼前,我知道,那個我熟悉的王薛涵,又將再次出發了。他會自強上進,不斷嘗試,將每一天過成獨一無二的風景。
與清華的結緣,就來源於一次風景。那是高一的時候,我陪媽媽來到了北京。那時的我對於大學懵懵懂懂,對於未來更一無所知,在媽媽的提議下,我們便準備去大學那裡感受。可那時的我們還未能為自己嫻熟地規劃路線,幾次折騰,我們卻匆匆地只能與清華見上一面。那天的下午北京還下了一場陣雨,空氣格外清新,而我所記住的,卻是那天晚上剛到但因為行程問題不得不離去時,清華的大門與晚空交相輝映的那種美麗。那時我便知道,自己終究會屬於這份美麗,在那裡,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成亮麗的風景。儘管後來高考後的自己幾度彷徨猶豫於未來的選擇,卻依舊在回想起那個美麗黃昏的剎那,堅定了自己的志向,終於叩開了清華的大門。
認識清華
我想我會記得,某一個冬日的黃昏,我在概率論與隨機過程的課堂聽張老師講解泊松過程,他將人生體驗與數學知識合而為一,那一天我想就是一道風景,我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懂得敬畏生命,人生就像一個泊松過程,有時飛躍,總是等待;我想我也會記得一次數位訊號處理課下的討論,崔老師三番五次的為我解答我的某個知識質疑,那時候的我終於相信自己還沒有變成學習的奴隸,還願意為了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而不在乎這究竟是不是考試重點,那一天我走出四教去吃午飯,突然間心曠神怡。我驚訝於多少人口口相傳魔鬼般的學習生活,在我這裡竟是那般愉悅。我慶幸自己心心念念夢寐以求的,終究沒有變成一個科目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自己的收穫。可驚訝之中亦有淡然,我知道我註定就不是一個會被裹挾的人,我會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我要把每一天過成自己的風景。
我想我會記得,某一個晴朗的午後,我去找王老師交流當下的學習與未來的方向。王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述,為彼時對自己的將來還有所迷茫的我打開了一扇厚實堅韌的大門。我驚嘆於王老師對這個行業深刻的理解,亦折服於他對於理論、實踐乃至科研的認識。王老師春風化雨的點撥讓那個時候的我下定決心:這就是我要走的路了。那一天的我告訴自己:通信,我來了。如此簡單的五個字,卻如拍出相片般永遠定格,成為那一天的風景。
我想我也會永遠記得,某一個繁華依舊的北京夜晚,我與一位摯友在校外漫步聊天,也聊起了通信這一話題。時而科普,時而發表觀點,我想以後可能我再也不記得那晚我滔滔不絕究竟描述了哪些事物,但我會清楚地記得她告訴我從我的話中聽出了我的熱愛與開心——那是我一直堅信卻少有能感覺到的。那一夜的中關村,迷離閃爍的霓虹燈格外美麗,我永遠記得那一刻的風景,那將成為我恆常不變的摯愛。
愛上清華
時至今日,我一萬分地慶幸,我沒有變成一個求學機器,也沒有變成一個無用書生。這之中,既有我個人的性格,更有著清華無聲無息的滋養與承載。清華足夠大,它大到能夠承載你的每一種可能,每一天都有新鮮感,每一天都有小確幸。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都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將每一天過成自己的風景,這是一件有點難度,卻很酷的事情,但我想,也許,我實現了。
我會記得大一末尾的那次面試,我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電子系團委新生組,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記得當時我告訴面試我的棟哥,「我最喜歡簡媜的一句話,我的人生沒有第二志願」,現在的我,依然欣喜於彼時的自己能有那樣的銳氣與堅持,這將是我無數次體悟風景的開始。在新生組中,我認識了很多帥氣的夥伴,我們一起在傳承中體驗快樂,在新生組的傳統活動新生對接中,我也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弟弟妹妹們,他們身上蓬勃的朝氣與奇妙的想法時常令我感到歡欣,我也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成為他們信任的朋友。
團委新生組2018年夏季合照
我會記得我同樣因為想做一些對弟弟妹妹們有益的事而加入領航志願服務團,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在這個不平凡的春天,我們一起策劃圓滿完成了空中加油站的系列活動,為還在高中奮鬥的弟弟妹妹們送去一絲鼓勵、幾分乾貨,看到評論區無數感謝的回答,我心中亦起伏澎湃。其實我們想要的又何嘗是感激,我們只是希望能盡己所能,為你們的心頭點亮一盞燈,那也是極好的。
