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失能老人是一個孤獨的世界

2020-12-21 騰訊網

  本周我的公公又再次住院了,九十歲的老人了,近些年幾乎每年都住院一到兩次。他患有心衰、腎衰、肺病等一系列重症。但這次住院,除了給他做一些常規檢查和對症治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快八十歲的婆婆,能休息幾天。雖然她還每天都去醫院陪著我公公,但她的焦慮和疲憊在這幾天,能暫時得到緩解。在我們上一代的家庭結構中,擁有龐大的家庭是非常常見的。延伸的家庭成員之間住在互相相隔僅數裡的地方,方便照顧。主要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也能得到附近親戚、朋友和鄰裡的幫助。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家庭規模縮小很多,並且分散各處居住。我和先生經常會回去照顧老人,但主要任務還是落在我婆婆身上的,吃飯,吃藥、個人衛生、採購、準備早飯和晚飯等等,每天的這些重複的事情,佔據了我婆婆大部分的時間,令她的身體和精神非常焦慮和疲憊。老人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居住,也不願意僱傭24小時的保姆。僅僅有個小時工會每天過來兩個小時幫他們做午飯和幹一些家務活。長期照顧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是一個孤獨的世界。

  中國正在逐漸進入超老齡化社會,2015年的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2.22億人,60歲以上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了16.15%,預計在2020年,老年人口將會突破2.5億人,屆時60歲以上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將會達到17.17%。預計在202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會突破3億人,中國也將成為超老年型國家。可以看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了國際通用的老齡化標準。長期照顧年邁、半失能、失能老人,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挑戰中,有一項更為關鍵,就是對長期照顧者的照顧和支持。我告訴了家中老人,無論他們是照顧者還是被照顧者,他們都享有以下這些權利:

