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季養生與長壽

2020-12-14 五醫
黃帝像

【養生提要】要想長壽,就得跟大自然做朋友。遵循大自然的變化規律,「順時養生」就能少生病,不生病。順時養生,有一個總綱,所謂綱舉目張,「綱」最重要,這個「綱」是什麼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順時養生的總綱。

黃帝和岐伯對話情景圖

春夏以養陽為主,以養陰為輔;秋冬以養陰為主,養陽為輔。這是正確、完整的理解。

春三月

《黃帝內經》說,春季,植物開始生長發芽,動物生長繁衍,萬物都是生機盎然,繁榮昌盛。在中醫觀念中,晝為陽,夜為陰。早晨為少陽始生,所以要晚睡早起,鍛鍊勞作,舒緩筋骨。這樣才能保護少陽生氣。絕不可有一點損耗,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之道。違者,則傷肝害胃。到了夏季,就會影響到夏季的生長。

夏三月

《黃帝內經》說,夏季,氣候溼熱,天之氣下降,地之氣上升,陰陽交合,一切植物大多開花結果。所以,不要厭煩夏季烈日,要堅持勞作,以適應夏日養長之氣。應心情舒暢,精神煥發,像萬物一樣,長得秀麗堅實,蓄積能量,為秋季收斂神氣儲備物質基礎。

到了冬天,陰寒至極,也不會發病。暑氣傷心,心傷則脾弱、肺氣虛,不能適應秋收之氣候,到了冬季,則易重複發病。

秋三月

《黃帝內經》說,秋風涼,萬物凋零,應當避風寒,收斂神氣,保持安靜,以適應秋天寒涼的氣候,保持肺氣清靜。要緩和秋天肅殺之氣。違背了這個規律,就要損傷肺氣,到冬季潛藏的能力就降低。

冬三月

《黃帝內經》說,冬季,草木凋零,昆蟲蟄藏,天寒地凍,所以人要早臥晚起,以避寒涼之氣,以免傷陽氣,使精神安定而不浮躁。違者,陽氣不能閉藏,則冬寒傷腎,腎傷不能生肝木,於是疾病叢生。

