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新聞:
3月10日,雲南昭通彝良縣人民醫院150名醫務人員通過《昭通日報》宣布,放棄申領抗疫補助。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一線醫務人員可以申報臨時性工作補助。但這些醫務人員均表態不願申報,希望把補助發給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務人員。
護士長在鏡頭前拿著稿子念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況且彝良縣至今未出現一例確診患者,比起那些參加援鄂醫療隊被病毒感染後犧牲的醫務工作者,我能夠好好活著,是幸運的。比起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醫務人員的辛苦,我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首先,我相信有一些醫務人員是真心自願放棄申領抗疫補助,她們的奉獻精神讓您敬佩。但我同樣相信,這150名醫務人員中也不乏想要申領補助,卻礙於形勢、臉面只能放棄申報者——我覺得,想要補助才是人之常情,而且是完全合理的、應予尊重支持的人之常情。
其次,當地為什麼要通過《昭通日報》這樣的媒體宣揚這种放棄補助的行為?這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否有某些領導的強迫成分或政績宣傳成分?只是,今夕何夕,怎麼還用這種違背人性、故作大度、實則遺害人心的手法?
說說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的老故事吧,出自《呂氏春秋》: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簡單翻譯就是: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者,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回來,國家會予以獎勵。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贖回一個魯國人,但卻不收魯國國庫的獎金。孔子批評子貢做錯了,說本來收取獎金也無損於他的德行,但他的拒收會讓其他魯國人以後不再從別國贖回奴僕。
另一個弟子子路救了一名落水者,那人送了子路一頭牛作為報答,子路收下了。孔子表揚子路做得對,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更勇於救落水者。
回到雲南彝良這件事上,正確的做法是:先把補助給這150名醫護人員發了,然後,由她們自行支配——願意捐出或留作自用,都無損於她們的奉獻與品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