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貶義嗎?

2020-12-06 風哥談教育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讀書人只是讀紙上書,不關心生活,社會乃至國家,是一種貶義。但是我卻認為這句話說的是褒義,我們今天的很多學生就是缺乏這樣一種精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對於這兩句話包含的精神意志貫徹的不到位,好習慣沒有養成,所以學習上的問題隨著學段的升高越來越明顯。

孔子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是強調學習時的注意力和意志力。而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學習習慣的好與壞最為重要的兩項指標。

注意力集中的人,記憶力就強,也更容易在學習中達到忘我的境界,學習也更有成效。在米哈裡·埃克森米哈賴《心流》一書中特別強調做任何具有一定挑戰意義的事情注意力越集中,越容易產生「心流」的最有體驗。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即使是今天的應試教育下,很多優秀的學生,學到興致,仍有神來之筆、渾然忘我的感覺,這就是埃克森米哈賴的最優體驗。孔子讀書「三月不知肉味」相必也是達到了「心流」的最優體驗吧。

但是我們現在的大部分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注意力的培養並不刻意,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高。調查發現,成績越差的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成績越好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集中與否除了先天身體因素,主要是後天造成的。孩子從生下來到整個小學期間,睡覺時的驚嚇、活動時突然被停止、學習時玩手機、看電視、聽音樂都可能對他的注意力產生巨大影響。有一個小孩在嬰兒時睡覺,家裡老人因為添丁進口非常高興,所以,只要想起來,不管孩子在睡覺,吃飯還是在遊戲,都要去逗他,喊他,後來導致孩子無法睡下去,即使後來糾正後,學習上注意力也比較差。另外一些孩子,作業時,看電視,聽音樂,聽大人閒談(即使被迫的),都會導致當時作業時間延遲,長期如此,後來孩子的注意力也是渙散的,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東張西望,無法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專心致志的狀態,學習自然不會好到那裡去。所以,希望孩子將來有所成的家長,就必須在注意力的培養上多下功夫,多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外部環境,不能輕易打擾他。

專心致志作業

當然,有一種家長認為毛澤東還要到鬧市上去讀書,那是他主動為培養自己的注意力而才去的方法。但是你的孩子沒有主動培養自己的注意力。你的吵鬧或製造的其他噪聲是他被動接收的,他並沒有在思想上做任何防護,或許他根本不能做防護。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不是毛澤東。

意志力強的人在學習中持之以恆,在學習中更容易克服各種困難,養成對目標意志堅定的好習慣。這或許是對「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一種解釋。「聖賢之書」在這句話創造的時候也許是指明朝政府規定的考試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也可以指我們讀的各學科的書和資料啊。因為這些知識也是根據近現代甚至古代的先賢聖哲和科學家的著述選編的教材內容,也是聖賢之書。學習這些教材和資料就是要專心一意,持之以恆,而不是知難而退。我們現在讀書雖然講的是終生學習,但是真正在校讀書的時間就是十多年。古時候,有些人讀書讀到頭髮須白,這種窮經皓首,需要多大的精神意志,我們今天的人是難以想像的。也正是如此,在今天中高考這樣的升學考試越來越難的客觀條件下,我們的家長們,非常有必要引領我們的孩子們培養堅強的意志力,戰勝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即使哭喊著,我們也要走向終點。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認為還包含著一層道理,就是對書中人物或作者的欽佩甚至崇拜。今天我們的家長也好,孩子也好,對於教材中的知識以及發現或發明這些知識的人是欽佩還是崇拜。恐怕更多的是沒有感覺。作為家長,沒有感覺,又怎麼引導孩子學好這些學科呢?所以,啟蒙教育,科普教育比「白雪公主與小矮人」「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更使孩子受教育,教育意義也更深刻。

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相對應的是「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為什麼讀「聖賢書」還會知「天下事」呢?「聖賢書」是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的認知和掌握。有了這些三基後,我們就學會了閱讀、觀察、分析、抽象、建模和推理。況且,古人也並不是只讀「聖賢書」,「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諸葛亮《隆中對》就是「讀聖賢書」「知天下事」的典範。

