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曾經天真地以為,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2020-12-21 蝌蚪五線譜

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前,人類曾經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後來,人類的幻想開始逐一破滅:大家逐漸意識到,原來太陽和行星並沒有圍著地球轉,原來太陽系根本就不特別,它只不過是銀河系中一個不起眼的小點……

但儘管如此,人類還是擁有著不知道哪裡來的迷之自信,認為我們偉大的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這個坐井觀天的觀點將再一次被擊垮、淘汰……

1888年,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哈勃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不僅成績好,還是天才運動員,唯一的弱點就是實在太過聽話,雖然他從小就喜愛天文,但在上大學的時候依然順應爸爸的心願讀了牛津大學的法律。25歲那年,他的父親逝世,哈勃便回到美國並放棄了光明的法律生涯,轉到芝加哥大學的天文系開始為自己而活。

埃德溫·哈勃(wikipedia)

哈勃陸續在芝加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天文,期間還抽空為一戰參軍服役。1919年,在戰爭和學業都結束後,哈勃來到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威爾遜山天文臺。就在他入職報導的不久前,威爾遜山天文臺剛剛裝備上了當時世界最大的的胡克望遠鏡。

這臺胡可望遠鏡背後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1906年,一位名叫約翰·胡克(John Hooker)的天文愛好者決定資助威爾遜山天文臺的發展,希望能夠為它送上一臺史上最好的、能夠看清星空中更多細節的望遠鏡光是在購買和打磨鏡片上,他就花掉了45000美元。然而可惜的是,1911年他因病逝世時,這臺前無古人的望遠鏡都還沒被製造出來。有後人重拾他的項目克服重重困難替他圓夢,這臺望遠鏡也因此被稱為「胡克望遠鏡」。

至今胡克望遠鏡依然在工作(威爾遜山天文臺)

初出茅廬的哈勃就這樣成為了這臺史上最大、直徑足足有2.5米的巨型望遠鏡的使用者。

胡克望遠鏡即將成就哈勃,而哈勃也將讓這臺望遠鏡青史留名。

1922年一個晴朗的夏夜,哈勃如同往常一樣登上胡克望遠鏡開始工作。他原本的工作計劃是進一步研究星星的分類方法,但這一天,他卻忽發奇想將望遠鏡對準了天空中的一團模糊光斑,希望能從那片混沌中看出些端倪。

在那時候,天文學家一致認為,宇宙中只有銀河系一個星系,而星空中的某些奇怪的模糊光斑,則被認為是銀河系內的氣體或是灰塵雲。

氣體和灰塵雲有什麼好看的呢?哈勃仰望天空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尋找什麼答案。他只單純地希望,這臺前所未有的巨大鏡頭能映照出神秘夜幕中人類從未見過的細節。在1922年到1923年之間,他忙裡偷閒、不務正業地利用胡克望遠鏡拍攝下了幾百張光斑的照片,並第一次發現,那些模糊的光斑之中,隱藏著許多從未被辯認出的星星。

這些星星為什麼會這麼特別?為什麼它們的光芒會這麼微弱?哈勃每日埋頭在堆疊成小山的星空照片中,繼續觀察記錄著這些星星。1923年底,他終於在周密的計算後證明,這些星星是「造父變星」。

什麼是造父變星呢?簡單地說,它們是一種亮度隨著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星星,而且它們的光變周期和它們的光度成正比。早在1912年,哈佛一位非常聰明的計算學家萊維特(Henrietta Leavitt)就發現,只要知道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就可以知道它的亮度,從而推測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船尾座RS是銀河系中最亮的造父變星之一, 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wikipedia)

換句話說,造父變星是人類用來衡量距離的尺子。

於是,哈勃用萊維特的公式計算了一下,發現這顆造父變星距離地球86萬光年遠。這個結果就像給了哈勃當頭一棒:人們所估計的銀河系的最大直徑,也不過只有十幾萬光年遠。難道他兩三年的研究心血,只得到了一個不知所謂的錯誤結果?

哈勃算了一次又一次,終於確信自己沒有算錯。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顆造父變星,不在銀河系中!

這個設想公然挑戰了當時天文學界的共識,毫不意外地引起了軒然大波和罵聲。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強烈地指責哈勃的推理過分魯莽,有人因為他只有35歲而認為他譁眾取寵,甚至就連哈勃自己的同事,威爾遜山天文臺的精英同事們都嘲笑他不自量力、異想天開。

對此,哈勃沒有放棄。他繼續研究自己的理論,並在1924年11月23日首次將研究結果刊登在《紐約時報》上。不過雖然文章發表了,但並沒有引起什麼轟動,因為普通大眾其實並不關心,也看不太懂。

幸好,當年的美國協會獎慧眼識珠,將哈勃的著作評為年度作品,並給了哈勃1000美元獎金以資鼓勵。獎金其實不多,但著實給了哈勃信心。在之後的幾年裡,他繼續觀測著天空,發現了更多更加遙遠的星星。他的研究最終證明了我們的頭頂有各個彼此獨立的星系,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並不是宇宙的全部。

