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祝福頌祖國,文博是一家!
面對疫情,全國文博人眾志成城,以接力形式傳遞祝福,祝願祖國早日戰勝疫情!參與今天接力的文博單位有@濟南市博物館、@法國香波堡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寧夏博物館 、@海南省博物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孔子博物館 、@德清縣博物館 、@晉國博物館、@中國海關博物館 。
請堅守崗位的工作者們和@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微博、@武漢自然博物館 查收今日份祝福!中國加油!湖北加油!
濟南市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接力】
收到@鹹陽博物院的接力啦~唐代金銀平脫銅鏡,濟南市博物館藏。直徑19釐米,厚0.85釐米。金銀平脫是盛唐時期一種髹漆與金屬鑲嵌相結合的器物裝飾技法,唐玄宗開元和天寶年間最為風行。主要用於宮廷,也用於皇帝賞賜貴戚寵臣。唐中後期,為了擺脫財政上的困境,唐肅宗、唐代宗先後下詔禁造寶鈿、金銀平脫等華貴器物。經此禁絕之後,唐代金銀平脫逐漸走向衰落,至宋代幾乎絕跡。目前,傳世和發掘出土的唐代金銀平脫器物均較為罕見。此鏡1971年出土於濟南市解放路中心醫院地下幹道唐代墓中,墓主人是「貴妃之令弟,公主之季舅」項承暉。唐玄宗妃嬪眾多,尤寵楊貴妃,這位項貴妃,新舊唐書均無記載。與金銀平脫鏡同出一墓的還有一塊項承暉的墓誌,根據墓誌記載,項承暉是齊州人,也就是現在的濟南人,其姐項貴妃應同是濟南人。但項承暉的官階並不高,按身份,墓中不該有金銀平脫鏡,但因其姐身為貴妃,才得以此器陪葬。該銅鏡與墓誌均收藏於濟南市博物館。天佑中華,驅疫安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下面請@法國香波堡 繼續接力~
法國香波堡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
對於香波堡而言,中國遊客一直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2015年起,香波堡便與頤和園、圓明園籤訂了友好姐妹協議。作為中國的「海外好友」,香波堡一直關心著中國疫情的發展。陽光總在風雨後,只盼困境早日過去,讓我們靜待花開!下面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繼續接力,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感謝@法國香波堡, 祝福接力!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時刻關心發生在中國的疫情,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與所有的中國朋友一起共克時艱。這件唐代女俑身材頎長,削肩蜂腰,頭梳雙鬟,柳眉鳳目,高鼻朱唇,頸戴項鍊。身穿闊袖襦,外罩貢領翹肩半臂,下著曳地長裙,前腰佩繡花蔽膝,臂飾釧鐲,雙手抬舉至胸前,食指伸出,神態虔誠。在青山間翩翩起舞,祈禱中國疫情較快消散,所有的醫務人員能夠脫下「戰袍」。雖然艱苦的#抗疫行動# 讓人「恍如隔世」,但待疫情消散時,吾等必將攜手共歡,再述衷腸!「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接下來請@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接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感謝@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祝福接力!
憶當年,吾荊楚先祖,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射石飲羽,開闢荒土。荊楚大地上的人們都流淌著勇敢、堅強、拼搏的血液。現如今,荊楚人民再次敲響戰鼓,全民奮勇抗疫,我們全國各地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應援。一省有難,八方支援!抗疫戰鼓聲聲,湖北士氣震天,各地鼎力相幫,全國齊心抗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百城行動戰疫情#接下來請@寧夏博物館 接力。祝福湖北,祝福中國。加油!
寧夏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寧夏博物館鎮館之寶「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為白砂石圓雕男性力士像,通過堅硬的質地、有力的線條、磅礴的氣勢等表現了負重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彰顯了決不為困難所屈服的氣概。寓意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力挺武漢,眾志成城,風雨共擔。願此力士志文支座帶給我們從逆境中奮起的精神力量,助力戰「疫」,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百城行動戰疫情#下面請@海南省博物館 接力。武漢必勝!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海南省博物館
海南省博物館超話【#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感謝@寧夏博物館的祝福接力】
骨簪,是海南黎族婦女的珍貴頭飾,用獸骨或牛骨等材質經過多道複雜工序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側身人頭像。骨簪材質獨特,造型別致,雕刻精細,一般是黎族男子手工製作而成,送給女子的定情信物。#百城行動戰疫情#一簪定情,瓊鄂一心!請我的家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接力!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百城行動戰疫情##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活動接力~感謝@海南省博物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革命軍使用的「漢陽造」步槍。國家三級文物。「漢陽造」步槍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製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無役不與。從清末新軍開始,到北伐軍、國民革命軍、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漢陽造武裝了無數的中國軍人,是一款聞名中外的戰爭利器,更是近代中國軍工產品的傑出代表。這把槍不僅代表著「敢為人先」的武漢精神,也必將鼓舞著我們「攻必克 戰必勝」,取得打贏新冠疫情武漢保衛戰的最後勝利!接下來請@孔子博物館接力。
湖北必勝!中國必勝!加油!
孔子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百城行動戰疫情#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因其珠子上疊加的圓圈很像是蜻蜓的複眼而得名。孔子博物館收藏 戰國蜻蜓眼紋料珠,造型別致,色彩亮麗,流光溢彩。
珠聯璧合,同心戰疫!請@德清縣博物館接力!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德清縣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百城行動戰疫情#郢爰,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974年在武康出土。這件郢爰重25.2克,是楚國的黃金貨幣。又名印子金,或稱金鈑、龜幣,含金量在90%以上。「郢」是楚國都城的名稱,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爰」則是當時楚國的重量單位,整版的郢爰約重250至260克,即一爰的重量。在使用時,需要將金鈑剪成零星小塊,稱量使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由此,當時德清一帶也被劃入楚國勢力範圍。
這件來自楚地的文物,遙望家鄉,祝福家鄉,為武漢加油,為湖北祈福!接下來請@晉國博物館接力。讓我們同心協力,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晉國博物館
#百城行動戰疫情##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龍流人足盤,出土於山西曲沃晉侯墓地。龍首流,三條立體角龍攀緣於外壁,器足為四個裸體的半蹲人形,盤內中心鑄造了一個圓雕青蛙, 外側飾浮雕的魚紋,器足內底鑄造有兩個鈴鐺,器型獨特,頗具匠心。
商周時期祭祀和宴饗時要舉行「沃盥之禮」,侍者手持匜將水徐徐倒下,澆在貴族的手上以潔淨雙手,棄水最後再流到盤中。時疫當前,病毒肆虐,用流水洗手是預防病毒的重要手段。「沃盥之禮」意味著中國古代就有了用流水洗手的科學衛生常識。龍流人足盤以龍為飾,龍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強大的神力,也是中華民族有著無可估量的能量的象徵。荊楚澤國,神龍守望,龍佑華夏,滌濯長清。湖北加油!武漢加油!@凡爾賽宮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