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牛文創品牌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來到集美創業

2020-12-20 廈門網

  臺灣團隊展示的文創產品十分吸睛。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記者 林桂楨 應潔 通訊員 林來生 郭妮妮 圖/靈玲馬戲城)一大批臺灣青年團隊來到集美創業,其中包括臺灣最牛的文創品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研發團隊。昨天上午,「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開園暨項目籤約儀式在位於集美的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舉行,18家臺企當場籤約入駐,涵蓋了設計、教育、音樂、文創等領域。

  此前,以研學、親子、兩岸青年融合為主要內容的廈門(集美)對臺研學旅行基地,已獲批福建省首批對臺交流基地,總部大樓就設在靈玲馬戲城。

  依託這一省級對臺交流基地,「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將有效整合兩岸研學旅行、文創、商貿等資源,引進臺灣優質青年創業項目落地廈門。而作為該青創園五大特色板塊之一、也是兩岸研學旅行集散中心的對臺研學大樓,預計開放後每年將吸引30萬臺灣學子前來集美研學。

  頂尖文創企業入駐依託馬戲城開拓市場

  事實上,昨天當場籤約的18家臺企,僅是「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的「朋友圈」的冰山一角。創業園運營方――靈玲青創運營管理公司運營總監黃偉倫透露,從籌備到開園不到三個月時間,創業園就已成功招商到18個已籤約企業、20個意向籤約企業。這些都是在臺灣產業鏈較為完整、各領域中拔頭籌的頂尖「選手」。

  這從籤約儀式上亮相的企業陣容就可見一斑。譬如,由6名榮獲德國紅點獎的設計師組成的紅點創意設計公司、臺灣知名糕點企業二代成立的糕餅工作坊、臺灣華頓親子教育機構等,均是享譽業界的知名企業和文創新星。

  這些籤約團隊將入駐靈玲馬戲大酒店、對臺研學大樓、靈玲動物園、馬戲大劇院、靈玲文創商業街等總佔地面積共350畝的青創園五大板塊,進行商業辦公,在廈開拓市場或者打造自己的第二產業。

  「類似我們這樣,商業與旅遊景區合作的青創基地,目前在市場上還較為少見。」黃偉倫說,「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的一大亮點在於,青創園旁就有一個完整的商業街,依託靈玲馬戲城每年上百萬的遊客量、精準的客群,臺灣青年將擁有絕佳的文創產品展示、銷售平臺,讓創意可以就近、及時進行變現。

  研學作為該青創園的重頭戲之一,也被業界寄予了諸多期待。針對每年來集的龐大研學隊伍,青創園將專門開發研學課程及親子主題產品,其中課程包括音樂課程、手工培訓、野外求生等內容。

  集美大力「築巢引鳳」招徠創業臺青208人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研發團隊負責人之一、來自臺中的劉永逸,此次是帶著兒子劉修雨一起來集美尋找創意的。「文創產業在大陸有廣闊的市場。廈門集美有很多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很多臺灣青年來入駐。」劉永逸說,他回去後將多找一些年輕朋友,一起來集美。

  早在2015年,集美區就出臺了《關於落實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來廈創業就業政策的實施細則》,為臺灣青年創業者在開辦補助、住房補貼、租金補貼等方面提供支持。高層次的臺灣專業人才在集美創業還可享受更多政策扶持。

