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看到這篇文章,我的研究生生涯才不迷茫!

2020-12-14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當你上課感覺就像打醬油時,當你對研究生很迷茫時,當你坐在電腦前孜孜不倦時,請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裡現在沒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時能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下面這篇就是其中之一。

讀研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困難。不過既然已經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該幹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確幾種好的心態。

1. 無論做研究還是做項目,不要期待導師給你太多的指導,這點學術圈通用。不要抱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這樣鍛鍊出來的。好的導師能夠在大方向上給一些意見,但具體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 別人沒有義務來幫助你,不管是師兄或同學,最可靠的人永遠是自己。別人幫助你,要表示感謝,並努力幫助別人。別人不幫助你,也不要抱怨。

3. 不要抱怨課程無聊,老師講的不好。讀到研究生,自學能力沒有的話不如退學。

4. 研究生畢業不見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給能力強的人,不是給學歷高的人,見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虛心學習。

一、研究生期間應該做的事情

1. 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30歲以前你找病,30歲以後病找你。

2. 如果你學的專業,中國不是最好的,那麼請好好學英語。研究生畢業前,至少也要達到能夠進行英語面試的準備。

3. 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學著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圍的人。

4. 學習時間管理的方法,訂計劃,執行計劃。這個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

5. 學習使用google scholar等學術檢索工具

6. 爭取每一個能讓自己能力增強的機會(實習,比賽之類的),個人建議大家要努力爭取實習機會,和導師好好商量,3個月的相關領域的實習會對能力的幫助很大。對找好的工作也是一個有利的籌碼。

7. 每天看書。除本專業的相關書籍外,看半個小時其它方面的書:經濟學,管理學等。

8. 養成寫東西的習慣。定期寫、堅持寫是一個提升寫作能力的最好辦法。

9. 和別人討論的時候,先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聆聽

二、研究生畢業前應該具備的能力

1. 能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口頭+書面。

2. 能夠順利的閱讀本專業英語論文,基本不需要藉助翻譯軟體。

3. 對自己的職業有初步的規劃和想法。

4. 知識面擴大,做好踏入社會的準備。

5. 身體一定要健康

6. 有一幫不錯的朋友,能夠互相幫助。

三、充實地度過研究生生活

(一)研究生期間我們應該做什麼

1.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儘量廣地涉獵學科基本知識,儘量深地了解研究領域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

2.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儘量多的學習各種研究方法,熟練掌握研究過程和步驟。

3.學會寫論文:寫論文不僅是訓練表達能力,更是訓練思維的邏輯性,論文體例雖是八股,但卻是整理思路、與他人溝通的有效結構,不可不尊重。就個人而言,個人心理管理就是經常自我心態調整。知足長樂、量力而行。

(二)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保護草坪是很難的,因為草坪上的路往往並不是按人的方便性來修的。有一次一個設計師承接了一個項目,交付使用後在這個建築物的周圍全部鋪上了草坪,沒有路,任人去踩,幾個月後,草坪上就分明出現了幾條道:有粗有細,然後他就此基礎上修路,也有粗有細,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確定自己的研究領域其實也是如此。在最開始的時候,你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要張開你的所有觸角,去看,去讀,去感受,你會不自覺地愛看一些東西,那是你的興趣,也是你的知識結構決定的,日子久了,也會出現幾條路,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標。學會傾聽心音,讓心來告訴你如何走,就不會被別人的價值觀、流行的熱點牽著跑。

(三)如何進入一個研究領域?

進入一個領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本這個領域最重要、最經典專著或教材認真研讀。當你把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的內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之後,再去讀這個領域的論文,你就會因為心中有數而能夠很好地把握了。這種工作必須要先做,不可以在網上亂搜論文,否則,你會感到:看了20篇文章,對這個領域的認識還沒有形成,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認識還算幸運,有的人恐怕被偏見所誤導還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

(四)如何選定一個研究課題

對於現在我們研一的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不妨多做一些泛讀:

