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壇上,賈平凹無疑是位高產的作家。
自80年代正式馳騁縱橫於文學創作中以來,幾乎都是以每兩年一部長篇的速度大放異彩。
但在眾多充滿鄉土氣息的作品中,有兩部作品卻特殊顯眼。
一是出世即遭16年被禁風波的《廢都》,二是前不久發行出版的新書《暫坐》。
之所以特殊,是因這兩部作品是賈平凹作品行列中少有的城市題材。
作為城市題材的首部作品,充滿頹廢氣息的《廢都》,寫盡了西京城文人背後的荒唐事:那些纏繞不休的男女性愛,更像是賈平凹對頹廢人性的曝光。
可以說:在這座荒廢的情愛圍城中,吹動的是人性的悲涼。
而同是以西京城為背景,以城市題材來創作的新書《暫坐》,則用瑣碎繁潑的字句,呈現出當代都市生存的眾生相。
作品以名為「暫坐」的茶莊為中心,鋪設了十多個經濟獨立卻情感失意的都市女子群像;通過她們在茶莊的來來往往,演繹出五味雜陳的百態人生。
賈平凹筆下的這群女子,表面上風光無限,卻暗自兜藏著各自的孤獨和心酸;她們努力捍衛自己的精神自由,卻也因為各自的慾念,被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牢牢縛住!
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喜怒無常的命運撥弄下,這群為「暫坐」而來的女子,最終帶著各自的悲哀再次隱匿於人群,或消亡於塵世!
暫坐到底為何而坐
西城中有一奢華的茶莊,只有茶品特別的人才能享受這茶莊裡精美華麗的茶盞,來這裡的人非富即貴,可茶莊裡展開最新鮮故事的是來這裡暫坐的十位都市女子。
他們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商業資源,帶著外來的名號,把這裡弄成了《三十而已》裡茶莊版的「太太圈」。她們中有人是火鍋店老闆,有人是開醫院的、有人是廣告公司的高層...
在這個「世外桃源」中,女子們仿佛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圈」。但是看似「各個身手不凡」的女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憾命脈。
如經營廣告公司的陸以可:
本來商業道路順風順水的她根本不差錢,卻為了徵得機場的一塊重要廣告位,四處託人打點送禮,最終廣告位沒得著,反而淪為了權利的平衡工具。
如富婆應麗後:
本來自己手裡有23間上好的門房收租,光鮮亮麗的出場一度讓眾姐妹嘆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她甘心用以色侍人,盈利後為了賺得更多,乾脆放起了高利貸,沒想到本金都沒收回來,為了擺平跟蹤自己的無賴,又掏出了30萬,沒想到還是擺脫不了無賴上門···
如茶莊老闆海若:
心思細膩、主意多,是以一眾姐們的大姐大,但是後面越來越疲於應付商政關係,仔細打點,卻撈了一次鏡花水月。
書名「暫坐」似乎已經點明了主題,本來短暫的東西,你越是要抓住它,它就跑得越快。本來以為這是滿布霧霾的西城最能淨化自己腐蝕心靈的地方,可越讀越覺得讓人詫異。或許這就是賈平凹精心又引人的構思和文筆。
暫坐等到了救贖的機會
故事進入高潮前,書中一直在鋪墊一件事:
活佛到底什麼時候來?
茶莊老闆海若在從未謀面的吳老闆那裡得到可靠消息,西域活佛即將到達西京城,她與吳老闆商議,讓活佛來到茶莊幾天,吳老闆同意後,海若直接大手筆的把二樓裝修成了禪房。
從這之後,眾姐妹望眼欲穿,每個人都眼巴巴地想見活佛一面,甚至有人租了房車,還準備去機場迎接。再後來,只要有新人物登場,一定會問一句:活佛到底什麼時候來?
可是直到故事結尾,這個「活佛」也沒能真正現身。從這個角度看,活佛倒是成為了城市獨立女子一種精神救贖的象徵。
富婆王麗放完高利貸後,匆匆忙忙趕到茶莊二樓,跪下祈禱以後一切順利。可是,西京城權力更迭,帶來了一系列蝴蝶效應,所有的希望都開始土崩瓦解,曾經佔盡社會關係網的姐們也終將被取代。
佛救不了自身困苦的人,唯有自渡才能徹底把自己拔出泥潭。
所有對自己不應得的貪慾最終都會害了自己,自己放不下的東西,誰都幫你卸不下來,等來等去,活佛也不會出現,最終只會成為一場天大的笑話。
這種諷刺色彩只有讀了原著才能感受到徹骨冰刺,這就是賈平凹揭露人性高明之處。
當暫坐之地成為廢墟
聚散無常、言笑晏晏,終有一天會消散,就看你是否平和地退出與接受。
當西京城的市委書記和副市長被拿下,身處西京城最繁華中間的僻靜之處——茶莊,最終也不得有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
老闆海若的茶莊,是從市秘書長那裡託關係低價拿下的;店員小唐幫市裡領導違規置換過黃金,最讓人感到戲謔的是,茶莊莫名其妙成為了廢墟。原因竟是茶水的煤氣慌亂之中沒人記得把它關掉。
失去海若在茶莊八面玲瓏地調和,眾姐妹也開始慢慢生出嫌隙。等到茶館成為廢墟,姐們間的情誼也逐漸煙消雲散,原文是這麼說的:
先是幾乎同時到期,後來便今天來一撥三四個,明天來一撥五六個;來了,衣著已不再爭鮮奪豔
曾經煙火非凡,僅一小小變故,就全部隱匿於人海,仿佛是夢醒了,美好願景消失埋頭開始正式工作的人們。
她們帶著時代的烙印,周旋在普通人難以觸及到的關係網中,卻也總是顧此失彼,無法平衡,自此也就在這來不不行、去也不是的煉獄中煎熬。
她們的困苦與不順心,是否也是我們的寫照?
人生無常,貪婪著片刻的須臾,最終總會反噬自己。
「暫坐」引發的思考
在「暫坐」中,賈平凹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了中女子的真正生活狀態跟精神狀態,雖然他們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她們的精神世界是空洞的,她們沒有辦法走出自己的貪慾,沒有辦法釋放自己自我。
這些人身上的不如意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的真實寫照,賈平凹之所以把小說取名為「暫坐」,應該就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因為追名逐利,迷失自我,不要因為想過上人生人的生活,忘記自己的本性。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暫坐,你是不是能夠過得安心,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大家閒暇時間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可以引發你對人生的新思考。
了解賈平凹的人可能都知道他的《廢都》,這部新作跟《廢都》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是從人的「貪慾」角度出發,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
《暫坐》比較內斂低調,不像《廢都》那麼張揚,這可能跟賈平凹的人生閱歷有關係,畢竟上了年紀,心態平和了不少。
上文中我們提到,賈平凹說這部作品可能是他70歲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其實這部作品更大意義上是他對於自己幾十年生活的總結,是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的回顧跟釋然,滿滿的都是通透的智慧。
大家買來仔細品讀,相信可以受益匪。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