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2020-12-18 騰訊網

一家成立僅4年的品牌憑什麼可以這麼牛?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滬琛策劃曾操盤過多個大型項目,並打造出多個知名網紅品牌如:喜茶、FF汽車等。

既然有這麼牛叉的營銷諮詢機構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

一、線下傳播拆解

以分眾廣告為主,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的電梯間進行廣告投放。

瑞幸咖啡的人群以白領和小資為主,這類人可能不太富裕但特別好面子,對於生活品質又特別看重,所以瑞幸咖啡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投放廣告,又請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也就特別合適。

(電梯廣告)

二、線上傳播拆解

1、微信LBS廣告

什麼是LBS廣告?比如:當你在海澱中關村,LBS廣告就會根據定位為你推送中關村附近的商家。

而微信的LBS廣告則是當你的刷朋友圈的時候,系統會根據你的地理位置來推送附近的商家。

恰好瑞幸咖啡的門店都是布局在城區的各個寫字樓當中,所以當你午休或空閒時刷朋友圈,微信就有可能為你推送瑞幸咖啡的廣告。如果你感興趣,自然會選擇點一杯嘗嘗。

下圖為瑞幸咖啡的門店地址,可以看到都設立在寫字樓裡。

2、新聞稿傳播

通過媒體和大號發布大量新聞稿進行傳播,使品牌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

如下圖:

3、製造事件營銷

5月16日,滬琛為瑞幸咖啡製造了一起「碰瓷」星巴克的營銷事件,炮轟星巴克涉嫌壟斷,並將對星巴克發起訴訟,引來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從默默無聞的咖啡品牌到叫板咖啡界一哥星巴克,不管人們說他是勇氣可嘉也好,還是說他是自不量力也罷,此舉確實使品牌獲得了廣大關注,並讓人們把瑞幸拿來與星巴克相提並論。從營銷上來看,堪稱鬼才。

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在5月16日當天,瑞幸咖啡被搜索指數達到了頂峰。

至此,瑞幸咖啡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可以說他的目的達到了。

三、人性拆解

1、明星效應

邀請張震、湯唯代言。

由於人們相信明星,盲從明星,所以利用明星的效能來吸引消費者再正常不過。

況且話說回來,瑞幸咖啡的人群畫像主要集中在30-39歲之間,就是說目標群體以80後為主,而張震、湯唯是這代人的男神、女神,選擇這兩個人作為代言再合適不過。想想看,男神、女神推薦給你的咖啡你不買杯嘗嘗?

(瑞幸咖啡人群年齡分布)

2、權威效應

滬琛策劃的邀請三位世界級咖啡大師為瑞幸咖啡作背書,分別為2014年WBC總冠軍井崎英典、2003年WBC義大利冠軍安德烈?拉圖瓦達和2017年WBC中國冠軍潘志敏。

由於人們相信權威、盲從權威,所以要利用權威人士的勢能為品牌作信任背書。

讓人們產生世界級咖啡大師都說瑞幸咖啡是正宗咖啡,它就一定是正宗咖啡的認知。

3、免費心理

只要下載APP,並註冊,就可以免費領取一杯咖啡。

人性貪,人人都想不用付出就可以直接得到。所以,免費送給用戶一杯咖啡,讓用戶下載APP並註冊帳號,就可以作為一種拉新模式。

這項功能從1月5日上線,當天的用戶註冊量翻倍,訂單相比平時增長了40%左右,而且成本更低。

還不只這樣,註冊APP後,每邀請一名用戶註冊,雙方都可以再免費領取一杯咖啡,比起送優惠券什麼的實在太有誠意了,讓用戶主動去分享,也就形成了裂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註冊量、訂單量、銷量自然也是日益漸增。

4、從眾效應

當你看到同事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杯藍色包裝的飲料,你沒見過,也沒喝過,你一定會好奇地去問這是什麼飲料?然後自己也去買一杯。

根據用戶從眾的心理,看到別人都在喝同一款咖啡時,一定會好奇,一定會親自買一杯嘗嘗味道如何。

這就是利用人們從眾的心理引發的自傳播。

四、品牌拆解

1、品牌市場定位

滬琛的營銷理念認為:品牌市場的定位要第一或唯一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所以瑞幸咖啡能在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差異化競爭,讓自己成為市場中的唯一。

大部分咖啡品牌(包括星巴克)主打的都是線下體驗,在愜意的時光裡,拿起一本書,品上一口咖啡,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感覺。

但瑞幸咖啡則反其道而行之,主打外賣市場,線下體驗為輔助。

因為很大一部分白領、小資是沒有太多時間到咖啡店去享受一杯咖啡的,或因為工作原因,或因為其他原因。

所以瑞幸咖啡便抓住這層空檔,主打外賣市場,在城區各個寫字樓鋪設線下咖啡店,以保證用戶下單時,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咖啡送到用戶家門口。

也就是說為什麼瑞幸咖啡揚言5月要在全國開設500家門店,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讓用戶在下單後,短時間內就能喝上咖啡。

2、品牌人群定位

瑞幸咖啡的人群定位在上文也提過一些,主要以白領和小資為主,年齡主要分布在30-39歲之間。

為什麼目標人群年齡主要集中在30-39歲之間?為什麼主打一二線城市?

