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已採土,回顧51年前的阿波羅,又是怎樣的踏月之路呢?

2020-12-06 輕言留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升空,他帶著人類的期盼前去拜訪我們地球最近的鄰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的航天人付出了無數的努力與艱辛,千年飛天夢,我們正在一步步實現。然而51年前,航天大國美國驚世駭俗的「阿波羅登月計劃」讓人類首次登上了月球並留下了腳印,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那麼為何美國當時要進行這麼一個計劃,它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回顧五十多年前美國人的那場盛舉。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產生

早在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就提出用其他空間計劃替代當前的「水星計劃」,於是美國航天局從此時便醞釀了探索空間的「阿波羅計劃」,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後,更是向選民承諾美國的空間技術一定要一直領先蘇聯,達到壓制性的效果,然而1961年4月16日一樁消息讓他震驚了。

這一天,國防部打來的緊急電話。在電話中,甘迺迪得知了一個重大消息: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這是人類首次以載人的方式向太空探索,同時這也意味著美國在航天技術上已經落後於蘇聯。

為了實現競選時的承諾,為了應對蘇聯的太空挑戰,甘迺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國情諮文中提出:「十年內將美國人送上月球」,按照他的指示美國宇航局將「阿波羅計劃」擴展成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後,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制定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四種方案,即地球—軌道會合、直接登月、加油飛機以及月球表面會合。但經過周密推算,這四種方案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根本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正當白宮的甘迺迪對此失望之時,一名叫霍伯特的太空署工程師提出了第五種解決方案——月球軌道會合的辦法。其原理是從地球發射強推力火箭將裝載有三個太空人的「阿波羅」太空船推向月球,然後太空船繞月球軌道運行,再從太空船上分離出一艘太空艙,由太空艙帶著兩名太空人靠倒退火箭抵達月球表面,當太空艙的工作完成後再點燃火箭重新和太空船會合,最後再點燃太空船的火箭回到地球。

這個解決方案不見得是最完美的,但在當時而言,卻是最適合的,所以美國宇航局採用了這種方案。

為了使登月計劃順利實施,甘迺迪不惜在百忙中親自過問此事,集全國的科研力量並給予了財力、物力上的絕對支持,為此空軍中將菲利普被任命為「阿波羅計劃」的負責人,國家宇航局局長哈格被派作他的助手。

登月的準備,慘痛的代價

從1961年到1969年完成登月,美國準備了多達二十次的試驗性飛行,中間儘管發生了甘迺迪遇刺等重大事件,但絲毫沒有影響登月計劃的進度。

關於登月的準備,先從小型的「水星號」宇宙飛船開始的,約翰.格倫進行了手動操作返回地球,證明了登月後人員能安全撤回。之後戈登.古柏乘坐水星號圍繞地球航行了22圈,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很長時間,太空環境對人類的健康和精神都沒有影響。

1965年,太空人們開始乘坐更大的「雙子星座」號宇宙飛船進行了更長時間、更大膽的飛行,在此次飛行中,太空人們實踐了「阿波羅計劃」中的各種技術,為登月奠定了基礎。「雙子星座」號宇宙飛船的飛行於1966年11月結束,美國人將「阿波羅計劃」提上日程。

但是在做準備時,不幸發生了。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一號」進行模擬發射試驗時,純氧座艙突然起火,三名太空人遇難身亡,於是「阿波羅計劃」被迫推遲。

面對危險,面對死亡,還要登月嗎?但是格裡索姆遇難時的話猶在耳邊。

要是我們死亡,我們要大家把它當作尋常事。我們做的是一種冒險事業,我們希望,萬一我們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行,徵服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險的。

於是,在格裡索姆的激勵下,1968年10月,「阿波羅」試驗飛行繼續進行。在經過多次試驗飛行後,科學家們收集了有關月球的重要資料,登月計劃馬上要進行了。

人類歷史中第一個在月球的腳印

在試驗飛行還未結束時,數百名工程師已經組裝好了大型月球飛船——阿波羅11號,這是一個25米長,45噸重的大傢伙,負責送它們上天的是重達2700噸的土星5號火箭。

1969年7月16日6點半,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科斯林走進了船艙。上午9時32分,在滾滾濃煙中,土星5號騰空而起,按照弧形軌道飛往大西洋上空,向著月球飛去。地球上,有將近20億人在看著這歷史性時刻。

7月19日,飛船接近月球軌道。這時土星5號推力太大,阿波羅十一號必須先將速度降下來才能進入月球軌道,於是太空人們點燃了太空艙內的一個發動機,使太空艙產生一個反向推力,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近月剎車」。這個過程充滿危險,如果剎車不及時,飛船就不能進入預定軌道而返回地球,如果剎車時間長則速度會降低,飛船就會墜落到月球上。

不過還好,在奧爾德林沉穩的操作下,「阿波羅」11號終於安全的進入了繞月軌道。太空人們打開了攝像機,第一次的向全世界人們展示了月球的地形地貌,讓人類大開眼界。

7月21日,登月艙從飛船分離,降落到月球上,阿姆斯特朗作為人類的使者,第一次代表人類去月球作客 ,這時他看著荒寂的月球,說下了著名的一句話。

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卻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兩人踏上月球,安放了一塊金屬紀念牌,並在登月艙附近插上一面用尼龍絲編織而成的美國國旗。

有人一直疑惑美國登月是驚世騙局,原因之一便是在無風的月球,為何美國國旗可以迎風招展?其實這面美國國旗是由特殊材料製作而成,並且在國旗邊安裝了彈簧狀的金屬絲,可以使得國旗呈舒展狀而已,並不是風吹動的。

國旗放置好之後,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與美國總統進行了現場通話,阿姆斯特朗說道:「能帶代表人類來到這裡,是我們莫大榮幸!

