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保護神媽祖,深受沿海人民的信奉,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2020-12-06 桃李始華

導讀:宋朝時期,傳說媽祖深受沿海人民的信奉,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宋朝的經濟發展是十分迅速的。雖說宋朝到最後滅亡的原因,讓人感到十分的可笑。但是在宋朝統治時期,百姓們的生活確實是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提高。當時宋朝的經濟不在只是在內陸平原地區發展,而是已經拓展到海外。生意做到海外之後,物資就需要通過船隻來運輸。但是大海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因為它會發生一些海浪等自然災害。由於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對於這些災害的發生,人們不能夠提前知道。

所以說財產就會遭受到更大的損失,不僅如此還很有可能在運輸物資的過程中喪失生命。所以那時的人們就期盼能有神靈能夠保佑他們,雖然說那時的船隻已經非常艱固,但是再堅固的船隻也經受不住大風大浪的摧殘。久而久之那時的漁民們就對神明產生了依賴的心理,這個神靈就是媽祖。這個神明產生之後,就受到神明們的異常信賴。尤其是在南宋時期更是獲得了飛躍的發展。

甚至還取代了龍王,因為在以前人們都相信龍王能夠保護他們。但是自從這個新名詞存在之後,龍王也就漸漸被當時的人們所拋棄。那時的漁民在出海之前,總會到媽祖廟去朝拜一下,以祈求他們能夠平安。在南宋時期媽祖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也表明了那時的航海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媽祖不僅具有保護海上漁民安全的功能,還具有送子娘娘的說法。

如果說一個人結婚之後很久都沒有孩子,那麼她就有可能去拜一拜。這樣他可能會感動媽祖,從而上天會幫助他,得到一個孩子。所以說那時候媽祖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她在海上的地位已經完全取代了龍王。由於在部分地區,所以說人們對於媽祖的稱呼都不一樣的。但是本質上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在那時對於媽祖的崇拜不再局限於個別地區。

而已經流傳到臺灣這個海島,特別是臺灣人民對於媽祖的崇拜更是尤為強烈,他們甚至到福建的媽祖廟去朝拜。這個行為就可以看出來的影響度是十分廣泛,到後來人們對於媽祖的信奉度越來越高。所以說也就建造了越來越多的媽祖廟,最後在全國各地已經遍布了百十餘所。一直延續到現在,人們對於媽祖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反倒增加了許多。

在現在在過一些節日人們仍然會去媽祖廟朝拜,以求能夠保佑自己事業順利,以及愛情美滿和生活幸福。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以前只是希望能夠保佑出海順利,由於她的知名度非常的高。所以說當時的皇帝都已經知道,還對媽祖進行了冊封。有傳言稱媽祖的本身是一個人,只不過由於這個女子心十分的善良。總是喜歡幫助別人,最後感動了天上的神仙讓她也成為了仙人,專門讓他護衛海上人民的安全。但是這畢竟是神話,其實她只不過是人們心中假想的一個能夠幫助自己安全的一個神仙。

據說當時有一隻外來人員侵犯我國的領土,但是卻失敗了最後他們在媽祖廟籤訂了投降協議。人們都說這次戰爭的勝利是媽祖神靈保佑著人民,直到現在信奉媽祖的人已經上高達幾億。而其中以臺灣省人民居多,在這個省份之中相信媽祖的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也從側面驗證了當地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任。你是怎樣看待這個被沿海人民信奉的神靈的呢?

