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明和他的尊嚴科技:為失能老人「雪中送炭」

2021-01-08 海峽視窗

「久病床前無孝子」,多少子女因為孝事成本的高昂,無法完全盡孝,以致憎老、虐老、棄老現象時有發生,已催生多少家庭人倫悲劇?

從2000年開始,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16年10月,國家老齡辦發布《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報告中提到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逾4000萬,佔老年人口的18.3%。

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按照此標準,我國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量大約在1000萬人,護理招工困難是眾多養老院和私人家庭的難題。另據統計,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及醫療問題直接影響約1億戶家庭,對於許多貧困家庭來說更是不堪其重。

缺錢、缺人,導致子女盡孝難。面對這些養老難題,福建明明醫療輔助器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明發明了「免脫穿人體自動清便器」,為失能老人「雪中送炭」,尋找到了破解之法。

親身經歷失能之痛,發明「接地氣」自動清便器

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黃春明也是如此。1959年出生的黃春明從未想過自己會踏上發明「自動清便器」的道路。

一次出差路上,黃春明突患尿毒症,躺在醫院一個多月大小便失禁無人清理。「原來還有人可以這樣沒尊嚴的活著」,黃春明親身體會了這種痛苦,發誓只要他康復起來,一定要發明出一項科技,讓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能夠在不麻煩家人的情況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免去倫理尷尬。

作為一個傳統商人的黃春明,鑽研醫療科技意味著一切要從頭開始,他一邊閱讀相關書籍,一邊購買原材料製作。為了加深體驗,黃春明甚至吃起了瀉藥,拿自己做實驗,無奈把家裡床鋪整的髒亂不堪,被妻子趕出家門。為了適應各種人群,黃春明還無償到別人家中伺候各式各樣的失能半失能病人,一步步進行試驗、鑽研和改進。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後,最終這款免人工護理,搭配一條可反覆穿戴的多功能便褲,可躺可坐、可蓋被子、可遙控、可自動清洗、可消毒祛味的「免脫穿人體自動清便器」被發明出來了。

入選廈門「雙百計劃」,多項專利產品屬國際首創

「自動清便器是人類健康發展的剛需產品,黃春明發明的產品不僅取得國家醫療器械生產證、註冊證,而且還很人性化,市場廣闊,未來擁有許多想像空間。」 中科騰雲(廈門)技術轉移集團是一家專業技術轉移機構,該公司的董事長劉建華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黃春明,他當即被這些產品深深吸引,並且預測未來將大有可為。

「我到南安參觀過黃春明的公司,場地狹小,人才缺乏,管理也不夠規範,如果能將它引到廈門,非常有利於這些產品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劉建華了解到黃春明公司發展遇到瓶頸,主動幫助黃春明申報廈門第九批「雙百人才計劃」。

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創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區建設,2010年廈門出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雙百計劃」。能入選的都是「人尖兒」,要經過層層篩選,過關斬將者方能入選。黃春明和他的「免脫穿人體自動清便器」項目以創新性和實用性,以及博大的創業情懷贏得了專家評委的好評,成功入選廈門市第九批「雙百人才計劃」。

新的起點,新的徵程。2017年5月1日(勞動節),在這個十分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黃春明將「福建明明醫療輔助器具有限公司」更名為「尊嚴(廈門)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帶著他的夢想正式落戶廈門市集美區創業大廈。

黃春明在創新的路上從未止步,他聽取多方人士的意見,不斷進行廣度研發和修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黃春明至今已獲國家發明專利80多項,其中多個專利突破世界難題,屬國際首創,並註冊申請了「尊嚴」牌商標。

「醫護到家」呼聲高漲,產品發展前景廣闊

多年來,政府一直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改善民生養老難題,但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更是難上加難。黃春明的產品經過媒體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中國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殘聯名譽主席鄧樸方,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中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魯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邊振甲等領導對黃春明的公司進行了調研和參觀,對其科技創新發明給予了褒獎和鼓勵。

如廁是人類每天都必須經歷多次的事情,對於失能、半失能人群來說,因為不能自理顯得非常尷尬和無奈。黃春明發明的產品解決了這部分人的痛點,該產品由護理床、自適應內褲和免脫穿糞便自動清理器三部分組成(護理床可變成輪椅走動),失能人士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在室內外皆可自己手動完成翻身、排洩、清便、衝洗、消毒、烘乾、祛味、滅菌等全過程(腦癱人士通過感應器也可自動完成上述步驟),不僅減輕親人與子女的經濟負擔,還大大減少病人褥瘡發病率,真正做到「醫護到家」,備受好評。

「我穿著很舒服,因為是純棉的,價格還便宜,關鍵是再也不需要麻煩我的兒子女兒了。」莆田市許先生臥床已有三年之久,因需要兒女花費大把時間照顧心裡一直很愧疚,卻又無濟於事,使用黃春明的產品之後,可以自己手動解決如廁問題,對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我們的病人使用後反映都特別好,也減少了醫院服務費用成本,想加購一批。」貴州省遵義市榮軍醫院試用了黃春明的自動清便器後對其大加讚賞,並推薦給當地其它醫院使用。

