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偏見 美國不妨試試「中國藥方」|中國世界觀.024

2020-12-16 中國網文化

本期主題:「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剛剛過去的「中國醫師節」,全網致敬醫者。從疫霾走出來的人們,憶起白衣執甲佑眾生,也憶起為抗疫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醫藥瑰寶。最近中美關係緊張,美國對中國文化的圍追堵截之勢更甚。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獨特的價值,有沒有可能成為中美(中西)文化交流相互走近和理解的依託?

本期微評:在中國大地上,中西醫並存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老百姓也因同時擁有中西醫的呵護而增福添壽。事實證明,誕生於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的中醫和西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戰場上,兄弟般攜手出徵,戰果輝煌。然而,美國忙於嫁禍甩鍋中國,無暇、無意或許也無能顧及自己國家千百萬人的生命安全。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美國一些人對中國文化的嚴重偏見和極致排斥,從更長遠的未來看對自己的傷害更大。醫者仁心,我們希望面對疫情幾乎束手無策的美國政府,看在千百萬美國老百姓生命安危的份兒上,嘗試一下「中國藥方」。這碗溫熱的湯藥,或也可給忙著拉選票的川普等人去去心火。

本期評論員:張寧銳,中國網資訊中心副主任、中國網議庫創始人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走出的中國網友,把剛剛過去的這個「中國醫師節」推上了熱搜。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幕幕,再度從人們的回憶中升起。

恰在「中國醫師節」的前一夜,有一個熱播的文化節目《似是故人來》展示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京中醫大學教授郝萬山的兒子是中醫,女兒是西醫。中西醫之爭會不會是這家人的家常便飯?

「沒有。」

主持人不滿足郝萬山先生的回答,再次突擊提問郝萬山的兒子,得到的回答一脈相承:「本身中醫文化就是很包容的嘛,誰能治好病誰說了算,而且我們還可以互通有無。」

一對父子質樸的回答,是中國醫衛界很多人士真實的行為準則,「誰能治好病誰說了算」是開放、務實、負責任的態度,「互通有無」是同行互鑑與彼此欣賞的自信。中醫因為學習了源自西方的現代醫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提高了對疾病的分析和認知能力;西醫在中國因為沐染中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整體觀、系統觀、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而對生命的救治進入新境界(比如在治療白血病、多種癌症方面的西醫結合中醫的療法效果顯著)。在中國大地上,中西醫並存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老百姓也因同時擁有中西醫的呵護而增福添壽。中國只用全球5%的衛生資源就解決了全球20%人口的醫療保健需求,這與中西醫並存、並重的國策不無關係。

誠然,「中西醫之爭」的話題多年沒有消逝,那是因為當今人類對極其複雜的生命現象的認知僅是冰山一角,任何一種醫學都不能終極意義上回答生老病死的所有問題。所以,智慧的人們選擇包容不同的方式,追求最好的結果。

回過頭來看,中國已基本揮去疫霾。但是,從像蜜蜂窩一樣勤奮忙碌著、創造著的中國城裡或鄉下遠眺世界,有一些數字依舊令人壓抑:

截至北京時間8月21日7時27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2538431例,累計死亡病例790475例。一段時間以來最為「關心」中國的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逾557萬例,累計死亡超17萬人。

哈佛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艾希什·賈難掩焦急和憂慮,他認為,白宮在抗疫過程中一次次錯失良機,致使美國成為全球主要國家中應對疫情最差的國家。美國疫情嚴峻形勢不是一夜之間造就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幸」,「真正使我們(美國)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的唯一因素是對科學方法的否定」

事實證明,誕生於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的中醫和西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戰場上,兄弟般攜手出徵,戰果輝煌。西方世界,比如美國,有沒有可能試用「中國藥方」拯救國人?目前的情況是比較遺憾的:因為長期霸權積累的傲慢與偏見,因為對霸權可能解體的擔憂和不自信,數月來,美國川普政府劃啦著幾艘航母,撲騰著幾架飛機,轉溜著各種黑客心機,玩弄著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去欺壓、遏制自由世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和發展。他們忙於嫁禍甩鍋,忙於遏制他人、轉移視線、博取選票,無暇、無意或許也無能顧及自己國家千百萬人的生命安全。

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僅僅是對西醫,近代史以來中國一直不缺對「他山之石」的「拿來」和讚譽。在這裡我們要深深致謝西方文明帶給中國的所有美好,要感謝美國等發達國家在諸多方面給中國的啟迪和幫助。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歷史必將再次證明,美國政府想攔截中國的前進,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一些人對中國文化的嚴重偏見和極致排斥,從更長遠的未來看對自己的傷害更大。

