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與虛無有什麼聯繫?這個美國藝術家汲取易經文化創作的作品告訴你

2020-09-09 健康養生周刊

過去一百年來,運用現成品進行創作已經成為很多藝術家常用的實踐方法,從杜尚到波普藝術到貧窮藝術,以現成品進行藝術創作的技法日趨成熟。藝術家如何在創作中找到契合自身的審美和探索追求,查菜赫斯基給出了參考案例。

9月6號,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合作推出的美國藝術家「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美術館開幕,這是受疫情影響美術館重新開放的首個展覽!

地球+2019改裝託盤及酚醛膠夾板

穿越二維與三維世界的視覺空間

據了解,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多以廢棄的現成品木材為主要材料,這是因為查萊赫斯基喜歡用日常生活中的「拾來之物"進行創作,許多來自廢墟中的現成物品經過他的解構、重組之後與空間產生了極具極簡主義傾向的形式意味,同時在材料與色彩的取捨上,又會看到其中不乏古典審美的原則,他通過來自現實的材料構建了許多穿越二維與三維世界的視覺空間。

天國的階梯(局部)+2019改裝樓梯及酚醛膠夾板

汲取中國文化探討對立及關聯

陰與陽,男性與女性,光明與黑暗,實與虛。這既對立又相互之間有聯繫,《易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它最早將整個世界觀建立在陰陽二元的基礎之上。由陰爻陽爻衍生出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又推演組合成為六十四卦。

萬物與虛無+2019運輸託盤,鋼管、鋼絲及硬體

藝術家麥可·查萊赫斯基根據《易經》與當代文化之間的聯繫,創作出與展覽同名的裝置「萬物與虛無」。作品描述了作為本次展覽核心概念的基本二元關係。它由每組二十八個,共六組從建築頂部垂掛下來的木託盤組成,託盤在三個方向上用鋼絲繩拉緊,形成了X、Y和Z坐標。每一個託盤都代表了一個卦,託盤之間的間隙也嚴格地與託盤的厚度保持一致,因為它們意指實與虛的二元對立關係,並暗含對於國際貿易存在與缺失關係的探討。經過周密的設計,他在有限的材料和結構中獲得了一種秩序性,使得意義變得豐富而非清晰。

這個展覽以豐富的材料語言與視覺呈現方式,為疫情防控期間的觀眾尤其是美術學院的師生們帶來與國際當代藝術作品現場交流欣賞的機會。同時,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與唐人當代藝術中心的合作,也開拓了藝術機構間合作交流優秀展覽的嘗試,為美術學院的教學和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人物簡介

麥可·查萊赫斯基,1979年生於美國,現生活工作於紐約的紐堡和布魯克林。查萊赫斯基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藏家與公共機構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是其12米的巨作《打開的屋子》收藏於巴黎蓬皮杜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

