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族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瑰寶,隆盛於十五世紀的熱貢唐卡藝術,是藏地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屬於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地處藏文化和漢文化的交匯處。數百年來,當地的僧侶與畫師們汲取兩地文化藝術之精華,用線條和色彩為中國美術不斷創作出獨具魅力的藝術作品。
12月28日,青海省工藝美術大師桑吉才讓的唐卡藝術展「筆尖上的修行」於廈門市美術館隆重開幕。桑吉才讓攜帶多年來潛心創作的60幅精美唐卡作品,來到海峽之畔美麗的廈門市,為您展現唐卡之美、之神秘,其中一幅寬3.23米,高2米的《神昭海表》是首次亮相,以唐卡技藝描繪媽祖信仰文化的這幅巨製,震撼了廣大的觀眾。
展覽開幕式上,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在致辭中說:「他花了七年時間用大精力傾心創作表現媽祖信仰的大幅唐卡作品《神昭海表》,這張作品,就是他用唐卡藝朮語言表現福建民間信仰的探索佳作,是他藝術拓展精進探索的代表性作品。此作品法度精嚴,用線工整流暢。背景吸收採用青綠山水畫法襯以民間花卉圖案,格外見出匠心。畫面富麗堂皇,纖毫畢現,極盡工細。在保持唐卡的傳統美學元素外多了份民間性、純樸味,在莊嚴的神性中融入了溫馨的人性,有了份親切。在唐卡程式化要素裡,多了份個性和情緒色彩表達的探索。這種探索不僅對其本人有意義,對唐卡藝術的拓展與豐富,不管是題材還是形式與語言都很有意義。」
接近6年的時間裡,桑吉才讓潛心繪製這幅作品:寬3.23米(代表媽祖生於3月23日),高2米,畫面中廣場上通往天后的臺階陰陽交替、虛實結合、層次分明,再現萬民朝聖的盛況;海面隨波搖曳的25隻大小帆船遠近適度、疏密得當;537位氣韻高雅、豐麗細潤的人物形象氣勢恢宏;兩尊隔海相望的媽祖像,寓意海峽兩岸血脈相連、文脈相傳的手足親情;代表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五十六朵牡丹花迎風招展,祥雲繚繞,彰顯著國泰民安的盛世美景。
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索南多傑高度評價這幅作品:既有鮮明的沿海地域性特徵,也有融合多種創作風格的綜合性特徵,更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審美性特徵。桑吉才讓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幅描繪媽祖精神的巨製被命名為《神昭海表》,也是很有故事。桑吉才讓有一次到莆田市與一位朋友討論創作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無意中朋友說起雍正皇帝為媽祖天后賜的匾額「神昭海表」,那一瞬間,桑吉才讓就覺得這是自己在苦苦尋覓的名字:大海之上,媽祖的大愛無處不在,有所求必有回應!
《神昭海表》的問世,不僅有其藝術價值,而且充分體現出信仰的力量,還讓人感受到中國人的海洋精神。
以筆修行,唐卡大師桑吉才讓懷著虔誠之心,融會貫通,為我們徐徐拉開一幅矚目的畫卷……
這些年來,本性大和尚一直在關注著桑吉才讓的創作,這次桑吉才讓在廈門美術館舉辦「筆尖上的修行」唐卡藝術展,也得到了本性大和尚的高度認可:「桑吉才讓先生(居士)的唐卡藝術精品,確是傳世之作,不僅師出傳承,而且又有自己的思考與開新,以如此年紀就有如此作為,的確難能可貴,希望繼續力,祝福更上層樓,為民族藝術,為民族團結!」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1月11日,歡迎廣大觀眾前來一覽唐卡《神昭海表》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