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2時,煙臺進入為期四個月的伏季休漁期,全市7000餘條大小漁船靠港停止捕撈作業。長達4個月的休漁期間,吃慣了海鮮的煙臺人將如何度過?記者昨日走訪煙臺多個海鮮市場發現,休漁半個月以來,海鮮供應以冷凍、養殖海鮮為主,貝類取代魚類成為鮮活海鮮「主角」,價格較休漁期前普遍有所上漲。
冷凍海鮮「唱主角」但銷量不大
「大鮁魚便宜了啊!」昨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煙漁紅利市場的海鮮攤位區,發現比起休漁期前最後一周市場上人頭攢動的情形,如今商販們不遺餘力地叫賣卻鮮有市民駐足。此外,海鮮品種也較4月末少了不少:除了鮁魚,東西走向約二三百米的攤位,辮子魚、馬步魚、舌頭魚、鯧魚等均只有寥寥幾家在叫賣。
「一天賣的魚,連封海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現在已經沒有新鮮貨供應了,賣的都是凍貨。」攤主韓大姐告訴記者。記者發現,水產品主要以冷凍水產品、養殖水產品為主,魚主要有冷凍鮁魚和刀魚、黃花魚等,養殖水產則主要有蝦、大菱鮃、鱸魚等。除去個別市民買上一兩條鮁魚外,多數冷凍海鮮銷量不大。「往年這個時候都是淡季,現在大家都等著開海後進新貨。」
「封海以前都囤了不少東西了,現在市面上賣的魚都冰了半個多月,品相和口感都不如封海前,還不如化點自己家凍的。」市民王翠珍說,她一早準備在紅利市場買蝦包餃子,但轉了一圈海鮮市場後,只買了豬肉和韭菜。
貝類唱主角,「存貨」基本滿足需求
今年伏季休漁,規定各種野生魚蝦和貝類禁止捕撈,不允許捕撈的魚蝦主要有毛蝦、中國對蝦、鮁魚、鯧魚、鼓眼、大頭腥、鱸魚、刀魚、舌頭魚、黑頭、黃魚、小黃花、麵包魚、海鮒等。但是,釣具漁船與部分養殖船可以出海,可在養殖區內採集扇貝、蛤蜊和海蠣子,但嚴禁在公共海域內採捕天然貝類資源。
眼下的海鮮市場,新鮮的貝類成為不少愛吃海鮮的市民首選。「養殖扇貝正處於上半年收穫季節,供應不減;而蛤類,如黑蛤主要來自乳山,花蛤則主要來自萊州、龍口等地。價格較封海之前變化不大。」攤主陳先生一邊把扇貝上秤,一邊告訴記者。
記者從芝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近年來,煙臺休漁期海鮮市場供應已趨於完善,冷藏技術逐步提高,許多攤主在休漁前儲存了充足的冷凍海產品,其保鮮度毫不遜色於新鮮海貨。同時,隨著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大菱鮃、牙鮃等海鮮品種都能常年供應,完全能夠滿足市民的餐桌需求。
此外,遠洋捕撈船供應的阿根廷魷魚、阿根廷紅蝦、南美白對蝦、小磷蝦、北極甜蝦會大量投放市場。另外,青島及周邊地區養殖的鱸魚、大菱鮃、海鮒和對蝦等,也會陸續補充煙臺各大海鮮市場。泥灘中養殖的蛤蜊以及海螺、香螺、海蠣子、扇貝等貝類海鮮不受封海影響,市場供應也會充足。
預計水產品價格後市將震蕩上揚
記者從市物價局了解到,進入休漁期半個多月,市場上,冷凍和養殖海產品逐漸佔據市場主流,作為市民餐桌上的「主力魚種」,鮁魚價格呈明顯的下降態勢。據對煙臺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測,5月17日,一市斤以上的鮁魚平均價格15元,較上一監測日下降11.76%,較上周同期下降37.50%,與封海前價格基本持平。
5月1日封海後,鮁魚價格一度上漲,10日均價漲至24元/斤,較封海前上漲60%。隨著封海的持續,冷凍鮁魚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價格也逐漸回落。業內人士預計,後期煙臺鮁魚價格將以平穩為主。
隨著休漁期逐漸深入,煙臺水產品價格有漲有跌。近一周全市水產品平均零售價格呈現環比微漲。大黃魚、鯉魚、小黃魚零售價格上漲,鯽魚、大帶魚、小帶魚零售價格小幅下降。隨著6-8月市場上鮮活海產品數量逐漸減少,預計後期全市水產品價格將震蕩上揚。
部分海鮮提前「解禁」
近年來,儘管煙臺近海捕撈作業出海頻率較往年有所下降,但持續多年的海洋牧場建設和增殖放流,仍能滿足市民4個月間對海產品的需求。去年,全市新增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9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95萬畝,佔海水養殖面積的1/3。目前,在建和建成的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共14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在建2座,總投資1.3億元。龍口漁港、養馬島漁港被列為省級漁港經濟區試點。
同時,煙臺有300多萬平方米陸基工廠化養殖車間、2萬多個小型海水網箱、近1.2萬個大型深水抗風浪網箱及30多萬畝灘涂貝類養殖,不間斷向市場供應海水魚蝦、螃蟹和貝類等鮮活海產品,保證市場供應充足。
同時,煙臺多年來持續的增殖放流,也取得顯著成果:去年9月1日開海時,不少漁民的漁獲中均有個頭碩大的中國對蝦。近年來,煙臺近海已經很難捕撈到野生的中國對蝦,漁市上出現的中國對蝦正是近年來增殖放流的蝦苗不斷繁育而來,數量明顯較往年有所提升。去年5月30日,開發區農海局在八角漁港放流牙鮃、大瀧六線魚等魚苗20萬尾。多年以來持續開展的增殖放流,既豐富了海洋種群的多樣性,又為漁民實現了增收。
按照今年休漁期政策規定,山東省的部分專項漁業資源可在休漁期結束前提前開捕,其中海蜇可在7月中下旬開捕,毛蝦在8月16日開捕,增殖蝦在8月20日開捕。愛吃以上海鮮的市民,可留意對應開捕時間,第一時間「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