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詩清新脫俗,寫得也是極為傷感,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例如《江雪》通篇就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所以被後人稱為唐詩裡的最孤獨的作品。其實柳宗元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很孤獨,也很是傷感,除了《江雪》之外,還有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同樣寫得很傷感,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當時柳宗元正好被貶到廣西柳州,這一時期他內心悲痛不已,面對於現實的無奈,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那都是成為了他的精神負擔,畢竟對於這麼一位有理想的詩人來說,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作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由於參與了永貞改革,失敗後先是被貶到湖南,後來又被貶到了廣西柳州,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更加的憂愁。
那在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詩人直抒胸臆,把自己對於故鄉的思念之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憂愁,短短的幾句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一個人獨自漂泊在外,想要回到故鄉,可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了一種奢想,這使得他無時無刻不傷感,所以這首詩寫得就很是感人,整首詩同樣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
第一二句則是由景入情,從而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憂愁,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之苦,這樣的一種描寫儘管並不是很新鮮,但是由於詩人寫得很感人,也就令這兩句顯得別具一格,「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海邊高高突起的山峰,它就好像是利劍一樣,非常的鋒利,每當到了秋天之後,它就像處處割斷人的肝腸。這兩句寫得很有趣,柳宗元也是把內心的悲痛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他的悲痛之苦。
第三四句就更加的傷感,這個時候柳宗元又是再次描寫了思鄉之苦,正是由於獨自在外漂泊,那自然是會思念故鄉,「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在這兩句中柳宗元還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如果我能夠把自己化身為千億身的話,這樣我就可以把自己撒在所有的山上,一抬頭就能夠看到故鄉。可見在詩人的心目中故鄉是他內心的精神寄託,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故鄉,所以也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憂愁,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無奈。
一個人獨自漂泊在外,無依無靠,身邊沒有一個親朋好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會孤獨,都會想到故鄉,更何況還是柳宗元這種憂愁的詩人,所以在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裡,他正是把自己對於故鄉的思念,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令這首詩充滿了一種憂愁之感。儘管整首詩同樣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令人落淚,寫得極為悲傷。
柳宗元的故鄉情結在他很多的作品裡都有體現,畢竟對於他來說,離開了故鄉那就意味著人生失去了寄託,精神變得空虛,而他創作這首詩時又是被貶柳州,這怎能不讓他感動悲傷?也正是在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他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思鄉之作,從而感動了後世無數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