據黃春明介紹,目前產品不僅在國內多個省份的醫院和私人家庭使用,也遠銷美國、德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單單臺灣的訂單就有數百萬之多。

「訂單太多,工人加班趕工有時也來不及訂做。」黃春明笑呵呵的說,他還表示,賺錢不是目的,他最大的心願是讓全世界失能、半失能人群都用得起「免脫穿人體自動清便器」,都能夠有尊嚴的活著。

相關焦點

  • 老人節敬老月 請給失能老人更多關注
    而來自姑蘇晚報的一條消息更令人感動:長護險蘇州試點兩年,9958名失能人員獲益。  不論是對待「人老」還是「老人」,都是孝文化介入後重陽節文化內涵的擴充。老人節敬老月,讓重陽節有了更廣闊的傳承發展空間。健康的老人們發揚重陽節蘊含的登高志昂、傲霜抗寒的奮鬥精神,提高生命的境界,而對失能老人來說,則是提升生活質量和尊嚴。「對於我們來說,重陽節是除了春節之外的最大節日。」
  • 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天冷了,他們想洗個熱水澡不容易
    但是在生活條件愈發變好的現在,一些老人因為年齡大,洗澡越來越成為難事,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想洗一次澡更是難上加難。澡堂為何拒絕老人獨浴?老人在冬季洗澡有哪些困難?哪些老人在洗浴時需要家屬陪護?即日起,我們推出「關注老人洗澡難」系列報導,希望能引起大家關注,讓老人洗澡不再難。
  • 老人護好「內力」防失能
    內在能力下降為失能拉響警報內在能力是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在《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個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使用的全部體力和腦力的總和,主要體現在運動能力、活力、感官(視覺和聽力)、認知和心理五個關鍵領域。
  • 註定不停失去的晚年中,她選擇為老人留下尊嚴
    樂齡接待過這樣一個家庭:家中兩位高齡老人均為重度失能失智,老父親失明且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母親則常年癱瘓在床,除了僱傭了一個住家保姆之外,還需要四個子女以月為單位輪流在父母家陪護,但實際上,四個子女本身也都已經過了退休年齡。
  • 失能老人也能享受日託服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空巢化的日趨加重,老年人失能失智帶來的問題也尤為突出。近日,位於呂公橋弄12號的頤家樂園金獅苑日間照料中心正式啟用。通過社會化運作,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試點提供日託服務,探索建立起社區失能照護的管理模式。
  • 巴蜀書院師生看望「失能」老人(圖)
    (原標題:巴蜀書院師生看望「失能」老人(圖))   華龍網訊 4月
  • 被切睪丸三老人為「失能」 嫌犯切後進行縫合
    新京報訊(記者楊鋒 實習生孫貝貝)7月22日,黑龍江省青岡縣一養老院3名老人睪丸遭切除。
  • 長期照顧失能老人是一個孤獨的世界
    本周我的公公又再次住院了,九十歲的老人了,近些年幾乎每年都住院一到兩次。他患有心衰、腎衰、肺病等一系列重症。但這次住院,除了給他做一些常規檢查和對症治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快八十歲的婆婆,能休息幾天。雖然她還每天都去醫院陪著我公公,但她的焦慮和疲憊在這幾天,能暫時得到緩解。在我們上一代的家庭結構中,擁有龐大的家庭是非常常見的。延伸的家庭成員之間住在互相相隔僅數裡的地方,方便照顧。主要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也能得到附近親戚、朋友和鄰裡的幫助。
  • 86歲老人一覺醒來大小便失禁,自己「收拾殘局」,只為維護尊嚴
    他覺得在兒子面前尊嚴盡失,想努力為自己「收拾殘局」,顯然,以他目前的身體狀況,是毫無能力照顧自己的。而兒子羅斯也沒有絲毫嫌棄父親,每日回到家都耐心地幫父親清理收拾,書中有一段關於兒子在收拾「殘局」時,心裡活動的細微描寫:「我墊著腳尖回到他安睡的臥室,他還有呼吸,還活著,還與我在一起——這個永遠是我父親的老人,有挺過了一個挫折。
  • 為失能老人撐起一片天!徐州沛縣打造醫養結合「敬安樣板」
    護理人員每天為老人洗澡、量血壓、測體溫、觀察異常情況,24小時基礎服務,基本做到小病在護理院,大病到衛生院,老人的子女隨時可以來探望,解決思念之情。」護理院護士長崔繼萍介紹。 孝老敬親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社會保障制度和養老制度亟須完善。
  • 上海失能失智老人逾63萬,社區日間託老機構正在轉型
    澎湃新聞記者從曹家渡街道獲悉,與傳統的老年人日託所相比,該項目以中輕度失能失智為主要接收對象,為街道、醫院、機構的三方合作公益項目,因此老人可享受人均每月400-2000元左右的優惠照護費,每頓餐飲費在10元左右。
  • 「重陽敬老 你我同行」新聞大篷車重陽節特別行動溫情開展 助失能...
    昨日,廈門市老年基金會工作人員走訪慰問我市困難失能老人代表,在重陽節來臨前,向他們送上節日祝福和慰問品、慰問金。在慰問對象吳秀鸞家,外地來廈的護工看著溫情的慰問場景,連聲點讚廈門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尚。  開展入戶慰問  將關愛送到老年人身邊  愛滿重陽節,情暖老人心。
