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嗔痴皆有罪?是砸缸救人的司馬光變壞還是怎麼了?

2020-12-09 翻出歷史那一頁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隨著《清平樂》裡趙徽柔拿著傀儡遊戲唱出這首宋詞救梁懷吉時,司馬光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映入眼帘。

這不是一首形容閨閣夫妻情深的詞,而是一首豔情詞,是他僅留史書的三首詞作之一,全詞表露他在宴會上邂逅舞女的愛意,雅而不俗,可見在司馬光眼裡也有「國風好色」之情。然而,徽柔的一句質問很在理,在他眼裡難道愛恨嗔痴皆有罪嗎?從這首詞來看不盡然,那麼,歷史上,這位砸缸救人的司馬光是變壞還是怎麼了?

福康公主影視劇照

七歲砸缸,少年不凡,斬殺巨蟒

司馬光,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光州光山,他的名字正是因地而得。七歲那年,司馬光僅入學一年,就已經會背《左氏春秋》並懂其要義,而讓他一舉成名的砸缸救人,也是發生在這一年。司馬光博學強聞,一方面得益於他勤奮聰明,一方面是跟隨其父四處任職見到的各地風土人情,驚奇新聞,豐富社會閱歷。

宋仁宗天聖九年,年僅12歲的司馬光,隨父親從東京出發到四川廣元,棧道前壁前途遇巨蟒擋路,兇險萬分,進退兩難,若是一般的孩子只怕會不知所措,但他沉著持劍,果斷利索地將巨蟒斬殺,度過危機。如此少年,前途無量。

司馬光影視劇照

進士及第,獨愛髮妻,文史得意

宋仁宗寶元元年,年僅19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甲科。金科中榜,洞房花燭,這樣的人間美事自然也落在了司馬光身上,這一年,司馬光娶了張存之女張氏。說起張氏,司馬光在她身上上演真正的士大夫情操,終生不納妾,夫人說看花,司馬光陪她看花;夫人想看雪,司馬光陪她去看雪;夫人無法生育,司馬光就無子無女……諸如此類,只羨鴛鴦不羨仙。

然而,司馬光早年的官場並不順暢,一來為父母丁憂,二來宋仁宗也想磨礪打造他,他的官職不高且多外放。不過在此期間,他寫了大量流傳於世的文章史書,包括《十哲論》、《四豪論》、《賈生論》、《才德論》等幾十篇。慶曆七年,29歲的司馬光寫了《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為儘快平息貝州起義給龐籍獻計獻策,極具成效,與龐籍成忘年交。

司馬光影視劇照

以私充公,十七奏章,促和兩宮

宋仁宗嘉祐三年,司馬光重回中央,正式開啟了他的諫官生涯,多次奏請無子的宋仁宗解決繼嗣問題。嘉祐八年,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將宋仁宗生前財物廣賜眾臣,司馬光的錢千緡,但並沒有收下,而是以私充公,交給諫院為公使錢。

宋英宗作為宋仁宗的養子,繼位之後與嗣母曹太后的關係並不好,加上宮人挑撥,更生疑竇。司馬光認為「皇帝沒有太后支持無以君天下,太后離開皇帝無以安天下」,他們母子應該齊心治國,前後上了17封奏章,緩和兩宮矛盾。至此,贏得宋英宗皇后,曹太后養女兼外甥女,宣仁聖烈皇后高滔滔的好感,也為他在高太后執政時期為相埋下了伏筆。

司馬光影視劇照

著書有功,執著一事,終成國患

宋神宗繼位後,起用王安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將宋仁宗慶曆新政未完成的事業再次推上變法舞臺。然而以司馬光為首的舊派並不完全贊同變法,加上好友範鎮因直言王安石「進拒諫之計」、「用殘民之術」而罷官,對神宗朝政事倍感失望,於是退居洛陽,潛心編撰《資治通鑑》,並歷時15年完成此書。

可一心變法圖強的宋神宗天命不永,年僅10歲的宋哲宗繼位,高太后開啟執政生涯。她啟用司馬光,廣開言路,召回因反對新法而被貶的劉摯、範純仁、李常、文彥博等人。王安石變法並非毫無成效,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等都對北宋積貧積弱狀況大有裨益,但司馬光卻認為是「撼天動地」之法,不廢除則會導致北宋風雨飄搖,最終高太后拜司馬光為相,廢除全部新法,埋下了北宋末年的大小起義,南北宋交替之際的靖康之恥等國患。