  集美區臺辦主任陳賢玲介紹,目前,集美對臺灣青年創業項目給予5萬元-30萬元創業啟動扶持資金;被認定為市級、省級、國家級青創基地的,分別給予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同時還免費提供人才公寓樓和辦公空間、專家培訓,在註冊公司、人才招聘上也能享受全方位服務。目前轄區人才公寓中,有300個床位定向提供給入駐集美區創業基地創業的臺灣青年。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目前,集美區已孕育出一品威客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廈門北站臺灣青年雙創基地等國內領先、全省一流的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平臺。截至2017年,集美區共投入190萬元支持和獎勵臺灣青年創業項目,目前在集美的臺灣青年創業團隊有67支,已登記在集美創業的臺灣青年有208名。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
    一款小小的文創作品,千錘百鍊後驚豔亮相,其背後凝結的是文博文創團隊的持續研發,更是博物院建院以來使命傳續的集體爆發。  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2400多種的文創產品,產品年收入達到8億新臺幣,這背後是確實的歷史依據、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開放的創意設計,以及多領域專業人士同心協力,文脈相續、薪火相傳的真心誠意,還有博物院經年發展所形成的戰略體系與發展理念。
  • 第二屆兩岸中華文創研習營(美&創)
    :如何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下午---林隆達:書法的法度與情採晚上---迪化街老街文創新貌交流餐會 DAY3 臺灣藝術大學上午---曾國源:運用當代創新設計承載華人經典文化下午---林峻丞:不景氣中實現創業夢晚上---誠品臺灣文創產品園區(餐費自理)
  • 2017臺灣人文美學之旅 ——訪文創大咖,讀懂臺灣生活美學
    的美學感悟; 與人文品牌大師張庭庭、好樣集團執行長汪麗琴探討文創品牌和文創企業的經營之道; 在食養山房、紫藤廬、誠品生活、掌聲穀粒、小山堂、卓也小屋、大稻埕文創聚落感受文創產業的多樣業態和臺式生活美學; 幸運的話,還有機會對話
  • 探訪寶島文創大咖,讀懂臺灣生活美學
    、大稻埕文創聚落感受文創產業的多樣業態和臺式生活美學;    幸運的話,還有機會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漢聲雜誌總策劃黃永松、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    以木柴為燃料,所以燒窯時,柴灰便會落在陶土上,經由高溫燒制,產生最豐富的色彩變化和樸拙質感,是現代窯洞無法取代的特色。    我們將聆聽林國隆先生對水裡蛇窯活化改造的寶貴經驗。    NO.2 遊學助力品牌再造    張庭庭臺灣人文品牌大師、創業顧問專家、臺灣SOHO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臺灣與黃山
    中新網黃山7月13日電 題: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  作者 舒俊 餘皓  7月12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周功鑫以黃山發展顧問的身份,應邀參加安徽省黃山市第一屆發展大會。
  •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言人金士先:我在福建教文創
    他在陽光學院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已經開了許久,現在依然場場爆滿。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言人到大陸高校教師,金士先的故事除了啟示文創教育的前景,更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臺灣老師選擇到大陸教學。  「最不靠譜作業」  儘管是選修課,但陽光學院金士先教授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還是場場爆滿。不只是學生,不少老師也專程來聽他的課。
  •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
    周功鑫與參加活動的嘉賓合影 舒俊 攝中新網黃山7月13日電 題: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作者 舒俊 餘皓7月12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周功鑫以黃山發展顧問的身份,應邀參加安徽省黃山市第一屆發展大會。
  • 臺北故宮 文創開發未如預期引爭執
    華夏經緯網11月22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博物館文創是近年島內外博物館大力著墨處,除了推廣、教育功能,更是盤好生意,臺北故宮21日,在今年年度臺北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報告,多名立委便質疑幾年來故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並未達到預期的成效,期許故宮在臺灣具文創設計扮演起領頭羊
  • 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膠帶時,為何沒有「臣妾做不到啊」?
    過去,故宮也做過文創產品,但都是將書畫、瓷器等進行簡單的複製。而早在2008年,故宮淘寶網店就已經上線,但因價格高昂、質量一般且缺乏創意,鮮有消費者下單。轉變源自2013年。當時,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創意紙膠帶,在網際網路上爆紅。這讓北京故宮看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前景。說起文創產業,臺灣曾是佼佼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臺北故宮發端於本世紀初的各類文創產品。
  • 臺灣地區文創發展的類型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被稱為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它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集群效應,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臺灣文創企業入駐廈門 集美創業園助力兩岸青年圓夢
    在集美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擬在商業大街打造臺灣青年創業園,旨在有效整合兩岸研學旅行、文創等資源,引進臺灣優質青年創業項目成功落地廈門。將臺灣文創優勢與大陸市場結合據悉,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運營團隊深入臺灣各地,邀請成熟臺企入駐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開園儀式上簽約入駐的臺灣企業已達18家,涵蓋設計、教育等富有臺灣特色的文創企業。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
  • 臺北故宮釋出7萬餘張文物圖片 不限用途免費下載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近釋出了 7 萬餘張文物圖片。官方公告上寫:不用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民眾可以直接下載使用。(點此進入官網下載)這次釋出的圖片包括 7 萬張普通像素的圖片,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 專區文物查詢一欄下載。
  • 海南文創可以向臺灣學什麼?
    10月24日,來自臺灣的遊文玫博士在海南大學為藝術系的學生帶來了一場關於「臺灣文創核心概念」的思想激發之旅,為海南文創界帶來一陣創意激發的新風。  文創靈感來源「生活土壤」  遊文玫,臺灣畫廊協會的秘書長,橫跨兩岸三地的藝術品拍賣師,也是遊走在兩岸文化交流路上的一枝玫瑰,在兩岸文化交流的路上精彩綻放。
  • 臺北故宮文創的幕後之王
    以何春寰接任臺北故宮消合社總經理為分界點,臺北故宮文創及餐廳最大的改變,就是拋棄了過去30年保守經營的思路,奠定了臺北故宮文創事業的新局面——學術研究帶動文創產業發展,博物館商店承載了博物館教育推廣功能,這一良性循環成為業內研究的經典案例。「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並不是賣文創產品,而首先是教育。」何春寰說。
  • 遊學 | 探索臺灣鄉旅文創產業脈絡
    目前亞洲文旅以臺灣最為領先,臺灣的文創與鄉旅更加注重挖掘或保留文化特質,在吸引人群的同時利用成熟的產業鏈促進遊客重複消費。臺北故宮/ Taipei Palace Museum /「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故宮左側的至善園,以王羲之八大勝景為構思,很適合逛完展覽後,悠閒步調漫步在書香氣息中。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親自接見赴臺灣交流團一行
    10月31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親自接見了赴臺交流團一行,與石金柱會長、黃德功執行會長等會長團隊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6月14日上午,來自南京秦淮區的李玉華和父母一起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自由行。當參觀完臺北故宮的珍藏展品之後,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來到位於負一層的禮品區,仔細地挑選這裡售賣的文創紀念品。  書籤、名片盒、起瓶器、滑鼠墊、紙膠帶,李玉華對這些以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文物為原型製造的小商品愛不釋手。而她年近60歲的父母,也分別挑中了印有各類瓷器花紋的領帶和絲巾。
  • 臺北故宮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