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2020-12-10 子曰孟說

如火如荼的「停課不停學」,在全國颳起了一陣一陣旋風,各個地區應聲而動,各種高科技的方法層出不窮,小到幼兒園,大到大中專院校,老師們齊上陣都變成了網紅。

以前,老師一直要求家長,限制孩子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現在不但不限制了,而且還成了教育的主力軍,手機、平板、電腦、電視輪番上陣,各顯神通,家長也是停不下來的一起學習。

這場「停課不停學」的風,比起疫情的風來說,還要強勁,以前只有放學的時候,家長才上躥下跳,現在一天不閒著,和孩子在一起學習,本來因為疫情放個假,現在可好,只想趕緊去上班。

「停課不停學」口號喊得太響了,也可能不是制定者的初衷,下面的教育系統,把這段經給念歪了,如果按照實踐中說的做法,那麼這個「停課不停學」問題還是蠻多的。

1、不公平。

網絡教育是不錯,優點也很突出,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備這樣的硬體基礎,並且有一些家長,對於這種「高科技」也不熟悉,無法幫助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還有的家庭根本不適合學生在家學習,住在山村的、草原的、邊緣地區的,他們的學習如何保證呢?

全國在陸陸續續的復工中,有的家長可能會晚一些,有的家長已經早早的復工了,如果是雙職工的家長,家裡只剩下了孩子,且不說孩子學習好不好,天天抱著個手機,孩子能不幹點別的嗎?

2、應試教育的延伸。

中國的應試教育一直被詬病,在一定的範圍內、時間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這麼大的一次情況,竟然對這種教育沒有任何的影響,並且還加強了,以前只是在校園內,現在延伸到了家庭,侵佔了學生和家人的所有時間。

3、就耽誤了一個半月,其實很容易解決,沒有必要喊這樣的口號。

算起來,最多也就是,能延長不到一個半月,就是六個星期,30天的課時而已。開學後,只要每天放學加一節課,周六上午再上半天,然後再計算一下課時情況,再不夠就晚點放暑假,反正暑假有將近兩個月,怎麼就搶不回來呢?非要這麼急上房的「停課不停學」呢?

4、如果非要「停課不停學」,動動腦筋再安排

幼兒園根本不用這種口號,讓孩子們在家玩個夠就得了;小學生多寫幾篇作文、背古詩文、寫寫生字、背單字、每天寫點數學題;初中生、高中的老師到學校,給孩子們印一些卷子,發給家長,或者直接在微信上,留一些作業就行了;大學的學生在家寫寫論文即可。

5、這是一次多好的社會教育課。

這一次疫情,直接來看,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們可以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從教育的方面來看,包含了太多東西:愛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響應國家號召,遵紀守法,愛心奉獻,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等等,這是一次多好的社會教育課,千載難逢,從幼兒園到大學,孩子們能夠經歷這一切,如果順勢引導好、教育好,對於他們今後的命運是有質的影響的,對於國家、民族來說也是一次幸事!比讀上千本書

6、這是把老師逼上「梁山」

能上網課的就是好老師嗎?不能上網課的就不是好老師嗎?就目前來看,特別是基礎教育這一塊,網絡教育只是「鏡中花」,具體什麼時候能夠深根發芽不得而知,至少目前來說,很多優秀的教師,根本無法把自己從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個優秀的網紅教師。

「停課不停學」,可以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來解讀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小沒有這樣的教育,難道等到十八九歲,自己就會懂了嗎?

