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從除夕到初一,一日之間辭舊迎新
圖| 視覺中國
今年的除夕時間為
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農曆己亥年,臘月三十
(註:農曆也有以立春為分界點的算法)
今年的春節為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
農曆庚子年,正月初一
萬家團聚的時刻
在外的你,是否也已經到家了
一整年的思念,終在此刻
匯聚成了無言的幸福
讓我們共同迎接嶄新的一年
圖| 視覺中國
除夕
除夕,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節日
也被稱作年三十
圖| 視覺中國
除夕也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清掃庭舍
迎祖宗回家過年
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夜,於中國人而言極為特殊
是所有家庭闔家團圓的一個夜晚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
看著「春晚」,其樂融融,無比熱鬧
舊歲今夜除,新元一夕始
回首昨日
那些該忘卻的,忘卻它
那些該銘記的,銘記它
展望明天
一切都是美好,新鮮的
願未來可期,萬事遂心
【 除夕·風俗 】
除夕,許多習俗
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圖| 視覺中國
大年夜,吃一頓「團圓飯」
闔家圍坐,共品豐盛的年菜
或吃火鍋,來年紅紅火火
或吃魚,喻示著年年有餘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
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之意
若吃到硬幣,那來年就能多掙錢
一家老小歡聚一堂,共敘天倫
圖| 視覺中國
除夕這日極忙
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上大紅的春聯
窗戶上貼寓意吉祥,寄託美好願望的窗花
門楣、牆壁上或正或倒貼滿福字
還有那喜慶的年畫和紅燈籠
這一切將一個家裝點得熱鬧喜慶
最應景的還有那嗶嗶叭叭的爆竹聲
圖| 視覺中國
吃完年夜飯,孩子們別著急走
還有壓歲錢沒領喲
大人們也別忘了準備大大的紅包
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
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祭祖也是除夕日重要的一項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
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有的地區,會在除夕下午
去上墳,稱為送年食
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吃完年夜飯,看完春晚
除夕迎來最後一個習俗,守歲
一家人歡聚一堂,通宵不眠
圍爐而坐,敘舊話新
暢談美好的祝願
寄希望於新的一年
今夜,是難忘的一夜
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讓我們在零點鐘聲響起的時候,
在抬頭看到滿眼煙花的時候,
許下新的一年最美好的心願:
要微笑,要精彩,要堅持,
要奮鬥,要孝順,要健康,
要平安,要快樂,要幸福!
春節
除夕夜一過,新的一年轉眼來
春節,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
但口頭上又稱過年
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
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
它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正是這一天的存在
讓我們彼此找到心的所在
做回自己,心存溫暖
又增添新的力量
開始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前行
春節是一種記憶,有了過年的熱鬧
才會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
春節是一種團圓,有了親人的陪伴
才有你在外堅強的理由
春節是一種味道,有了爸媽做的飯菜
才有了濃濃的思念味道
圖| 視覺中國
新年的第一天裡
我們有太多的感謝要送給每個人
讓我們用最真誠的情感祝福他人
也祝福自己
謝謝,在過去的一年裡
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路的人們
是他們,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圖| 視覺中國
[ 春節 · 歷史 · 風俗 ]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
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
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從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孟春正月為歲首
後一直沿用至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
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
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
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
一般從年前的小年便開始「忙年」
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
祭天祈年,祭拜諸路神明
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人們「開門爆竹」,送舊迎新和接福
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
親戚、朋友、尊長
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
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
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
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
踩高蹺、雜耍諸戲等
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鬱的喜慶氣氛
春節,人們以進入
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
合家歡聚飲屠蘇酒
很多地方,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
為的是聚財
除夕夜,對於無數人來說
註定是一個難忘的夜晚
用一年的期盼和一月的虔誠
換來一夜的人間幸福與喜樂
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團圓時光
這一夜,不提外面的世界
這一夜,不提時光如流水
這一夜,也不提坎坷滄桑
這一夜,我們只為與你在一起
這一夜,我們只為團圓的喜悅
這一夜,我們只為銘記幸福的瞬間
這一夜,讓我們好好舉杯慶賀
圖| 視覺中國
春節
新元復始,萬象更新
也願你
在嶄新的一年裡
迎來全新的自己
祝大家新春快樂,鼠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