1.瀏覽學術會議網站,看看最近召開的學術會議的議題。

2.翻翻領域內頂級期刊,看看最近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麼。

根據你自己的知識結構,你會很自然地有所傾向,再多看看你感興趣的話題,比較之後,也許就形成了你的論文選題了。

PS:聽過一句話,不管現在的專業是不是熱門,或者多麼地不堪,但是,一旦不愛自己的專業,自甘平庸,那畢業的時候真的平庸了。不管多「爛」的專業,先愛她,然後學好她。

相關焦點

  • 迷茫中的在讀博士:導師酒後扇我巴掌、發表6篇SCI依然迷茫未來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在讀博士,他們之中:有的人懷揣夢想考博,結果卻遭遇導師言語攻擊、甚至拳腳相加,不想學術造假卻不得不面臨延遲畢業的困境;有的人雖然在讀期間發表多篇SCI論文,在別人眼中十分優秀卻依然面臨著收入少、前途迷茫的情況;還有的人為了更高的成就辭職考博,兩點一線的枯燥讀博生涯讓他加速衰老
  • 人生迷茫時,建議你讀讀這篇文章,確定目標,路才會越走越順
    人生迷茫時,建議你讀讀這篇文章,確定目標,路才會越走越順有這樣一則古希臘寓言,說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命運感到非常茫然和無措,他向眾神之王宙斯抱怨道:主宰萬物的神啊,我無比的信仰你,可為什麼還要給我這麼多不幸和苦難?
  • 還好我看了這篇文章 才沒有被坑!
    很多人在第一次裝修新房的時候,因為瓷磚的種類太多而陷入選購迷茫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種瓷磚比較好以及在選購中又有哪些小技巧呢?1、釉面磚釉面磚就是磚的表面經過燒釉處理的磚,又分陶土和瓷土兩種,陶土燒制出來的背面呈紅色,瓷土燒制的背面呈灰白色。因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拋光磚。
  • 人在迷茫時該幹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一篇3000字的乾貨,教你認識迷茫、打破迷茫,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人為什麼會迷茫?本質上,人的迷茫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1、找到自己的內在驅動力缺乏內驅力的時候,人生就好像一個空殼,隨波逐流、迷茫又不知道該去向何方,甚至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還記得多年以前,大學裡的職業規劃老師,讓我們提交職業生涯規劃,很多同學就是拿著網上或者身邊同學現成的作業抄上去。
  • 「結婚提這3個要求過分嗎?」女研究生徵婚被嘲諷,網友:我不配
    相親對象……」當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第一感覺就是現在不都流行自由戀愛嗎!怎麼還會有人「想不開」去相親呢? 帶著這個疑問點開了這篇文章,文章是一位女研究生的自白,今年已經34歲了,算是一位剩女了,原本不慌不忙的她也開始著急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 給準備攻讀研究生和已經在讀卻很迷茫的同學們的一些小建議
    這是做科研做學術的底線!多少我們以為的學術界的牛人因為學術造假倒下了,這都是前車之鑑。而且,假的就是假的,不論有沒有被捅出來,自己的良心都要承受煎熬。發表了的文章,總有機會被看到,它就成了隨時會被曝光的汙點,這種戰戰兢兢註定不好受,一旦被揭露,日子更不好過。再比如,導師如果有性侵犯的傾向,我們就任人宰割嗎?不!我必須要說,正派的導師是非常非常多的。
  • 導師"很忙"學生"放養" 部分研究生感覺迷茫
    西南大學新媒體專業研二的小楊介紹,自己的導師一屆就帶了14個研究生,「這個學期到現在就見了導師一次面,有時候自己寫了論文想請導師看看,導師說很忙,學習只能自己自由安排了。」四川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的王雯研一的時候沒有導師帶,到了研二論文開題時才有了導師制,「導師一學期只見一次面,就一兩個小時,導師幾乎對我沒有起到任何指導作用,平時都是自己看書自學。」
  • 句句肺腑之言,大學生涯怎麼度過,我給學弟學妹寫了一封信
    正因為有些許缺失,才顯得彌足珍貴。其實,我很早就在構思如何寫這封信了,晚上8點多鐘就坐在電腦面前,卻是久久敲不下一個字,思緒很亂,勾起了很多學校時的回憶,不知道從何處開始。關於如何度過大學生涯的問題涵蓋的東西比較多,就拿我在校時最大的一個感受說起吧,這個感受就是迷茫,沒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迷茫的狀態,包括我周圍一些很優秀的同學,聊天時也談到了這個感受,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對將來沒有規劃,覺得專業學習很沒意思等等,跟個沒頭蒼蠅一樣,任時間在指尖悄悄流逝,卻遲遲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
  • 情感文章: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都一樣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都一樣。青春的迷茫總會過去,我只願迷茫結束時不忘初心,直至抵達目的地。正如我不敢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失明了會如何,我也不敢去想未來會如何。雖然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有些誇張,但是我真的覺得這樣的日子很難熬,一次次懷疑這是不是一條沒有止境的路,懷疑自己能不能熬過這段迷茫的時光。或許我該感謝應試教育的機械性,讓我即使看不清未來也能有事可做。每天固定的作息時間,固定的課程表,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還有隻會多不會少的作業。我常常問自己:這樣活著有意思嗎?
