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博物館:承載八朝古都的厚重與華彩

2020-12-13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承載八朝古都的厚重與華彩(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在河南省開封市中心商務區,有一座宋代風格的建築,四周較低的房屋擁簇著中央高聳的殿閣,整體呈現為象徵外城、裡城、皇城的「三重城」格局——這就是開封市博物館新館。

開封市博物館初建並開放於1962年,1988年在開封市包公湖畔擴建,2018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目前,開封市博物館館藏陶器、瓷器、銅器、書畫、雕刻等18類文物8萬餘件,設有「八朝華章——開封古代文明陳列」「東京夢華——北宋東京城歷史文化陳列」「館藏精品石刻展」「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展」四個基本陳列。

歷八朝滄桑

文物是歷史的信物,博物館珍藏著城市的記憶。走在開封市博物館,首先回望的是八千年前的開封。

開封地處黃河衝積平原,早在上古時期,這裡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系發達,非常適宜農業發展。考古發掘表明,早在7000-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出現居民點,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在此地均有發現。博物館展出的石器、陶器,發現於開封城南的尉氏縣興隆崗等地,距今7000-9000年前。這些器物的存在,表明此時期的開封先民已離開洞穴進入平原,形成相對定居的原始聚落。這一時期的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生活用具中陶器居多,制陶業成為最具特色的手工業門類。

今開封城東北約20公裡的開封縣杜良鄉北部,有一個村莊名叫「國都裡」,相傳夏代都城曾設於此地,其村名因而沿襲至今。夏之後,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梁、後晉、後漢、後周,乃至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在開封建都。開封市博物館的眾多文物,訴說著幾千年滄桑變幻的歷史風煙。

《宋真宗皇帝空桑伊尹廟碑贊》拓片,講述的是宋真宗曾親至伊尹廟祭拜伊尹的故事。這座伊尹廟,位於伊尹的出生地開封杞縣葛崗鎮空桑村。伊尹,原名伊摯,又叫阿衡,他輔助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後做了商的執政大臣「尹」,所以後人稱之為伊尹。伊尹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一共輔佐過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王,在醫學、廚藝、軍事等方面均有傑出成就,被稱為「一代賢相」「烹飪始祖」。

春秋早期,鄭莊公在今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都於大梁(今開封市鼓樓區),興水利、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大梁由此成為繁華的名都大邑之一。西漢,開封境內設浚儀縣,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沿用了八百年左右。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縣改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這一名稱最早的由來。館藏的漢代畫像磚石、建築明器和壁畫,反映了漢代高超的建築藝術,也體現了當時開封的田莊甲第、物殖繁華。

隋朝置陳留郡於浚儀縣,後改陳留郡為汴州。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時任汴州刺史的李勉遂對原汴州城進行了擴築,史稱「築羅城」。擴筑後的汴州城位居水陸要衝,不僅是中原的一個軍事重鎮,也是當年大唐王朝的「王室藩屏」。唐代是開封歷史上又一個大發展時期,汴州的政治、經濟地位日益重要,一躍為繁華的「水陸大都會」。博物館內巨大沙盤復原了唐汴州城的景觀,這一古城堪稱今日開封城的雛形。館藏的唐三彩陶器色澤豔麗、形體圓潤飽滿,體現了唐代藝術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

宋代「汴京富麗天下無」。宋瓷沉靜素雅、規整大氣,官窯、鈞窯、汝窯、定窯、哥窯是北宋五大名窯。館內陳列著一件件精美的宋代瓷器,雖經千年風雨,釉色依然瑩潤如新,美懾魂魄。

「這件玫瑰紫窯變鈞瓷碗,是我館館藏宋代精品瓷器之一。」開封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趙龍說,「『鈞瓷掛紅,價值連城』,宋代鈞瓷窯變以紫色、紅色最為難得。這碗出土於禹州扒村鈞窯遺址,胎質純厚緊密,外壁為玫瑰紫色,碗口處有一大片玫瑰紫斑,玫瑰紫與天青色錯綜掩映,互相襯託,仿佛天邊的晚霞熠熠生輝。」