這類人群主要集中在80後,以白領和小資為主,一般在某外企,某名企任職,或已經走向管理崗,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居多。

這類人群十分享受生活,在意生活的質量,但苦於平時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總是沒有太多時間上咖啡店喝杯咖啡。所以瑞幸咖啡抓住這一痛點,主打外賣市場,讓沒時間上咖啡店喝咖啡的人,能夠在家裡或辦公室裡來享受一杯咖啡。

3、產品形象

滬琛為瑞幸創意的藍色的外包裝,加上麋鹿的LOGO標識,簡單又讓人容易識別。所以也難怪有人親切地稱瑞幸咖啡為「小藍杯」。既具有了吸睛價值,同時還具有了傳播價值。

五、CRM客戶管理

為什麼用手機號註冊?原因即是方便用簡訊召回那些長時間未使用過APP,刪除了APP的用戶。

到時只需給你發條簡訊:

「您已經3個月沒有喝過瑞幸的咖啡了,我們都很想念您,現在登錄APP,作為老用戶回饋,您可以免費領取一杯咖啡哦!」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簡訊,即使已經忘記了手機曾下載過這個軟體或已經刪除了這個軟體,是不是也會重新登錄帳號、重新下載軟體,去領一杯免費咖啡?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就是有硬剛星巴克的底氣
    瑞幸咖啡代言人:湯唯、張震半年之前,人們還在調侃瑞幸「碰瓷」星巴克,當2018年走完,瑞幸和星巴克同時亮出了成績單,大家才後知後覺的感受到瑞幸是在認認真真地「硬剛」星巴克,並且「剛通過長期的咖啡教育和「第三空間」的理念傳遞,用了九年的時間才真正實現盈利。20年過去了,星巴克不論是定價還是定位都早已不再指向高端,但本來就屬於中檔咖啡的星巴克,放在全球市場中與自己進行橫向對比,中國區的定價真的合理嗎?真的不是依舊虛高嗎?瑞幸的出現,讓中端回歸合理。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瑞幸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為「不予置評」。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
  • 實探20家咖啡店,發現星巴克、瑞幸、7-11咖啡的秘密
    我們先來看看星巴克咖啡豆的新鮮度!我跑了幾家星巴克,看了他們貨架上賣的包裝豆子,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其中距離出廠日期最近的是三個半月,最遠的竟然有6個月。店員跟我說,放在架子上的咖啡豆並不是因為賣不出去所以放得久,而是一進貨就已經出廠幾個月了,有些甚至是前幾天才到的。大家可以去身邊的星巴克看一下問一下,情況不會有什麼不同。
  • 瑞幸咖啡稱星巴克向供應商施壓要求站隊
    記者從瑞幸咖啡(lucking coffee)獲悉,瑞幸咖啡今日發布了《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公開信》稱,近期,瑞幸咖啡在業務發展中遇到了以下情況,主要包括:第一,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第二,星巴克對瑞幸咖啡的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
  • 瑞幸和星巴克誰才能坐上內地咖啡界的第一把交椅?
    前兩天瑞幸咖啡財務造假22億元的事情被揭發,讓我們每個人都吃驚了,沒想到優惠力度那麼大的瑞幸咖啡竟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財務問題,本以為瑞幸咖啡可以解決星巴克在內地市場一家獨大的問題,但是沒有料到會有這件事的發生,瑞幸咖啡的上升空間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到底誰才能獨領中國市場的龍頭呢?
  • 瑞幸咖啡提出「無限場景」 超越星巴克「第三空間」
    近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正式開業,並發布「無限場景(Any Moment)」品牌戰略,通過開設四類門店來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作為後來者,瑞幸咖啡來勢洶洶,以革命者的姿態崛起。到店消費是咖啡消費的主流方式之一,星巴克、Costa、太平洋等傳統連鎖咖啡品牌均採用開設大門店的方式吸引用戶堂食、外帶。以星巴克提出的「第三空間」為典型,賦予了咖啡社交屬性,咖啡店成為朋友見面、商業會談的場所。不過,僅以線下大門店形式發展弊端也顯而易見,此類門店對物業要求較高,一般分布在核心商圈或寫字樓,租金高昂,需要大量的訂單支撐。
  • 星巴克不甘落後,首次開賣茶飲冰激凌!瑞幸咖啡該如何應對?
    星巴克開設2000家門店用了17年時間,而瑞幸咖啡開設2000家門僅用了一年時間,成長速度十分驚人,是咖啡界的後起之秀。瑞幸咖啡還曾豪言,將在門店數量上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來勢洶洶的瑞幸咖啡,無形中給星巴克強加很大的壓力。
  • 瑞幸咖啡「初體驗」讓我想起來當年星巴克的「大中小杯」
    今天我在家附近發現一家新開的瑞幸咖啡,正好這幾天看到關於瑞幸咖啡的新聞挺多的,於是我決定進店體驗一下。本來我以為會是新用戶優惠,沒想到竟然是首杯免費!而且店內裝修不錯,環境整潔。隨便點了一杯帶回家嘗嘗,味道不錯。
