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朝,人們應該都對楊玉環這個人比較感興趣吧,同時大家都知道楊玉環是一個非常胖的人,體態豐腴,後來還有成語來形容,就是「環肥燕瘦」,漢代的趙飛燕是一個很瘦的人,但是楊玉環卻很豐腴,這兩個人美的形式都不相同。
這些都是積極的一些評價,還有一些評價說楊玉環是誤國之人,是紅顏禍水,那些人把楊玉環歸結為胖,就不會用豐腴一詞了。楊玉環因為體態豐盈,所以她愛出汗,一到夏天就需要吃一些荔枝來解暑,所以就有了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有人覺得楊玉環豐腴,有人覺得楊玉環胖,但是對於唐玄宗來說,楊玉環肯定是一個豐腴之人,因為唐玄宗對她非常的寵愛,而且唐玄宗也有著自己的審美,他對於美女的認知有著自己的見解。唐朝的宰相李德裕曾經就記錄過唐玄宗的審美觀念,他覺得女人一定要是瘦的,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的話,那麼楊玉環肯定就不可能會成為唐玄宗的寵妃了。
但是在一些仕女畫中,畫中的仕女都是體態豐腴之人,但是看張萱的畫,畫中的女性都是偏瘦的人,張萱時期和楊玉環時期幾乎是同時期的,所以就說明唐朝的女性並不是都那麼豐腴,周昉和張萱的畫風幾乎相同,那麼關於唐朝女性形象的描寫,大概就是故意描寫成豐腴的人,因為可能是想突出唐朝生活的富麗,不一定是寫實的手法。
當然還有很多證據是通過唐朝的文學作品來顯示的,就拿白居易的《長恨歌》來說吧,這首詩歌就是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為原型來寫的,其中關於楊貴妃剛入宮時的場景,詩中這樣寫道: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沒有直接說楊貴妃的身材,但是如果楊貴妃的身材真的有那麼豐腴的話,那麼唐玄宗為什麼第一眼就能看上楊玉環呢?
《清平樂》中寫道: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楊玉環是一個非常苗條的人,腰就像柳葉一樣纖細,但是這首詩是唐朝晚期的作品,當時的人們還沒有對楊玉環體態豐腴有一種直觀的感受,人們都普遍認為她還是比較苗條的。
杜甫曾經還寫過一首《麗人行》來描寫楊貴妃,有一句就是: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句話就是證據,說明了楊玉環的形象並不是非常胖的,而是不胖不瘦,適中的身材。
關於楊貴妃的形象,五代的時候編修的《舊唐書》裡說:楊貴妃資質豐豔,其中這個「豐」字,並不是人們所說的豐腴,那麼具體什麼意思也不知道了。
楊玉環在進宮之後,正好就趕上了「安史之亂」。當時就是因為安祿山,安祿山可是一個非常胖的人,所以人們就把誤國的責任全都推到了楊玉環身上。甚至還有人說楊玉環和安祿山一樣,是一個非常胖的人。
其實楊貴妃只不過是唐朝的一個犧牲品而已,人們都說她紅顏禍水,其實這和楊玉環又有什麼關係呢,只不過是唐玄宗的一件玩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