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與《西遊記》是兩部比較經典的神話小說,成功塑造了很多神魔鬼佛的形象,有些角色是相互重合的(例如二郎神、哪吒、託塔天王等等),以至於人們在讀《西遊記》時,會不由得想到《封神演義》,在讀《封神演義》時,會不由得想到《西遊記》
雖然都是神魔小說,但是《西遊記》與《封神演義》還是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例如《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是女相,而在《封神演義》中,他確是男相,叫慈航道人,《西遊記》中的如來,在《封神榜》中,也是個道人,叫接引道人。
佛教的如來和觀音菩薩,在《封神演義》中都是道教出生,而封神演義很大篇幅都是講道家的事情,由此也可以看出《封神演義》是重道抑佛的,而《西遊記》中,在安天大會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得給如來行跪拜之禮,由此可知,《西遊記》是重佛抑道的。
此外,《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所描述的時代背景也不同,封神演義主要講的是武王伐紂,而西遊記主要講的是玄奘西行,一個發生在商周,一個發生在大唐,《西遊記》中即使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也是在王莽篡漢時期,往前推五百年,大鬧天宮也就在春秋戰國。
時間線索上,《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是巧妙地吻合,先發生封神大戰,封神後,哪吒四大天王等大神位列仙般,之後才出手降伏孫悟空。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成書時間不同,先有《西遊記》,後有《封神演義》,《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生活在嘉靖年間(1501年-1582年),《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生活在萬曆年間(1560年-1630年),《西遊記》問世時,許仲琳可能還未出生呢!
話雖如此,但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故事雛形,在民間早已流傳。關於西遊記故事最早的記載,是宋朝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而關於封神演義的最早記載也是宗朝,叫《武王伐紂平話》,有可能,封神演義的雛形出現得更早,西遊記的故事雛形,最早能追溯到唐朝,而封神演義的故事雛形,可能在唐朝以前就存在了。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則是:封神演義是描繪比較宏闊的戰爭場面,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並不如西遊記詳細,西遊記僅僅局限於取經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