即便在法律、標準、文化等多層面遭遇西方一些國家的誤解和偏見,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中醫藥已走進全球168個國家,共有8萬多個中醫診所,海外中醫藥從業人員30萬。醫者仁心,我們從來認為,維護健康是人類共同的目標。只要美國人民需要,我們特別願意將中醫藥——這份中華民族的瑰寶送給被疫情折磨的美國。也希望面對疫情幾乎束手無策的美國政府,看在千百萬美國老百姓生命安危的份兒上,嘗試一下「中國藥方」。

這碗溫熱的湯藥,或也可給忙著拉選票的川普等人去去心火。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進入專題:

中國世界觀:在中國理解世界 從世界觀照中國

相關焦點

  • 摒棄偏見 美國不妨試試「中國藥方」| 中國世界觀.024
    然而,美國忙於嫁禍甩鍋中國,無暇、無意或許也無能顧及自己國家千百萬人的生命安全。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美國一些人對中國文化的嚴重偏見和極致排斥,從更長遠的未來看對自己的傷害更大。醫者仁心,我們希望面對疫情幾乎束手無策的美國政府,看在千百萬美國老百姓生命安危的份兒上,嘗試一下「中國藥方」。這碗溫熱的湯藥,或也可給忙著拉選票的川普等人去去心火。
  • 中國外交部:奉勸蓬佩奧摒棄意識形態偏見 停止誣衊中國政治制度
    中國外交部:奉勸蓬佩奧摒棄意識形態偏見 停止誣衊中國政治制度 2020-02-11 18:45:37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黃鈺欽)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近日要求美地方政府慎重開展對華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1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奉勸蓬佩奧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尊重中美關係歷史和基本事實,停止誣衊中國政治制度。
  • 評論:中國拋棄放大鏡 美國摒棄顯微鏡
    中國拋棄放大鏡 美國摒棄顯微鏡  「胡奧會」最大的突破是中國不必再仰視美國,美國難以再俯視中國,中國人依靠自身的發展實力拋棄了觀察美國的放大鏡。若定要追問個所以然,筆者所見,最大的突破是中國不必再仰視美國,美國難以再俯視中國,雙方以平等的正常心態,共同面對並打造「未來的夥伴關係」。這是「胡奧會」的最大收穫和留待國際輿論檢驗的最大看點。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此前半個月,改變當代中國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兩件大事看似巧合,實乃上蒼的刻意安排。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美由對抗走向合作,都是改變當代地緣政治版圖的重大歷史事件。
  • 外交部回應「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美方應摒棄偏見,反思自身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日前發布2019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對中國的宗教政策進行指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記者會上也借宗教問題對中國共產党進行攻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美方所謂的報告涉華內容和蓬佩奧的有關言論罔顧事實,充滿了意識形態的偏見,大肆詆毀中國的中央政策,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
  • 國際時評 | 病毒早在世界傳播,摒棄偏見才是正確選擇
    資料圖據央視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11月30日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對美國9個州的居民獻血樣本的檢測,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經在美國出現,這比美國官方報告的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還要早一個月,比中國正式確認新冠病毒早數周。
  • 評論:暴亂不是風景線——美國政客應摒棄虛偽和「雙標」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暴亂不是風景線——美國政客應摒棄虛偽和「雙標」  新華社記者 秦華江、李雲路  對於近日發生的衝擊美國會暴力示威活動和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暴力違法活動,美方一些政客和媒體給予了完全兩極的評價。
  • 北美觀察|公共衛生專家「問診」美國 中國經驗或是「藥方」
    北美觀察|公共衛生專家「問診」美國 中國經驗或是「藥方」 原標題: 根據一直追蹤全球新冠疫情數據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5月23日13點3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61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達96479例。
  • 高考複習摒棄對語文「偏見」
    久而久之,同學們形成一種 偏見 :在語文上下工夫就等於浪費時間。那麼,真的是如此嗎?今天,我以一個   上海高考網:對於高三同學來說,語文是一門很糾結的課程。不像數學,提分快,尤其是在後期衝刺階段,效果顯著。久而久之,同學們形成一種「偏見」:在語文上下工夫就等於浪費時間。那麼,真的是如此嗎?
  • 「中醫藥方裡的中國故事」線上沙龍召開 五位大咖講述中國藥方
    中國網11月30日北京訊 助孕經方溫經湯、防風通聖散方、強肌健力飲、梔子豉湯、滋脾調氣通便湯……這些中醫藥方你可曾聽過?27日下午,由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主辦的中國網議庫系列沙龍第18期「中醫藥方裡的中國故事」線上沙龍召開,邀請北京市政協委員、中醫藥界專家分享中醫藥方裡的小故事,以小見大,展現「中國藥方」裡的中國文化、中國智慧。
  • 外交部回應加拿大領導人涉華表態:加方應摒棄意識形態偏見
