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我為什麼不支持海底撈道歉?我想先講一個孔子學生的故事——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孔子有許多得意門生,其中有兩個:子貢和子路。
子貢,以雄辯聞名,極有才幹,且善於經商,富至千金。子由,以政事見稱,事親至孝,且果烈剛勇,忠於職守。他們同為「孔門十哲」之一,同樣是救人行善,卻因為救人後的選擇不同,一個被罵,一個被誇。
魯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能把在外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領取贖金,孔子很生氣:「子貢,錯了沒!」
而子路救了一名溺水的人,那人為表示感謝,送了一頭牛,子路欣然收下,孔子很高興:「子由,做得好!」
初看之下,覺得很奇怪,說好的「施恩不圖報、行善不留名」呢?為什么子貢「無償贖人」卻做錯了,子路「有償救人」卻做對了?
來聽聽孔子的解釋:子貢仗義疏財,無償贖人,表面上看是好事。但無形中提高了道德標準,把贖人的行為提高到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導致很多人不會再贖人。子路救人之後收下報酬,讓世人明白行善積德是可以有回報的,會鼓勵民眾救人於危難。
這個故事,簡稱「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出自《呂氏春秋》。故事最後,書中這樣評價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意思是,孔子見微知著、洞察人情,想的深刻、看得長遠,實在是了不起!
我為什麼不支持海底撈道歉?
就是因為海底撈無形中提高了道德標準——其他漲價的企業,要麼同樣發表道歉聲明,要麼就要遭受道德譴責。
果然,同樣因為「漲價事件」,處於風口浪尖的另外兩家企業——西貝和喜茶,經歷了不同的風波:西貝餐飲董事長出面,就漲價事件道歉;而尚未道歉的喜茶,社會輿論大多是譴責、批評的聲音。
短期來看,海底撈回應顧客的呼籲、響應客戶的需求,是一種「善」。
但長遠來說,先漲價、後道歉的行為,給整個餐飲行業造成一個不好的開端。讓許多企業,在承受經濟壓力的同時,又背負上道德的負擔。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惡」。
那麼,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或許《了凡四訓》中的這段話,可供參考:
自俗眼觀之,子貢不受金為優,子路之受牛為劣;孔子則取由而黜賜焉。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也就是說,評價一件事情的是非善惡,不能只依據眼前的情況,而要考慮深遠的影響。不能只顧自身,還要考慮社會。
如果一件事的長久發展,會對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那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從這個角度來說,海底撈先漲價、後道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應該提倡的。
在特殊時期,企業有困難,民眾也有困難。要麼,就自己承擔;要麼,就與人分擔。不能前一秒漲價,後一秒降價,這樣不利於自身,也不利於社會。
請記住「三論、三不論」:
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文 / 紅樓微夢 | 加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