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博爾赫斯
春節期間,重慶鍾書閣以「新晉網紅打卡聖地」的姿態,刷爆朋友圈。
原來——1月25日,國內知名書店鍾書閣的第18家門店,落地重慶楊家坪商圈中迪廣場歐洲城。數據顯示,開業以來,書店每天光顧者少則千人,多則竟有上萬人。開業僅半月,書店的接待客流量已近20萬人,店家不得不採取限流措施。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網友「打卡」熱情,甚至春節假日期間晚上9點門口依然人潮湧動。
爆紅帶來了高人氣,引得網友爭相拍照打卡發朋友圈,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有人說「觀光客」們只是衝書店顏值而來,並非真正的閱讀者;還有人說書店是為「拍照刷朋友圈」而存在,已違背閱讀初衷.....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家書店如此火爆?火爆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重慶發布通過實地探訪、搜集,發現這家走紅的書店,不僅顏值高,更有濃厚的閱讀氛圍;不僅吸引來打卡拍照的網友,還讓愛好閱讀的重慶讀書客在此沉浸。
關於走紅
你以為書店笑了
其實他們很無奈
「想到會火,但沒想到會這麼火。」鍾書閣重慶店店長吳佳直言,至今書店的管理層裡很多人都沒想到,重慶鍾書閣究竟憑的什麼一躍成為全國十八家店中的「人氣王者」。畢竟在此之前,全國其他門店還從未有過人多得被迫限流的情況發生。
從開業起,書店便人氣爆棚,前來買書、閱讀、拍照、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迅速發展成為眾多本地市民乃至遊客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書店開門時間為早上10點,往往在9點多門口就聚集了眾多等候入場的人。
因為來的人「實在太多了」,考慮到安全問題以及閱讀所需要的安靜空間,書店不得不在開業的10天後被啟動「不定時限流」機制,即工作人員與安保人員通過人流監控,保證1400㎡的書店內只能有大概300名讀者在內。
掛在門口顯眼位置的公告寫著,對排隊人流的放行頻率大概是10—15人次/3—5分鐘,排著的隊伍井然有序。
「春節期間,每天接待客流量最少有六千多人,最多時超過一萬人,甚至晚上9點都還有人在門口排隊。」吳佳拿出一組數據介紹,「目前我們的接待客流量是全國所有門店中最高的。」
「人多擁擠,必須排隊進入,肯定會給讀者造成負面情緒,對他們的閱讀體驗感也會造成影響。」吳佳有些無奈,對於書店而言,一方面希望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自然是越清靜越好,但另一方面書店要活下去,客流量也是關鍵。「這也意味著管理方必須作出一定抉擇和接受更多管理考驗。」
「目前,書店這兩層樓的安保力量是整個商場最多的,高峰期光是疏導人流的保安就有近10人,工作人員也是全員上陣,接下來還在計劃增加人手,並聯合商場安保加大管理力度。」吳佳說,書店也正考慮在人流高峰期實施預約制度,讓讀者減少排隊時間。
關於書店
你以為只有顏值
其實有裡子有內涵
儘管春節假日已過,但店裡人流不減。從鄭州過來旅遊的一家四口,目的地原是楊家坪動物園,來這兒是因為酒店服務員小姑娘的推薦,「她說很漂亮,我們就想帶孩子過來看看。」言畢,孩子的母親舉起單反拍照留念。
鍾書閣門店一向以獨特設計而聞名全國,與其他門店一樣,鍾書閣重慶店共劃分為閱讀廳、兒童館、休閒區等幾大區域,整體設計充滿著重慶文化元素,並布局了「山形階梯」,以及類似「盜夢空間」般的設計,這些,都讓到店顧客不得不舉起相機。
「通過巧妙的設計與環境打造來吸引客流,並植入文創周邊等公共複合型功能,讓實體書店類受網絡衝擊較大的傳統行業,回歸到人們的視野,讓更多人重新走進書店,非常適合現代社會。」
田琦,著名鄉建案例「遠山·有窯」建築設計師。談及實體書店設計,這位讓大學城荒山上的破舊老窯變身「網紅」的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認為,營造與設計貼切優雅的環境,以吸引更多年齡層次的人,是實體書店吸引客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是對於書店這樣一個原本需要安靜氛圍的公共空間而言,把握一個度非常重要,一旦出線,讓營造氛圍的環境設計成為遊覽拍照的布景,會衝淡書店的文化屬性與特質,讓真正需要安靜閱讀的人敬而遠之。」