  我有權利被直系親屬告知真相併且被他們所支持。

  我有權利心煩生氣,當我知道關於我的照顧對象不好的消息時。

  我有權利在適當或不適當的時候談論我的照顧對象的病情。

  我有權利提供建設性的反饋,以一種冷靜確定的方式面對醫療專家及周圍親戚朋友的關心。

  我有權利不同意我的照顧對象的意見,儘管她/他是病人。

  我有權利不接受任何我的照顧對象讓我感到自責、生氣或抑鬱的行為。

  我有權利尋求外部幫助,儘管我的照顧對象可能只接受我的照顧。

  我有權利同時兼顧我自己和照顧對象的需要,這不是自私的表現。

  我有權利享受自己的健康,並設法維護保持健康。

  我有權利承認自己的忍耐力和力量的不足。

  我有權利從照顧對象那裡接收到關心、情感、原諒和認可。

  我有權利在與被照顧者,及其他家庭成員交流的過程中保持言論自由,身心不受虐待。

  我有權利哭。

  我有權利生氣、抑鬱,偶爾表達不好的情緒。

  我有權利做一些僅僅只為自己的事情。

  我有權利嚮往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高齡、失能、獨居老人的贍養問題,牽扯人心,子欲養而親不待
    如何贍養照顧老人,是每一個家庭都避不開的話題。中國是老年人最多的國家,時至今日,我國失能老年人已經達到4200萬,8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數量已達2900萬,空巢、獨居老人甚至高達1.18億人。養老服務逐漸成為了社會熱點問題。近日,幾則養老新聞頻繁登上微博熱搜,這也側面反映了大眾對養老問題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今天,」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登上頭條。
  • 老人護好「內力」防失能
    內在能力下降為失能拉響警報內在能力是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在《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個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使用的全部體力和腦力的總和,主要體現在運動能力、活力、感官(視覺和聽力)、認知和心理五個關鍵領域。
  • 老人節敬老月 請給失能老人更多關注
    而來自姑蘇晚報的一條消息更令人感動:長護險蘇州試點兩年,9958名失能人員獲益。  不論是對待「人老」還是「老人」,都是孝文化介入後重陽節文化內涵的擴充。老人節敬老月,讓重陽節有了更廣闊的傳承發展空間。健康的老人們發揚重陽節蘊含的登高志昂、傲霜抗寒的奮鬥精神,提高生命的境界,而對失能老人來說,則是提升生活質量和尊嚴。「對於我們來說,重陽節是除了春節之外的最大節日。」
  • 寧晉「長護險」讓失能人員不失保障
    專業護理服務 保障失能老人12月8日,寧晉縣長護險護理員周麗平帶著專業的臥床洗頭盆走進失能老人趙生林的房間,「大爺,我們來看您了,這兩天感覺還好嗎?」周麗平介紹,趙生林經常感到頭暈心煩,所以他們每次上門服務的時候,都會幫他洗頭按摩緩解不適。
  • 黃春明和他的尊嚴科技:為失能老人「雪中送炭」
    2016年10月,國家老齡辦發布《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報告中提到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逾4000萬,佔老年人口的18.3%。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按照此標準,我國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量大約在1000萬人,護理招工困難是眾多養老院和私人家庭的難題。
  • 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天冷了,他們想洗個熱水澡不容易
    但是在生活條件愈發變好的現在,一些老人因為年齡大,洗澡越來越成為難事,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想洗一次澡更是難上加難。澡堂為何拒絕老人獨浴?老人在冬季洗澡有哪些困難?哪些老人在洗浴時需要家屬陪護?即日起,我們推出「關注老人洗澡難」系列報導,希望能引起大家關注,讓老人洗澡不再難。
  • 上海失能失智老人逾63萬,社區日間託老機構正在轉型
    劉行喆 澎湃資料目前,上海失能失智老人佔到全市60周歲以上老人的14.6%,約達63.65萬人。5月26日上午,上海曹家渡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轉型照顧失能失智老人據曹家渡街道黨工委書記葉智堅介紹,曹家渡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於2009年對外開放,主要接收有需求的普通老年人「日託」,但高齡老人、失能失智老年人逐漸增多,原有照護中心已經無法滿足這批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街道引進有經驗的專業機構參與改造運營,並與上海第四康復醫院形成三方合作,轉型後重新開放,為更多老年人服務。
  • 失能老人也能享受日託服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空巢化的日趨加重,老年人失能失智帶來的問題也尤為突出。近日,位於呂公橋弄12號的頤家樂園金獅苑日間照料中心正式啟用。通過社會化運作,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試點提供日託服務,探索建立起社區失能照護的管理模式。
  • 8旬老人獨自照顧9旬兄長 新年願望:有人陪著嘮嗑
    82歲的王桂英正在給95歲的宋治彬餵飯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老人數量超過今年95歲的宋治彬是失能群體中的一員,無兒無女的他,只能「拖累」弟妹。他甚至常常埋怨自己,還不如早點走。  生活的艱辛,沒能讓他低頭;寂寞的煎熬,卻令他度日如年。
  • 巴蜀書院師生看望「失能」老人(圖)
    (原標題:巴蜀書院師生看望「失能」老人(圖))   華龍網訊 4月
  • 專訪清華大學教授裴曉梅:長期照護體系亟待建成
    「老有所養」是所有人的美好期望,但有一些老人的養老之路卻異常坎坷。比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逐漸遺忘這個世界,甚至把自己弄丟,養老對於他們本人及其親屬都是一件難事。他們需要治療,更需要長期照護。然而,大多數養老機構不具備接受失智、失能老人的能力,家庭的照護也面臨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
  • 被切睪丸三老人為「失能」 嫌犯切後進行縫合
    新京報訊(記者楊鋒 實習生孫貝貝)7月22日,黑龍江省青岡縣一養老院3名老人睪丸遭切除。
  • 什麼是臺灣的長期照護2.0計劃?
    臺灣地區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長期照顧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嚴重,不論是精神壓力,還是照護花費上,都是許多家庭無法承受的考驗。因應人口老化的趨勢,衛生主管單位在2007年推出長照1.0計劃,並於2017年承接推動長照2.0計劃,提高長照服務的使用率,減緩長照費用對民眾的負擔。
  • 失能老人最好的養老之地 ——呼倫貝爾愛心醫院用心護佑百姓健康
    「作為子女,縱有萬般不舍,只要對老人有益,又能讓兄弟姐妹們回歸正常工作和家庭生活,就是最好的選擇。」祁先生感慨道。李先生母親臥床多年,大多時間由姐姐和護工輪換居家照顧。近期父親不慎摔倒,雖經極力救治也未能恢復,成為失能病患。一個家庭,兩位老人臥床,分別住在醫院和家裡。
  • 為失能老人撐起一片天!徐州沛縣打造醫養結合「敬安樣板」
    今年以來,沛縣人大社會建設委將養老機構建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強調研,積極探索,提出了《關於推廣「長護險」讓失能老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建議》,著力構建全縣養老服務體系,補齊養老服務工作短板,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為失能老人撐起一片天。沛縣靜安護理院就是醫養結合的試點,也是徐州市第一家由鎮中心衛生院託管的新型醫養結合機構。
  • 提供日託、全託、高齡失能老人洗澡服務 渝北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
    提供日託、全託、高齡失能老人洗澡服務 渝北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投用發布時間: 2017-09-04 11:48:53   |  來源: 重慶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老人在養老服務所。記者 張莎 攝本報訊 (首席記者 張莎 實習生 文一普)9月2日,渝北區首個老人日間託管機構——金晚秋養老服務所在龍溪街道投用,這裡不僅可提供老人日託、全託,還能為高齡失能老人洗澡。
  • 華師大|老吾老⑤長者親屬照顧者需要怎樣的支持政策
    首先,許多國家或地區將親屬照顧者作為長期照料體系的骨幹力量,而善用家庭照顧資源是降低政府公共支出的有效手段。實踐證明,親屬居家照顧依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最佳照顧方式,也是幸福養老的根本保證,因為親屬可以提供最無私、最細緻的照顧。
  • 照顧家裡的癱瘓老人是一種什麼體驗?四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近2.5億,每年都會出現大批的失能失智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總數超過4000萬,他們面臨的養護難題也是每個家庭和社會的痛點和難點。每個人都會老,當我們老了,痴呆了,癱瘓了走不動了,究竟誰願意來照顧?
  • 陝西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養老不離家 留守不孤獨
    解放街道陝西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作為其中之一,一直致力發展「公建民營」的新型社區養老模式,讓老年人真正實現養老不離家,留守不孤獨。在陝西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棋牌室內一片歡聲笑語,老人們圍著桌子打麻將娛樂,牌桌上這位年紀最大的老人叫馬月蘭,今年82歲,子女常年在外地,家裡只剩她和老伴兩個人,自從陝西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她便和老伴每天都會按時到來。
  • 海安市長期照護保險失能評定公示書(2020.1.15)
    海安市長期照護保險失能評定公示書(2020.1.15) 來源: 海安市 發布時間:2020-01-15 字體:[ 大 中 小 ] 根據《市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基本照護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的通知》(通政發〔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