廣東科技報 姚贊原 通訊員 陳燁

編輯:葉森

相關焦點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
    過去一百年來,運用現成品進行創作已經成為很多藝術家常用的實踐方法,從杜尚到波普藝術到貧窮藝術,以現成品進行藝術創作的技法日趨成熟。藝術家如何在創作中找到契合自身的審美和探索追求,查萊赫斯基給出了一個參考案例,這個展覽以豐富的材料語言與視覺呈現方式,為疫情防控期間的觀眾尤其是美術學院的師生們帶來與國際當代藝術作品現場交流欣賞的機會。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在廣美大學城美術館展出
    此展是該館疫情後舉辦的首個線下展覽,展出了美國藝術家麥可•查萊赫斯基多件裝置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麥可•查萊赫斯基生於中美正式建交的1979年,自小對中國文化深感興趣,一本藏於父親書櫃的《易經》開啟了他對中國文化與藝術創作的大門。木質運輸託盤與八卦的六邊形極為相似,麥可·查萊赫斯基試圖在環繞我們日常生活的現成品中發掘這一密碼。當木託盤在空間中摺疊時,它們就像卦象運作一樣。這些作品大部分可被倒置,演繹出截然不同的意義。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
    「萬物與虛無」描述了作為本次展覽核心概念的基本二元關係。陰與陽,男性與女性,光明與黑暗,實與虛。《易經》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它最早將整個世界觀建立在陰陽二元的基礎之上。這些作品大部分可被倒置,演繹出截然不同的意義。有些物體看起來像是無透視的,被凝固於空間中,另一些物體則似乎在後退。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將圖片平置於視錯覺狀態,這種手法破壞了我們客觀的認知,卻也將其作為具體形象呈現出來。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在廣州大學城美術館開幕
    9月6日,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廣州美術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協辦的「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亮相大學城美術館。此次展覽是大學城美術館疫情以及空間改造以來的首場展覽。
  • 【專訪】藝術家向京:我是完全不接受這個時代瀰漫的虛無
    「我的作品都是從我身上分泌出來的」,向京說,「作品可能反而比我本人更真實。」她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最為成功的女雕塑家。六年前,她的作品《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以627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其個人作品拍價的最高紀錄。此次展覽是向京21年創作生涯的首次個人回顧展,她卻表示,自己將告別雕塑創作,且不會輕易回頭,但她的藝術創作不會到此結束。這似乎意味著向京將在新的媒介中探索更多可能性。
  • 世界裝置藝術家與中國「八卦」的不解之緣
    ▼Funner Art帶您看展覽 2020年1月4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展出了美國藝術家麥可·查萊赫斯基(Michael Zelehoski)個展「萬物與虛無」。
  • 《易經》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什麼是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社會認為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往往,僅指獲得財富和名利地位。但這些並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這是什麼呢?就是要獲得一種充分的自由,達到心境與外界的一種高度和諧平衡的狀態。
  • 蘭登國際亞洲首次個展「萬物與虛無」將在餘德耀美術館啟幕
    -沉浸式即時互動藝術奇觀再度升級-比肩紐約MoMA、倫敦巴比肯、洛杉磯LACMA的前沿體驗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即將推出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亞洲地區首次個展「萬物與虛無」。展覽不僅包含蘭登國際近期創作的裝置作品,也將展出他們在藝術創作實踐中最具意義的代表之作。圍繞模擬、決策、自動化等概念,觀眾可透過即時、感知的互動體驗,探索科技介入藝術所帶來的全新感受。
  • 徐冰用三件作品說明舊有文化無法界定藝術家的創作
    在徐冰看來,如果一個人對社會有深刻認識,可以表述得極其深入,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出色的理論家。但是,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提出一個對過去已有藝術系統有啟示的新的藝術語彙,就永遠沒有完成作為藝術家的本職工作。這就是徐冰對於藝術和社會現場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徐冰在現場通過自己的三件作品,解釋藝術家的創作如何與社會現場發生關係。
  • 天才紙雕藝術家的作品,告訴你細菌有多美
    天才紙雕藝術家的作品,告訴你細菌有多美 編譯 呂晨 2015-12-21 16:43 來源:澎湃新聞
  •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 臺灣雕塑藝術家有話說
    聲音>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 在雕塑作品上有著直觀體現  聲音>  川美雕塑系主任焦興濤告訴記者,川美曾和臺灣藝術大學有過多次交往,這是首次邀請臺灣雕塑藝術家來渝交流。在大學城川美雕塑系展廳內,觀眾可以看到數十件重慶和臺灣兩地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兩岸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都在作品上有著最直觀的體現。」
  • 易經智慧之萬物有數
    西方社會有一個諺語說:好運氣來了,原子彈也攔不住。大家知道原子彈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幾千年以來,國人受易經智慧的浸潤和洗禮,對萬物(人)有數的氣運之說也是青眼有加。 數是氣數、定數,是指人和事物存在的期限。以下萬物均包含人類。 《三國演義——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從文學的角度完美詮釋了數與氣數的價值與意義。
  •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 臺灣雕塑藝術家有話說(圖)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 在雕塑作品上有著直觀體現  川美雕塑系主任焦興濤告訴記者,川美曾和臺灣藝術大學有過多次交往,這是首次邀請臺灣雕塑藝術家來渝交流。在大學城川美雕塑系展廳內,觀眾可以看到數十件重慶和臺灣兩地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兩岸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都在作品上有著最直觀的體現。」
  • 徐明松|萬物生嫣 女性藝術家聯展
    萬物生嫣 | 女性藝術家聯展 作品局部然而,毫無疑問,女性藝術或由女性藝術家創作的藝術所具有的女性特質恰恰是天然的、無可迴避的現實存在。藝術創作中獨特的女性視角和女性意識被包裹和潛藏在作品的意象裡,誠然是我們宏觀觀照創作生態和個案切入這些作品分析的一種方式。
  • 真有藝術家利用體毛創作?
    「你有這怪癖?你是收集每個你睡過男人的胸毛麼?胸毛癖?」Misia瞟了Jack一眼,把新剪下的胸毛放在了菸灰缸裡。「你到底為啥剪我的胸毛啊?」Jack繼續問道。「為了藝術創作啊。你知道麼, 有一幅油畫叫《愛》。這幅畫非常抽象,筆觸粗曠。人們疑問為什麼這樣一幅普普通通的抽象畫叫做《愛》 。藝術家說她每睡過一個男人就收集一根對方的陰毛。
  • 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對自己有什麼用?
    小編從事易經行業。很多人喜歡問小編。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呢?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易經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包含的宇宙自然和人事法則,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碰到。假如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易經,那麼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易經》在告訴我們什麼?答:只有兩個字,不是「吉兇」
    我們所熟知的《易經》,其實包含兩個部分,即《經》和《傳》。《經》指的是「易經六十四卦」,它又包含三項內容——「卦象」、「卦辭」和「爻辭」;《傳》,則是指《易傳》,包括《彖》、《象》、《繫辭》等,由於它共計有十篇文章,所以又被稱之為《十翼》。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 第8期駐館藝術家作品展
    光州市立美術館是韓國最早設立的市級公立美術館,它成立於1992年,之後1995年成為光州雙年展的主幹力量,2009年12月,為了扶持文化第一線上的藝術家創作和促進韓中文化交流,特此在中國設立了北京創作中心。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從2010年1月藝術家開始入駐以來,目前已入駐有第七期藝術家進行創作活動。