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野外地質構造識別、觀測和解釋的基礎指南手冊。通過大量典型的野外照片和必要的圖件,重點介紹了常見的褶皺、脆性斷裂、韌性剪切帶、面理及其置換、線理等構造形跡的野外識別、描述、幾何學、運動學特徵及與一些原生構造的區別。展示和說明如何進行野外構造形跡的識別和構造數據的系統收集和記錄,構造形跡的描述、幾何學和運動學分析等,這些觀測和分析對正確解譯特定構造的空間三維展布和成因機制及其區域構造背景等研究至關重要。
本書亦可供非構造地質專業的野外地質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學生使用。
地質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工作,無論是地質調查還是地學研究都涉及廣泛的專業知識和各個方面實際工作技巧。一個稱職的地質工作者應該系統掌握其工作領域裡相應的工作方法和理論知識,以適應其工作需求。隨著地質科學自身的完善和發展,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需求的變化和提升,地質工作者正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的問題,中國地質調查局也在積極面對如何儘快提高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整體能力的挑戰。
地質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是地質隊伍的主要人才來源,他們在學校系統學習了地學的基本理論,掌握了一些基本工作技能,但由於實踐經驗不足,還難以適應複雜與差異變化的地質工作的實際需求,畢業生必須經過實踐鍛鍊才能逐步勝任實際工作。多少年來,我們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地質工作者,不斷發展著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但是,近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年富力強的一線地質工作者明顯不足,出現了「文革」之後的又一次人才斷層,許多新參加工作的地質技術人員難以得到老專家的「傳幫帶」,工作技能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約。同時,由於信息社會知識的爆炸,地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理論在不斷湧現,每一個地質工作者都面臨著如何實現知識更新、跟上時代步伐的問題。在地質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社會對地質工作成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如何儘快提高地質隊伍中青年技術人員的業務綜合能力是擺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儘快提高地質工作者的業務素質,我們組織各方面有豐富經驗和較高專業造詣的專家編寫了這套涵蓋地質調查研究各個領域的工作方法系列指導手冊。這套手冊從地質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側重基本工作方法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大學教科書與實際工作之間的連接與過渡作用。手冊中包含了作者們多年積累的豐富實際工作經驗和大量實際資料,使讀者可以在實踐中充分參考、學習。這一手冊無論對新出校門的年輕人還是對有工作經驗的老地質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可以成為廣大地質工作者不斷擴展知識領域和技能範疇、完善自我的重要輔助材料。我相信,這一手冊的出版將有效地推動地質調查隊伍業務能力建設的進程,受到廣大地質工作者,特別是青年地質工作者的歡迎。
作為地質戰線的一員,我衷心感謝參與編寫該指導手冊的所有專家們,感謝他們將自己辛勤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和資料總結升華,留給青年同行,感謝他們為中國地質工作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我也感謝該指導手冊編寫的組織者,他們為地質工作的發展和振興做了一件好事。我也期待著我們的老專家們更多地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並就培養青年地質技術人員的途徑和方式獻計獻策、發揮作用。
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出臺,我國地質工作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國家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地質工作者。每一個地質工作者都要不辱使命,盡力提高自身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發展地質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序
前 言
第一章 原生構造(1)
一、沉積成因的原生構造識別與研究(1)
二、巖漿成因的原生構造識別與研究(7)
三、成巖構造和後期次生構造的區別(10)
第二章 褶皺(13)
一、褶皺和褶皺要素(13)
二、褶皺的描述(14)
三、褶皺的分類(21)
四、褶皺的成因分析(22)
五、疊加褶皺(32)
六、褶皺構造的觀察與研究(36)
第三章 脆性斷裂構造(39)
一、基本概念(39)
二、碎裂巖類型及其特徵(42)
三、斷層的識別標誌(46)
四、斷層運動方向確定(49)
五、斷層分帶研究(55)
六、斷層活動時間的確定(56)
第四章 韌性剪切帶(59)
一、剪切帶的幾何學(59)
二、韌性剪切帶內的構造要素和構造特徵(61)
三、韌性剪切帶內的構造巖(70)
四、韌性剪切帶測量和應變分析(81)
第五章 面理和線理(90)
一、面理類型(90)
二、面理置換現象(97)
三、面理的觀測(99)
四、線理類型(101)
五、線理的觀測(107)
主要參考文獻(110)
責任編輯:田 野
版次:2020年11月北京第1版
印次:2020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價:68.00元
書號:ISBN 9787116122666
如需購買,可以點擊下方小程序或者文底閱讀原文
諮詢圖書相關信息,開發票
可添加編輯個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