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之好報

2020-08-14 老徐說故事

小時候讀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除了幾個故事,例如講聶小倩的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倩女幽魂》之外,其他印象都已不深了,但對志怪之類的筆記小說卻從此產生了興趣。

大學時候,我買過《山海經》和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有個學妹知道我喜歡讀鬼怪故事,還幫我從她因搬家而要清理舊書的書法老師那兒弄了本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

由於紀曉嵐曾發配新疆,在烏魯木齊待了數年,而我曾於1990年代初去了趟新疆,很喜歡那邊的風土人情,愛屋及烏(魯木齊),當然也特別偏愛這本《閱微草堂筆記》。

它就一直陪著我走南闖北,從東亞到北美,沒事就拿出來翻翻,隨興地讀書內的故事。(《酉陽雜俎》也跟來加拿大,但《山海經》卻已不知去向。)

這本《閱微草堂筆記》從幹隆54年(1789)寫下的卷一「灤陽消夏錄」到最後一卷「灤陽續錄」寫於嘉慶3年(1798),寫了9年,由紀曉嵐的學生,也是這本書的編輯盛時彥寫序,書中記載了很多他在新疆的奇異見聞(也包括一些雲貴,甚至南洋的掌故),是真是假,暫且不論,但其中有不少故事,有如伊索寓言,值得深思。

找出幾則有警世意味的故事慢慢與大家分享。

好報

獻縣有個大盜,名叫齊大。有回齊大與他的強盜夥伴們去搶劫時,陣中有個盜匪看中一個婦女,想要強姦她,就叫另兩個盜匪綁住該女子。

當時齊大在屋頂上負責把風,聽見女子的哀嚎,就從屋頂上亮出刀,罵著:「誰敢這樣做,我跟他拼了!」目光像是餓虎,其他盜匪看他這樣,只能放了那女子。

後來清朝官兵來抓這群盜匪,除了齊大之外,其他盜匪都被一一逮捕歸案,這些盜匪說,當時官兵追來時,明明看見齊大是躲在馬槽底下的,但搜捕的兵士卻說,他們在抓盜匪時,各處都搜查過,馬槽底下也搜過,但只見到幾十根腐朽的竹子,沒半個人影。

