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無論是金庸,還是古龍等人的小說,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我們沉淪在古代大俠的刀光劍影、快意人生中,尤其是他們的俠義精神,也是我們追求的人生目標。除了一些蓋世英雄的大俠,我們還會注意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就是刺客。
雖然在小說中,刺客的地位並不如大俠的地位高。但是,俠義精神的來源正是來源於此。最為著名的當屬荊軻,雖然刺殺行動並沒有取得成功,但還是被列為了四大刺客之首。刺客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你了解真正的刺客嗎?
02
刺客是怎麼產生的?
刺客在古代是一種職業,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自己的主人來殺人。其必備的素質就是要習得一身武藝,而且還要按時完成KPI。這個職業大概是在春秋時期形成,並且當時廣為盛行。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記載許多知名的刺客。
這些刺客不僅是能夠完成任務,最讓人感到欽佩的還是他們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是俠義精神的表現。
為什麼會出現刺客,刺客是基於什麼樣的社會背景產生的呢?關於刺客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出現,其實還是值得商榷的。但是關於刺客的文字記載,大概是在春秋戰國這段時間。
春秋時期,諸侯國開始崛起,傳統的分封制逐漸瓦解,社會處於巨大的變革中。當時的君主被暗殺的就有36位,有很多國家亡國,被其他國家兼併。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保護自己的領土,各個諸侯王開始積極尋求救國道路。而國家與國家之間,明爭暗鬥,刺客這樣的職業和群體就開始誕生。
環境也決定了刺客這樣的群體誕生。先從地理條件上看,在中原地區的北部和和少數民族交界的地區,其俠義精神比較濃厚。像少數民族尚武好鬥的風氣就影響了中原地區,像北邊的國家晉國就產生了像豫讓這樣的刺客。
像鄭國、衛國、趙國這些國家,其民風也是俠氣重。楚國、吳越是在南方,最早也是蠻夷丟棄,其性格也是容易動怒。其地理環境決定了每個地區的人民的性格,這也是俠義風氣所產生的土壤。像著名的刺客專諸是來自南方的吳國。
當然,除了社會環境,這與個人的性格有關。像這些刺客,大多都是性格偏執,心中充滿豪俠之氣。像荊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之一,他生在齊國,性格豪邁。長大之後,這種性格表現的越來越明顯。荊軻來過趙國、燕國,不僅喜歡賭徒廝混,但也非常好勝,曾與蓋聶這樣的劍客比武。
和他最要好的當屬高漸離,兩人經常在燕國的大街上縱聲高歌。這種性格,一般的普通人是不會這麼做的。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像荊軻這樣性格,也決定了他能夠成為一名刺客。
03
各種因素對刺客產生的影響
既然有法律,為什麼非要動用武力呢?法律這樣的觀念主要是產生在春秋時期,但是關於復仇的觀念很早就開始出現。國家還未產生,處在氏族社會的時期就出現了復仇思想。當時自己氏族的親人被別的氏族殺死,自己的族人就會替其償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復仇復仇思想依然存在。並且復仇的方式也就多了起來,出現了刺客這樣專門從事復仇的群體。
刺客不僅能替親人復仇,還能幫自己的親人以及復仇。像荊軻刺秦王,就是因為因為受到燕國太子丹的囑託,為國家復仇。刺客專諸奉命刺殺吳王僚,也是為了滿足公子光的需求。這些刺客的經歷,都是體現了原始的復仇思想。
每個地區的人文環境,也為促使了刺客群體的誕生。像一些人口多且流動性比較大的地區,其當地的性格就就比較剛烈,這種風氣蔓延,對當時好鬥、尚武的風氣都一定的影響。像齊國就是這樣的地方。
司馬公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提到的聶政,他是魏國人。像最強刺客荊軻是齊國人。在長大之後,他們並沒有拘泥於一個地方,來到了趙國、燕國這些地方這對於他們的性格以及俠義精神也產生了影響。
04
刺客的俠義精神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像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也對於當時刺客群體精神面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刺客不僅以殺人為職業,其俠義精神也充滿著魅力。儒家所倡導就是重義輕利等價值觀影響著這些人思想觀念。
吳國的要離奉命來到衛國,奪取慶忌的性命。要離想方設法贏得慶忌的信任,慶忌同樣武藝高強。當要離找到機會刺殺慶忌,慶忌佩服他的勇敢,便沒有反抗。等到要離的任務完成回到楚國之後,吳王對其進行封賞。
但要離堅決不接受。他義正言辭的說自己的刺殺行動,並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僅僅是為了國家大義。說完之後,要離便拿起了刺殺慶忌的劍,當場自盡了。由此可見,他雖然是一個刺客,但是其俠義精神讓人欽佩。
晉國的君主叫做晉靈公,他可以說是奢侈享樂,非常不靠譜。因為廚子沒有把飯煮熟,就將其殺死了。當時有一位叫做趙盾的官員看到此情此景,就苦口婆心的勸諫。但是晉靈公對其非常不爽,就秘密的讓刺客去刺殺趙盾。
在清晨的黎明時分,來到了趙盾的家中。沒想到趙盾此時已經醒來。梳洗完畢準備上朝。因為距離上朝還要一段時間,趙盾此時正在坐著休息。這時正是應該動手的時候,但是他猶豫了。
麑看到趙盾,認為他如此自律,必定是一位為國家、為社稷著想的臣子,深感慚愧,沒有動手。但沒有完成任務,有辱自己的職業操守,就一頭撞到槐樹下自殺了。麑雖然只是一個刺客,但是能夠深明大義,為民著想,真的是值得傾佩。
05
結語
這樣的刺客也不僅僅是一部分,而是當時整個刺客群體的風貌。刺客這個群體信奉的是捨身取義的情懷以及「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情懷。雖然到現在,刺客這樣的職業已經消失,但是其俠義精神,塑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像金庸、古龍武俠小說中的所體現的正是古代刺客群體中的俠義精神。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曹繼華:刺客成因初探——以《史記.刺客列傳》中的刺客為例
鄭春元:《俠客史》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