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漫談《史記.刺客列傳》

2020-12-09 華夏經緯網

《荊軻刺秦王》,武梁祠石刻拓本。(漢代畫像磚)

    自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發生後,「恐怖分子」一詞便常聞於耳。某日乘車時,就聽到一對小情侶用「恐怖分子」來開玩笑。小女孩說她的男朋友是恐怖分子,並解釋道:「你是全世界的敵人!」他反駁說:「我是荊軻,是民族英雄,世世代代受人崇拜!」 

    雖然這只是年青人的戲言,但把荊軻與恐怖分子相提並論,則令人深思。誠然,荊軻這位《史記》中的刺客,其英雄形象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似乎已成為荊軻悲壯赴義的定調。然而,翻開二十四史,除司馬遷《史記》之外,竟無一設立《刺客列傳》,不少歷代的文人史家甚至對荊軻加以貶抑,例如司馬光批評荊軻刺秦王實為愚行:「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罪孰大焉!而論者或謂之賢,豈不過哉!……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不亦愚乎!」(《資治通鑑》〈卷七〉)。又如蘇轍批評司馬遷為刺客立傳有失《春秋》之義:「太史公傳刺客凡五人,皆豹翩之類耳,而其稱之不容口,失《春秋》之意矣。」(《蘇轍集》)。總而言之,褒其者,謂之英雄勇士,反抗強權輕生重義;貶之者,則謂之亡命之徒,匹夫之勇沽名釣譽。

    當然,刺客就是以置人於死地為目的,正如戈春源的《刺客史》所說:「刺客是一種暗殺者。行刺,是有預謀的、懷挾武器、採取突然襲擊方式的暗殺活動。」所謂人命關天,現今文明社會中的殺人者,不論是殺害他人還是自殺,都不容於法和理,即使情有可原,也會遭到譴責,箇中道理自不待言。至於荊軻和《刺客列傳》中的曹沫、專諸等人孰是孰非,當中牽涉複雜的時代文化背景,如對刺客捨生所取之「義」的內涵,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因此,刺客的價值,必須從當時的政治情況和道德倫理等各方面來探討,否則便會輕易落入僵化的「正義─邪惡」的窠臼之中。簡言之,春秋刺客,各為其主,轉相仇殺,遂無已時,因此要釐清刺客是俠是賊,實非本文篇幅所能及。