憶東京繁華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名為東京。北宋時期的開封經濟文化發達,社會生活繁榮,人口超過百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在開封市博物館,北宋168年的建都歷史成為展覽重點。「宋代科技展」展示了宋代天文、軍事、航海、醫藥、冶煉等方面對世界科學技術的巨大貢獻。「《清明上河圖》專題展」,展示了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及相關文物、史料。博物館的幾件鎮館重器,也都與北宋有關。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記載了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共計146年間183名開封知府的姓名、官職、上任時間等,是這一時期內有關開封府歷代行政官員最完整的資料。此碑高214釐米,寬96釐米,厚24釐米,四周以蔓草和纏枝牡丹鑲邊。碑額篆刻「開封府題名記」六字,碑文為楷書,共21行,每行字數不等。碑的中部有一處凹痕,凹痕處被磨去的名字是包拯。包拯於嘉佑二年(1057年)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雖然在開封府任職僅一年零三個月,但他革除弊政,執法如山,受到百姓愛戴,人稱「包青天」。後人在觀看此碑時,不由得要去摸一摸包拯的名字,對他的事跡評說一番,久而久之,指痕越摸越深,時至今日,包拯的名字幾乎看不清,只留下半指深的指痕。

除包拯外,題名記中還記載了許多名垂青史的人物,如歐陽修、範仲淹、寇準、蔡襄等。此碑原立於宋開封府衙署之中,明朝末年黃河水淹開封,清初遷開封府署於今開封縣街,在府署前建包孝肅公祠,把碑移至祠內。民國初,廢府存縣,石碑仍存祠內。1971年,它被運回開封市博物館收藏。

北宋「大晟夷則」銅編鐘原為徽宗朝所行「大晟」新樂中的編鐘。這件大晟鍾通高27.5釐米,寬18釐米,鐘的正面刻有「夷則」二字,「夷則」是古代音律之一。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在今河南商丘出土了6件編鐘,因鍾出土於春秋時期的宋地,徽宗認為是祥瑞之兆,遂設立「大晟府」,重製新樂,命工匠鑄造「大晟鍾」。每套鍾基準音高都是黃鐘宮,作為標準音律定音,真正實現了「音同高」,這樣就能保證一首樂曲在另一個地方演奏也不會走音。大晟新樂於政和三年(1113年)始成,宣和七年(1125年),隨著金兵南下,這批樂器在北宋宮廷裡的使用也就結束了。大晟鍾目前傳世極少,河南僅開封市博物館存有一件,非常珍貴。

「我們館裡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重器,叫水運儀象臺。」開封市博物館館長曾廣慶介紹道。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至元祐七年(1092年),蘇頌和韓公廉在東京(今開封)合作設計出水運儀象臺。它是一座上狹下寬的四方臺形木結構建築,高約12米,寬7米,上下分三層。上層為渾儀,中層渾象,下層為報時裝置,集天體觀測、天象演示和報時功能於一體。水運儀象臺是11世紀末一部傑出的天文儀器,李約瑟認為它是歐洲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可惜的是,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之後,將它拆解運至燕京(今北京)重新構建,但是不能運轉。公元1214年,金都南遷,這座存在了120多年的精美之作最終毀於戰火。所幸蘇頌編撰了《新儀象法要》一書,記述了水運儀象臺的工作原理、詳細尺寸與構造。日本、英國及中國臺灣都曾依照此書,對宋代水運儀象臺進行一比一的仿製,但都很難完全靠水運行。經過多年研究,開封市博物館仿製出了一比一、完全靠水運行的水運儀象臺,再現了昔日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綜合程度最高的大型機械裝置。

寄美好願景

步入古色古香的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展廳,一系列喜慶豔麗的年畫就映入眼帘。厚重的顏色、誇張的對比、精美的印製,處處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年畫出自一位90多歲老人之手,他就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郭太運大師。老人滿頭銀髮,身姿矯健,笑聲爽朗,許多來館參觀的觀眾在驚嘆其精湛技藝的同時,都喜歡與他合影留念。「你幹了一輩子,你就是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門神』,我是你的粉絲。」一位業內專家對老人說。

版畫萌芽於漢代,在漢代臘月除夕,民間已有在門上畫虎或者是神荼、鬱壘來驅邪避兇的習俗。到了唐代,鍾馗逐漸取代神荼鬱壘成為新的門神形象。宋代商業和手工業的發達以及雕版印刷的完善和應用,為年畫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明清時期是朱仙鎮木版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僅在朱仙鎮一地的年畫作坊就多達300餘家。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多次稱讚朱仙鎮木版年畫,「樸實,不染脂粉,人物沒有媚態,色彩濃重,很有鄉土味,具有中原木刻年畫的獨有特色」,十分精準地總結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精髓。

