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的文章中到底有沒有使用標點符號?

2020-12-09 漲知史

今天的題目乍一看,是不是會有很多人覺得有點驚奇,按照我們一般的看法,古文中不是都沒有標點符號的,都得靠自己悟來斷句?只能說謠言說了千遍萬遍之後就真成「公理」了,今天我們就來略談一下被大眾集體遺忘的古文標點。

先來看幾張圖

《罪惟錄》
《罪惟錄》

春秋

《罪惟錄》

這幾個分別是春秋的侯馬書,漢朝的馬王堆墓帛書,宋刻本的《經典釋文》,以及明代的《罪惟錄》跟《永樂大典》,這些都是妥妥的古書文物。(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進入正題,略談古文中的標點符號。

中國最早能考據到的成熟文字,注意是成熟已經成足夠體系的文字,應該是殷商的甲骨文,那麼在甲骨文中是否已經有相關符號出現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殷墟甲骨文中段落號是以橫線直線作標識的甲骨文的所謂「段」,是指每一節記述某日佔卜及其佔卜後效的文字。即便是同一天佔卜而佔卜內容、序次不同的文也以橫直線(偶爾以曲線)分隔。例如(脊)5,以兩直線分隔出三段文字;而《藏新)475則以十橫線分隔開十一段文字(骨殘,否則不止此數)。一般說來,肩腳骨上的卜辭以直線分段,肋骨上的卜辭以橫線分段,龜甲上的卜辭分段則橫線直線兼用。甲骨文的這種區分段落的方式仍處於幼稚階段。雖然早在武丁時代的甲骨文就用「線」劃分段落,但並非所有龜甲獸骨上均有這類標識,哪怕版面上的文字亂成一團也是如此。

古文中的標點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感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不是他沒有,只是我們懶得去尋找罷了。其實還有很多古文中的標點,已經包含了今天相當大一部分的標點含義。但至於為什麼仍然我們會有這種古文沒有標點的誤解,大概民間那麼印刷商,手抄書時候都懶得加而已?至少在官方文本中這些都是有的,不然你洋洋灑灑寫了一長串的奏疏然後讓皇帝自己斷句?實在無法想像如果古人如果沒標點的話,恐怕被殺的忠臣又能多幾籮筐了。

最後或許大家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習慣,就是,為什麼每段文字開頭都會空兩格呢?其實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根據《禮記·學記》記載,中國很早就有「離經辨志」,所謂「離經」,鄭玄解釋為「句絕也」,就是每一段開頭都要空開兩格,這種傳統至今仍然保留。