相關焦點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貶義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讀書人只是讀紙上書,不關心生活,社會乃至國家,是一種貶義。孔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是強調學習時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永遠是讀書人正確的選擇。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以使人靜下心來去思考,去做學術研究,不受外界的幹擾。有人會說,那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是讓人變成書呆子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所說的讀書可不是單純的閱讀,主要還是參悟人生的哲理,也不是閉門造車,同樣也關心柴米油鹽,國家大事。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我們的祖祖輩輩們都有過巨著,孔老夫子就是這麼一位偉人!1、讀書,就要讀聖賢書古今中外有多少朝代君王曾「一生伏首拜孔子」,自漢以後的諸王朝,都大力推崇儒學,一代一代的帝王尊封孔子,一朝一朝的科舉,以儒學取士,一家一家的大儒把持著弘揚孔孟學說的大權,才形成了流傳到今的儒家學說,即經過歷代皇家首肯的正統學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崇拜他,讀一讀他的著作《論語》就知道了。
  • 古人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真的很有道理
    而不是想起來就看看,想不起來就算了,應該有系統的計劃安排,類別劃分,最好還要有讀後感,以便加深理解和印象。讀書更需要靜,不僅環境要安靜,更重要的是心靜,不然,即使你是坐在那裡,即使你翻開了今天計劃讀的書,但是心裡不靜,總有許多事情呼之欲出,這樣的情況是讀不下去的,甚至只是單純地坐在那裡而已。
  • 李紈——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照顧兒子讀聖賢書
    李紈初次出場,就體現出了——雙耳不聞窗外事。王夫人等人談論薛蟠打死人命官司的事,李紈帶眾姊妹到自己房中了。李紈具體信息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珠雖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 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什麼梗? 滿臉問號的你進來漲漲姿勢鴨
    之前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還有電話不接信息不回的梗,很多網友還沒來得及消化,抖音都冒出   原標題: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什麼梗? 滿臉問號的你進來漲漲姿勢鴨   抖音裡的梗總是莫名其妙的就火起來了,而且一些經典流行梗總是伴隨著一些搞怪有模糊的經典語錄而出。
  • 抖音一心只蹦聖賢迪是什麼意思和梗 下一句經典語錄分享
    最近抖音上一個一心只蹦聖賢迪的梗挺火的,很多小夥伴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這個梗,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吧!  抖音一心只蹦聖賢迪什麼意思  「一心只蹦聖賢迪」是說什麼都不要管,直觀蹦迪就好了。其實這句話的來源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聖賢書與人情世故
    中國人是很重視讀書的,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評價一個人有修養、有本領,叫知書達禮、識文斷字。比萬般都尊貴的聖賢書中寫的是什麼?是聖賢的道理,在古代是禮義廉恥,在現代是文明法治,總之離不開道德教化,目的是讓本來蒙昧狹隘的人類通過讀書接受道德教化,成為脫離低級趣味的、更為純粹和高尚的人。
  • 『』兩耳不聞窗外事『』PK『』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增廣賢文》中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說的是不被世俗紛雜所擾,只專心讀聖賢書,少管是非,多鑽研學問。此觀點初衷是好,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理解跑偏了。『』誰料女兒一撇嘴:『』這跟我有關係嗎,賺錢是你們大人的事,你幹嘛給我施加壓力。『』我聽後心裡一驚,看樣子我家的家庭教育出了好大問題啊!她爸一直以來希望她專心讀書,寄予厚望。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耳不聞窗外事
    高校的美景是每日心情的一道佐料最近和很多朋友聊天,聊起了石油大學華東,基本都是兩極分化的態度;了解的人,讚不絕口,不了解的人風光圖集欣賞結語如果你細心,應該可以從風光圖集欣賞篇章看得出來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一個學習氣氛濃鬱的學院;如果你想深造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
  •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時間:2020-01-03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少女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可喜可賀!
  • 浦城:「加長版」寒假 孩子們「停課不停學」
    2月17日,浦城縣教育局局長季興在接受筆者電話採訪時說,為減小延期開學的影響,根據國家、省、市教育部門的要求,浦城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及時研定了延期開學「一校一策」工作預案,確保孩子們「停課不停學」。精準施策,知識不延期「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更要精準施策,力求達到教育教學的最大成效,確保今年高考取得滿意的成績。」浦城第一中學高三年段的全體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做出了一系列措施方案,讓學子們離校不離學,知識不延期。
  • 一心只讀「聖賢書」陳寅恪是如何與妻子唐篔相濡以沫,一生一世的
    「前輩史學四大家」、「四大哲人」中都少不了陳寅恪。但是,最讓人銘記在心的則是他的婚姻。1928年,清華國學院年輕導師陳寅恪與一代才女唐篔在上海舉行婚禮。兩人的愛情讓人稱羨,一見鍾情到白首不分離,這是世間最美的情話。陳寅恪13歲東渡日本,後遊美歐,一心潛心學問。
  • 校長鬚兩耳常聞「窗外事」
    校長不必一天確定一個辦學思想,也不必每時每刻關注教學質量,無須每時每刻關注課堂,也不可能每時每刻找教師問寒問暖,更無法從早到晚四處化緣,但必須用智慧引領學校發展。而這種引領並不需要每時每刻的勞作。因此,所謂忙得「沒有時間」,其實是個偽命題。校長要防止專業錯位,要學會「斷、舍、離」,要關注「窗外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知識點串講
    《列子》一書共八卷,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的作品。內容形式多為神話、傳說、寓言,如《黃帝神遊》、《歧路亡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發人深思。正音與斷句解釋中心思想本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做出決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