相關焦點

  • 海上女神石雕媽祖
    石雕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如今,已經成為海內外沿海地區華人心目中的保護神和崇拜偶像。
  • 天津為什麼也信奉福建的媽祖
    媽祖一個福建人、福建神,為什麼天津也會為媽祖設立天后宮,信仰媽祖文化呢?天津有句老話就是: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天津的娘娘廟與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受到全世界矚目。媽祖林默28歲時遭遇海難與世長辭,鄉親們不願意相信平時樂於助人的女俠與世長辭了,航海的人傳也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開始了她神化的過程,供她的地方叫「天后宮」。起初媽祖的信徒也只限於福建,再多一點就是沿海周邊了。
  • 為什麼漁民的保護神不是龍王而是媽祖?
    只見她翩翩起舞,玉手揮,海上立時風平浪靜。路允迪死裡逃生,忙問船上諸人是何神顯靈。福建莆田籍保義郎李振答道,這是福建的媽祖,並講了媽祖顯靈救人的各種事跡。於是路允迪回去之後,便奏明宋徽宗此事原委。皇上隨即下詔,特賜媽祖順濟」匾額,立廟祀於江口。 此後關於宣和媽祖救使的傳說,此後又不斷被後人添油加醋。
  • 媽祖文化是封建迷信?其實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相互推動
    鄭和七次下西洋,以其親身經歷證明媽祖助力船隊抵禦敵寇和海上風浪,所以鄭和多次上奏朝廷建造媽祖廟、祭祀媽祖。據《天妃之神靈應記碑》《御製弘仁普濟天妃之碑》等文獻記載,鄭和也主持或參與的劉家港天妃宮、南京龍江天妃宮等的建造。鄭和的船隊西下南洋,至西亞、非洲的東部沿海,途經海南島沿海,其船隊可能停駐在海南島的港口,所以媽祖文化也傳播到了海南島。
  • 陳十四:比媽祖還早的保護神
    福建古田臨水宮 圖片為作者攝/光明圖片媽祖,誕生於宋朝,是沿海區域民眾廣泛信仰的女神。你知道嗎?早在唐代,東南地區就有了一位女神,對她的信仰至今仍在東南沿海、東南亞地區廣泛流傳。她就是陳十四。相傳她少時即聰慧靈異,14歲上閭山學法,精通天文、地理、武術、醫術,學成下山後奔走於閩浙贛各地,一路斬妖除惡、驅瘟除疫、祈雨禳災、驅邪鎮煞,深受百姓的愛戴與敬仰。在她24歲時,閩地大旱,禾苗乾枯,為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她不顧懷有身孕,決意行罡做法,脫胎祈雨,終因流血過多,寒侵六腑而身亡。臨終時留下誓言:「吾死後必為神,救人於產難」。民眾深受其惠,感其恩德,遂立廟祀之。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古代交通工具簡陋,對海外航線和海上氣候掌控有限,海難事故頻發,熟悉水性、洞曉天文氣象、熱心救助海難的媽祖因此被當成海上保護神建廟供奉。在民間需求基礎上,歷代王朝通過褒封媽祖的方式,給媽祖文化注入護國佑民、慈愛濟世的社會價值,賦予媽祖海上漕運護航的官方認證。
  • 媽祖成為官方褒封的航海保護神 最早和寧波有關
    慶安會館慶安會館內部  天后媽祖,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共同崇拜的海洋保護神。  媽祖成為官方褒封的航海保護神,最早和寧波有關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特別是五代北宋後,我國對外海事活動日益頻繁,朝廷和民眾逐漸產生崇拜、敬畏海洋的情愫,產生航海保護神也是大勢所趨。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俗姓林,相傳北宋建隆元年(960)誕生於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就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
  • 沿海人民心中最靈驗的神竟然是她,被稱為「和平女神」的她
    在中國有三大神明屬於國家祭典級別,第一位是黃帝,第二位是孔子,而第三位是一名女性,也是沿海地區人民最信仰的神靈——媽祖。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媽祖媽祖信仰,最開始流傳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據悉是由民間真人真事傳頌出的一種精神象徵,集合了無私、善良、慈愛、英勇等多種傳統美德於一體的代表。
  • 中國北方沿海民眾媽祖熱持續升溫
    後來,楊士革說,由於從小和媽祖結緣,大了以後,他成為媽祖文化的傳播者,和當地眾漁民一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復建媽祖廟及附屬建築。媽祖即天妃,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如今,已經成為海內外沿海地區華人心目中的保護神和崇拜偶像。
  • 中國唯一海上女神媽祖,被14 位皇帝褒封36 次,全球有3億多信眾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東南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莆田市是媽祖故裡和媽祖文化的發源地。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信俗」是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 電影《媽祖回家》發科普特輯 助力媽祖文化傳播
    如果說國外的"海的女兒"是美人魚,那國內的"海上女神"就非媽祖莫屬了。千百前來,媽祖不僅盡職地守護海域、保佑漁民,而且隨著華人的船帆,媽祖聖像、媽祖文化也遠抵國外,使其成為世界級神仙。那麼這位大神的原身又是誰?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②  西漢時,漢武帝以雷州半島徐聞和廣西合浦作為始發港之一,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見《漢書 地理志》〕之後,雷州半島的海洋文化便有了更深廣的內涵。  我國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最早的對外貿易海上通道,既具有價值取向上的政治軍事性〔「漢徐聞港作為南方沿海的軍事重鎮,對維護國家統一,保證海路暢通,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
  • 天上聖母——媽祖,水上保護神
    是當年福州同鄉為商旅往來和仕子趕考在南浦溪畔建起了這宏偉的殿堂於是 福州的「三山」九仙山 烏石山 越王山就成了會館的象徵而你天上聖母——媽祖就是人們供奉在會館大殿上的水上保護神望著大門上石刻的「天上聖母宮」幾個大字怎能不使我頂禮膜拜 心生敬意啊 媽祖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
  • 遊泉州天后宮,看最大媽祖廟,這裡免費不要票
    作為沿海城市保留下來的傳統,城內有很多的媽祖信徒。泉州的天后宮就是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每年來這裡既是媽祖的人絡繹不絕。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裡,這裡更是人潮湧動,場面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媽祖廟的門票是免費的,來這裡旅遊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 專家學者聚首世界媽祖文化論壇 認同媽祖 共走「海絲」
    「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千百年來,媽祖文化以福建湄洲為起點,不斷拓展,由沿海到內陸,從中國走向世界,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經由海洋連通世界的重要文化紐帶。  「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國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媽祖石雕像的文化與傳承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作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敬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了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省、廣東省、中國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省、遼寧沿海地區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 電影《媽祖回家》發科普視頻特輯 揭秘媽祖文化
    1905電影網訊 如果說國外的「海的女兒」是美人魚,那國內的「海上女神」就非媽祖莫屬了。
  • 「媽祖」究竟是什麼神?竟比佛祖厲害,日本東南亞的人都敬畏她!
    在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人們非常信仰一個神:「媽祖」,在海外漂泊重回家鄉的人都要到媽祖神廟裡祭奠,有時候人們出海也要先拜一拜媽祖,為什麼要拜媽祖?媽祖究竟是誰?為何只有沿海的人才拜祭她?其實,媽祖是一個海洋保護神,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經常會有意外的發生,在這種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情況下,人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保佑自己出海平安,為自己尋求心靈慰藉,久而久之,媽祖就成為船工,商人,海員與漁民的守護神!
  • 「媽祖」究竟是什麼神?竟比佛祖厲害,日本東南亞的人都敬畏她
    在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人們非常信仰一個神:「媽祖」,在海外漂泊重回家鄉的人都要到媽祖神廟裡祭奠,有時候人們出海也要先拜一拜媽祖,為什麼要拜媽祖?媽祖究竟是誰?為何只有沿海的人才拜祭她?其實,媽祖是一個海洋保護神,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經常會有意外的發生,在這種能力所不能控制的情況下,人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保佑自己出海平安,為自己尋求心靈慰藉,久而久之,媽祖就成為船工,商人,海員與漁民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