    然而,刺客「向死而生」的行為和精神則有其正面的現代意義,可以從挑戰人類極限(human possibility)的角度來發掘他們新的存在價值。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
    其事跡《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新書》《淮南子》《史記》《說苑》《資治通鑑》等都有記載,各有長短,不一而足。但似乎又沒有他的同行曹沫、荊軻那麼出名。只有《戰國策》裡豫讓的故事頗精彩,情節緊湊,匠心獨運。這裡我們說說《史記》。《史記·刺客列傳》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五位刺客的事跡,其中濃墨重彩寫的是荊軻本事。
  •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全卷共五千多字,主要記述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這五名刺客的事跡。其中,單是荊軻一個人,司馬遷就寫了三千多字。總的來說,《刺客列傳》的故事情節都圍繞著一個「刺」字來展開,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人物的性格更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得到了生動的表現。歷代以來,學者們都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司馬遷要專門為一群刺客立傳?
  • 最成功的刺客,為什麼《史記.刺客列傳》卻沒有他?
    然後闔閭就跟伍子胥商議,找一個刺客去把慶忌殺了,於是伍子胥就給闔閭推薦了刺客要離,闔閭說要離這麼瘦小,僅五尺左右,還面貌醜陋,怎麼打的過慶忌呢?要離說刺客,詭道也!三個月以後,慶忌與要離出徵吳國報仇,再一次勝利後他們在太湖上共飲慶功,就在船頭慶忌舉頭暢飲之時,一道寒芒閃過,要離月下獨臂刺慶忌,直入心窩,透背而出……重傷之下的慶忌單手就舉起了要離,三次侵入水中,卻沒有殺死他,這時左右刀斧手就要上來砍死要離,慶忌大笑道:沒想到天下還有人敢來刺我,他也算是個勇士,怎麼能一天同時死兩個勇士呢
  • 『史記.刺客列傳』第一刺客是「大力出奇蹟」嗎?
    信仰之躍昨天聊了成功的刺客要離,刺殺了慶忌卻沒有進『史記.刺客列傳』,而今天我們就要聊聊雖然進了『史記.刺客列傳』但卻頗受爭議的一個人。他就是太史公筆下『史記.刺客列傳』第一位記載的刺客曹沫,功成身退,名垂千載。關於曹沫的爭議首先就來源於名字,如果你度娘搜索會得到「曹沫=曹劌」的結果,而對於這點是一直在爭論的地方,因為沒有確切的史料表明他們是一個人,同樣也沒有證據表明不是一個人,為此爭論不休,這也是歷史有意思的地方。
  • 司馬遷的「異度侵入」,從刺客列傳,聊聊《史記》的讀法
    可是《史記》原文50多萬字,130篇,都是文言文,這就難倒了大部分讀者。再退一步說,哪怕你古文閱讀水平很高,以司馬遷的春秋筆法,我保證你也未必明白《史記》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該如何讀《史記》呢?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讀到了楊照先生的這本《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 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五位刺客,最瀟灑的刺客是他?
    所謂刺客,就是用特殊的手段消滅敵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恐怖行為」。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五位刺客,其中曹沫是刺客列傳中最瀟灑的刺客,不僅兵不血刃地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 刺客與烈女 | 閱讀《史記》
    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江淹《別賦》最近給學生講江淹的《別賦》,江淹很好地重構了刺客們出徵之前「割慈忍愛」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刺客們的「俠骨柔情」。可惜學生們不太了解《別賦》所引用的典故,所以我又將《史記·刺客列傳》重讀了一遍,給他們串講了一遍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四位刺客的故事。
  • 如何評價《史記》刺客列傳中的幾個刺客?
    初讀《史記》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聶政」。事跡太慘烈,個人意志太堅定。絕對稱得上濃墨重彩。不過現在想來:細節詳細得有點誇張,估計除了真實的歷史,可能加入了部分民間傳說吧。個人覺得可信度不算太高。總的來說:這幾個刺客共同的特點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不管是主動地、非常強烈地還是被逼地。
  • 《史記·刺客列傳》中最成功的不是四大刺客,嚴格來講都不算刺客
    司馬遷筆下四大刺客:專諸:魚腹藏劍,殺死吳王僚,幫助闔閭串位,刺殺之事成功,然而自己也身死人手。聶政:已殺韓相俠累,自毀容貌以不累他人,雖然功成,卻因其姐死而名成,刺殺目的達到,不累他人卻~~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太史公對其筆墨最重,然而他卻最失敗,刺殺目的沒達成,還搭進去樊於期等人。而且,相對於其他三大刺客的「知己者」,他的「知己者」——燕太子丹還對其有所懷疑。
  • 解讀:《史記·刺客列傳》之刺客聶政的進階之路