360度銀河系全景(ESO)

加上他在20年代末在後退星上的又一發現,以及認識到宇宙正在擴張的「哈勃定律」的提出,他的名望逐漸超過了同時代業界內的其他任何人。

過去那些嘲笑他的聲音,都已經悄悄地熄滅了。

1949年1月,當胡克望遠鏡的替代者、直徑5.1米的哈爾望遠鏡安裝完畢後,哈勃被邀請成為了它的第一個使用者。諾貝爾獎委員會吵了幾十年到底天文學算不算物理學,能不能破例把物理學獎頒給哈勃。可惜的是,在他去世後不久這個決議才獲得通過。1990年4月,美國宇航局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更加先進的、被發射進太空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紀念他當年如何開拓了人類觀察宇宙的視野。

哈勃太空望遠鏡(NASA)

哈勃的發現徹底改變了宇宙學,而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我們已經可以知道,宇宙的年齡已經有137億年,我們銀河系的周圍,更是存在著其他兩萬億個星系。這個令人震撼的事實,正是當年哈勃費盡全力想告訴我們的:銀河系和人類,從來都不孤獨。

哈勃望遠鏡最著名的影像之一,在老鷹星雲內誕生恆星的創生柱(NASA)

相關焦點

  • 人類發現,銀河系是扁平的,這是否也是宇宙的真相?
    我們有許多終極問題,要尋找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還要把目光投向茫茫的宇宙。比如經典的三個問題,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我是誰。這些問題是人類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探尋,每當人類的祖先找不到問題答案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把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
  • 全部人類一輩子走過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能夠超過銀河系的寬度嗎
    銀河系有多大?雖然有了各類天文設備的幫助,但是身處地球的我們是很難意識到銀河系的廣闊無垠的。人類對地球而言,我們就猶如地球身上的跳蚤,就算這個跳蚤再怎麼努力的折騰,地球最多也只會癢一下。即使是我們人類最強大的核武器,就算全部引爆,對地球而言也只是破了成皮。
  • 宇宙中的超級謎團 銀河系中央黑洞竟是蟲洞
    &nbsp&nbsp&nbsp&nbsp10月28日消息,宇宙中的超級謎團,銀河系中央黑洞竟是蟲洞。宇宙對於人類來說充滿著神秘感,人們想要知道宇宙之中到底存在著那些秘密,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謎團卻越來越多。
  • 人類宇宙生存期有多久,有生之年能夠走出銀河系嗎?
    憑著人類現在的飛行技術,飛出太陽系1光年的引力圈,需要17000多年,而銀河系有20萬光年。先說說人類有生之年吧。這位朋友以及本人有生之年,或者這一代人有生之年要飛出地球可能都只是做夢,就別幻想銀河系什麼的了。
  • 人類處在銀河系的貧瘠之地,是好事還是壞事?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這些恆星的分布並不均勻,而是越靠近銀心的位置,恆星數量越多。數千億顆恆星中的90%基本都集中在銀河系中心的區域內,而像太陽系這樣比較偏的位置,恆星的分布是非常小的。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恆星系也有大約4.2光年遠。於是有朋友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人類處在銀河系的偏遠貧瘠之地,是好事還是壞事?
  • 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宇宙的貧困區域!科學家:這就是真實的銀河系
    科學家:這就是真實的銀河系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人類的可觀測宇宙有930億光年,而在這樣的範圍之內,我們所處的太陽系,連塵埃都算不上,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獵戶座旋臂的邊緣位置,整體上面已經是位於整個銀河系的外圍了,所以就我們的太陽系來說,在銀河系當中,算不上是"核心成員"。
  • 銀河系正在宇宙中高速移動,未來和仙女座星系碰撞,人類怎麼辦?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在不斷運動的,包括宇宙本身也在不斷膨脹,科學家認為,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行星,所有的行星都在自轉,對於宇宙來說,能量推動物質的運動,或許就是不變的真理。其實並不需要太過擔心,雖然銀河系正在和仙女座行星相互吸引,朝著對方移動,但是考慮到宇宙尺度的廣闊,和宇宙空間的膨脹,至少需要40億年,兩個星系才會發生碰撞。在40億年後,人類是否還存在呢?
  • 人類需要多久能飛出銀河系?想要穿越銀河系,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1961年人類成功進入了外太空,隨後不斷在航天領域有出色的表現,希望有一天能夠飛出銀河系,不過轉眼間已經到了2020年,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都難,更何況飛出銀河系這個夢想。人類在登陸月球的時候都要準備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想要橫跨這片銀河系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 宇宙最大結構被發現,直徑高達100億光年,銀河系連塵埃都不如
    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人類眼裡已經很大的太陽在宇宙最大的天體面前不值得一提,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一顆迄今為止最大的天體,同時它也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這顆恆星就是盾牌座UY,盾牌座UY有多大呢?
  • 跨越銀河系需要10萬光年,人類無希望衝出宇宙?科學家已找到捷徑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至今為止,大約過去了140多億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本身僅僅是一個奇點的宇宙變得越來越大,儘管人類已經通過數據模擬的方法計算出了宇宙的體積,但計算出來不代表人類能夠探索完畢,先不說宇宙究竟有多大,哪怕是銀河系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是巨大無比的。
  • 科普知識:宇宙中有多少個銀河系?