「顏值固然重要,但我們希望讀者是為閱讀而來,為內涵而來。」在鍾書閣工作多年的店長吳佳,見證了全國多家門店的成長,她認為鍾書閣是通過裝修形式的「美」在吸引人,而通過「內涵」在留人,「目前,整個書店共有8萬冊圖書,我們希望讀者能把書店當成自己的書房,並享受那種被書海包裹的閱讀快感。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花瓶』。」
關於下一步,吳佳表示為了讓更多市民體驗閱讀的魅力,鍾書閣還將增開文化名人見面會、閱讀沙龍等活動,增強書店的文化互動氛圍。「當然,也不排除繼續開設分店的可能,希望能夠通過連鎖效應,讓城市的『書香』更為濃烈。」
關於打卡遊客
你以為只是喧鬧打卡地
其實還有全國第一的銷量
談及書店閱讀,電力工人楊玉海講了一個剛剛發生的事:春節時,他帶孩子在楊家坪玩,偶遇鍾書閣開業,便一頭鑽了進去,看到大學時讀的那本《沉默的大多數》,他感慨得渾身發熱。「回去晚了,老婆問我幹撒子去了,我說到鍾書閣看書,她有些奇怪地看了我半天,認為我撒了謊,因為我從來不去那些所謂的網紅打卡地。」
排隊兩小時,拍照兩分鐘,然後離開。對於鍾書閣的火爆,網絡上也曾有質疑聲音,即認為很多人並非讀者,而是去湊熱鬧的「觀光客」。對此,吳佳依舊憑藉數據統計,希望能向外界糾正這個誤讀:
「從目前的銷售數據看來,1月25日至今,鍾書閣重慶店共銷售圖書超過20000冊,在鍾書閣全國18家門店中名列第一,其中文學和少兒類圖書最受歡迎,其次為漫畫和懸疑推理類圖書。科幻小說《三體》,經典文學《月亮與六便士》,推理小說《白夜行》等,都是目前銷量的前幾位。」
「觀光客真的只是少數,更多客人都是為閱讀而來。或者說,來到店裡,觀光客也可以被轉化為了閱讀者。」吳佳半開玩笑說,「要相信閱讀的力量。」
談及重慶閱讀人群,重慶出版集團科技分社社長、總編輯吳向陽介紹,根據2018年重慶全民閱讀趨勢調查數據顯示,市民綜合閱讀率達85.9%,根據去年發布的《2018京東全民閱讀報告》,重慶市民電子書閱讀指數也位列全國第六。而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市先後推出了數字圖書館、數字農家書屋、手機APP閱讀等新興閱讀載體,構建起的數字閱讀網絡也受到眾多讀者青睞。
吳向陽表示,雖然整體閱讀氛圍在提高,但重慶大環境內的實體書店,還只是「走在去往春天的路上」,「書店成網紅,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山城市民有更多的閱讀需求。」
關於打卡群體
你以為都是重慶孃孃舞紗巾
其實年輕人是購書主力軍
此前,朋友圈出現一群重慶嬢嬢集體進入鍾書閣揮舞紗巾凹造型,進行各種擺拍。
其實,在嬢嬢們成為風景的同時,來這家書店的主力軍其實是熱愛讀書的年輕人。
鍾書閣書店的統計數據也標明,重慶本地愛好閱讀的人群,年輕群體佔比超過六成,正成為閱讀主力軍。
重慶的眾多實體書店都設有坐席,以鍾書閣為例,設有沙發區、靠背椅和長條凳。吳佳說,多年來,無數愛書人將這裡當成圖書館、資料庫,也有很多年輕人因為閱讀成為了朋友。
26歲的小馬從事設計工作,繪畫是他的愛好,因為很多速寫本在網上買不到,就經常逛書店看看有什麼收穫。前日他專程從江北來到鍾書閣時,偶遇一位同樣在翻閱速寫本的書友,書友向他推薦了多個版本的作品,然後轉身離開深藏功與名。小馬沒有記住他的樣子,卻記住了書友敬人的方式,「如果某天大家只能在網上買書而找不到書店翻書,不管對於閱讀者還是社會本身都是一種損失。」
「重慶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個實體書店讓人眼前一亮,去年是彈子石老街的大眾書局,今年是鍾書閣。他們所取得的成功,也都與青年閱讀群體密不可分。」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元勝認為,實體書店所呈現的新面貌特徵,符合青年消費者的新訴求,總體已經從以前單純的圖書銷售平臺,轉型為讀書、買書、休閒、視覺等綜合性的體驗空間,從而增加了生存能力,「這樣的轉型成功案例對全民閱讀發展和實體書店復甦,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由於是寒暑假期間,帶小孩前來鍾書閣的年輕家長也很多,為了讓大家有更安靜的閱讀環境,書店工作人員會隨時提醒他們管好孩子,拒絕吵鬧,吳佳表示,「有家長讓孩子看書自己卻玩手機,甚至有老一點的婆婆爺爺看著看著還睡著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主動提醒他們,畢竟親子閱讀不是一個人的事。」
原標題:沒想到,這才是真正的重慶鍾書閣!真正的重慶讀書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