宋仁宗影劇照

評價:回首司馬光一生,前大半生都是正直能臣,或許因耿直忠義被列為不知變通之人,但他一心為國為民,是上達天聽,下恤民意,無愧於心的。晚年的執著的確與前期有反差,埋下了北宋走向下坡路的禍患者,但也不能說他誤國誤民,或許他也是困在那一方之城的人,只能當局者迷。至於他眼裡的愛恨嗔痴,若是不忠於一事,他也無法認同,從他對妻子的愛便可看出。

參考資料:《宋史》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砸缸救人是真的麼?如果是,被救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講?
    北宋司馬光的大名,可謂是盡人皆知。他自幼聰慧,酷愛讀書,宋仁宗年間進士及第,入仕為官。司馬光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其所著的《資治通鑑》,更是被奉為了史學經典。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應在在小時候就聽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今天要講的我們從小就學習過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我們只知道司馬光砸缸救出了一個小男孩,可是這個小男孩是誰我們卻一直都不知道,老師也未曾提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故事背後那神秘的面紗。學習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後,老師告訴我們要和司馬光一樣,有著冷靜的頭腦,勇敢,聰明,並且智慧。不得不說,這對教育小時候的我們來講很有意義,容易在心中種下正義的種子。
  • 司馬光砸缸為什麼被罰款?司馬光砸缸被罰款事件背後的真相
    司馬光砸缸被罰款事件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已久在這個故事當中,司馬光顯示出了超凡的智慧,當所有的小孩子都束手無策,大人也沒有趕過來的時候,司馬光直接把水缸砸碎救出了落水的小孩,獲得了人們的稱讚。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這是司馬光在《喜孫器這來自共城》中寫給友人的詩句。 也許是太過於注重友情,所以才使他的「砸缸救人」事跡蓋過了主編《資治通鑑》的博大才華。 既然他如此厲害,那為什麼人們只記得「砸缸救人」的事呢?老師為什麼不提及被救的孩子? 一、砸缸救人 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與「孔融讓梨」的很相似,如果沒有將這兩個故事放入課本中,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存在。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在《世說新語箋疏》裡出現,後經彙編《三字經》中,為後人所知道。
  • 司馬光砸缸罰款20元?換成鑿壁偷光的典故可能更好
    該宣傳畫用了「司馬光砸缸」典故,但並非鼓勵民眾主動救人,而是將司馬光的行為歸到「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類別,標題即「司馬光砸缸,罰款二十」。對此,社區居委會先是回應稱,不要吹毛求疵,宣傳畫有警示作用,「沒有什麼不合適的」「沒有誤導」。不過,思明區司法局最新回應稱,鑑於該宣傳畫引發不好的社會反響,已將其撤下,但尚未補缺。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可被救的小孩後來怎樣了?老師肯定沒說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可被救的小孩後來怎樣了?老師肯定沒說文|歷史回爐「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這個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超越的。那麼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可被救的小孩後來怎樣了?老師肯定也沒說,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後續吧!這個故事發生在宋朝,那個時候司馬光還只有七歲,這一天,他和其他的一些孩子們在一個院子裡一塊玩,當時的古人們非常喜歡一些蘇州園林的風光,所以說很多人家的院子都是按照蘇州園林的風格建造的。
  • 司馬光砸缸救人,又編寫《資治通鑑》,為什麼還說他是宋朝罪人?
    司馬光畫像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小時候課本裡學到了司馬光英勇砸缸救人,當時老師還給我們說要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靈機應變,敢於救人的精神。司馬光砸缸出身名門的司馬光,從小就飽讀詩書,尤其是特別喜歡史學書籍,這就造就了他5歲就會背《孟子》還有《論語》等古書,7歲就熟讀《左傳》、《漢書》、《史記》等,年僅20
  • 幼時砸缸的司馬光,更是一心為「禮」
    這恐怕是我們對司馬光最開始的印象了,幼兒時期,不畏深甕,隻身砸缸救出溺水者,當時轟動朝野,引眾人讚嘆,也使得幼時的司馬光不脛而走,為世人所知。但是「禮」踐行到所有事物之中,是對還是錯呢?以「禮」於妻七歲便能熟背《左傳》的司馬光,孩童時期便天資聰穎,更有砸缸之事揚名,震動京洛,後因龍圖閣學士張存主動推薦之女,兩人得以成婚。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那麼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說
