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很多人打字的時候
不愛帶標點
感覺自己酷酷的
但是
考試的時候
試問誰敢這麼幹?
在閱讀和寫作中,標點符號和文字是形影不離、相輔相成的。使用正確、合適的標點符號,可以讓文字大放異彩。可是,標點符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誰發明的?如何規定的使用方法?這些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標點符號的「前世與今生」。
啥是標點符號?
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
點號: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這些點號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
古人使用標點嗎?
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斷句,需要讀者自己來做。古人閱讀文章的斷句功夫,叫做「句讀(dòu)」。
所謂「句」就是一句話講完了,在字的旁邊畫一個圓點或圓圈表示終結。
「讀」是話還說沒完,但語氣需要停頓一下時,在字的後面或旁邊加的一個斜點,形如今天的頓號。所以句讀也叫「圈點」。
明刻本《楚辭》,其中的句讀符號是多色套印的
但是!
句讀只是為了斷句,可以算作標點符號的前身,但表示感嘆、疑問等語氣的工作,句讀卻無法承擔,還得交給專職的語氣詞——
比如「也」、「乎」、「耶」、「焉」等。
看看著一本「大圈密點」、寫滿批註的《紅樓夢》,古人就是這樣做讀書筆記的。
中國的古人沒有標點符號,
那外國古人呢?
其實,不光中文沒有標點符號,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也都沒有。
西方標點起源於古希臘,經過逐步發展,英語標點在18世紀晚期才完備。
耐人尋味的是,標點符號的形狀要比文字簡單,且數量也少,但是,文字出現的很早,而系統的標點符號卻姍姍來遲,東西方都是如此。
假如你是古人 一起來句讀
既然了解了古代是沒有標點的,那大家就應該意識到,我們現在閱讀的文言文,是已經斷好句的文章,這些文章不是「天生」就有標點的。
古時行文沒有標點符號,如果句讀出現錯誤,就會引發很多歧義。
比如清代笑話書《增訂解人頤新集》中最出名的這個:吝嗇主人寫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詩句逐客,機靈的客人卻斷句為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含義就完全相反了。
就連《論語》也有斷句爭議。
比如這段:「廐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意思是說馬廄被燒後,孔子問:「傷著人了嗎?」而不問馬怎麼樣。這是說孔子「以人為本」,輕財物而重人命。
我們今天讀的《論語》,也多採用這個版本的斷句和注釋。
但古時就有人提出異議:馬也是生靈,怎能不聞不問?於是產生了另兩種斷句法:「傷人乎不?問馬。」「傷人乎?不。問馬。」——都是先確定是否傷到人,再問馬的情況。
標點符號的誕生與發展
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得清政府被迫打開中國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開始了解世界,西洋標點就在這時傳入中國。
清朝同治年間,清廷外語學堂——「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以翻譯的身份遠赴國外,記錄下了好多西方世界見聞。
這其中,既有一些科技發明,也有像標點符號這樣的文化現象。
張德彝是第一個介紹西方標點的中國人,其中包括逗號、句號、分號、冒號、感嘆號、問號、括號、破折號,並對每種標點的用法加以說明。
再看看西方
德國人古登堡在1440年左右發明了古登堡印刷術,印刷商為了大量印刷攤薄成本,於是他們發明了標點符號,讓書變得更容易讀、讀得更快。這還不夠,還要分段。
而中國第一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著書立說的人,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1904年,他在所著的《英文漢話》一書中,第一次使用了一些新式標點符號,這對中國語言文學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而在社會上大張旗鼓地推廣使用標點符號的號召,是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1919年4月,北京大學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劉復、錢玄同、胡適六教授,聯名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提交《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大會議決通過。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其中絕大部分標點符號一直沿用至今。
比如句號(。)、 點號(、或,)、分號(;)、冒號(:)、問號(?)、驚嘆號(!)、 引號(「」)、破折號(——)、刪節號(……)、夾注號(() [])和書名號(《》)等。
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最早使用新式標點的書
1930年教育部頒布了《劃一教育機關公文格式辦法》,從句讀、行款、用語幾方面統一機關文牘;1933年,行政院和國民政府分別發出通令和訓令,要求採用「簡單標點辦法」。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方面對原標點進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
1987年初,國家語委成立《標點符號用法》修訂組,約請專家對原用法進行修訂。
1990年3月,國家語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國家語委、新聞出版署和國家技術監督局共同決定將《標點符號用法》制定為國家標準,並於1995年12月正式發布。
新版《標點符號用法》
2011年12月30日,新版《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發布,2012年6月1日開始實施。
在新版《標點符號用法》中,問號、嘆號、頓號、引號、括號、連接號、書名號、分隔號的使用方法都有調整。
隨著標點符號的逐步完善,閱讀變得更加高效、準確;在精準的標點符號的襯託下,也愈加能夠凸顯出文字的魅力。
新版標點符號中,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使用方法有哪些調整?下一篇我們繼續聊~
來源:部分來自博物公眾號、歷史文學記憶公眾號以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