看似簡單 ,其實挺難 。重在順時 ,大道自然。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養生等於長壽 讓你健康度四季
    黃帝內經中表示,一年有四季,對於人而言,要想養生做到位,在不同的季節中,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去進行養分,這樣才能讓身體保持更健康的狀態。接下來看看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是怎樣的吧。這就是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中所謂的通氣血;三則,飲食一定要注意,所謂病從口入,吃進嘴裡的東西一定要多家注意,我們應該多吃礦物質、維生素類的食物,如油菜、蒲公英、枸杞頭、鼓菜、等等。接下來還要注意看看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的具體內容。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所以,根據季節的不同,身體的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人來於自然,故,人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順天應時,天人合一。以達氣血運行舒暢,健康長壽的目的。四季養生之【春生】《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在《黃帝內經》中,對於真人描述之前提為「聞上古有真人者」,也就是只是聽聞,從未見過。當然我們也明白,真正長生不老之人的確也是不存在的。 2.至人 次之於真人,《黃帝內經》則提到了至人:「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
  • 《黃帝內經》養生精華6字訣!一定要背下來
    《黃帝內經》是我們的」國寶「《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黃帝內經》中經典養生6字訣,五分鐘就能讓你記住!一定要背下來!1、順,順天時地利《黃帝內經》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即是說,人體應順從四季陰陽寒暑的規律,才能健康長壽。
  • 《黃帝內經》倡導的養生理念: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想要養生,就得遵守四時,身合四季,而四季的法則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四季進行養生的根本宗旨則在於養氣!但是,人體的氣機還有正氣與邪氣之分,所以養生的法則可以進一步明確為:內養正氣,外慎邪氣。而這也正是《黃帝內經》所倡導的養生理念,它認為人體五臟真氣充實,氣血通暢,抵抗力自然就強,正氣存於體,邪氣則不侵,人也就健康無疾了。當然,一句「內養正氣,外慎邪氣」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實行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們先看一下正氣之說。
  • 《黃帝內經》論養生
    ◆順時、順勢養生 《黃帝內經·靈樞》篇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們如果想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就需要養成有規律的、與自然法則相一致的生活習慣。《素問》篇指出:北方人與南方人的差異乃「地勢使然也」:北方人較為耐寒,南方則較為耐熱。這說明,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對人的體質會產生影響。
  • 《黃帝內經》冬季養生的智慧,活到100歲的秘密!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最早的偉大著作之一,奠定了中醫學基礎理論,其中講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說明我們的正常壽命都在100歲之上。那為什麼多數人活不到100歲,因為我們日常的飲食、運動、心情等各種長壽必備的基礎沒有打好,如果我們每個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重保養身體,那麼疾病就不容易發生,衰老會變得緩慢,活到100歲還是夢嗎?《黃帝內經》講冬季養生,原文如下:冬三月,此謂閉藏。
  • 《黃帝內經》:養生有3個原則,做好了才能健康長壽
    我們知道,《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它又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其中,《靈樞》基本以針灸經絡相關知識為主,又被稱之為「針經」。所以,實際上,在很多場合下說到的《黃帝內經》,更多時候指的就是《素問》。《素問》可以說是所有中醫理論的「源泉」。它成書時代久遠,但這並不影響它極強的理論性。
  • 養生:黃帝內經裡面告訴我們的養生秘訣,你知道嗎?
    養生是一個從古至今都關注的問題,古代的皇帝也想長生不老。他們也會用養生的方法來讓自己活得時間更長。現在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關注養生,其實更多的是預防各種疾病。來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古人是有他們的養生秘訣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是黃帝內經裡面的養生的秘訣,黃帝內經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的。
  • 「黃帝內經學習筆記」養生方法總綱是什麼?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 養生丨《黃帝內經》七大養生法則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靈樞》與《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靈樞·師傳篇》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從古至今人類尋求養生長壽之道從未間斷過,想要長壽,一定要研究養生,而《黃帝內經》首先討論中醫養生之道。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 關於養生,《黃帝內經》有幾個秘密是我們必須知道的!
    所以說《黃帝內經》不但給了我們很多養生的至理名言,而且它還有幾個秘密,都是我們養生必須知道的。 第一,防病。學習《黃帝內經》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讀完以後你可以防病,防範於未然。那麼有病了怎麼辦?無病防病,有病防轉,病重以後防惡化,惡化以後防死。
  • 中醫學博士胡正剛本周末開講「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胡正剛教授指出,從《黃帝內經》中,能夠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3月19日(周日),胡正剛教授應邀到望春東路86號的山川大藥房義豐號,開展「黃帝內經中醫飲食養生」公益講座。屆時,胡教授將根據《黃帝內經·內景圖》的養生思想,讓大家重新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搭配飲食,提升健康意識。
  • 中醫名家教你跟《黃帝內經》學養生
    □記者賀笑天    本報訊《黃帝內經》是中醫史上一部經典巨著,但作為普通老百姓,或許並不能完全讀懂,它究竟蘊含了多少博大精深的中醫知識?又能給現代人養生帶來什麼啟示?8月15日,大河公益課堂邀請原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局長,河南中醫學院特聘教授、主任中醫師夏祖昌,與大家分享《黃帝內經》的養生論述舉要。當天,還設有答疑環節,您可以提前備好與養生相關的問題,來現場尋找答案。凡報名成功,且到現場聽講座的讀者,還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內含涼茶及燉肉料包。
  • 黃帝內經|中國式養生的「四個結合」
    傳播國學 傳承國醫 弘揚國粹 共鑄國魂經典傳承 美好有約人們總是說,《黃帝內經》是中國式養生的代表作。到底哪裡能體現出這個「中國式養生」,我認為下面的「四個結合」最有說服力。第一個結合是形神的結合。我曾經與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位人類學教授一起做過研究,研究在北京西城區什剎海一帶的老百姓是怎麼養生的。我們一共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後期追蹤深度訪談50人,結果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這麼回答的:「養生就是要精神好,心情愉快。」絕大多數的人將心情偷快作為最重要的養生方法,特別注重精神上的調養。後來我們在美國的愛荷華州做了一個對比性研究,發現美國人對養生的理解和我們有很大的區別。
  • 黃帝內經:人怎樣做可以活到100歲?長壽的秘密
    岐伯作為古代聖賢帝王的代表,黃帝也很好奇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在《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裡,黃帝也曾經向岐伯詢問。《黃帝內經》原文: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學養生又稱道生、攝生,是研究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延年益壽的學說,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養生歷史和文化,它促進了民族的繁榮發展。內經在「天人合一」、「四時五臟陰陽」理論指導下,內經認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提出順時養生的理念,並在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了春夏秋冬具形神共養、為健康要旨。行指形體,即五臟六腑。五官九竅,筋骨肉脈等,是人體物質基礎,身體的養生方法指精神,即人體意識思維,形神兼養乃為健康之要旨。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行 五臟 四季 養生音樂療法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黃帝內經》中四季養生的規律,利用夏日趕快學起來!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講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是講人們應利用四季節氣不同的特點來進行養生。人類生存在自然環境中,身體就像花草一樣需要遵循季節規律來進行調整。用簡單的八個字來概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