我會記得去年的暑假前夕,我在buddy program中結識的朋友臨走前,我們相約的那個傍晚。經過半年的時間,我們真的成為了buddy,我們共進晚餐,一起看電影,會驕傲地介紹給別人:「this is my friend」。那是一段神奇的體驗,我第一次體驗澳洲文化薰陶下的友人。半年的時光倏忽急逝,我們相約那天,天很藍,雲也很好看,我們雖然知道將要別離,卻不會傷感,因為我們知道友誼在,我們還會再見。那天的風景,也將一直烙印在我心中。
與我的buddy的合照
我也會記得去年的暑假,我有幸成為清華大學暑期學習H1班的一位小班輔導員。那時的每一天也都是風景,我們奔跑在清華的每一條路上,感受風的吹拂;我們圍坐在星空下,暢談經歷與感受。我們時而在一片歡笑聲中共進晚餐,時而在大禮堂聆聽大師的講座。更重要的,是我能夠把我所理解的清華,我所理解的學習與生活,理想與遠方以最真實的姿態展現給他們,同時,我們也能夠成為相互信任的朋友。最後那個幾乎徹夜未眠的夏夜,我至今仍能記得當時涼風習習的感覺,溫馨而美好,我一群人,就在那星空下相遇。
暑期學校照片
我也會記得,同樣是那年的暑假,我帶領一群清華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回到我的家鄉,在我的母校開展夏令營活動。那時的每一天也都是風景,我終於能夠為我家鄉的發展切實地去做些什麼,也圓了一直以來的「支教」夢。其實我們也深知,七天的時間真的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希望的,是那種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我們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深入,成為他們可以信任可以傾訴的哥哥姐姐。而這同時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我們在一起體驗風土人情、市井生活,一起暢談,上至時政,下至人生。而這,也是清華給我們的舞臺。
2019年暑假社會實踐合照
享受清華
而在清華,我同樣也堅持了我長久以來的愛好-閱讀。高中時沒有太多的時間,那時的我一意為了理想而奮鬥,一年所讀,有時可能就一兩本讀物。而到大學的我,時間充沛,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用於做我喜歡做的事。除了把自己喜歡的學科鑽研到極致,我喜歡得空便沉入書香的世界,書,也是我每日風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時常能看到一個男生,離上課前一個小時左右便趕到教室,坐到自己喜歡的位置上開始讀書。他讀的可能是簡媜的《女兒紅》,可能是王安憶的《長恨歌》,不變的,是他讀書時的寧靜與從容,是他從不掩飾地對好書的喜愛。這個人,也許就是我。
而風景,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在清華,我享受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而今天我回望,就如七堇年在書中所言,「往事像是濃盛的山茶花那樣,從這柵欄的縫隙探出頭來,撩撥著遠行者匆忙而粗糙的足跡」,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實都可以是風景,而我也真的,享受這風景。
弟弟妹妹們,你們拼盡全力奮戰數載,又趕上今年的局勢,可謂多舛。可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們的內心自要有我們的風景,任外界如何,我自巋然不動。過好自己每天的儀式,做好每一次選擇。後來你站在人生的某個分水嶺,你就會感嘆,我當年做過的某個選擇,竟是如此重要,儘管它可能有很多偶然,而那一天,也許雲淡風輕。衷心的希望,後來有一天你坐在這裡驀然回首,終於能夠說,原來這一路上,我的每一天都是風景。
我記得東邪西毒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以前看見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但現在,我已經不想知道了」,這句話其實有幾分道理,可我們的生活,未必要顯得這麼蒼涼。我更想說:從前看見山,只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現在,越過山丘的感受依舊是恆常令我欣喜的,我卻更在意腳下的土地與身邊的風景,好多時候,我已經不在意能否知道山的那邊是什麼了。
來源:清華招生 圖文:王薛涵 封圖:康帥 編輯: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