兩名太空人來月球並不是僅僅留下腳印國旗這麼簡單,他們還背負著最重要的科學實驗。如「測振儀」是為了觀測月球受到的撞擊等;再如「雷射反射器」是為了觀測地球與月球距離之間的變化;還有放置了一塊鋁板來捕捉太陽飛來的微粒子,以研究太陽與行星的形成等。當然,最重要的任務,是為地球科學家們收集月球上的巖石和浮土。

大功告成,返回地球

收集完巖石,這就代表著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要離開月球了。在一定意義上說,登月艙升空比著陸更為危險,因為登月艙僅僅有一個小推力的火箭發動機,誰也無法預料它能否將登月艙帶到兩萬米的高空,萬一動力不足或者火箭失靈,都將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

在地面指揮員的指令下,阿姆斯特朗鎮定地將發動機點燃,登月艙穩穩飛起,不久之後便到了預定軌道,地面指揮員菲利普將軍興奮地對他們說:「全世界為你們感到驕傲。」二人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18分,採集了2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標本,可謂是圓滿完成既定任務。

7月22日,飛船對接後的三名太空人開始返回地球的長途旅行。這個過程雖然具備一定的危險性,最怕的就是發動機失靈問題。但是還好,他們回家之路很順利,中間僅僅糾正了一次飛行航道的角度,其他一切皆在地面控制中心的監視範圍之內。

7月28日中午,「阿波羅」11號飛船按照既定的航線和角度穿越了大氣層,安全落入太平洋湛藍的海水中。

從發射到降落,「阿波羅」十一號行程約百萬公裡,歷時195小時18分22秒,僅2比原定時間晚了10秒鐘,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此時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尼克森總統正焦急的等待著太空人們的歸來,之後兩架直升機將太空人們帶到了航空母艦上,尼克森迎上前去向他們表達了誠摯的祝賀。

這是創世以來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一周,由於你們盡力的結果,世人從沒有像現在這麼接近過月球。

後話

「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之後,美國一鼓作氣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號至13號6艘載人飛船進行月球探索任務,共有12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在月球累計活動時間為298小時。不過在興奮之餘,也有人注意到「阿波羅計劃」讓美國付出了巨大代價,這項計劃共讓美國花費了255億美元,美國平均每個家庭要負擔472美元,所以在多人的極力阻撓下,登月計劃逐漸停止。

那麼這種耗資巨大,技術複雜的空間探索究竟有沒有意義呢?有人認為與其將數百億資金投入到不可預估的領域,不如解決一些美國民間問題來的實際一些。話是這麼個道理,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由於對空間的探索,許多太空知識被人類所知,這對人類有效改善居住環境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經過事實證明,對月球的探索研究,美國從中得到啟發,研製了不少新材料、新儀器,為推動整個美國科技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嫦娥五號」在升空之初國內也有不同的聲音發出,部分人極力貶低月球探索的意義和作用。但是我這裡要強調的是,探索太空的科研任務是系統建立基礎科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這會為我國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奠定必要基礎,同時更是維護我國在月球權益的需要,這既是必要任務也是戰略任務,所以奉勸這些人:多一份滿足,少一份抱怨,靜待「嫦娥五號」回家,給我們一個巨大驚喜。