相關焦點

  • 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該怎麼讀?古人:我的傷痛你不懂!
    中國的古人沒有標點符號,那外國古人呢?其實,不光中文沒有標點符號,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也都沒有。假如你是古人 一起來句讀既然了解了古代是沒有標點的,那大家就應該意識到,我們現在閱讀的文言文,是已經斷好句的文章,這些文章不是「天生」就有標點的。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是怎麼給文章斷句的?
    古代書籍數量稀少,很難獲得,根本沒有必要讀得那麼快,這些書沒有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怎麼理解是讀者的事。梁文道在《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這篇文章中說: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麼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並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
  • 標點符號是現在才有的嗎?古人怎樣斷句?
    今天我們寫文章時,使用標點早就成了習慣。但是,我們發現古代的書籍都是一列到底、沒有標點的。那古人閱讀起來豈不是很費勁兒?古人有沒有標點?如果有標點和我們現在的標點符號長得一樣嗎?用法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古人竟不說「之乎者也」 那用標點符號嗎?
    你可知道古人是不會說「之乎者也」的,而大家認為古人不用標點符號的觀念,則是錯的。因為,古人可會用標點了~句讀有誤 句意解錯大家若是閱讀古書會發現,整本書是一路寫到底,密密麻麻的字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一個出自清代趙恬養的《增訂解人頤新集》的句子,若是加上標點符號,將會出現七種拆解的方式。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古人使用標點 符號多樣話又說回來,其實古人是有在使用標點的,數量還不少。
  • 詩詞作品中標點符號的意思及正確使用
    時不時看到部分詩友在詩詞作品中使用冒號甚至問號❓其實過去的古書是沒有標點的。大約在漢代,開始使用句讀。到了宋代,開始使用圈點【·】到了明代又出現【|】和【‖】,分別用來表示人名和地名。這些簡單的符號可以看作是我國傳統的標點符號;但它是很不完備的,在很長的古文學發展時期內也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 《作家爸爸100計:教你輕鬆寫作文》第二十七計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於是,他提起筆在那句話上刷刷點點,很快那句話就變成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於是,他佯做感謝地謝過主人,併名正言順地留下來過夜。俄國作家康·帕烏斯託夫斯基在他一部著名的談創作的書——《金薔薇》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康·帕烏斯託夫斯基在一家雜誌社工作時,遇到一位怪脾氣的老作家,他寫的文章如果編輯改動一個字,他就會非常生氣。一天,這位老作家拿來一篇中短小說,他和同事們看後,覺得實在沒辦法用。雖然可以看出這篇作品很有文才,但給人的感覺很混亂。
  • 古文沒有標點符號,該如何斷句?
    古人的書寫方法和我們今天大相逕庭,我們是從左往右,古人是從右往左,我們是一排排書寫,而他們是一行行刻字。最讓我們頭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言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經常會因為斷句出現理解歧義,甚至是鬧笑話。
  • 認真學習人民日報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認真學習人民日報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裡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讀者分清結構,辨明語氣,從而正確地理解文意。 另外,正確地使用標號,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如文章中插入的解釋說明的部分,如果不用括號括起,必然要多費筆墨才能表達清楚。
  • 中國古代有標點符號,為何大部分書籍都不加標點
    魏晉時期,標點符號的發展,基本是延續了秦漢時期的成果,至隋唐五代,標點符號又進入了一個發展期。據學者李正宇考據,敦煌遺書從西涼到北宋寫本中使用的標點符號達17種之多,並且標點的使用方式,在原有基礎上,作了延伸。所以,部分學者認為魏晉至唐五代是標點符號發展的保守期,不免失於籠統。
  • 重點專項訓練:標點符號理論一
    親愛的讀者,所有文章是針對中小學語文專題專項訓練,純手工製作,如有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共勉!關於標點符號知識,我們分為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和練習部分。標點符號的考點,要求正確使用標點符號(7中點號、10種標號)。考察內容:標點符號的綜合運用,重點考察頓號、逗號、分號、問號、書名號、括號、引號、破折號、省略號。
  •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謙受益,滿招損」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②特殊強調用引號,對舉前後要一致——包含下面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用引號標示。例:c.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個基礎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第二,具有特殊含意的詞語,也要用引號標示。
  • 中國標點符號的發展史:古人真的不使用標點,不標註符號?
    其實,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就隱隱約約地知道,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標點符號是晚清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從西方引進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肯定地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然而,學習了《古代漢語》這門課程之後,我才知道中國古代不僅有自己的標點符號,且起源很早,自成體系。《文史通義》的作者,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丙辰札記》考證中指出:「點句之法,漢以前已有之。」
  • 低年級標點符號正確使用的順口溜
    ,每一句話都需要用一個標點符號。可見標點符號在語文學習中是多麼重要。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可是這些標點符號他們不會使用,個別孩子都是亂用標點符號或者錯用標點符號。本期快樂魔方作文就為大家講解標點符號的如何使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標點不能小視,作文中標點符號的使用規範
    今天這一講我們來講一下作文中的標點的使用,標點雖小但是作用不小,標點的錯誤同樣不可忽視。通過這一講,我們將作文中標點符號常見的問題進行整理,幫助同學們有效地避免標點上的錯誤。我們這講的主要內容就是標點使用的規範性。
  • 博士媽媽:小學生標點符號使用大全,建議家長收藏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新穎的構思、優美的詞語,標點符號的靈活運用也在優質作文的範疇當中,部分孩子在寫作文時,標點符號除了逗號就是句號,沒有其他標點,寫作文像是記流水帳,就像是一條路「一通到底」沒有「轉彎」更沒有「上下坡」。
  •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專題指導
    應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之-,高考關於標點符號使用的測試,一般都帶有較高程度的綜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間。近幾年來,考試頻率最高的知識點有:①問號的使用。②引號與相關點號的位置關係。③用句號、冒號、分號、逗號、頓號顯示文章的層次。1987年以來,本考點的命題形式有兩種,一是單項選擇題,一是綜合語用題中的改錯題。
  • 歷史冷知識:古人書寫的標點符號,和今天大不一樣
    寫文章是離不開標點符號的,下圖這首標點符號歌想必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相比起我們所生活的現在,我們對上千年前古人的了解就很少了。古人也用標點符號嗎?他們是怎麼用標點符號的呢?古人的標點符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有什麼不同嗎?漢代許慎早已經在《說文解字》中,收錄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可見我國擁有標點符號的歷史,早在漢代之前。
  • 說古談今|我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到今年2月2日整整99年了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裡加入「句讀〈jù dòu〉符號」: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當前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這樣就經常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例如清代詩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說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種解釋方法。
  • 語言文字中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語言文字中離不開標點符號,常用的標點符號有16種,可以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大類。點號主要表明語句的停頓和說話的語氣。標號主要表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標點符號的書寫位置要正確,雖然在考試中不在設這樣的考題,但是在書寫中卻有要求,標點符號在書寫時要佔格寫。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1、句號、問號、感嘆號是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句子的語氣。2、逗號、頓號和分號用在句子的中間表示句子的停頓。
  • 標點符號 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今天的文章不知該怎樣寫,書也不知該怎樣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古代讀書人首先要下「句讀」的功夫。其實,古代的外國人也不用標點符號。新式標點符號,只是五六百年前出現並推廣使用的「新事物」。  中外古代基本不用標點符號  中國古代的文字裡,有標點符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