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30日北京訊 助孕經方溫經湯、防風通聖散方、強肌健力飲、梔子豉湯、滋脾調氣通便湯……這些中醫藥方你可曾聽過?27日下午,由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主辦的中國網議庫系列沙龍第18期「中醫藥方裡的中國故事」線上沙龍召開,邀請北京市政協委員、中醫藥界專家分享中醫藥方裡的小故事,以小見大,展現「中國藥方」裡的中國文化、中國智慧。
視頻會議畫面截圖
會上,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黃煌;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繼承人劉小斌;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教授王彥剛;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協首席科普專家李萍;中國胃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一新與網友「相聚雲端」,線上分享中醫藥方與小故事並為網友答疑解惑。
「不孕不育怎麼辦?」黃煌教授在線開藥方,介紹了助孕經方溫經湯的配方、適用人群、作用功效、注意事項等,不少國外人士慕名而來,通過食用助孕經方溫經湯成功「晉升」為媽媽。經常困擾人們的長痘、便秘、上火等症狀,在李萍教授的防風通聖散方裡得到了解決。李萍還介紹了防風通聖散方的「君臣佐使」:防風、荊芥、麻黃、桔梗、薄荷為「君」,大黃、芒硝、滑石、梔子、石膏、連翹、黃芩為「臣」,當歸、白芍、川芎、白朮、甘草則為「佐使」,三個部分相得益彰,互相效力。
劉小斌教授分享了2003年國醫大師鄧鐵濤救治重症肌無力患兒並出資資助患兒的故事。「梔子花,白花瓣,不僅好看,還有藥用功效。」王彥剛教授在介紹梔子豉湯時還分享了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與滕王閣、豆豉的故事。湯一新教授帶來的滋脾調氣通便湯為「便秘」提供了解決之道,同時還糾正了一個小誤區,其實便秘的秘應該讀成(bi)。
隨後,來自暨南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碩博研究生圍繞專家藥方以及學習中的困惑與專家們進行了交流探討。網友們也紛紛發來「溼氣重」「失眠」「幹鬱脾虛」「生二胎」「眼皮下垂是否是肌無力表現」等問題,五位專家進行了回答。
最後,專家們表示,中醫藥方劑的組成不是簡單的藥物組合,而是源於中國哲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經過豐富的臨床實踐形成的有機整體。看似簡單的中醫藥方裡,上含天文、下含地理、中含人事,其中陰陽五行、四氣五味、君臣佐使、辯證醫治,既有廣博的人文內涵,又有深厚的科學積澱。「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