  • 迷茫是什麼感覺 我才20多歲,卻有一種這輩子就這樣了的感覺
    對於我而言迷茫就是感覺現在的生活無聊又煩躁,別人都忙忙碌碌的度過一天,看別人都覺得很優秀,而自己一直在碌碌無為,雖然自己心裡也著急,但是又懶惰又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我才20多歲,卻有一種這輩子就這樣了的感覺,可能歸根結底就是太懶,不願意去努力去改變。1、就像我,是那種既不是學霸又不是學渣的人。
  • 讀了研我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抑鬱了|研究生|讀研|碩士|博士|...
    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關注研究生們的心理和生活狀態,關注研究生群體面臨的壓力以及這背後的問題。在國內,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稱為「研究生」,所以我們在內文不明確區分碩士、博士,而是以「研究生」作為統稱。本文所講述的對象,包括碩士、博士、碩博生等。我,生物博士在讀,六個月前,我抑鬱了。
  • 《如果讓我重新讀一次研究生》——王汎森院士(建議研究生看)
    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
  • 這篇文章應該拿多少分
    要知道促成質變的是量變,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正是因為我們民族有抬頭仰望星空的人,我們才得以不沒落。要不是個個志氣高昂、家富五車的學者在修其身以後,以筆為矛刺破長空,光明又怎會來臨?魯迅的棄醫從文,「願所有中國人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譚嗣同的「去留肝膽兩崑崙」;胡適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要不是他們手中的如椽大筆,又怎警醒人們甦醒,又怎能有東方雄獅的覺醒?
  • 王汎森 |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由於你是自發地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上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
  • 給所有研究生的一篇文章,科研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唯有砥礪前行
    轉眼間,我的兩年研究生生涯即將結束。腦海中不斷閃爍著過往兩年的種種經歷,仿佛如一夜之間自己成長了,從剛開學時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穩重成熟,思緒萬千,最終決定提筆將我的研究生生涯的經驗與您們分享。期望能夠引發現在還沒有入學或對讀研感到迷茫的研究生小夥伴們的深度思考。
  • 現在大三,學的是心理學專業,很迷茫,該不該考研?
    ,這造就了很多人的尷尬,我想你是出於這個原因才問該不該考研。學姐明確的告訴你:如果感覺現在很迷茫,那就準備考研吧,起碼考上研究生後你的就業面更大,工資待遇更高,人際關係更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有好處,打個比方說,如果你本科就出去工作,3年後工資待遇可能就在5000元左右,若是你能考研,那麼畢業後進入外企工資待遇至少8000元以上,這就是差距,所以學姐建議你考研。
  • 華科大27歲研究生跳樓自殺,離世前發文哀嘆:父母的汗水如何回報
    "當長途大巴緩緩駛入武漢市區,我坐在窗前努力想要看清窗外的每一條街道……一想到接下來的兩年自己將要生活在這裡,心中禁不住有些激動……"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陳澤民,在留下一封長達7頁的"遺書"後,告別了這個世界……
  • 周杰倫迷茫時靠寫了一首歌堅持住了,我們迷茫時該怎麼辦呢?
    但是平凡的我們在經歷迷茫時,更多地是困惱自己的現狀。無聊刷短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觀眾在一個視頻下留言,人生迷茫,事業無成,婚姻受阻,有出頭之日否?一句話很短,卻道盡了很多人所面臨的所有痛苦,事業沒做成,想成家也成不了,不知道還有未來。
  • 我寫了3篇文章,只因用對了這個方法,每篇推薦10萬+
    讀者們大家好,我首先在這裡恭喜你,你能讀到這篇文章,我很高興,但我恭喜你的並不是這件事,而是恭喜你讀完了這篇文章後,將更加深刻地了解,新媒體寫作,並非會寫的人天生就會寫,也不是你多寫就一定能寫好,而是刻意練習。01什麼是寫作誤區?
  • 研究生有必要考「公務員」嗎?哪個更有前途,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2、有其它就業選擇每個人對未來的規劃都不相同,所有一些研究生除了公務員之外,有更好的就業選擇,那麼這類的研究生自然就沒有必要考取公務員啦!雖然公務員薪資待遇穩定,但是對於一些研究生來說,公務員的工作「一眼看到頭」,而且薪資待遇對他們來說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