    庭有大甕,一兒登之,偶墮甕水中。群兒皆棄去,公則以石擊甕,水因穴而迸,兒得不死。蓋其活人手段已見於齠齔中,至今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不僅被寫入了史書,成為司馬光一生的「榮耀」,還被寫入了小學語文教材。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光砸缸」的事跡才被人所熟知,才被人們津津樂道。此後,司馬光砸缸的真實性還引發了人們的討論。
  • 少時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以後竟是一個割地求和的「賣國賊」?
    砸缸救人,司馬光少時便顯機智勇敢小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這個流傳至今的故事並非杜撰,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記載於宋史之中。「司馬光子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小司馬光砸缸救夥伴從宋史短短數十字的記載中便可看出司馬光少時便早慧,喜愛讀書到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的地步,砸缸救人更是機智勇敢,有擔當,才七歲的小孩子,其他同伴看到小夥伴落水都嚇跑了
  • 徽柔手提木偶質問司馬光:愛恨嗔痴都有罪人就該活得像個傀儡?
    劇中任敏飾演的徽柔是大宋的公主,是趙禎的第一個孩子,也是趙禎最為寵愛的孩子,他曾經說過:「要讓徽柔成為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曾經徽柔因為羨慕其他女孩都能出去看表演,官家就說:「別人有的徽柔也要有,怎麼能讓我的姑娘羨慕其他人呢」可以看得出來,那時的官家確實是寵女狂魔,可是誰也想不到,那時的徽柔有多幸福,後來就有多悲慘。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被救的人是誰?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學生時代,想必大部分人都學習過一篇課文叫做《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可是在這篇課文中,大篇幅都是在將司馬光的救人過程,對於司馬光所救之人是誰隻字未提,那麼,司馬光砸缸救的是誰呢?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司馬光砸缸是假的?馬未都:宋朝沒有大缸,所以司馬光砸不了缸
    在小學的課本上,大家都應該讀到過司馬光砸缸這一個故事,這件事情大概發生在公元11世紀,那個時候正好是北宋時期,司馬光作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在他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了他不同於一般人地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了。
  •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算是如今孩子們的啟蒙故事之一。其實小時候我總是會把砸缸的司馬光,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個司馬昭搞混,還很奇怪這個司馬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有勇有謀敢砸缸救人,長大了反而學壞了。
  • 你可知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說
    從此以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得人人傳頌,但人人知道司馬光砸缸,你可知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說。一開始這個故事是被收錄在《冷齋夜話》裡的,百姓傳頌這美好的故事,同時也有很多《小兒擊甕圖》流傳在社會上。一時間,司馬光就火遍全中國,簡直就是當時的明星。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砸的真的是缸嗎?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因為太過耳熟能詳,人們往往忽視了其中的一些疑點。近年來,有學者從缸的器形和製作工藝等方面對「司馬光砸缸」提出質疑,認為司馬光砸的應該不是「缸」。那麼事實真相又是如何呢?
  • 清平樂:徽柔持提線木偶上前朝質問司馬光,人就該活得像個傀儡嗎
    在所有彈劾懷吉的大臣當中,意見最多的就是司馬光。在我們印象中的司馬光,是一個砸缸救人的人。可是這部電視劇當中的司馬光,卻是一個動不動就彈劾別人的「話嘮」。
  • 唐宋歷史評論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自近代以來,有關司馬光的各種傳記層出不窮,僅據筆者所見即有十餘種之多,它們也都記述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這些著作中,以1918年孫毓修編纂的《司馬光》為最早,此書第二章「少年時代」轉錄了《宋史·司馬光傳》的相關記載。民國年間的另一部傳記章衣萍編《司馬光》,則以白話文的形式講述了少年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歷史典故。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其中有個小傢伙,噗通,跌進水缸沒了頂。眼瞅要出人命,其他小兒登時嚇得驚慌失措,一個個全撒丫子跑沒了影。眨眼之間,事發現場只剩下咱們的砸缸小英雄司馬光。生死關頭,司馬光出手了:舉石,砸缸,缸破,水洩,得救。整個施救過程可謂一氣呵成,奪命危險就此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