  • 誓要碾壓星巴克的瑞幸咖啡,能進行場景變現嗎?
    而從它誕生伊始,就一直宣稱要對標的星巴克,這個全球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則用了17年,才在中國完成2千門店的布局。瘋狂的市場覆蓋,也讓瑞幸備受爭議。對標星巴克?步ofo後塵?越來越多的質疑中,不過是落入了瑞幸所設計的另一個蠱中。星巴克不是對手?對手不是星巴克!自始至終,瑞幸和星巴克就沒有在一個跑道上,此事無關孰優孰劣。
  • 瑞幸咖啡是不是咖啡?——瑞幸咖啡戰略模擬推演及定位解析
    根據咖啡行業歷史,揚言超過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幾十個,最後基本都倒掉了;也有人指出星巴克賣的根本不是咖啡,而是環境、服務和社交;星巴克前職員則表示,瑞幸咖啡不僅不能超越星巴克,TA打出的「大師咖啡」概念,分分鐘可能被星巴克通過併購秒掉;定位界連續發出兩篇文章,指出:瑞幸咖啡違背定位,10個億投入註定是黃粱一夢;也有支持者認為,瑞幸咖啡是咖啡界的摩拜,
  • 星巴克的中國對手瑞幸咖啡造就第二位億萬富豪
    瑞幸咖啡是星巴克在華的競爭對手,總部位於廈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美國當地時間周五,瑞幸的股價大漲四分之一,收盤時位於歷史新高。瑞幸是在各方的樂觀情緒中實現了股價上漲——人們認為中美接近達成協議,從而緩解雙方貿易摩擦,有利於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增長。
  • 星巴克中國組織架構調整,要向瑞幸咖啡學習?
    一是在咖啡市場新常態下所做的市場應對,目的是為了提升星巴克中國的市場競爭力。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納斯卡克上市,此時距瑞幸2018年初的首次上線運營才剛剛過去1年半的時間。驚人的「瑞幸速度」,無疑給星巴克帶來了巨大競爭壓力。
  • 鄭州瑞幸咖啡已開50家 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
    鄭州瑞幸咖啡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   瑞幸咖啡首進鄭州是在2018年8月,並於2018年10月15日攜12家門店在鄭州開業。據悉,2011年星巴克在鄭州新田360廣場國貿店開出第一家門店。將近8年的時間,星巴克在鄭州完成25家的門店布局,而瑞幸咖啡半年時間在鄭州就開出50家門店,並且仍在繼續拓店。從拓店速度和門店數量來看,瑞幸咖啡都超過了星巴克。
  • 焦點分析 | 瑞幸星巴克酣戰未休,漢堡王的兄弟又想搶奪中國咖啡市場
    Tim Hortons把在中國的名字做了些修改,門店招牌上寫著「Tim Hortons」,在華稱呼為「Tims Coffee House」, 這也是它在大眾點評上顯示的店鋪名稱,由此凸顯自己的主打產品「咖啡」 。 那麼它憑什麼和瑞幸、星巴克、COSTA等一眾咖啡先行者競爭呢?
  • 瑞幸咖啡狀告星巴克壟斷 公關碰瓷兒還是必有一戰?
    5月15日,瑞幸咖啡召開媒體溝通會,宣布針對星巴克涉嫌壟斷行為將採取法律行動,包括向相關法院提起訴訟,及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等。這是瑞幸咖啡在5月8號宣布完成500家門店布局正式開業,並發布品牌戰略後首次對外發聲。
  • 虧損同比擴大83.4%,瑞幸咖啡如何單挑星巴克拳打喜奈雙茶?
    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有待發掘,根據CBNData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佔全球市場的0.5%。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 年中國咖啡市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中國咖啡市場廣闊,但想要盈利卻不簡單,即使只開快取店,地租,水電,市場營銷都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能比星巴克貴 小鹿茶能成新增長點?
    燒錢獲客停不下來截至9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3680家。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同日,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是4125家。至少從現在看來,瑞幸號稱要取代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的目標還沒有達成。店面的數量比不過,店面質量差距可能更大。
  • 《瑞幸閃電戰》丨月淨虧2億的瑞幸咖啡:將發券進行到底!
    瑞幸為什麼便宜?我以及我的很多朋友都是瑞幸的忠實用戶,我們經常一邊喝著便宜的咖啡,一邊想著瑞幸這麼下去可怎麼辦,價格這麼便宜靠什麼盈利呢?如果瑞幸只是曇花一現,以後上哪去喝這麼便宜的咖啡!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在固有的觀念裡,現磨咖啡價格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