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吳倩雯)極不平凡的一年即將走過,脫貧與發展的故事在閩東大地翻開新篇。12 月 31 日,《光明日報》刊髮長篇通訊《「擺脫貧困」今又是,喜看新篇》及評論員文章《讀寧德 知中國》,反映寧德「滴水穿石三十年」,從脫貧攻堅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巨變。當下,福鼎正值「兩會」期間,看完這兩篇文章,福鼎的代表和委員們心潮澎湃……
「小時候,我上學要走幾個小時的路,現在條條水泥路已經通到了家門口,我回到家鄉只需要半個小時。」福鼎市人大代表、畲族文化講解員雷林清從小在農村長大,作為一名90後,她見證了寧德「滴水穿石三十年」的巨變歷程,為家鄉感到自豪的同時,她也表示,「擺脫貧困」的意義並不在於離開貧困的鄉村,而是在學有所成之後,幫助鄉村擺脫貧困,今後她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福鼎市人大代表、柏洋村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書記鍾愛雪說,總書記在閩東工作期間,根據閩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適合閩東的精準扶貧思路,時至今日仍是閩東人民的寶貴財富,經過32年的發展,閩東已經擺脫貧困,翻開新篇。「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寧德時代、上汽、鼎盛鋼鐵等『金娃娃』項目的順利推進和投產,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走好閩東振興之路的信心和決心。」鍾愛雪表示,作為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她將緊緊圍繞上級的決策與部署,一如既往地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福鼎市政協委員黃瑩瑩是一名人民教師,對於教育扶貧深有感觸。她用福鼎市深壠民族小學舉例——該小學地處偏遠的自然村,原有的校舍破敗不堪,2002年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學校蓋起了新校舍,配備了電腦室、圖書室、學生食堂等,並開始招收寄宿生,在新的教學環境下,目前有三省五縣的學生在此求學,小小的山村學校培育了數十名成功考取知名高等學府的學子。「我想,這是教育扶貧工作紮實開展的結果,也是『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精神在山區綻放光芒的生動實例。」黃瑩瑩說。
「教育好一個孩子,可以實實在在地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福鼎市政協委員郭昕榮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深刻地感受到了福鼎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福鼎市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力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發展。「福鼎的教育事業已經開啟了脫貧攻堅的新篇章,作為人民教師,我們的身上擔負著重任,我們要持續鞏固教育扶貧的成果,努力改變閩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