注意力非常集中聽課的學生

關心家事也好,國事也好都要有條件,就是有相關家事,國事的學問根基,而不是張嘴就說,結果是不切實際,紙上談兵,滿嘴胡話,如果實施,必定禍家誤國。做學問,首先得學知識,認識知識的使用範圍,再在學知識中學會方法,得乎其意,運乎其心。無論過去,現在,將來,所有的創新都是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和理論之上,已有知識,已有模型的掌握與應用顯得非常重要,現實的需要或工效需要促進理論發展,或理論運用於現實。也就是說,我們要想做大事,就必須「兩耳不聞窗外事」把「聖賢書」專心致志的讀好,學好,練好紮實的基本功,鍛鍊出堅硬的翅膀,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相關焦點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永遠是讀書人正確的選擇。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有人會說,那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是讓人變成書呆子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所說的讀書可不是單純的閱讀,主要還是參悟人生的哲理,也不是閉門造車,同樣也關心柴米油鹽,國家大事。
  • 「停課不停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全國在陸陸續續的復工中,有的家長可能會晚一些,有的家長已經早早的復工了,如果是雙職工的家長,家裡只剩下了孩子,且不說孩子學習好不好,天天抱著個手機,孩子能不幹點別的嗎?2、應試教育的延伸。比讀上千本書6、這是把老師逼上「梁山」能上網課的就是好老師嗎?不能上網課的就不是好老師嗎?就目前來看,特別是基礎教育這一塊,網絡教育只是「鏡中花」,具體什麼時候能夠深根發芽不得而知,至少目前來說,很多優秀的教師,根本無法把自己從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個優秀的網紅教師。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我們的祖祖輩輩們都有過巨著,孔老夫子就是這麼一位偉人!1、讀書,就要讀聖賢書古今中外有多少朝代君王曾「一生伏首拜孔子」,自漢以後的諸王朝,都大力推崇儒學,一代一代的帝王尊封孔子,一朝一朝的科舉,以儒學取士,一家一家的大儒把持著弘揚孔孟學說的大權,才形成了流傳到今的儒家學說,即經過歷代皇家首肯的正統學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崇拜他,讀一讀他的著作《論語》就知道了。
  • 古人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真的很有道理
    讀書更需要靜,不僅環境要安靜,更重要的是心靜,不然,即使你是坐在那裡,即使你翻開了今天計劃讀的書,但是心裡不靜,總有許多事情呼之欲出,這樣的情況是讀不下去的,甚至只是單純地坐在那裡而已。萬事開頭難說得一點不錯,反正我自己是這樣,在開始一件事之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和思想建設,最終是開始了,但是不一定能夠堅持很久。古人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概就是在對我這一類人的警醒吧。因為雜念太多,將所有的心思分成若干份,而讀書這件事情只是佔據了很少一部分,並且還不能靜下心來,將這一小部分的心思完全佔據。這件事情想完成真的很難。
  • 李紈——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照顧兒子讀聖賢書
    李紈初次出場,就體現出了——雙耳不聞窗外事。王夫人等人談論薛蟠打死人命官司的事,李紈帶眾姊妹到自己房中了。李紈具體信息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珠雖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 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什麼梗? 滿臉問號的你進來漲漲姿勢鴨
    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什麼梗? 滿臉問號的你進來漲漲姿勢鴨時間:2019-10-08 14:22   來源:美一下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什麼梗?之前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還有電話不接信息不回的梗,很多網友還沒來得及消化,抖音都冒出一句一心只蹦聖賢迪,搞得許多網友也是滿臉的黑人問號。這句一心只蹦聖賢迪是什麼梗?又是什麼意思呢?一心只蹦聖賢迪的下一句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好好解釋一番。
  • 抖音一心只蹦聖賢迪是什麼意思和梗 下一句經典語錄分享
    最近抖音上一個一心只蹦聖賢迪的梗挺火的,很多小夥伴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這個梗,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吧!  抖音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  「一心只蹦聖賢迪」是說什麼都不要管,直觀蹦迪就好了。其實這句話的來源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兩耳不聞窗外事『』PK『』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增廣賢文》中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說的是不被世俗紛雜所擾,只專心讀聖賢書,少管是非,多鑽研學問。此觀點初衷是好,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理解跑偏了。『』誰料女兒一撇嘴:『』這跟我有關係嗎,賺錢是你們大人的事,你幹嘛給我施加壓力。『』我聽後心裡一驚,看樣子我家的家庭教育出了好大問題啊!她爸一直以來希望她專心讀書,寄予厚望。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耳不聞窗外事
    風光圖集欣賞結語如果你細心,應該可以從風光圖集欣賞篇章看得出來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一個學習氣氛濃鬱的學院;如果你想深造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
  •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時間:2020-01-03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少女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可喜可賀!
  • 一心只讀「聖賢書」陳寅恪是如何與妻子唐篔相濡以沫,一生一世的
    陳寅恪13歲東渡日本,後遊美歐,一心潛心學問。回國後,他以淵博的學識去清華任教,雖留洋卻不講究穿著打扮,一心只讀「聖賢書」。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也許陳寅恪信服於此,年近40,仍未娶妻,他的父母急地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陳寅恪不願住單身宿舍,嫌冷清。
  • 校長鬚兩耳常聞「窗外事」
    校長要防止專業錯位,要學會「斷、舍、離」,要關注「窗外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現實來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大有人在,充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也不鮮見。有些校長不看書不讀報,至多不過在手機上讀點「心靈雞湯」,見識和思考庸俗而貧乏。其於世無聞的最大理由不單是「忙」,還有個「無用論」,覺得沒必要看東看西,集中精力抓好教學就可以了。
  • 雍正王朝:三阿哥胤祉,一心只讀聖賢書?他才是隱藏的奪嫡高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三子胤祉始終以「書蟲」的形象存在,一心只讀聖賢書,直接參與皇位爭奪的表現更是少之又少。雍正皇帝登基後,皇三子胤祉第一個主動站出來「跪拜稱臣」,並獲得了「御前免跪」的特殊恩典。就此來看,皇三子胤祉或許和「九子奪嫡」事件並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