    聶政,哪一年生的不知道,卒於公元前397年,是戰國時期的俠客,後世稱春秋戰國四刺客之一那麼,聶政故事是怎樣的?他又是怎麼走上刺客這條不歸路的?別著急,下面我們慢慢道來!據《史記》記載!這是史記上記載的一些故事,關於聶政還有另一個版本……《太平御覽》中記載是這樣的!聶政的父親為韓侯鑄劍,因為時間問題被殺。當時聶政還沒出生。長大後聽母親說父親的事,便找韓侯報仇。第一次刺殺失敗後,逃亡深山,遇見白髮仙人傳道。開始苦練劍術武功。
  • 《刺客列傳2》熊梓淇心生計謀 朱戩查傑心生隔閡
    原標題:《刺客列傳2》熊梓淇心生計謀 朱戩查傑心生隔閡   由查傑,朱戩,熊梓淇,陳雨成,薛翔勻,劉彤,虞禕傑,黃千碩,梁博文,劉羽中,呂鋆峰,馮建宇,林楓松,李孟羲(小夢)領銜主演的古裝權謀大劇《刺客列傳之龍血玄黃》目前已播至尾聲。
  • 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要離,春秋時期吳國梅裡人(今無錫鴻山要家墩),平日裡以捕魚為生,也曾操殺狗之業,當過屠夫。後來他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闔閭的指使下成功刺殺了力大驍悍,武勇迅捷,有萬人敵之稱的吳國公子慶忌。司馬遷老先生在撰寫《史記》的時候,曾經專門為春秋戰國時期幾位著名的刺客寫了《刺客列傳》。
  • 古代的刺客,幹的見不得光的勾當,為什麼司馬遷單獨寫刺客列傳?
    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記載許多知名的刺客。這些刺客不僅是能夠完成任務,最讓人感到欽佩的還是他們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是俠義精神的表現。為什麼會出現刺客,刺客是基於什麼樣的社會背景產生的呢?關於刺客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出現,其實還是值得商榷的。但是關於刺客的文字記載,大概是在春秋戰國這段時間。
  • 司馬遷《刺客列傳》中記載的最強刺客,不是荊軻,也不是豫讓
    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就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五位刺客的事跡,魚腹藏劍的專諸、白虹貫日的聶政、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也有圖窮匕見的荊軻,還有一位不怎麼有名,事跡也不那麼壯烈卻可以說是「春秋最強刺客」的曹沫。
  • 《史記》的刺客:新興士人階層的身份焦慮
    作者:蔣肖斌  有人說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就是《史記》的「刺客列傳」,儘管只講了5個人——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但一個荊軻,就足以讓這個群體成為民間千百年來喜聞樂見的傳奇主角,以及導演技窮時的救命稻草。
  • 《史記·匈奴列傳》「拔刃尺者死」再探
    《史記·匈奴列傳》「拔刃尺者死」再探■白 璐/渤海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 要:《史記·匈奴列傳》中關於匈奴法律的記述「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盜者沒入其家。小者軋,大者死。」這句話在學界有諸多不同的解釋。通過查找資料和對比研究,分析史料以及考古資料等,從而重新對該段史料進行釋義。
  • 朱清榮●我當歸去——夜讀《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傳》為荊軻亂言
    作者:朱清榮 我當歸去 ——夜讀《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傳》為荊軻亂言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易水兮,慷而歌,如吾心,去不歸!
  • 孝子刺客,是平凡人突破階層燃燒生命的絕唱「刺客列傳」之專諸
    曹沫「刺」齊桓公前面我們聊了沒進列傳的刺客要離與另類的「刺客」曹沫,今天我們來聊聊>孝子刺客專諸,這也是【史記.刺客列傳】中的第二位刺客。故事大致就是這樣,我不想主觀多說什麼,即便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刺殺的描寫也是寥寥幾筆,我只想縷清一個脈絡,這件事就等於是國家的軍隊在對外作戰,然後國內謀權篡位君王被殺,我只想說還有比這更惡劣的嗎?是!
  • 刺客列傳:鄭問水墨歷史江湖,石破天驚逗秋雨
    2、當武俠小說沉寂文壇偶有波瀾,香港的武俠玄幻漫畫夕陽西下日漸沒落,遊俠精神在臺灣的漫畫世界被漫畫家鄭問發揚光大,他的早期作品就結合了東方水墨畫法與西方寫實筆法,尤其是產生於八十年代彩墨繪畫《刺客列傳》,將讀者重新帶回到塵封的歷史故事中,尤其是刺客的揮劍拔刀,決絕剛毅,一躍而起,衣袂飄飄,與水墨的揮灑飄逸,汪洋恣肆、留白渲染珠聯璧合
  • 再讀《刺客列傳》,荊軻真的有司馬光說的那麼不堪嗎?
    後來讀了《刺客列傳》,認識了前四位刺客,也對荊軻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但也讓我對他的英雄形象產生了懷疑。結合荊軻在刺秦時的表現,他確實不是一位劍術精湛的刺客。比起擊劍,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甚至更強調荊軻讀書的愛好,然而荊軻早年遊說衛元君也沒有被接納。荊軻好讀書擊劍。荊軻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深沉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