  • 農工黨邵陽市委主委蔣德安調研隆回縣農村失能老人醫療保障工作
    人民論壇網長沙8月12日訊(張程 郭逢友 姜志雄)8月8日,邵陽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邵陽市委主委蔣德安,專職副主委唐鳴鳴等一行來到隆回縣魏源醫院調研農村失能老人醫療保障工作。隆回縣政協副主席胡芒權陪同調研。蔣德安一行實地考察了該院的門診部、住院部和病人的病歷記錄、就診住院等情況,詳細了解了該院的運營狀況。
  • 高齡、失能、獨居老人的贍養問題,牽扯人心,子欲養而親不待
    如何贍養照顧老人,是每一個家庭都避不開的話題。中國是老年人最多的國家,時至今日,我國失能老年人已經達到4200萬,8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數量已達2900萬,空巢、獨居老人甚至高達1.18億人。養老服務逐漸成為了社會熱點問題。近日,幾則養老新聞頻繁登上微博熱搜,這也側面反映了大眾對養老問題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今天,」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登上頭條。
  • 失能老人最好的養老之地 ——呼倫貝爾愛心醫院用心護佑百姓健康
    第一次見到李玉剛董事長的時候,他的辦院初衷和我的退休理想不謀而合,這種『護佑生命、護佑健康』的醫者精神促使我走進愛心醫院工作。」這種精神和理念同時也吸引了我市許多退休的醫療專家、醫療行業的有志之士加入到愛心醫院。這些醫療工作者的加入,為愛心醫院醫療技術團隊的組建奠定了基礎。愛心醫院愛護人才,發揮每個人特長,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人才,以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留住人才。
  • 寧夏彭陽:閩寧協作助力失能老人安享天年
    8月27日,在彭陽縣綜合福利服務中心醫養結合護理區,工作人員陪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綜合福利服務中心醫養結合護理區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之一,於2018年5月16日正式啟用,該項目以「彭陽縣政府購買服務+福建援助資金」的形式,為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食宿、醫療康復等養老服務,助力老人安享天年。
  • 我眼中的2018十大民生實事(1)「長護保險」給失能人員多份保障
    2019-01-07 09:30 | 義烏商報醫保處人員和社區醫生看望老人。元月4日的義烏,冬雨滂沱,在園丁新村某三居室中,兩位老人正一坐一躺、一說一聽。去年8月,義烏市醫保處人員上門為何大爺進行失能評估,結果符合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支付條件。從去年10月開始,選擇居家上門護理的何大爺每月可以領到1296元護理費。「對有些家庭而言,這筆錢就是雪中送炭,是『救命錢』,這個溫暖貼心的政策真好!」
  • 提供日託、全託、高齡失能老人洗澡服務 渝北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
    提供日託、全託、高齡失能老人洗澡服務 渝北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投用發布時間: 2017-09-04 11:48:53   |  來源: 重慶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老人在養老服務所。記者 張莎 攝本報訊 (首席記者 張莎 實習生 文一普)9月2日,渝北區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金晚秋養老服務所在龍溪街道投用,這裡不僅可提供老人日託、全託,還能為高齡失能老人洗澡。
  • 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李俊傑資助困難學生和失能退伍軍人
    「李叔叔,我為您戴上紅領巾!」1月24日下午,發生在高密市柴溝鎮柴溝小學一幕感動了現場所有人。七年級學生小萍對資助她的叔叔充滿了感激,山東軍地集團董事長李俊傑的笑容溫暖了孩子的心靈。在山東省公務員局副局長於順水和柴溝鎮黨委書記韓志超的介紹下,李董事長與柴溝鎮三位困難學生和一位失能退伍軍人取得聯繫,長期資助。小萍就是其中一名受助學生。說起小萍貧困的家庭,在場的老師唏噓不已。因為父母雙亡,小萍由爺爺奶奶帶大,80多歲的爺爺去年離世,14歲的小萍不僅要分擔農活,還要照顧年邁的奶奶。
  • 臺灣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圖)
    在往返十幾天的行程中,黃春明總開開心心隨遇而安,上車下車主動協助接待方為大家裝卸行李,耍寶搞笑娛樂團友,在一次篝火晚會上,他答應送給兩個獻茶的少數民族小姑娘學習用品,回臺灣後很快寄去不忘兌現。那次活動中,他曾深情地題下:「雲南名聲引我來,來後我心帶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