朱仙鎮木版年畫用色十分講究,歷史上以礦物、植物作為原料,運用炒、熬、濾等多道工藝,精心炮製,使年畫絢麗多彩。普通年畫以黑、黃、紅、丹、綠、青(紫)六色,由淺逐深,依次套印而成,有些畫樣還需加託水紅。高檔年畫與神像畫,人物之眼眸、鬍鬚、服飾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達9遍。吉祥納福類、戲曲故事類、神像人物類、門神類等等,年畫的題材和內容豐富多彩,就像一本民俗百科,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嚮往。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開封市博物館 承載八朝古都的厚重與華彩
    在河南省開封市中心商務區,有一座宋代風格的建築,四周較低的房屋擁簇著中央高聳的殿閣,整體呈現為象徵外城、裡城、皇城的「三重城」格局——這就是開封市博物館新館。  開封市博物館初建並開放於1962年,1988年在開封市包公湖畔擴建,2018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
  • 中國六大古都,承載了那麼多燦爛而厚重的過去
    完整城牆 三秦文化「八川分流繞長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在100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歷數世代變遷,猶如一部活的史書,展示著中國歷史的滄桑巨變。如今,走進它,仿佛還能聆聽那大唐盛世的編鐘、絲綢之路的駝鈴,還能看見來人來往的市井以及古城牆上的烽煙。
  • 開封是幾朝古都 開封八朝古都是哪八朝 開封古都的遺蹟有哪些
    開封是幾朝古都?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開封,開封是河南的一個地級市,但是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很多人都知道開封是八朝古都,那麼開封八朝古都是哪八朝?而且開封的遺蹟是非常多的,開封古都的遺蹟有哪些?一、開封是幾朝古都開封是幾朝古都?河南開封擁有超過4100多年的歷史,是八朝古都,也是一個很有文化內涵的城市,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吧。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毗鄰省會鄭州西部,東部商丘市,許昌市、周口市以南,黃河與新鄉市北部。
  • 開封市好人協會組織小學生參觀博物館培育愛國情
    7月18日上午9點,開封市好人協會開展了以「參觀博物館、培育愛國情」為主題的參觀活動,特組織實驗小學二年級二班的學生一同前往市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封市博物館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80000餘件,其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
  • 開封市好人協會組織實驗小學學生參觀市博物館
    7月18日上午9點,市好人協會開展了以「參觀博物館、培育愛國情」為主題的參觀活動,特組織實驗小學二年級二班的學生一同前往市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封市博物館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80000餘件,其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
  • 開封市二夾弦戲曲博物館開館
    (鳳凰網河南綜合 梁琦 殷允鵬)10月21日上午,秋高氣爽,坐落於鼓樓區復興坊歷史文化街區生產后街37號院的開封市二夾弦戲曲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為更多人了解開封二夾弦,保護和傳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提供了平臺途徑。
  • 商學院組織部分師生赴開封市博物館參觀學習
    3月15日下午,商學院各年級輔導員帶領部分學生黨員代表、學生幹部代表赴開封市博物館參觀學習。春寒料峭,疾風勁吹,在導遊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後參觀了開封古代歷史文化展、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展等展區。八朝古都,千載京華,在開封古代歷史文化展區,同學們了解了宋金元明清的亭臺樓閣、金銀錢幣、瓷器珍品、詩詞書畫,了解了朝代變遷,世俗風貌。朱仙鎮木版年畫讓人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一刀一刻盡顯大家風範。在其它展區,四大發明、兵戈醫藥等讓人感嘆古人智慧。皇家用品、宮廷食器、文房用具等件件精美絕倫,展示皇家風採。
  • 「中原文化我傳承」系列圖片流動展 古都重寶篇在開封市博物館開幕
    來源:開封網開封網訊 全媒體記者嶽蔚敏報導 7月25日,由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和安陽博物館五館主辦的「中原文化我傳承·古都重寶篇」系列圖片展第三站,在開封市博物館中意湖館區正式開幕。
  • 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傳承—洛陽博物館
    1958年5月,洛陽博物館始建,原址位於洛陽洛南關林。是新中國成立後,地市級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當時由於財政緊張,暫定關林廟為館址,洛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博物館合署辦公,編制14人,關林廟的大殿和廂房闢為展廳。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博物館工作受到影響,「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破四舊」狂飆,內部之爭,博物館正常工作基本陷於停頓。
  • 講好黃河故事 花開八朝古都——中國開封第三十八屆菊花文化節亮點...