參考資料:《阿波羅十一號大揭秘》、《阿波羅十一號登月記》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跟51年前美國登月相比有多大差距?
    寫文章的速度趕不上嫦娥五號探月的速度!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發射到12月3日完成挖土任務從月面起飛,這些天裡我竟然沒有寫出一篇讚美它的文章!人家都出了好幾篇爆文了!這差距!今天怎麼也得憋出一篇有水平的文章來!可是寫什麼呢?
  • 嫦娥五號登月,把阿波羅登月騙局帶上熱門,中美對比真相到底如何?
    嫦娥五號上升器完成樣品轉移後,根據指令再次降落在月面,位於經度0南緯30度附近的位置,圓滿完成了使命。而嫦娥返回器也已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據說嫦娥五號帶回的兩千克月土不日將揭開50年前的一個真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嫦娥五號帶回的2千克樣品,有怎樣的價值?
    北京天文館收藏的0.5克月球巖石樣本,由阿波羅17號飛船於1972年從月球採集。圖/北京天文館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12月17日凌晨,歷時23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兩千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娥五號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自發射入軌以來已有20天時間,13日9時51分又實施了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入射,這標誌著探測器已經完成9大階段性任務,進入月地轉移飛行階段,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嫦娥五號踏上歸途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為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積累了知識與經驗,繼往開來的嫦娥五號也是對「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言論的一次有力澄清,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與前輩加以對比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嫦娥五號著陸器全景相機拍攝的採樣區,可見陷入月壤中的著陸腿底座、月面的表採痕跡、機械臂和採樣器、展開的國旗,和太陽能板的一部分用來定標的阿波羅和月球號樣品大多來自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形成年齡集中在42-32億年前,而在這個範圍之外的月球地質事件所對應的時間,全部是以此為錨點外推來的。尤其是30-10億年前這段漫長的歷史,幾乎可以說是空白。按照目前的撞擊坑定年體系估算,嫦娥五號的採樣區表面非常年輕,年齡在10億年出頭。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嫦娥五號計劃來回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只要8天?
    印度曼加裡安探測器的火星之路嫦娥五號和阿波羅11號的奔月之路到底有什麼差別?上文我們看到了兩種軌道的差異,嫦娥五號和阿波羅11的軌道區別真的很大嗎?準確的說兩者並沒有什麼差別,下文來了解下,阿波羅11和嫦娥五號的奔月之路。
  • 對比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阿波羅登月的腳印踩得很深,可信嗎?
    眾所周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登月,實現了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並發回來了一些照片。↗上圖是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的照片(截圖)如此「大事件」不但吸引著你我的目光,也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就在無數人難抑興奮心情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對美國那次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表示質疑,試圖通過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去與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照片進行對比,以解開阿波羅登月之謎。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如果採集的樣本和阿波羅的不一樣,說明什麼
    相信大家這幾天都在等待這一刻的到來,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了。為什麼還要我們分享 大家也知道,在嫦娥五號探測器去月球取樣之前,我們人類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就已經取回了一些樣本,如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等都曾經帶回一些樣本,其中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樣本多達300多公斤。既然NASA曾經帶回月球樣本,為什麼現在還想我們分享呢?難道當年阿波羅登月帶回的樣本是「假」的?還是說當年本身就沒登月?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來源國家航天局 嫦娥五號帶回的2千克樣品,有怎樣的價值?圖/北京天文館 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娥五號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拼命帶回的這2千克樣品將會帶來什麼研究成果,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 從風暴洋採回全新樣品 2006年起,半克月巖一直在北京天文館展出。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雖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首先二者發射與奔月形態完全不同,嫦娥五號在地面與地月轉移飛行段都是合體形態,而阿波羅飛船從始至終都沒有公開過四大艙段合體照片,這是因為他們的服務艙/指令艙組合體與登月艙/上升級組合體在地面不對接,只是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後才對接,而在太空也從沒有任何一個鏡頭角度可以囊括四大艙段,所以地球人也就無法看到阿波羅飛船完全體的全景照片。
  • 嫦娥五號登月採土,美國航天局異常緊張,月球上到底有什麼秘密?
    12月3日23時,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壤採集封存任務後從月面點火起飛上升,下一步就將和軌道艙對接,正式開始返回地球之旅。而在嫦娥五號剛剛離開地球之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們就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從月球帶回來的月壤,以供研究。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得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鄭永春研究員。   【月壤裡包含著許多重要信息】   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
  •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央視新聞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改寫月球歷史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嫦娥五號取回月亮土壤,美國為何那麼緊張?是否擔心謊言被拆穿?
    中國採集月球土壤,美國自然感到緊張,因為我們這次採到的土壤跟美國之前所採取的土壤是不一樣的。嫦娥五號拍回的照片跟阿波羅六號拍攝的片也不一樣。美國到底在害怕什麼呢?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從月球採集過土壤返回,至今已經有45年沒有國家再涉足月球進行探索。那麼這次中國將採集什麼樣的月球土壤返回呢?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 嫦娥五號重8噸 為什麼只挖2公斤月壤呢?
    這些天來,嫦娥五號一直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們翹首以盼。嫦娥五號任務作為目前嫦娥工程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是收官之戰,寄託著無數國人的希冀和對月球的嚮往。關注度越大,關注人越多,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問題也就越多。
  • 阿波羅12號在月球著陸後,發現附近的美國「嫦娥」,模樣已大不同
    近日,嫦娥五號成功飛天,要去月球「挖土」,國人為之振奮,世界為之震撼!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為複雜的航天探測器,說起來是去「挖土」,其實任務非常繁重。嫦娥五號任務其實可以看做是一次小型的阿波羅登月,如果能獲得成功,將為後續中國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收集重要的信息。50年前,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陸月球,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腳印時,很多美國版的「嫦娥」已捷足先登,為首次載人登月立下汗馬功勞。
  • 阿波羅11號來回月球只要8天,為什麼嫦娥五號卻要23天?
    很多關心探月任務的朋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官方公布的嫦娥五號任務是23天,而50多年前的阿波羅11號,發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返回時間是1969年7月24日,總共歷時才8天,這過了50年,我們的技術還不如半個世紀以前的阿波羅11號嗎?運載阿波羅11號到月球的火箭,到底有多厲害?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