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以人性化理念設計三大奧運場館

2020-12-1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以人性化理念設計三大奧運場館

射擊館、飛碟靶場、柔道跆拳道比賽館

學生記者 葉薇倩 任鶴義 王如昀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一批新建奧運場館進入了公眾視野。在新建的12座場館中,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工作團隊共參與奧運工程設計競賽7項,中標3項(北京射擊館、北京飛碟靶場、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其中,北京射擊館、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先後獲得首都城市規劃設計匯報展「十佳設計方案獎」、「公共建築優秀設計方案獎」。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工作團隊以院長莊惟敏教授為總建築師,高級工程師祁斌和工程師慄鐵分別為射擊館和柔道跆拳道館建築專業負責人。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始終堅持人性化的設計構想,從「綠色奧運」的理念出發,結合運動的自身特點,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元素,同時充分考慮奧運會後場館的使用問題,努力為北京奧運會打造「最合適」的場館。

  射擊館:綠色奧運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射擊館的建築外形既雄偉又誇張,猶如一把弓箭。這種「林中狩獵」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回歸自然、回歸人性的建築設計思想。不僅如此,射擊館內、外的窗戶上隨處可見垂直的百葉,就像樹上的葉子,為館內增添了貼近自然的氣息。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理念之一是「綠色奧運」,這一理念也很好地貫穿在射擊館的設計中。

  射擊比賽分為50米靶、25米靶和10米靶,在奧運會時需要100多個靶位。2000年雪梨奧運會時,這些靶都是平鋪在地面上的,場館佔地面積很大。而北京射擊館採用了50米靶、25米靶在一層、10米靶在二層的巧妙設計,節省了建築用地。

  根據規定,射擊比賽中每位運動員的靶位必須在室內,彈道的大部分處於露天中,同時靶位之間保持互不幹擾。這對射擊館的隔聲和減震性能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工作團隊採用吸聲牆和擋聲板進行隔音,用擋彈板防止跳彈,使場館的安全性得到一定保證。他們還設計了運動員之間的擋聲隔板、兩側可以防止回聲的吸聲牆,保證了射擊館內的觀眾和運動員不受到噪聲傷害。

  8月的北京溫度相對較高,對於館內環境的舒適度要求也相應提高。團隊採用「雙層呼吸式玻璃幕牆」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幕牆的內、外層玻璃中只有內層玻璃可以開啟,底部和頂部裝設的百葉由溫控開關控制,夏天時溫控開關使百葉打開,讓氣流流通,降低內表面溫度,使室內更涼快一些;冬天時再將百葉關上,兩層玻璃牆形成一個熱的空腔,防止熱空氣流失。「雙層呼吸式玻璃幕牆」的應用使射擊館冬暖夏涼,並且節省了能源。

  運動員所在靶位的環境舒適度也非常關鍵。因為運動員的靶位位於室內,而朝向靶子的一面是開敞的,想在盛夏達到理想的舒適環境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經過精確的計算和親身試驗,團隊採用空氣幕的方式解決了靶位舒適度的難題。在運動員靶位上方從屋簷上垂直吹下氣流,這個氣流便形成了一道空氣屏幕,隔絕了外界的熱空氣,同時通過電腦模擬氣流和風量保證靶位的適宜溫度,但絲毫不會影響到射出的子彈。

  為了降低能耗,射擊館還採用了自然採光和通風系統。對於射擊類比賽而言,光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光照不均很可能影響運動員的發揮。為了保證比賽公平,射擊時要儘量使用最均勻的自然光。那麼,怎樣才能讓自然光照到靶子上並達到一定亮度呢?團隊運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他們在靶子上方設計了一個自然光折射系統,自然光經過折板反射到靶子上。經過現場反覆調試,效果非常不錯。

  飛碟靶場:盡顯中國元素

  飛碟靶場位於北京射擊中心院內,緊鄰北京射擊館,奧運會期間將承擔男女飛碟雙向、多向、雙多向比賽。

  從設計工藝技術難度上講,飛碟場的比賽場地均在室外,設計較為簡單,但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工作團隊還是力爭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

  在設計上,團隊將中國傳統的清水磚牆、長城烽火臺等元素融入建築中:拋飛碟用的拋靶機做成烽火臺形式,灰磚高牆、臺樓高聳,配以飛碟靶場的綠色草坪,就像是一座古典式中國院落。

  在建築用材上,使用的都是一些常規材料,如木板、青磚等,既把建築造價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又體現出「中國風」的神韻。

