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有很多相同人物,原來是這樣!
提起我國古代神話小說最有名的肯定是《西遊記》,而其次就是《封神演義》了。讀書的時候看86版的《西遊記》,與各個版本的《封神演義》,《少年英雄小哪吒》當中都出現過相同的人物,會的也是一樣的神通法術。單純的以為是一個世界框架下發生的,主角不同的故事,還和小夥伴討論過孫悟空與二郎神誰強,哪吒在西遊裡怎麼沒有再封神演義的時候厲害了等等內容,還認為是一個同一個作者寫的兩本書。
但是事實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兩本小說,卻是兩個不同作者在不同時間寫的兩部小說。《封神演義》是明代許仲琳,在隆慶、萬曆年間寫的。《西遊記》是吳承恩於到了明朝萬曆二十年,也就是1592年才成的書,比《封神演義》要晚一些。為什麼書中出現的人人物會有很大的重合呢?這是因為他們創作的是同一類型的小說,又是生活的相近的時間段能參考的神話歷史,以及民間故事是具有很高的重合度,自然他們寫出的神話小說也會出現相似甚至一樣的人物和神通法術。比如兩本小說裡都有提到的女媧娘娘,哪吒三太子,二郎神楊戩,金吒,木吒。
但是就小說而言,兩本小說還是有一定的不同的。比如說《西遊記》的哪吒是穿鎧甲用寶劍的,而火尖槍、乾坤圈、蓮花化身都是《封神演義》的設定。但是在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之後,導演們就算是在《西遊記》的故事背景裡,為了方便大眾接受更多的也是把哪吒塑造成一個火尖槍、乾坤圈、三頭六臂的形象。進一步地誤導了觀眾,認為這兩本書中的人物,以及世界是相通的,只是時間順序不同而已。
總結而言,《西遊記》與《封神演義》很多人物以及神通法術相同的原因是,《西遊記》成書時間很靠近,卻又相對要晚。吳承恩在寫書時參考了《封神演義》以及與之類似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流傳及相同的宗教神話,使他們創造出的小說具有很高的重合度,認觀眾誤認為是同一個人創造的兩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