    彭博社記者:加拿大反對黨領袖要求中國駐加大使就他關於加拿大在港公民安全的表態道歉,你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中國駐加拿大大使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應詢就中加關係以及涉港、涉疆等問題闡明中方立場,完全正當、無可非議!中國駐加使館網站已經全文刊發了有關採訪實錄和視頻。加拿大個別媒體刻意曲解中國駐加大使言論。
  • 「不要因偏見對中國的崛起視而不見」
    「不能因偏見而無視中國提供的機會」雷伊·達裡奧在文章中表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變化,但由於持續存在的反華偏見,許多人仍未意識到這一點。「中國的出色表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雷伊·達裡奧說。而中國的先進技術,也有望在五年內全球領先。作為美國人的雷伊·達裡奧同時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美國大致相同,而中國的增長速度更快。因此,時間將在中國一方。
  • 外交部:美國的「對等」實質上是對中國媒體的偏見、歧視和排斥
    答:美國國務院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以莫須有的理由對中國媒體駐美機構進行政治打壓,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予以強烈譴責。長期以來,中國媒體駐美記者嚴格遵守美國法律法規,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秉持客觀、公正、真實、準確的原則在美國開展新聞報導,專業性得到社會公認。美方對中國媒體記者採取的措施毫無依據、毫無道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1期:拒絕傲慢與偏見
    3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共同探討西方防疫中偏執的意識形態偏見。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十年前我寫《中國震撼》一書的時候,寫了這麼一段話,現在看來也算是一種預測,西方媒體還會繼續貶低中國,但是我們對此不必太在乎,十年後再看吧,如果十年還不夠,那就二十年,最後後悔的不會是中國。沒想到時間來得真快,正好十年,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就自食其果了。
  •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關於美國國務院變相驅逐中國媒體駐美記者...
    來源:央視網△中國記協官網截圖3月6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就「美國國務院變相驅逐中國媒體駐美記者」一事在官網發表聲明,對美方錯誤做法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鄭重呼籲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和基於意識形態偏見的政治打壓,立即停止對中國媒體駐美機構的歧視性限制,立即停止對中國媒體駐美機構正常運轉的粗暴幹擾
  • 天下會 | 霸權已成往事,中國該如何應對美國「守成偏見」
    美國的「守成偏見」在國際政治的後霸權時代,美國還是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但它已無法主導所有重要的國際政治、經濟與安全議題;中國正在成為重要性僅次於美國的國家,但它還不能對全球治理施加決定性影響。美國單極世界顯然已成歷史。
  •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出於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出於惡意打壓中國...
    【美官員稱千餘名中國研究人員離美,外交部回應】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高級安全官員周三稱,在美國打擊其聲稱的技術盜竊活動的背景下,已有1000餘名中國研究人員離開美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日表示,美方的說法非常可笑,在美國一些人眼中,其目光所至之處看到的只有仇恨、分裂和對抗。
  • 注視丨「不要因偏見對中國的崛起視而不見」
    「不能因偏見而無視中國提供的機會」雷伊·達裡奧在文章中表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變化,但由於持續存在的反華偏見,許多人仍未意識到這一點。「中國的出色表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雷伊·達裡奧說。而中國的先進技術,也有望在五年內全球領先。作為美國人的雷伊·達裡奧同時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美國大致相同,而中國的增長速度更快。因此,時間將在中國一方。——「中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口不斷增長,中國目前擁有的高等教育科技專業約佔全球科技大學專業的三分之一,是美國的三倍。」
  • 中國偏見地圖 河南人在全國人民眼中是什麼樣?
    對於熟悉網際網路的同學們來說,「中國偏見地圖」並不是稀罕事兒。網絡上早已流傳「北京人眼中的中國地圖」、「上海人眼中的中國地圖」等等等等。據悉,百度最近突發奇想,製作了一副中國偏見地圖。在圖中,義大利人給法國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大嗓門;中國給美國的印象就是一家大超市;而在德國人眼中,荷蘭僅僅是一片青草地。
  • 世界觀|美國使館p圖黑中國!黔啥技窮來著?
    當地時間周六晚上,美國駐華使館發了一條跟中國有關的推特。標籤上那八個字,p的不能再假了!但作為一國外交機構,美國駐華使館竟然好意思拿出來貼在自己的官方帳號上,還作為中國「奴隸勞工」製造的證據……始作俑者另有其人。在這之前,一貫反華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塔格斯在推特上發不了一張同樣的英文版圖片,美國大使館的推特內容和圖片都是其中文版。現在兩個二貨的推特評論區都已經翻車。
  • ...關涉華不實報導:望有關媒體摒棄意識形態和對華偏見 不要人云亦云
    本文轉自【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我們注意到,近來某些比利時和歐洲媒體僅憑個別國家操縱炮製的反華智庫報告,把中比之間教育、科技、人文等領域的正常交往,包括智庫交流視為安全威脅,再次無端影射中國在比留學生、科研人員、記者等從事所謂「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