    秋天盛裝亮相,冬日華麗轉身,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以「講好黃河故事、花開八朝古都」為主題,彰顯「黃河情、菊香韻、歡樂宋」文化內涵,成功舉辦文化活動41項、花事活動12項、經貿活動17項,辦出了一屆節儉、務實、高效、惠民的高質量文化節會。因菊之名,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人文之城發出嚶鳴之聲,一座蘊含機遇、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舒展溫暖懷抱,一座風光秀美、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城鋪開生動畫卷。
  • 河南大學暑期創新創業實踐團走進開封市博物館
    河南大學團校「創新汴梁文旅,推動古都進步」創新創業實踐團於7月12日在開封市博物館進行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更深入的了解了開封旅遊文化特色及開封未來旅遊規劃。團隊成員們統一觀看開封歷史文物,並根據博物館所陳列的文物、文獻感受了開封市的文化底蘊和旅遊特色,領略了開封市文化藝術風採,將與文化、旅遊有關的信息拍照記錄。博物館參觀完畢後,對遊客發放調查問卷,詢問遊客對開封市旅遊景點的相關意見和建議。
  • 「中原文化我傳承」系列圖片流動展在開封市博物館開幕
    7月25日上午10點,由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和安陽博物館五館主辦的「中原文化我傳承·古都重寶篇」系列圖片展第三站,在開封市博物館中意湖館區正式開幕。河南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開封博物館館長曾廣慶,平頂山博物館館長尚彬,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安陽博物館館長周偉,以及來自四館歷史教室的社教教員和開封市博物館三屆暑期小講解員培訓班部分優秀學員代表,共同參加了此次巡展活動的開幕式。開封市博物館社教部主任彭聰主持儀式。
  • 承載運河繁盛 走進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12月6日,」六維玩兒聊城」聊城優質文旅產品採風團走進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感受運河文化的千年不朽魅力和運河古都聊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承載了厚重歷史感的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我看到了無數張黑白或泛黃的老照片,那時依運河而興的聊城雖不是商都,卻有都的風採和厚重。
  • 【壯麗70年·古都新風貌】開封市博物館以嶄新姿態迎接遊客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王璐瑤)9月23日下午,媒體採訪團來到了開封市博物館,博物館講解員為記者介紹了博物館的相關情況。   據悉,開封市博物館於1962年3月成立,前身為開封市展覽館,2014年,開封市博物館新館開始建設,2017年1月19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第六屆第七次理事長會議審議核准,開封市博物館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生到開封市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4月21日下午,教育科學學院2016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近40人在該專業任課教師李志剛老師的帶領下,共赴開封市新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開展社會教育活動。下午1時,同學們早早來到博物館門前,立刻被氣勢宏大的博物館建築所吸引,紛紛在館門前合影留念。接著,在博物館社會教育部老師的組織下,大家有序進入館內,對「八朝古都,千載京華」系列展廳進行參觀學習。通過解說員老師專業的引領和熟練的講解,每個人都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屏氣凝神感受著古都厚重的文化氣息。
  • 西安最大博物館,藏了十三朝古都,有「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之稱
    如果你來到西安旅遊,希望你停下來好好的看看這座城市的故事,感受這座千年古都帶給你的古樸氣息,這座城市的大地之上留下了無數多的故事,「有6000年前的原始文明社會、有13朝古都的興盛衰敗更跌、有21世紀的網紅西安」,自古及今,都在展現它的光彩。而位於西安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它包含了這大地之上的一切故事。
  • 九朝古都洛陽到底是幾朝古都,十三朝古都還是十五朝古都?
    洛陽到底是多少朝古都,隨著歷史學者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深入,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九朝古都」的美譽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御豐的。而在唐朝睿宗和武周時期,洛陽還有「神都」之稱。洛陽通天塔十三朝古都洛陽,自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
  • 開封市博物館新館向全社會徵集開封文物及老照片
    4月17日,映象網記者從開封市博物館獲悉,為籌備「古城記憶——近現代開封社會生活展」,即日起,該館面向全社會徵集與展覽主題相關的文物和老照片,以下為徵集公告全文: 開封市博物館新館 「古城記憶——近現代開封社會生活展」 文物及老照片徵集公告 開封市博物館新館的建設,是我市文化領域重要的一項惠民工程。
  • 八朝古都——開封,新添不少景點,遊客絡繹不絕
    近幾年八朝古都開封,在鞏固傳統旅遊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新的旅遊景點,現已有十處新開的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的八方遊客,成為開封著名的網紅景點。鄭州,或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河南省地級市,是國務院批准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國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臺、繁塔,都具有很高的研究、歷史文化和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