讀書心得:差點被奸的女子沒有死,顯然「幫助」齊大的,不是鬼,而是神明。

相關焦點

  • 《閱微草堂筆記》之隔世之報
    【隔世之報】即墨縣的楊槐亭老前輩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濟寧有一少年被狐所媚,狐精每夜都和他同睡。到了二十多歲,還沒有一夜肯放過他。有人教他留起鬍子。鬍子稍稍長一點,就在睡著時被狐精剃去,還給他塗上脂粉。曾多次用符篆來驅趕,但都不能制服它。後來正一真人乘船路過濟寧,他就寫訴詞請真人來整治這個狐精。 真人給城隍下了公文,狐精於是來見真人,自己陳訴。
  •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
    我國明清兩代是筆記小說最為發達的時期,不少文人都寫下了許多或志怪、或掌故,或記述風土民俗以及秘錄政壇的筆記小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其中出現了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樣著名的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便是這一時期一部著名的文言筆記小說。  《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乾隆進士,由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閱微草堂筆記》之一善之報
    【一善之報】 獻縣有個捕快,曾奉命捉捕到一名大盜,把他綁了起來。大盜的妻子頗有姿色,大盜請求讓妻子陪捕快睡覺而放他逃走,捕快因與妻子感情深厚,沒有同意。後來捕快因長期舞弊,貪汙數額大而被判處斬。行刑前兩天,監獄的牆倒塌,捕快被壓死。獄吏葉某,因不及時修葺獄牆,被從重杖責一頓。
  • 《閱微草堂筆記》之狐精戲報
    【狐精戲報】 紀曉嵐先生祖父有個莊子叫廠裡,後來分派屬於紀先生堂弟東白家。聽說沒有分家時,場院裡一個柴垛有些年頭了,說是狐精居住在其中,人不敢侵犯。偶然有個佃戶某醉了,睡在它的旁邊,其他佃戶告戒不要觸怒仙家,某不聽,反而肆意地責罵。忽然聽到有人說話道:「你醉了,我不計較,姑且回家去睡好了。」
  • 劉勇強:影印《閱微草堂筆記》序
    因此,《閱微草堂筆記》突出的不是人物的性格鮮明,也不是情節的曲折動人,而是事件所可能包含的深刻、顯豁的思想意義。這並不是說《閱微草堂筆記》在藝術上完全保守拘泥,毫無新意。相反,從傳統文言小說的角度看,它有著較為明顯的特點或優長。
  • 20世紀《閱微草堂筆記》研究綜述
    [11]第三種意見認為,《閱微》之思想內容固有其不足,但只是碧玉微瑕,該書積極性的內容是主要的,應該予以肯定。曹月堂《關於〈閱微草堂筆記〉的評價問題》[12]一文,認為和《聊齋》相比,《閱微》的思想內容並無與之相對立之處。
  • 古籍《閱微草堂筆記》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紀昀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纂修官,精通儒籍、旁通百家,標舉文言筆記小說的創作模式。《閱微草堂筆記》題材包羅萬象,內容豐富複雜。敘事簡明,說理透徹。
  •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運河故事
    【編者按】《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昀創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合集,成書約於1789至1798年間。紀昀生於今河北省滄縣衛河(今南運河)畔,由於在京城為官,經常乘舟沿南、北運河遊走於故鄉與京城之間,故在這部著作中,記錄了不少發生在運河兩岸的逸聞,以下兩則故事載於《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槐西雜誌(一)》中: 餘有莊在滄州南,曰上河涯,今鬻之矣。舊有水明樓五楹,下瞰衛河。帆檣來往欄楯下,與外祖雪峰張公家度帆樓,皆遊眺佳處。
  • 《閱微草堂筆記》之夙冤
    我認為夙冤之說,是確鑿無疑的。但說是能記得前生,則似乎未必。親戚中有姑嫂二人不和,嫂子與其他小姑都很和睦,只是對這個小姑像仇人一樣;小姑和其他嫂子都和睦,只對這個嫂子像仇人一樣。這難道是記得前生嗎?大概怨恨之心,植根於潛意識之中,一旦相遇,就像功效相反的兩種草藥,雖然是枯根朽草,本來是沒有意識的,而其氣味自然能相衝相鬥。因果牽連,有施就有報。三生也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怎麼可以圖一時之快而與人爭鬥呢!
  • 《閱微草堂筆記》:談狐說鬼紀曉嵐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大學士紀曉嵐所作,寫於他66歲到75歲之間。該書收錄的幾乎全是狐仙鬼怪之事,書中他借這些故事說善惡因果,道德勸懲意味十分明顯。,在流傳上《閱微草堂筆記》遠遠比不上《聊齋志異》。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離不開他在烏魯木齊的時光
    而紀曉嵐晚年所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收納了很多他在烏魯木齊這兩年創作的有關西域的詩歌,尤其是其中的:風土、民俗、神異部分。紀曉嵐以一個西域文化的旁觀者、文化衝擊的親歷者的雙重身份感受西域,將他對西域文化的情感,或隱或現於作品當中。
  • 《閱微草堂筆記》之青騾償債
    一會兒養馬人來報,馬生了一頭青騾,都說:「某貨郎來償還舊債了。」已故祖父說:「欠我應該償還的多了,為什麼獨獨某貨郎來償還?某貨郎欠人的也多了,為什麼獨獨來償還我?事情有偶然相合的地方,不要把它說得神乎其神,使人家的子孫蒙受羞恥。」但是養馬人每次戲叫某貨郎,那騾就昂起頭作出憤怒的樣子。某貨郎平生喜歡彈三弦,唱邊關調。有人對青騾彈唱這隻曲子,它就聳起耳朵傾聽。
  • 《閱微草堂筆記》之蔡某
    圖一時之快意而說出來,使別人子孫幾代蒙羞,這已經有傷天地之間的和氣,並招來鬼神的忌恨了。何況杯弓蛇影,毫無憑據,卻添油加醋,好像是親眼目睹一樣。使別人既無可忍受,又不能辯解,往往導致抑鬱難言,含冤喪命。這怨恨之氣,更是過了幾輩子也難消除。如果有幽靈,難道能沒有業報?恐怕刀山劍樹上,不能不為這種人設一位置啊。你向來質樸誠實,聽到這種事本該掩耳,卻還要查問真偽,你想要幹什麼?
  • 《紅樓夢》與《閱微草堂手稿》
    《紅樓夢》和《閱微草堂手稿》是姊妹篇,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紀曉嵐之手,並且這兩部還是一部作品,是一對陰陽。《紅樓夢》所寫的,是把人浮在表面背後隱藏著鬼,《閱微草堂筆記》正好反過來,把鬼寫在表面,把人寫在後面。大家讀《閱微草堂手稿》會誤認為是寫鬼故事,會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來比。其實《閱微草堂筆記》是和《紅樓夢》相對照的。 《紅樓夢》的寫的是一陰一陽,明暗對應。
  •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
    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諡號文達。除了耗盡一生心血編著的《四庫全書》之外,其所著《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也流傳下來。 《閱微草堂筆記》僅僅是一部志怪小說嗎?
  • 《閱微草堂筆記》之達觀
    董曲江說:「您說這樣的話,好名的心還在。我則以為消閒打發日子,不能不借這個娛樂自己。到了我已不存在的時候,那些還有什麼意義?任它們讓蟲鼠飽食、丟棄於泥沙之中罷了。所以我的書沒有印記,硯臺沒有銘文標誌,正像好花朗月,勝水名山,偶爾同我相逢,便為我所有;等到雲煙在眼前經過,不再問是誰家的東西了。怎麼能鐫刻別號、題寫名字,為後人作打算呢!」董先生的見識尤其顯得超脫。
  • 《閱微草堂筆記》之嗜食雞
    大概這是殺生的業報吧。(故事來自《閱微草堂筆記》)
  • 淺析明清《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鬼神志怪小說寫法之差異
    但是有兩本清朝的志怪小說才是真的將這個種類類的小說推上了最頂峰,其中一本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而另一本則是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雖然同為志怪小說,但是《閱微草堂筆記》其實是在《聊齋志異》之後才寫的,而且紀昀的兒子很喜歡《聊齋志異》,甚至喜歡到仿照著聊齋寫了自己的作品。但是紀昀卻並不喜歡這本書,不過這也能夠理解,就像是現在的家長也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玩物喪志。那為什麼紀昀還會寫下《閱微草堂筆記》這本書呢?
  • 《閱微草堂筆記》之忠犬
    (故事來自《閱微草堂筆記》)
  • 《閱微草堂筆記》之餓鬼
    (故事來自《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