  柔道跆拳道比賽館:立足高校的人性化設計

  2008年奧運會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坐落在北京科技大學校園內。它將承擔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比賽,在帕運會期間作為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比賽場地。

  從北京科技大學西門進入,主樓、圖書館、柔道跆拳道比賽館一線排開,充分考慮了中國傳統建築中橫平豎直的建築風格。由於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所以團隊特意把場館的外形設計得很有雕塑感,稜角分明,暗含機械零件的意義。同時,場館外觀做成條帶狀,與跆拳道運動分為黃帶、黑帶的級別相映。

  但這些並不是該場館最大的亮點,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場館賽後的使用、維護才是設計的最獨特之處。在設計之初,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工作團隊就將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定位為「大學的綜合場館」,針對場館賽後的使用以及資源節約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設計。

  柔道跆拳道比賽館需要容納兩個柔道場地和4個跆拳道場地,國際奧委會對柔道場地的尺寸要求為40米×60米,容納人數要求為8000人。但奧運會後,作為大學的綜合場館,一般5000人的容量就足夠了。為此,團隊採取了大量活動坐席的解決方案,將第一排固定座位設計得很高,舉行比賽或活動所需空間較小時,空餘場地可以擺放易裝卸、易運輸的坐席。同時,固定看臺後面兩塊籃球場大小的空地,奧運會期間可以擺放活動坐席,奧運會後可用來建造籃球場。這樣不僅解決了座位的問題,而且增加了場館的用途。

  不僅如此,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在節能方面也是一流的。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要求,柔道場館原則上是不允許開天窗的,但考慮到學校平時的使用,開天窗照明有利於節省電力資源。不過,偌大的場館若採用普通大面積玻璃天窗,既容易漏雨,採光效果也很難把握。團隊採用了光導管照明系統,其系統原理是通過採光罩高效採集自然光線導入系統內重新分配,再經過特殊製作的光導管傳輸和強化後由系統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均勻高效地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線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帶來的特殊照明效果。柔道跆拳道比賽館共採用了148個光導管,完全可以供場館日常使用。同時,光導照明系統具有節能、環保、安全、健康、時尚等特點。