    天文學家們對銀河系進行了廣範的觀測和研究,對其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進行了深入的觀測和推算,發現銀河系所處的地方是一個空洞,在銀河系周圍在沒有其他的星系,就是說離別的星系很遠。這也從一個方面似乎驗證了過去的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膨脹的說法,為了確定這個發現,天文學家們利用了哈勃望遠鏡,利用哈勃常數以及微波背景輻射來測量銀河系周圍。後來天文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銀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在一個被命名為KBC的空洞中,這個空洞也是人類所知道的最大的宇宙空洞。
  • 就算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我們也很難走得出銀河系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第一顆核彈爆炸時,產生的那種毀天滅地的能量讓人類膽戰心驚,同時也讓人類對這種能量無限嚮往。核聚變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宇宙中,可用於核聚變的原料可謂是隨處可見,而且核聚變的質能轉換率是核裂變的5倍有多。因此可以說,在人類現有的科技樹上,可控核聚變技術絕對是重中之重,一旦這個「技能」被點亮,我們的科技水平將會毫無懸念地突飛猛進。
  • 答案就是42 《銀河系漫遊指南》30周年慶遊戲
    道格拉斯·亞當斯(一個所有科幻小說迷都該知道的名字)曾經和Infocom聯手打造了一個科幻冒險喜劇劇本,它建立在亞當斯自己的系列書籍《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上。
  • 宇宙文明有4個級別,人類還不到一級文明,還很弱小
    既然巨蟲和恐龍都曾經是地球的霸主,但它們都只是依靠肉體力量站在了食物鏈的巔峰,它們並沒有誕生智慧。恐龍死絕後,人類出現了,雖然人類肉體力量弱小,但最後卻成為了地球的新霸主,這主要是人類有著超凡的智慧,依靠智慧成為了地球新霸主,並成為智慧文明。
  • 宇宙中有外星人嗎?人類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
    但是在物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卻說人類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這個理論就是費米悖論。>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 = 銀河系內恆星數目 * 恆星有行星的比例 * 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 * 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 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 * 進行通訊的概率 * 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周期中佔的比例就我們目前的測量結果而言,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即便不為0,也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於宇宙來說,地球都是可有可無的
    從時間尺度上看,人類是這一年中12月31日晚上22點54分52秒出現的,也就是,第一個人類種群誕生於最後八秒,再將這八秒切分出文明層次,我們直到最後一秒才得以科技大爆發,知曉宇宙的廣闊與人類的渺小。 多麼無奈啊,從時間尺度看,宇宙幾乎是永恆的,而我們人類卻不是,甚至對於存在45億年的地球來說,人類的存在時間也是連1%都不到。
  • 解讀《三體》:未來人類如何延續?對銀河系新人類文明構成的猜想
    然而,到了故事的結尾,躲在647號小宇宙的程心和關一帆通過宇宙超膜頻率收到了來自大宇宙的信息,在100多萬種語言中居然找到了三體文明的語言和地球文明的語言。所以最後程心和關一帆根據收到的信息,才決定響應「歸零者」的號召歸還宇宙質量,勇敢地走出了小宇宙,故事就此結局。然而小編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又陷入沉思。
  •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那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的偉大在於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讓地球不僅成為目前宇宙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而且還是唯一存在高等文明的星球, 這是人類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人類在宇宙中創造了一項偉大的事業,那就是讓宇宙誕生出高等文明,人類創造的文明就像漆黑房間中的螢火蟲一樣,不至於讓整個宇宙黯淡無光,所以說人類很偉大。
  • 人類可以飛出地球,為什麼飛不出銀河系?永遠都做不到!
    人類很早之前就飛出過地球,在太陽系內進行探索,探索月球、火星等其他的星體。我們都知道宇宙很大,由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其他強大的星系構成的,那麼人類已經可以飛出地球了,那麼人類可以飛出銀河系嗎?曾經有科學家說過人類是不能飛出銀河系的,那麼為什麼人類飛不出銀河系呢?雖然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已經很發達了,但是要飛出銀河系簡直比登天還難。旅行者一號曾是最遠的探測器,它已經飛到了220億公裡之外。當時的旅行者一號速度已經很快了,按照當時的速度如果一直飛行的話,那麼旅行者一號大概需要17600年才能飛出太陽系。
  • 人類文明需發展到什麼等級,才能飛出銀河系?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宇宙神秘的面紗,一直是人類想要揭開的未知。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一直未航天夢而努力。當你仰望星星之時,是否曾經有著遨遊太空的想法。不過科學家們早就開啟了探索宇宙的新紀元,在上個世紀,人類航天事業開始發展,其中美國就連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作為人類的名片,飛往太陽系邊緣,經過數十年後,旅行者號至今還未離開太陽系,也僅僅在邊緣地帶徘徊。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可以說想飛出太陽系都難,如今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宇宙可不僅僅只有太陽系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