相關焦點

  • 奧組委:奧運場館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
    2007年3月28日9時,北京奧運新聞中心召開「2008」工程建設新聞發布會,新華網和中國政府網聯合直播,以下是直播摘要。    [吳競軍]三、全面落實節能環保設計,打造綠色建築工程落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是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承諾,所有新建場館和相關設施嚴格率先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結合建築造型設計,選用低能耗外圍護結構和節能門窗;採用環保空調,採用熱回收技術、自然通風與採光、空氣淨化、加溼除溼等技術;大部分場館還因地制宜採用了包括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
  •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慶祝建院60周年
    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肯定建築學院的成就。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馬海燕)本周清華大學迎來2018清華設計學術周,以此慶祝該校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眾多慶祝活動、大師論壇、展覽分別在昨日和今日拉開序幕,眾多新老建築師從四面八方趕來,共慶建築設計院生日。清華大學在1958年成立了建築設計研究院,作為其建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實踐平臺,並服務於新中國的發展建設。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肯定了該院自成立以來在高校建設領域及教育學科發展上的貢獻。
  • 讓紫荊花「盛開」在香港的藝術家走了,曾主持設計北京奧運景觀
    曾負責設計北京奧運景觀對於一屆奧運會來說,開幕式、閉幕式和奧運景觀是最引人注目的三大看點。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科技奧運」、「綠色奧運」和「人文奧運」三大主題,而奧運景觀就是人文奧運的集中體現。上至會徽、吉祥物,下至官方海報甚至是一張小小的官方圖片設計,都將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氣韻。
  •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迎60華誕,見證中國現代建築設計演進史
    10月25日下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暨2018清華設計學術周在清華大學大禮堂開幕。本屆學術周主題為「甲子滄桑水木清華建築不朽 同仁砥礪走向世界再塑芳華」,眾位學界同仁匯聚一堂,以演講、論壇、講座等活動展開腦力激蕩,分享在建築設計領域的思考、實踐與研究成果,以學術的方式為建築設計研究院60周歲慶生。
  • 人性化理念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景觀建築的建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高城市質量和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城市景觀建築不僅可以調節和改善城市氣候,而且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包浩斯論壇 既有建築改造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經過認真的整理和訪談,新市場條件下的包浩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升華。2020年10月30日,「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繼續進行中,會議開始就進入正題。
  • 包浩斯論壇既有建築改造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經過認真的整理和訪談,新市場條件下的包浩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升華。2020年10月30日,「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繼續進行中,會議開始就進入正題。
  • 堅持精益求精發揮沖天幹勁讓奧運場館展現雄姿
    在聽取了奧運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後,劉淇指出,為了實現「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標,廣大奧運工程建設者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深入貫徹奧運「三大理念」,弘揚奧運「五種精神」,即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場館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建設了一批反映時代風採的建築精品,看後令人鼓舞和振奮。
  • 記者探秘冬奧張家口賽區 總規劃師詳解「雪如意」跳臺設計理念
    古楊樹場館群競賽主體工程也已經完成,臨時與附屬設施建設正在按籌備計劃順利推進中。此次,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外觀設計成中國傳統吉祥物件「如意」造型,故又名「雪如意」。「雪如意」如何融入文化元素?未來如何進行賽後利用?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總設計負責人張利對此進行了詳解。
  • 2008奧運建築攝影大賽評審揭曉
    備受矚目的2008奧運建築攝影大賽評審結果已於日前揭曉,本次大賽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9名,優秀獎33名。北京慧智立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張旭的「透視國家體育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李右武的「鳥巢組照」獲得一等獎。
  • 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ZHE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 簡稱ZIAD)創立於1952年,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設計院。
  • 細探水立方三大設計亮點 陽光可以穿透內部(圖)
    細探三大設計亮點  本報記者親訪「水立方」  ■新快報特派北京記者 魏凱  四氟乙烯薄膜、多面體鋼結構、相對定位光學裝置、多角度三維圖像放映系統……單看這些加在「水立方」前面的科技名詞,你可能只覺得它們不過是一堆深奧晦澀的古怪符號
  • 中國文化的機緣巧合|揭秘冬奧場館「雪如意」設計中的巧思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張利認為,在張家口賽區規劃和場館設計過程中,可持續性理念貫穿始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的最小幹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承辦跳臺滑雪比賽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主體建築包括頂峰俱樂部、競賽區與體育場等。因設計靈感來源於寓意吉祥的中國傳統飾物「如意」,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張利提到,「雪如意」頂峰俱樂部空間比較大,賽後可以作為集中的會議展覽、發布會等使用。賽道兩側有樓梯,是考慮未來旅遊或者其他休閒活動可形成沿著「雪如意」走一圈的循環。
  • ...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回顧展 聚焦大學設計院的現代建築史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回顧展開幕式現場  2018年10月25日,作為慶祝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60周年華誕的重要活動之一,「6ⅹ10:一個大學設計院的現代建築史」——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
  •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簡介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英文名稱: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以下簡稱BIAD)成立於1949年10月,是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型國有民用建築設計機構。
  • 奧運門票設計應遵循經濟原則 紙張尺寸要人性化
    奧運門票設計應遵循經濟原則 紙張尺寸要人性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5日 11:01 來源:江淮晨報   江淮晨報訊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藝術總監林存真——奧運會門票大小要讓觀眾好拿。
  • 精瑞世界著名建築師大講堂分享倫敦奧運建築藝術
    同時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房地產企業,比如像華遠地產、當代集團、中國遠大集團、中糧置地、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建國際等等單位。同時還有來自各個大學的學生和老師,包括清華的學生和老師、青島理工大學的學生和老師,還有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生和老師,以及湖南科技大學的老師和學生。
  • 建築設計風格與設計理念
    現代主義對景觀建築學最積極的貢獻並不在於新材料的運用,而是認為功能應當是設計的起點這一理念,現代景觀建築從而擺脫了某種美麗的圖案或風景畫式的先驗主義,得以與場地和時代的現實狀況相適應,賦予了景觀建築適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創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羅斯(JamesRose)所說的:「我們不能生活在畫中,而作為一組畫來設計的景觀掠奪了我們活生生的生活區域的使用機會。」
  • 北大一異地三甲醫院開工,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承建
    北大一異地三甲醫院開工,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承建 2020-07-2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禮士會客廳|無障礙設計①從理念到行動
    依據國家的法律指示文件,各地紛紛出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相關規定及規範,如北京市於2004年頒布《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後陸續出臺《北京市城市道路空間無障礙系統化設計指南》《北京市無障礙系統化設計導則》。結合2022年冬奧會籌備工作,北京市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無障礙指南》,指導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